半挂车底架及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2134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挂车底架及半挂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挂车底架,尤其涉及半挂车底架的牵引板,还涉及一种包
括该半挂车底架的半挂车。
背景技术
在普通半挂车底架的前段结构中,牵引板与两大梁下翼板的下表面直接焊接在一起,如图l所示,牵引板46的上表面贴合在下翼板43的下表面430,此段大梁的高度较小,这使得大梁在底架前段的高度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大梁的高度直接决定了其抵抗受力变形的能力,也就是刚度的大小,由于车辆结构的限制,牵引板处大梁高度本来就较其他处要小,而该连接结构又进一步降低了其高度,从而使得该处大梁的刚度缺陷更加突出。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挂车底架及包括该底架的半挂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梁高度较低及其带来的刚度较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挂车底架包括左大梁、右大梁和连接于所述左大梁与右大梁之间的牵引板,所述牵引板呈U形结构,其包括底板和分别竖立于所述底板左右两边的左右翼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左大梁及右大梁的下翼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左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左翼板的上部连接;所述右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右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右翼板的上部连接。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还包括密封立板,其焊接于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左大梁中间的空腔开口以及所述右翼板和所述右大梁中间的空腔开口。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平齐。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大梁和右大梁的下翼板设有一凹口 ,所述凹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长度,其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厚度,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分别镶嵌于对应的凹口中。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 根据上述半挂车底架,所述凹口的深度等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厚度,所述左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0012]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半挂车,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为上述任一半挂车底架。 在本实用新型中,牵引板为U形结构,其下表面和两大梁的下翼板平齐,这使得大梁增加了相当于牵引板厚度的高度,其刚度得到了显著增加。

图1为现有技术的半挂车底架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优选实施例的前段结构示意图;[0016] 图3为图2所示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于半挂车底架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左大梁和右大梁,在半挂车底架的前段,一
牵引板连接于两大梁之间,为了简化附图标记,在下述各半挂车底架的优选实施例中仅对
左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关系进行描述,对右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关系不再赘述,将左大梁
与牵引板的连接结构和位置关系推及右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结构和位置关系对本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应是显而易见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优选实施例的前段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牵引板46呈U形结构,包括左右两翼板和底板,左右两翼板竖立在底板的两边,虽然牵引板46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优选的是三者应为一整体,也即用同一块钢板折弯而成。底板的下表面460和下翼板43的下表面430平齐,下翼板43焊接在U形结构的折弯处,牵引板46的左翼板的上端面462焊接在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411,上翼板41的内端面412和左翼板的内表面461在竖直方向上平齐。[0023] 这样牵引板46的左翼板、上翼板41、腹板42和下翼板43之间便围成了一个空腔,为了提高本优选实施例在此处的强度,在空腔开头处都焊接一密封立板44。[0024] 请再次参考图1,便可发现现有技术的大梁在和牵引板46连接处的高度为L1,本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在和牵引板46连接处的高度为L,L比L1高出了牵引板46的厚度,并且左翼板和上翼板41连接。因此本优选实施例可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的大梁在底架前段刚度较弱的问题,能使大梁在牵引板46处的高度提高与牵引板板厚度相当的高度,从而提高在牵引板46处大梁的刚度,使得大梁抵抗变形的能力得到加强。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与图2及图3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翼板41的内端面412焊接于左翼板的外表面,上翼板41的上表面410和左翼板的上端面462平齐,下翼板43的下表面430仍然和底板的下表面460平齐。可见本优选实施例的大梁的高度仍为L,比起现有技术的大梁在该处的高度提高相当于牵引板厚度的高度。 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底架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和牵引板连接结构 示意图,本优选实施例与图2及图3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下翼板43上与牵引 板46焊接的部位设一凹口 431,凹口 431的长度稍大于左翼板的长度,深度等于左翼板的厚 度,使得左翼板可以镶嵌入该凹口 431中。嵌入之后,左翼板的上端面462焊接于上翼板的 下表面411,上翼板的内端面412和左翼板的内表面461平齐。本优选实施例与图2及图 3所示优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还包括大梁在不与牵引板46连接的地方,其下翼板宽度要大 一些。在其他实施例中,凹口 431的长度也可以等于左翼板的长度或深度稍大于左翼板的 厚度。从上述可见本优选实施例的大梁在与牵引板46连接处的高度仍为L,比起现有技术 的大梁在该处的高度提高相当于牵引板46厚度的高度。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挂车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优选实施例为半挂侧帘 车,其中1为半挂侧帘车的前墙,2为半挂侧帘车的滑动顶,3为半挂侧帘车的侧帘布,4为半 挂侧帘车的底架,5为半挂侧帘车支撑机构,6为半挂侧帘车侧面防护装置,7为半挂侧帘车 行走机构,8为半挂侧帘车后防护装置,9是半挂侧帘车的后墙。 综上所述,通过改变半挂车底架的大梁与牵引板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有 效增加大梁与牵引板连接处的高度,有效地增强大梁在牵引板安装处的刚度,提高大梁在 该处抵抗变形的能力。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 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 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权利要求一种半挂车底架,包括左大梁、右大梁和连接于所述左大梁与右大梁之间的牵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板呈U形结构,其包括底板和分别竖立于所述底板左右两边的左右翼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左大梁及右大梁的下翼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左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左翼板的上部连接;所述右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右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右翼板的上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立板,其焊接于所述左 翼板和所述左大梁中间的空腔开口以及所述右翼板和所述右大梁中间的空腔开口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 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左大 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左大 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平齐;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上表面平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大梁和右大梁的下翼板设 有一凹口 ,所述凹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长度,其深度大于或等于所 述左翼板和右翼板的厚度,所述左翼板和右翼板分别镶嵌于对应的凹口中。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 左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所述右翼板的上端面连接于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下表面。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挂车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的深度等于所述左翼板 和右翼板的厚度,所述左翼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所述右翼板 的内表面和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的内端面平齐。
9. 一种半挂车,包括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为权利要求l-8任一所述的半挂车底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半挂车底架及半挂车,该半挂车底架包括左大梁、右大梁和连接于所述左大梁与右大梁之间的牵引板,所述牵引板呈U形结构,其包括底板和分别竖立于所述底板左右两边的左右翼板,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和所述左大梁及右大梁的下翼板的下表面平齐;所述左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左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左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左翼板的上部连接;所述右大梁的下翼板连接于所述右翼板和所述底板的连接处,所述右大梁的上翼板和所述右翼板的上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大梁增加了相当于牵引板厚度的高度,此举增加了大梁在牵引板安装处的刚度,提高大梁在该处抵抗变形的能力。
文档编号B62D59/00GK201484498SQ20092016815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31日
发明者刘正道, 宋作伟, 林万千 申请人: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