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的汽车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326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模块化的汽车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设计到汽车的零部件。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一般包括下摆臂、调节 杆、稳定杆、拖曳臂等结构,在汽车装配时这些结构要分别焊接或装配到汽车的车架上,不 仅装配过程费时费力,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还因为装配后的检验工作因生产线的空间原因 而不好进行,容易发生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模块化的汽车悬架,以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安装质 量和安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架包括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关键在于该汽车悬 架还包括由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焊接成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的端部设置有用 于连接副车架与车身的安装套管;所述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均通过支架安装在 副车架上。 上述汽车悬架将悬挂系统的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通过支架集成安装到 副车架上,在装配前即可对悬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在装配时利用安装套管将副车架与 车身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装配过程中悬架的安装质量满足要求,还可以减少悬架系统 在整车装配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上述副车架的具体结构如下左纵梁、右纵梁的前端与前横梁焊接,左纵梁、右纵 梁的后部背向弯折,弯折处分别与后横梁的两个端部焊接;所述安装套管分别设置在前横 梁的两个端部和左纵梁、右纵梁的后端处。该种结构可以保证副车架受力均衡、与车身连接 稳固可靠。 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均为空心管制成,结构简单、工艺性能较好, 副车架焊接成型之后,整体重量较轻。 所述支架焊接在副车架上,所述支架和副车架之间还焊接有辅助板,以提高车架 的整体强度,满足整车的性能要求。 所述调节杆与副车架通过偏心螺栓连接,以方便调整四轮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架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有效提高悬挂
系统的安装质量和安装效率,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要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架中的副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悬架中的副车架与调节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 本实施例的汽车悬架包括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关键在于该汽车悬架
还包括如图1所示的副车架,副车架的具体结构如下左纵梁2、右纵梁4的前端与前横梁1
焊接,左纵梁2、右纵梁3的后部背向弯折,弯折处分别与后横梁3的两个端部焊接;前横梁
l的两个端部和左纵梁2、右纵梁4的后端处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副车架与车身的安装套管
5。所述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均通过支架6安装在副车架上。 所述前横梁1、后横梁3、左纵梁2和右纵梁3均为空心管制成,结构简单、工艺性
能较好,副车架焊接成型之后,整体重量较轻。 所述支架6焊接在副车架上,所述支架6和副车架之间还焊接有三角形的辅助板 7,以提高车架的整体强度,满足整车的性能要求。 如图2所示,调节杆9与副车架的支架6通过偏心螺栓8连接,以方便调整四轮定 位。
权利要求一种模块化的汽车悬架,包括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其特征在于该汽车悬架还包括由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焊接成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副车架与车身的安装套管;所述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均通过支架安装在副车架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纵梁、右纵梁的前端 与前横梁焊接,左纵梁、右纵梁的后部背向弯折,弯折处分别与后横梁的两个端部焊接;所 述安装套管分别设置在前横梁的两个端部和左纵梁、右纵梁的后端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后横梁、左 纵梁和右纵梁均为空心管制成。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焊接在副车架 上,所述支架和副车架之间还焊接有辅助板。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块化的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与副车架通 过偏心螺栓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模块化的汽车悬架,以提高汽车悬架系统的安装质量和安装效率,该汽车悬架包括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关键在于该汽车悬架还包括由前横梁、后横梁、左纵梁和右纵梁焊接成的副车架,所述副车架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副车架与车身的安装套管;所述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均通过支架安装在副车架上。上述汽车悬架将悬挂系统的下摆臂、调节杆、稳定杆、拖曳臂通过支架集成安装到副车架上,在装配前即可对悬架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在装配时利用安装套管将副车架与车身连接,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装配过程中悬架的安装质量满足要求,还可以减少悬架系统在整车装配过程中所需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1520178SQ20092023719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4日
发明者杨春艳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