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机动车脚蹬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364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机动车脚蹬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两轮机动车脚蹬。
背景技术
两轮机动车脚蹬是两轮机动车用于载人的重要部件,是驾驶者和乘坐者必要的平 衡部件,可以协助驾驶者和乘坐者减轻颠簸和震动。特别是对于两轮机动车驾驶者,利用脚 蹬的支撑完成挂档和刹车动作,保证车辆的正常安全行驶。 由于两轮机动车本身的结构、技术特性以及使用场合,决定了两轮机动车在行驶 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较大的震动,两轮机动车本身的震动传至脚蹬,不但会降低驾驶者 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影响驾驶者和乘坐者保持平衡,带来行车安全隐患;同时,还会给驾驶 者带来驾驶的不便,影响驾驶者挂档和刹车操作,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两轮机动车的行驶安 全性。 由此可见,两轮机动车脚蹬本身的减震特性是保证驾驶者和乘坐者舒适度和保证 驾驶者安全驾驶、准确操作的必要条件之一。 因此,需要对两轮机动车脚蹬进行改造,能够有效缓冲两轮机动车本身的震动传 到驾驶者和乘坐者,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利于驾驶者和乘坐者保持平衡,不影响 或减轻影响驾驶者挂档和刹车操作,从而有效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两轮机 动车的行驶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轮机动车脚蹬,能够有效缓冲两轮机动车 本身的震动传到驾驶者和乘坐者,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利于驾驶者和乘坐者保 持平衡,有利于帮助驾驶者对挂档和刹车操作的准确性,从而有效降低行车安全隐患,最大 限度的保证两轮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包括脚蹬本体及脚蹬套,所述脚蹬套为弹性材料 制成,所述脚蹬套包括脚蹬部和连接部,脚蹬套通过连接部连接在两轮机动车脚蹬本体上, 在脚蹬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空心结构,所述连接部同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空心结构为一端部封口的纵向贯通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改进是,脚蹬本体上表面设置纵向凹槽;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脚蹬套的连接部可以设置成不同的空心结构;
蹬套的连接部设置成空心的方柱形;
]蹬套的连接部设置成圆柱形,且在圆柱形的壁上开有凹
槽;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房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 进一步的改进是,所述!
]蹬套的连接部的靠近底端还设置有一通孔;
]蹬套由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两轮机动车脚蹬,脚蹬套为空心结构,利用
3空心结构形成的来达到降低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驾驶者身上,能够有效缓冲两轮机动车本 身的震动传到驾驶者和乘坐者,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有利于驾驶者和乘坐者保 持平衡,降低由于平衡性导致的安全隐患;由于震动减小,不影响或降低对驾驶者的影响, 使其准确完成挂档和刹车等行车操作,从而有效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两轮 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拆卸容易,制造成本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脚蹬套的A-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脚蹬套B-B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脚蹬套的第二种结构的A-A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脚蹬套的第二种结构的B-B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脚蹬套与脚蹬本体配合的的结构示意图,如
图1、2所示本实 施例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包括脚蹬本体1及脚蹬套2,所述脚蹬套2由橡胶材料制成,具有耐 磨性好,成本低,弹性好的特点,适合于长期踩踏和摩擦,使用寿命长;脚蹬套2固定设置在 脚蹬本体1上,所述脚蹬套2包括脚蹬部21和连接部22,脚蹬套2通过连接部22连接在脚 蹬本体1上,与脚蹬本体1为紧配合,所述脚蹬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空心结构23 ;所述连 接部22设置成空心结构。 本实施例中,空心结构23为外端部封口的纵向贯通空心结构,外端部是指脚蹬没 有连接车架相对于车体中心线向外侧延伸的一端;本结构的脚蹬套2加工方便简单,降低 制造成本,同时,能增加空心结构23形成气压的面积,保证减震效果;在所述脚蹬部上设置 有纵向凹槽,主要是为了增加防滑,防止驾驶者踩在脚蹬套上时发生打滑的情况以及也是 为了增加美观而设置的凹槽。 本实施例中图3、4、5所示,所述脚蹬部21和连接部22制成一体,脚蹬部21与连 接部之间的结构和连接部分别形成空心结构,制造方便,降低制造成本,但连接部22作为 和脚蹬本体1连接的位置,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在本案中可以设置成空心的方柱形,而 且脚蹬本体1也可以设置成带中空的方形或者设置成非回转体的空心结构,方形结构可以 防止脚蹬胶套发生旋转,同时设置成空心结构还可以节约制造成本。但是,由于连接部和脚 蹬本体为过渡配合,因此,对于连接部做成空心的圆柱形的结构,为了防止脚蹬套发生踩踏 时的旋转,需要将连接部做成有限位装置的结构,因此就形成了在空心圆柱形连接部22设 置一能够容纳凸台的凹槽221。该凹槽221能够容纳设置在脚蹬本体上的凸台结构。对于 脚蹬部与连接部之间的空心结构23,由于其上的让位面积比较宽松,因此可以能够增大空 心结构23的体积,更为有效的体现脚蹬的减震作用; 图4所示,连接部22的底部靠近封口端部设置连接通孔25,由于连接部22与脚蹬 本体1是紧配合,该通孔25是为了防止在安装脚蹬套时,由于气压效应,脚蹬套与脚蹬本体 不易完全安装到位,也是为了在更换脚蹬套时,由于脚蹬套连接部22内部形成负压,难以将脚蹬套取下来而设置的。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 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两轮机动车脚蹬,包括脚蹬本体及脚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脚蹬套设置有脚蹬部和连接部,脚蹬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空心结构,所述连接部也设置为空心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结构为一端部封 口的纵向贯通空心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部上表面设置纵向 凹槽。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套的连接部为空心 的方柱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连接部为空心的圆 柱形,在空心圆柱形的壁上还设置有一凹槽。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连接部靠近底端还设置有与一通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机动车脚蹬,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套由橡胶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轮机动车脚蹬,包括脚蹬本体和脚蹬套,脚蹬套固定设置在脚蹬本体上,脚蹬套由弹性材料制成,包括脚蹬部和连接部,脚蹬套通过连接部连接在脚蹬本体上,脚蹬部与连接部之间设置有空心结构,本实用新型利用空心结构形成的气压效应增大脚蹬部的弹性以及减震特性,能够有效缓冲两轮机动车本身的震动传到驾驶者和乘坐者,提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舒适度,利于驾驶者和乘坐者保持平衡,消除由于平衡性导致的安全隐患;由于震动减小,不影响或减轻影响驾驶者,使其准确完成挂档和刹车等行车操作,从而有效消除行车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保证两轮机动车的行驶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配拆卸容易,制造成本低。
文档编号B62K23/08GK201501495SQ20092030558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日
发明者刘进伟, 杨关海 申请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