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35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的改良。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警报装置,公知用传感器检测自行车的轮圈(rim) 的旋转,并用蜂鸣器发生警报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6 - 18182号zi^才艮 对专利文献l的图l、图2进行说明。
警报装置具备安装在自行车的轮圏上的磁铁4;安装在框架上 以通过该磁铁4的旋转被接通断开的舌簧继电器(reed relay) 1;在 该舌簧继电器l接通时被通电而发生警报的电子蜂鸣器2;以及强制 停止向该电子蜂鸣器2的通电而停止警报的开关3。

发明内容
在上述警报装置中,用于发生警报的部件数变多,需要在自行车 的各部设置用于安装这些部件的安装位置,成本大幅提高。
另外,在磁铁4与舌簧继电器1接近时发生警报,所以如果磁铁 4在离开舌簧继电器1的位置处旋转,则无法检测出轮闺的旋转,所 以警报装置的精度降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抑制自动二轮车的成本上升,并且实现车体空 间的有效利用,进而提高警报装置的精度。
第一方面的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操舵前轮的把手的舵角检测单元;在规定的点火操作后存储把 手的舵角的存储单元;以及检测由该存储单元存储的舵角发生了规定 的变化的情况而发生警报的警报发生单元。
4其作用为,利用自动二轮车中具备的舵角检测单元构成警报装 置,在把手被操作而检测出把手的舵角变化时发生警报。
由于将已有的车体装备件用作警报装置,所以成本上升被抑制, 并且无需确保用于警报装置的占有空间。
在舵角检测单元中,可以高精度地检测把手的舵角,所以可以应 对微小的舵角变化。
第二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规定的点火操作是指使点火开关从
ON成为OFF的操作,通过使点火开关从ON成为OFF、接下来依 次从OFF成为ON、从ON成为OFF,从而解除规定的点火操作。
其作用为,例如,在使自动二轮车的引擎停止而从自动二轮车离 开的情况下,如果使点火开关从ON成为OFF,则进行规定的点火操 作,由存储单元存储此时的把手的舵角,成为检测舵角的变化的准备 状态。
例如,在使自动二轮车的引擎停止,而推动自动二轮车使其移动 的情况下,如果在使点火开关从ON成为OFF之后,接下来依次从 OFF成为ON、从ON成为OFF,则规定的点火操作被解除。因此, 不会存储把手的舵角,从而即使把手的舵角变化,也不会发生警报。
第三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存储单元包括存储在起动时检测 出的舵角的第 一存储单元;以及存储从由该第 一存储单元存储舵角起 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舵角的第二存储单元,并具备对由这些第一存储 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超过 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别为异常的异常判别单元;以及在由该异常判别单 元判别为异常时发生警报的警报发生单元。
其作用为,由第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构成存储单元,对 由这些第 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存储的各自的舵角进行比较, 可以仅通过该舵角变化容易地判别异常。
第四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存储从由第二存储单元存储舵 角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舵角的第三存储单元,异常判别单元在第一阶 段中,对由第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分别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发生第一警报,在第二阶段中, 对由第二存储单元以及第三存储单元分别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
们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发生第二警报,第 一警报和第二警报的级 别不同。
其作用为,在第一阶段中检测出异常的情况下发生第一警报,在 第二阶段中检测出异常的情况下发生第二警报,对于第一警报和第二 警报,例如提高第二警报的级别,从而提高作为警报装置的效果。
另外,如果警报未被分成第一警报和第二警报,则例如在尽管并 非车辆的异常但舵角变化的情况下,警报持续鸣叫而功耗变多,但通 过分成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而发生警报,可以使由于上述那样的车辆 异常的误检测而引起的警报仅停留于一个阶段,功耗被抑制。
第五方面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异常判别单元在对第二存储单元与 第三存储单元的各舵角进行比较时,在它们的舵角变化在超过规定时 间后继续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删除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 存储单元中的各自的舵角,返回到第一阶段。
其作用为,在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三存储单元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 时间而继续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推测成车辆的异常消除,而再次 从笫 一 阶段进行通常的监视。
在第一方面的发明中,具备操舵前轮的把手的舵角检测单元; 在规定的点火操作后存储把手的舵角的存储单元;以及检测由该存储 单元存储的舵角发生了规定的变化的情况而发生警报的警报发生单 元,所以通过将已有的舵角检测单元用作警报装置,可以抑制成本上 升,并且无需作为警报装置在自动二轮车中新设置车体空间,而可以 有效地利用自动二轮车的车体空间。
另外,由于可以检测把手的微小的舵角变化,所以可以提高警报 装置的精度,车辆的异常事态不易遗漏,可以提高作为警报装置的效 果。
在第二方面的发明中,将规定的点火操作设为使点火开关从ON 成为OFF的操作,通过使点火开关从ON成为OFF、接下来依次从
6OFF成为ON、从ON成为OFF,从而解除规定的点火操作,所以在 使点火开关成为OFF的状态下,推动自动二轮车而使其移动的情况 等下,不发生警报。
在第三方面的发明中,存储单元包括存储在起动时检测出的舵 角的第一存储单元;以及存储从由该第一存储单元存储舵角起经过规 定时间后的舵角的第二存储单元,并具备对由这些第一存储单元以 及第二存储单元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
的情况下判别为异常的异常判别单元;以及在由该异常判别单元判别 为异常时发生警报的警报发生单元,所以对由第一存储单元以及笫二 存储单元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可以仅通过舵角变化容易地检测异 常。因此,可以降低程序制成工时。
另外,通过将在存储单元的起动时检测出的舵角设为最初的基准 舵角,不论起动时的把手处于什么样的角度也不会产生问题,而可以 增加把手角度的自由度。
在第四方面的发明中,具备存储从由第二存储单元检测出舵角起 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舵角的第三存储单元,异常判别单元在第一阶段 中,对由第 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分别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
在它们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发生第一警报,在第二阶段中,对由 第二存储单元以及第三存储单元分别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们的
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发生第二警报,对于第一警报和笫二警报,使 它们的级别不同,所以通过阶段性地改变警报的级别,可以提高作为 警报装置的效果,并且可以减少由于车辆异常的误检测而引起的警报 的长度、次数,可以抑制功耗。
在第五方面的发明中,异常判别单元在对第二存储单元与第三存 储单元的各舵角进行比较时,在它们的舵角变化在超过规定时间后继 续为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删除存储在第 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 元中的各自的舵角,返回到第一阶段,所以在舵角几乎未变化的情况 下,从第一阶段进行用于车辆异常检测的通常的监视,从而可以对车 辆的异常状态总是实施相同的异常检测方法。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安装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前部 立体图。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的前叉(front fork)及其周围 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安装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要部 主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安装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前部 侧面图。
图5是图4的5-5线剖面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以及电气配线(harness)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警报装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警报装置的动作流程的第一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警报装置的动作流程的第二流程图。 图IO是示出本发明的警报装置的动作的时序图。
标号说明
10自动二轮车
11前轮
13操纵手柄
48舵角检测单元(舵角传感器)
53点火开关(主开关)
54警报发生单元(警报装置(蜂鸣器))
120警报装置
130存储单元(存储装置)
131第一存储单元(第一存储部)
132第二存储单元(第二存储部)133第三存储单元(第三存储部) 136异常判别单元(异常判别部) 138控制装置 A0、 Al、 A2舵角
AC1、 AC2规定的变化/规定值(基准舵角变化)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 图是向标号的朝向观察的。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安装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前部 立体图,自动二轮车10在车体的前部设置有支撑前轮11的前叉12, 在前叉12的上方配置有对该前叉12进行操舵的操纵手柄13,并在前 叉12设置有舵角传感器(未图示,在后面详述)。
另外,在自动二轮车10,设置有利用上述舵角传感器防止盗窃 的警报装置(未图示,在后面详述)。
图中的标号21为覆盖前轮11的上方的前护板(front fender), 22为覆盖前叉12的上部周围的前軍,23为设置成与前罩22的上部 连接的s板装饰物,24为设置成与s板装饰物23连接的挡风板,25 为头灯,26为闪光灯(winker) , 27为配置于前罩22的后方的内罩, 28为车座,29为覆盖车座28的下方的中间罩,31为乘员放脚的脚踏 板,32为覆盖脚踏板31的下方的地侧板,33为设置于左右地侧板32、 32 (仅示出跟前侧的标号32)的前端间的前下軍。
图2是说明本发明的自动二轮车的前叉及其周围的立体图,前叉 12包括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构成车体框架41的前端的头管(head pipe)42的操纵杆43;安装在该操纵杆43的下端部的连接梁(bridge) 44;以及安装在该连接梁44的两端部的左右岔管(fork pipe) 46、 47,在这些岔管46、 47的下端部经由车轴安装有前轮11(参照图1), 在操纵杆43的上段部安装有操纵手柄13。
在连接梁44的下部设置有舵角传感器48,在安装于前罩22的仪表(meter) 51内,设置有用于自动地解除仪表51的控制、闪光灯 26 (参照图1)的动作的自动解除功能等的ECU (电子控制单元)52。
作为图中的点火开关的主开关53、为了使警笛鸣叫而安装于头 管42的蜂鸣器54为自动二轮车10中具备的辅助部件,但也是构成 警报装置的一部分的部件。
另外,55、 56为从头管42沿着斜后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框架, 57、 58为从头管42在主框架55、 56的下方沿着斜后下方且后方延伸 的左右一对下部框架,61为前轮用制动杆,62为后轮用制动杆。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安装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要部 主视图,在作为固定侧的车体框架41侧与作为可动侧的前叉12侧之 间,设置有用于安装舵角传感器48(参照图2)的传感器安装机构70。
传感器安装机构70是沿着操纵杆43的下方的延长上设置的,在 车体框架41侧,具备左右的下部框架57、 58上安装的增强板71 (是 构成车体框架41的部件)上安装的支撑条(stay) 72。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安装结构的自动二轮车的前部 侧面图,传感器安装机构70从前叉12的连接梁44向下方突出,并 且配置于前护板21的上方。
图5是图4的5 - 5线剖面图,传感器安装机构70包括安装在 车体框架41 (参照图2)侧的支撑条72;由该支撑条72支撑的圓盘 状的具备在内侧收容舵角传感器48的凹部74a的下部壳体74;由该 下部壳体74支撑的筒状的上部壳体76;在连接梁44的下部由二个螺 栓77、 77安装的轴承部件78;上端安装在该轴承部件78的内侧并且 下端与舵角传感器48连结的树脂制的轴81。另外,83~85是由防止 雨水、灰尘向内部侵入的弹性部件构成的O环。
上述支撑条72、下部壳体74、上部壳体76为固定侧,轴承部件 78、轴81为与操纵杆43以及连接梁44一起转动的可动侧。
在图3中,支撑条72 —端通过螺栓91安装在车体框架41侧的 增强板71,另一端形成为岔(fork)状而在二个臂部72a、 72a之间 形成狭缝72b,通过与舵角传感器48连接的电气配线92在该狭缝72b
10之间。另外,93为在电气配线92的前端具备的联结器(coupler), 联结器93配置在狭缝72b内,即由臂部72a、 72a夹住联结器92的 两侧。
在图4中,电气配线92在支撑条72的上面上沿着车辆后方延伸, 通过夹紧(damp )部件94将电气配线92的中途夹紧到支撑条72上。
返回到图5,下部壳体74具备在设置于支撑条72的臂部72a、 72a的安装孔72c、 72c上插入的下方突出部74b、 74b;收容形成于 上部壳体76的凸缘(flange) 76a的圆形状凹部74c;以与形成于上 部壳体76的环状突出部76b嵌合的方式形成在圆形状凹部74c的底 面的环状沟74d。另外,74g为下部壳体74的底面。
上部壳体76包括设置成包围轴81的筒状部76c;在该筒状部 76c的下端一体形成并且形成为大于筒状部76c的外径的凸缘76a;以 及从该凸缘76a的下面一体地突出的环状突出部76b,在筒状部76c 的底壁76d开口的底壁孔76e与轴81嵌合。
连接梁44具备被压入操纵杆43的贯通孔44a;突出形成于该 贯通孔44a的两侧的下面的凸台(boss)部44b、 44b;为了旋入螺栓 77、 77而形成于凸台部44b、 44b的内螺紋44c、 44c。
轴承部件78包括有底筒状的上部筒状部78a;在该上部筒状 部78a的下部与上部筒状部78a相比大直径地一体形成的下部筒状部 78b;以及从该下部筒状部78b向左右一体突出的安装撑条部78c、 78c, 上部筒状部78a与下部筒状部78b的上部插入于操纵杆43的中空部 43a内。
安装撑条部78c开口出螺栓插入孔78d,螺栓77插通该螺栓插 通孔78d。另外,95为垫圏。
轴81包括通过连结销97与轴承部件78的上部筒状部78a连 结的连结部81a;以及在该连结部81a的下部一体形成并且下端与舵 角传感器48连结的小径部81b。
连结部81a为具有比上部筒状部78a的内径稍微小的外径的部 分,在连结部81a的下部一体地具备凸缘部81c,连结部81a转动自如地与上部壳体76的底壁孔76e嵌合,在连结部81a与筒状部76c 之间的空间配置有O形圏83。
舵角传感器48包括在下部壳体74的凹部74a的底面74e上安 装的传感器固定部101;以及转动自如地设置于该传感器固定部101 并且轴81的小径部81b被插入的传感器可动部102,被设成沿着上下 扁平。
安装有舵角传感器48的凹部74a的底面74e为与操纵杆43的轴 线43b正交的面。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舵角传感器以及电气配线的立体图,舵角传 感器48为电位器(potentiometer)型,传感器固定部101包括基 部105; i殳置于该基部105的上面的电阻体106;以及从基部105的 侧面突出的三个端子107~ 109。
电阻体106包括环状部106a;以及在该环状部106a的两端一 体形成的直线部106b、 106c。
传感器可动部102包括被插入轴81 (参照图5)的小径部81b (参照图5)的可动主体111;以及安装于该可动主体111的可动端 子112。
可动主体111具备,皮插入小径部81b的轴插入孔llla,轴插入 孔llla的内面111b包括圓弧面111c;以及用于止转的平坦面llld。
可动端子112包括端子基部112a;以及安装于该端子基部112a 并且与电阻体106滑动的滑动片112b,与电阻体106电连接。
端子107 ~ 109被连接有电气配线92的联结器93。
端子107与电阻体106的直线部106b连接,端子108与可动端 子112详细而言与滑动片112b连接,端子109与电阻体106的直线 部106c连接。因此,如果滑动片112b伴随轴81的转动而转动,则 端子107、 108间、或端子108、 109间的电气电阻会变化。
将联结器93如白箭头所示与舵角传感器48的端子107~ 109连 接的连接方向相对图5所示的下部壳体74的底面74g平行,所以可 以减小舵角传感器48的安装高度,可以减小操纵杆43的下方的舵角
12传感器安装机构70的占有空间,可以有效地利用自动二轮车的空间。 使用图2以及图5对以上叙述的传感器安装机构7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果使操纵手柄13转动,则与其相伴,操纵杆43以及连接梁 44转动,作为可动侧的轴承部件78以及轴81转动,轴81的小径部 81b使舵角传感器48的传感器可动部102转动。
其结果,舵角传感器48的电器电阻变化,该变化通过后述的ECU 52 (参照图7)变换成前轮的舵角。
例如,如果操纵杆43相对车体框架41沿着轴直角方向(图5 的左右方向)变位,则与其相伴连接梁44以及轴承部件78沿着轴直 角方向变位,所以轴81的连结部81a也沿着轴直角方向变位。
其结果,小径部81b的上端相对与作为固定侧的下部壳体74内 的舵角传感器48连结的小径部81b的下端与连结部81a —起变位, 所以小径部81b弯曲。树脂制的小径部81b被做成细轴,所以容易变 形,易于吸收操纵杆43相对车体框架41的变位。
因此,大的外力不易从轴81向舵角传感器48作用,可以提高构 成舵角传感器48以及舵角传感器安装机构70的各部件的耐久性。
另外,上部壳体76的筒状部76c是沿着上下长长地形成的(在 将筒状部76c的外径设为D,将筒状部76c的长度设为Ll时,成为 L1>D),所以可以使用上部壳体76的宽的面积,承受使底壁76d相 对作为固定侧的下部壳体74侧的凸缘76a与轴81的连结部81a —起 沿着轴直角方向变位的外力。因此,在操纵杆43的变位时,在轴承 部件78的内面与上部壳体76的外面抵接时,可以防止外力局部地集 中。
图中的标号L2为轴承部件78的内面的高度,与长度L1大致相 等。标号C为轴承部件78的下部筒状部78b与上部壳体76的筒状部 76c之间的间隙,通过这样设置间隙C,可以使用该间隙C和作为弹 性部件的O环84吸收轴承部件78与上部壳体76的相对变位。
上部壳体76通过与下部壳体74 —起形成收容舵角传感器48的空间115,还作为用于进行保护以使雨水、尘土等不侵入空间115内 的部件而发挥功能。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警报装置的框图,警报装置120包括点火 开关53;舵角传感器48;设置于侧支架(side stand )的侧支架开关 121;自动二轮车10(参照图1)中具备的各种传感器122 (在后面详 述);接收在点火开关53成为断开时输出的断开信息JOFF、从舵角 传感器48输出的舵角信号SA、在侧支架跳起时从侧支架开关121输 出的跳起信息JH、从各种传感器122输出的检测信号SS的CPU(中 央处理装置)123;存储从该CPU 123输出的存储信息Jl ~ J4 (具体 而言为各时刻的每一个的舵角)并且向CPU 123输出所存储的存储信 息J1 J4的第一存储部131、第二存储部132、第三存储部133和第 四存储部134;接收从CPU123输出的存储信息J1~J4,与存储有这 些存储信息的运算结果(具体而言为各时刻的舵角之差即舵角差)的 基准值(具体而言为基准舵角变化)进行比较而判别是否为异常、即 是否操作了操纵手柄、换言之是否进行了盗窃行为的异常判别部136; 以及接收在由该异常判别部136判别为异常时输出的异常信号SAB 并发生警报的警报装置(蜂鸣器)54。
上述第一存储部131、第二存储部132、第三存储部133以及第 四存储部134为构成存储装置130的部分。
上述CPU123、第一存储部131、第二存储部132、第三存储部 133、第四存储部134以及异常判别部136为构成控制装置138的部 分,控制装置138例如可以通过图2所示的ECU 52发挥其功能。
作为各种传感器122,例如,可以举出在图2中在对设置于操纵 杆43侧与车体框架41侧之间的把手锁定部施加了撬开或沖击时检测 该沖击的把手锁定部冲击检测传感器;检测是否对点火开关(主开关) 53插入了螺丝刀、钳子等钥匙以外的异物的点火开关异常插入检测传 感器;以及检测前轮或后轮的车轮速度的车轮速度传感器等。
另外,作为警报装置54,除了蜂鸣器以外,也可以是发出光的 指示器。
14对上述警报装置120的作用进行简单说明。
如果为了停止引擎而使点火开关53成为OFF,则从点火开关53 向CPU 123输入断开信息。由此,CPU 123以规定时间间隔开始来自 舵角传感器48的舵角信号SA的输入。
如果在该状态下发生进行了所有者等未意图的自动二轮车的移 动那样的异常事态,而操纵手柄的舵角变化,则CPU123使异常判别 部136判别变化后的舵角与变化前的舵角的比较值是否为规定值以 下。
异常判别部136在上述比较值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从警报装置 54发生警报。
在发生警报的处理中存在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在发生了警报之 后,如果舵角进而变化,而舵角变化后与变化前的比较值再次超过规 定值的情况下,作为第二阶段发生警报,同样地作为第三阶段发生警 报。
各阶段的警报的级别(警报的长度、警报的声音的强度、警报的 光的强度等)随着阶段的推进而变大,提高作为警报装置的作用、效 果。
另外,如果CPU 123接收到来自侧支架开关121的跳起信息JH、 来自各种传感器122的检测信号SS,则CPU 123在从点火开关53以 及舵角传感器48接收到信息或信号时进行比较,向异常判断部136 发送表示异常的级别更大的异常信号,从警报装置54发生级别大的 警报。
以下对警报装置120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警报装置的动作流程的第一流程图,图9 是示出本发明的警^l装置的动作流程的第二流程图,这些第 一流程图 与第二流程图通过连接符合C1、 C2、 C3结合。另外,图中的STXX 表示步骤序号。
STOl...使点火开关从ON成为OFF。此时,将时刻t设为时刻 t0 (零),设为t = t0 = 0 (零)。由此,控制装置138 (参照图7)起动,成为输入来自舵角传感 器48 (参照图7)的舵角信号SA的准备状态。
此时,例如,仪表51内设置的指示器点亮,向驾驶员通知是准 备状态。
另外,在使点火开关53成为ON—OFF之后,设为OFF—ON、 接下来设为ON—OFF,从而停止控制装置138,还可以解除准备状 态(此时,上述指示器熄灭)。
ST02…在从ST01的处理结束起经过10sec ( = 10秒)之后,即 在t-tl- (t0+10) sec后的时刻向第一存储部131存储由舵角传感 器48检测出的舵角A0 (零)。
ST03…在从ST02的处理结束起经过5sec之后,即在t - t2 = (tl + 5) sec后的时刻向第二存储部132存储由舵角传感器48检测出的 舵角Al。
ST04…判断舵角Al与舵角A0之差是否小于等于基准舵角变化
AC1。
在(Al-AO) SAC1 ("是")的情况下,进入到ST05。 在并非(Al-A0) ^AC1 ("否")的情况下,进入到ST06。 以上的ST02 ~ ST04为作为第一阶段的通常的监视阶段。 ST05…删除4S角A0、 Al,进入到ST02。 ST06…发生警报0.5sec期间。
ST07…在从ST03的处理结束起经过2.5sec之后,即在从ST06 的处理结束起经过2sec之后的时刻向第三存储部133存储由舵角传感 器48检测出的舵角A2。
STOS...判断舵角A2与舵角Al之差是否小于等于基准舵角变化
AC2。
在(A2 - Al) 5AC2 ("是,,)的情况下,进入到ST09。 在并非(A2-Al) 5AC2 ("否")的情况下,经由连接符号Cl 进入到ST13。
以上的ST07 ~ ST08为作为第二阶段的异常的检测阶段。
16ST09…删除舵角A2。
STIO...使计数器数V的初始值成为O(零)(即V-O)。向V
代入V+ 1。
STll...判断计数器数V是否小于等于10。
在V^10 ("是,,)的情况下,进入到ST07。
在并非V^IO ("否,,)的情况下,进入到ST12。
ST12…向V代入O (零),删除舵角A0、 Al,进入到ST02。
通过如上述的ST10设置计数器,将警报的强度比第一阶段强的
第二阶段的状态维持规定时间,可以较长地保持警戒状态。
ST13…发生警报lsec的期间。此时的警报时间lsec比ST06中
的警报时间0.5sec还长。
ST14…在从ST13的处理结束经过0.5sec之后的时刻向第四存储
部134存储由舵角传感器48检测出的舵角A3。
ST15…判断舵角A3与舵角A2之差是否小于等于基准舵角变化
AC3。
在(A3-A2) ^AC3 ("是,,)的情况下,进入到ST16。 在并非(A3-A2) ^AC3 ("否")的情况下,进入到ST20。 ST16.,.删除舵角A3。
ST17.,.使计数器数W的初始值成为0 (零)(即W-O)。向
W代入W+ 1。
ST18.,.判断计数器数W是否小于等于10。
在WS10 ("是")的情况下,进入到ST14。
在并非W£10 ("否,,)的情况下,进入到ST19。
ST19.,.向V代入O (零),向W代入O (零),删除舵角A0、
Al、 A2,经由连接符号C2进入到ST02。 ST20…向A2 4戈入A3,删除舵角A3。
ST21.,.使计数器数X的初始值成为0 (零)(即X-O)。向X 代入乂+ 1。
ST22…判断计数器数X是否小于等于3。在M3 ("是,,)的情况下,进入到ST14。
在并非X^3 ("否")的情况下,进入到ST23。
以上的ST14 ~ ST15以及ST20 ~ ST22为作为第三阶段的车辆的 异常的确定阶段。通过这样设置第三阶段,可以可靠地识别车辆的异 常。
在上述ST22中为X^3的情况下进入到ST14时,在从上次的 ST14中的处理起经过0.5sec之后,向第四存储部存储新的舵角A3。 然后,在ST15中,判断新的舵角A3与舵角A2 (在上次的ST14中 的处理中使用的舵角A3)之差是否小于等于基准舵角变化AC3。
这样,在第三阶段中,针对每个计数器数X连续判断是否发生 新的舵角变化。
在第三阶段(最大警戒状态)中,在连续检测出舵角变化的异常 的情况下判断为发生针对车辆的异常事态的可能性高,在ST23中发 生最长的警报(15sec的警报)。
在ST22中的计数器数达到X-4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立即发生 警:^艮尽早向车辆的周围通知发生异常事态。
ST23…发生警报15sec的期间。此时的警报时间15sec比ST13 中的警报时间lsec进一步变长。
ST24.,.使计数器数Y的初始值成为0 (零)(即Y-O)。向Y 代入Y+ 1。
ST25…判断计数器数Y是否小于等于12。
在Y^12 ("是,,)的情况下,进入到ST14。
在并非("否")的情况下,进入到ST26,经由连接符号3 进入到ST02。
ST26…向V、 W、 X、 Y分别代入O (零),删除舵角A0、 Al、 A2、 A3。
在上述流程的途中,在点火开关53从OFF成为ON时,结束警 报装置中的动作流程的处理。
另外,在上述警报装置中,在把手锁定部的结构由设置于车体框架侧以及操纵杆侧的 一侧设置的孔部、和为了设为向该孔部插拔自如 而在另一侧设置的轴构成的情况下,即使在向孔部插入轴而进行了把 手锁定的状态下,也可以使用舵角传感器检测由于孔部与轴的间隙引 起的舵角变化,所以不论是否实施了把手锁定,都可以通过舵角传感 器检测车辆的异常事态。
如以上的图2、图7 图9所示,第一方面,本发明在自动二轮 车10的警报装置120中,具备作为操舵前轮11 (参照图1)的操 纵手柄13的舵角检测单元的舵角传感器48;作为在规定的点火操作 之后存储操纵手柄13的舵角的存储单元的存储装置130;以及作为检 测由该存储装置130存储的舵角成为作为规定变化的基准舵角变化 AC1、 AC2、 AC3并发生警报的警报发生单元的警报装置54,所以可 以通过将现有的舵角传感器48用作警报装置120来抑制成本上升, 并且无需作为警报装置120向自动二轮车10新设置车体空间,而可 以有效地利用自动二轮车IO的车体空间。
另外,可以检测操纵手柄13的微小的舵角变化,所以可以提高 警报装置120的精度,车辆的异常事态不易遗漏,可以提高作为警报 装置120的效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如图2、图7 图9所示,对于规定的点火操 作,使作为点火开关的主开关53从ON成为OFF,使主开关53从 ON成为OFF、接下来依次从OFF成为ON、从ON成为OFF,从而 解除规定的点火操作,所以在使主开关53成为OFF的状态下,推动 自动二轮车10而使其移动的情况等下,可以使警报不发生。
第三方面,本发明如图7 图9所示,存储装置130包括存储 在起动时检测出的舵角A0的第一存储单元(第一存储部131);以 及存储由该第一存储单元存储舵角AO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5秒) 之后的舵角Al的第二存储单元(第二存储部132),并具备对由 这些第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存储的舵角A0、 Al进行比较, 在它们的舵角变化(A1-A0)超过作为规定值的基准舵角变化AC1 的情况下判断为异常的异常判别单元(异常判别部136);以及在由该异常判别单元判断为异常时发生警报的警报发生单元(警报装置
54),所以对由第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存储的舵角A0、 Al 进行比较,可以仅通过舵角变化(Al-AO)容易地检测异常。因此, 可以降低程序制成工时。
另外,通过将在存储装置130的起动时检测出的舵角设为最初的 基准舵角,不论起动时的操纵手柄13 (参照图2)处于什么样的角度 也不会出现问题,可以增加操纵手柄角度的自由度。
第四方面,本发明具备存储从由第二存储单元(第二存储部132) 存储舵角Al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2.5秒)之后的舵角A2的第三存 储单元(第三存储部133),异常判别单元(异常判别部136)在第 一阶段中,对由第一存储单元(第一存储部131)以及第二存储单元 分别存储的舵角A0、 Al进行比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Al-A0)超 过作为规定值的基准舵角变化AC1时发生第一警报,在第二阶段, 对由第二存储单元以及第三存储单元分别存储的舵角Al、 A2进行比 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A2-A1)超过作为规定值的基准舵角变化 AC2时发生第二警报,在第一警报和第二警报中,使其级别不同,所 以阶段性地改变警报的级别,从而可以提高作为警报装置的效果,并 且防止发生所需以上的时间或次数的警报,即可以减少由于车辆异常 的误检测而发生的警报,可以抑制功耗。
第五方面,本发明异常判别单元(异常判别部136)在对第二存 储单元(第二存储部132)与第三存储单元(第三存储部133)的各 舵角Al、 A2进行比较时,在它们的舵角变化(A2-Al)继续为作为 规定值的基准舵角变化AC2以下的时间超过规定时间(例如对于计 数器数V相当于V = 10的时间)的情况下删除存储在第一存储单元 以及第二存储单元中的各自的舵角A0、 Al,返回到第一阶段,所以 在舵角几乎未变化的情况下,通过从第一阶段进行用于车辆异常检测 的通常监视,可以对车辆的异常事态总是实施相同的异常检测方法。
图IO是示出本发明的警报装置的动作的流程图,示出在各阶段 由舵角传感器48检测操纵手柄的舵角并发生警报的警报装置的主要
20动作。纵轴表示操纵手柄舵角,横轴表示以点火开关53成为ON—OFF 时为基准的时间T (单位为sec (秒))。
在从使点火开关53成为ON—OFF起经过10sec之后(时间T =tl = 10sec)检测舵角AO (零),存储到第一存储部131。
检测时间T = t2-15sec下的舵角Al,存储到第二存储部132。 然后,计算出舵角变化(A1-A0),与基准舵角变化ACl进行比较。 到此为止为第一阶段。
如果判断为舵角变化(A1-A0)大于基准舵角变化ACl,则立 即发生第一警报0.5sec期间。
检测时间T-t3-17.5sec下的舵角A2,存储到第三存储部133。 然后,计算出舵角变化(A2-A1),与基准舵角变化AC2进行比较。 到此为止为第二阶段。
如果判断为舵角变化(A2-A1)大于基准舵角变化AC2,则立 即发生第二警报lsec期间。
检测时间T-t4 = 19sec下的舵角A3,存储到第四存储部134。 然后,计算出舵角变化(A3-A2),与基准舵角变化AC3进行比较。
在判断为舵角变化(A3 - A2 )大于基准舵角变化AC3时,进行 将舵角A3设为舵角A21的处理,并且删除舵角A3。
然后,在0.5sec后的T-t5-19.5sec检测新的舵角A31,存储到 第四存储部134。然后,计算出舵角变化(A31-A21),与基准舵角 变化AC3进行比较。
再次,在判断为舵角变化(A31-A21)大于基准舵角变化AC3 时,在时间T-t6、时间T-t7连续进行与上述同样的处理,在判断 为T = t7 = 20.5sec下的舵角变化(A33 - A23 )大于基准舵角变化AC3 时(到此为止为第三阶段),立即发生第三警报15sec期间。
在上述第三阶段,通过连续进行舵角变化的判断,可以高精度地 检测车辆的异常事态的可能性是否高,进而,在超过规定值的舵角变 化持续时,判断为车辆的异常事态的可能性高,发生强度比第一警报 以及第二警报强的第三警报、即时间长至15sec的警报,从而可以向自动二轮车的周围可靠地通知发生车辆的异常事态,可以催促异常事
态的早期结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警报装置适用于自动二轮车。
权利要求
1. 一种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操舵前轮的把手的舵角检测单元;在规定的点火操作后存储上述把手的舵角的存储单元;以及检测由该存储单元存储的舵角发生了规定的变化的情况而发生警报的警报发生单元。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规定的点火操作是指使点火开关从ON成为OFF的操作,通过 使点火开关从ON成为OFF、接下来依次从OFF成为ON、从ON 成为OFF,从而解除上述规定的点火操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存储单元包括存储在起动时检测出的舵角的第一存储单 元;以及存储从由该第 一存储单元存储舵角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舵角 的第二存储单元,并具备对由这些第一存储单元以及第二存储单元 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判别为 异常的异常判别单元;以及在由该异常判别单元判别为异常时发生警 报的上述警报发生单元。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从由上述第二存储单元存储舵角起经过规定时间后的舵角的第三存储单元,上述异常判别单元在第一阶段中,对由上述第一存储单元以及上述第二存储单元分别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发生第一警报,在第二阶段中,对由上述第二存储单元以及上述第三存储单元分别存储的舵角进行比较,在它们的舵角变化超过规定值时发生第二警报,上述第 一警报和上述第二警报的级别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异常判别单元在对上述第二存储单元与上述第三存储单元的各舵角进行比较时,在它们的舵角变化在超过规定时间后继续为规定值 以下的情况下删除存储在上述第 一存储单元以及上述第二存储单元 中的各自的舵角,返回到上述第一阶段。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谋求抑制自动二轮车的成本上升,并且有效利用车体空间,进而提高警报装置的精度。在自动二轮车的警报装置(120)中,具备检测操舵前轮的操纵手柄的舵角的舵角传感器(48);在规定的点火操作后存储操纵手柄的舵角的存储装置(130);以及检测由该存储装置(130)存储的舵角发生了规定的变化的情况而发生警报的警报装置(54),利用自动二轮车中具备的舵角传感器(48)来构成警报装置(120)。
文档编号B62H5/00GK101503100SQ20091000967
公开日2009年8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
发明者今野健志, 山下明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