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操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935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的操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车辆的操舵装置,所述 车辆具有前后轮,其第一特征在于,具备将向输入轴的转动输入变 换为任意的转动量和/或任意的转动力而从输出轴输出的操舵变换机 构;与上述输入轴连结的转向手柄;与上述输出轴连结,同时,支撑 上述车辆的前轮的支撑部;收纳上述操舵变换机构的收纳壳体,上述操舵变换机构经上述收纳壳体, 一体地安装在上述车辆的车体框架的 前端部上。根据第一特征,因为收納了操舵变换机构的收纳壳体一体 地安装在车辆的车体框架的前端部,所以,能够将收纳壳体作为车体 框架的 一部分使用,能够得到可以使头管周围小型化以及高刚性化的 操舵装置。另外,因为在车辆的组装时,是先将收纳了操舵变换机构 的收纳壳体做成小组件准备好,通过将该收纳壳体安装到车体框架完 成组装,所以,与将复杂的机构从后面安装到车体的方式相比,能够 提高车体组装时的作业性。另外,容易在车体框架的形状等不同的多 个车种中共用一种操舵装置。进而,'若能够将收纳壳体和车体框架由 螺栓等固定,则在分解修理等时,能够简单地从车体框架上拆下操舵 装置。进而,收纳壳体被安装在车体框架上,即使操舵转向手柄,也 不会被转动,因此,容易作为大灯、罩等的安装基部来利用。
00121根据第二特征,因为操舵变换机构由电动驱动,所以能够 得到适合以各种传感器等的输出信息为基础的种种电控的车辆的操舵 装置。图2是

图1的局部放大图。另外,图3是操舵装置30的 立体图。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操舵装置30,在箱状的收纳壳体31的内 部收纳着一体地构成了可变比率操舵机构和助力机构的操舵单元32。 由金属等形成的收纳壳体31,通过熔敷结合于将车体框架2以及下框 架2a在车体前端部结合的角撑板35的前面部37上,由此,操舵装置 30被固定在两轮摩托车1的车体上。车体框架、下框架、角撑板的形状、材质、收纳壳体的形状、材质、操舵单元、前叉的构成等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收纳在收納壳体内的操舵变换机构,除了作为可变比率操航机构以及助力4几构的任意一方以外,还可以包含液压式的转向緩沖器机构等。另外,车辆的车体框架除了铝的双翼梁型以外,还可以是铁管的桁架型等各种变形。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的操舵装置不限于上述的两轮摩托车,还能够适用于通过转向手柄进行前轮的操舵的三轮车、四轮车。
权利要求
1. 一种车辆的操舵装置,所述车辆具有前后轮,所述车辆的操舵装置特征在于,具备将向输入轴的转动输入变换为任意的转动量和/或任意的转动力而从输出轴输出的操舵变换机构;与上述输入轴连结的转向手柄;与上述输出轴连结,同时,支撑上述车辆的前轮的支撑部;收纳上述操舵变换机构的收纳壳体,上述操舵变换机构经上述收纳壳体,一体地安装在上述车辆的车体框架的前端部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舵 变换机构由电动驱动。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操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 述操舵变换机构中包含作为各自的驱动源的电动马达。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操舵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操舵变换机构包含将基于上述转向手柄的对输入轴的输入 操舵角变换为任意的输出操舵角而向前轮传递的可变比率操舵机构和 相对于向上述转向手柄的输入操作而供给任意的辅助力的助力机构中 的至少一方。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操舵装置,其特征 在于,上述收纳壳体由与上述车体框架相同的材质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以有效地配置车辆的操舵机构为目的的车辆的操舵装置。具备将向输入轴(33)的操作输入变换为任意的转动量以及或者任意的转动力而从输出轴(34)输出的操舵单元(32)、与输入轴(33)连结的转向手柄(15)、在与输出轴(34)连结的同时支撑车辆的前轮(WF)的支撑托架(4a)、收纳操舵单元(32)的收纳壳体(31),将收纳壳体(31)一体地安装在两轮摩托车(1)的车体框架(2)的前端部上。操舵单元(32)由将输入操舵角变换为任意的输出操舵角而向前轮(WF)传递的可变比率操舵机构(32b)和对输入操作供给任意的辅助力的助力机构(32a)构成。收纳壳体(31)和车体框架(2)除了作为相同材质熔敷以外,可以作为不同的材质由螺钉等固定。
文档编号B62K21/00GK101497362SQ20091000971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1日
发明者引地东一郎, 清田悟, 田上卓也, 荒木真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