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锁一体方便防盗隐蔽电动车特种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999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锁一体方便防盗隐蔽电动车特种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特别是电动车车锁一体方便防盗隐蔽电动车特种锁。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国内市场电动车锁的种类很多,像链条锁、钢丝绳锁、U型锁等做得很 牢,也能起防盗作用,但基本是车锁分离两者独立,使用不方便。对200910168780. X的锁, 实践证明使用效果相当好,但是必须是生产厂家,出厂前已经配好锁,到消费者手里再行攻 丝或焊接的方法装锁,一般是不太可能的。 为了克服现有国内市场电动车车锁分离的不足,也为了市场流动的电动车,消费 者能使用到和200910168780. X效果同样的锁,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车锁一体方便防盗 隐蔽电动车特种锁。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锁的主体零件,本发明采用二个 成形半圆通过螺钉紧固再合成一个整园,称为一个单元,每个单元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 锁体单元成柱状,两旁有法兰边,边上有螺纹和带台阶的通孔,中心有大通孔,孔边有带斜 度的槽,斜度在5至20度之间,上端有螺纹孔,槽内有小孔。拨盘和盖板单元成环状,边缘 有小孔,拨盘下方有拨爪。模拟把手中轴贯穿锁体中央,锁体的槽内装有弹簧和弹子,弹子 上装方有拨盘,拨盘下方有拨爪,拨爪在槽内弹子一侧,弹子可以是钢珠或滚柱。刹车线一 头与拨盘上的小孔连接,另一头从槽内小孔穿出与锁头连接。为操作方便,锁头和电源锁一 样安置在操作面板上。当钥匙转动时,刹车线拉动拨盘,拨盘下方有拨爪,拨爪推动弹子压 縮弹簧,弹子向槽大头方向移动脱离模拟把手中轴,此时,模拟把手中轴可以自由转动,车 则可行。反之,钥匙反转拔出钥匙,松开刹车线,弹簧推动弹子、拨爪、拨盘复位,弹子又紧贴 模拟把手中轴,模拟把手中轴欲有动作,在摩擦力作用下,必然带动弹子一起动,若向槽小 头方向被弹子卡死,向大头方向,模拟把手中轴越动,前轮越偏,直至前轮横着90度不能返 回,车则不能行,达到锁车目的。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由于锁的主体是二个成形半圆用螺钉紧固在三角架上,免去 螺纹或焊接方法同样自成一体,上下弹碗、防转垫圈、螺母隐藏其中,装好电动车外罩,一般 人不知道锁在何处,非常隐蔽、防盗、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中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相关联装配图。 图中,l.锁体,2.弹子,3.弹簧,4.螺钉,5.拨盘,6.刹车线,7.盖板,8.模拟把手 中轴,9.螺钉,IO.小孔,ll.拨爪,12.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中,锁体(1)由二个成形半圆用螺钉(4)紧固成整圆,模拟把手中轴(8)贯穿锁体(1)中央,锁体(1)内还有斜槽(12),斜槽(12)内有弹子(2)、弹簧(3),弹子(2)上方 有拨盘(5)单元,拨盘(5)下有拨爪(ll),拨爪(11)在槽内弹子一侧,拨盘(5)上方有螺钉 (9)固定的盖板(7)单元,刹车线(6) —头连接拨盘(5),另一头从小孔(10)里穿出连接锁 头。为操作方便,锁头和电源锁一样安置在操作面板上。
权利要求
车锁一体方便防盗隐蔽电动车特种锁,是由二个成形半圆通过螺钉紧固合成一个整圆称为一个单元,该锁有锁体单元、拨盘单元、盖板单元及锁头等组成,其特征是锁体内有带斜度的槽,槽内有弹子、弹簧、拨爪、刹车线,弹子上有拨盘单元,拨盘上方有螺钉固定的盖板单元模拟把手中轴贯穿锁体中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是锁主体用螺钉紧固在电动车三角架上,上下弹 碗、防转垫圈、螺母隐藏其中,牢固可靠隐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是钥匙是通过锁头刹车线驱动拨盘,拨盘下有拨 爪控制弹子和模拟把手中轴是接触还是分离。
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锁,其特征是拨盘和拨爪是一个整体。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是带斜度的槽,斜度在5-20度之间,弹子是指钢 珠或滚柱。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是用螺钉固定的盖板能保证弹子弹簧拨盘在锁 体内的正确位置。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其特征是锁体中央有模拟把手中轴。
全文摘要
车锁一体方便防盗隐蔽电动车特种锁,是由两个柱状成形半圆两旁有法兰边通过螺钉紧固合成一个整体,称锁体单元,锁体单元内有拨盘单元上有盖板单元,每个单元均由两个半圆组成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锁体单元中心有大通孔,孔旁有带斜度的槽,槽内有弹簧弹子,弹子一侧有拨抓,拨爪上方有拨盘,拨盘上方有螺钉固定的盖板模拟把手中轴贯穿锁体中央。锁头安置在操作面板上,刹车线一头连接锁头另一头连接拨盘,当钥匙旋转时,刹车线拉动拨盘推动弹子与模拟把手中轴脱离,把手中轴自由移动车则可行,反之抽出钥匙放松刹车线弹子又紧贴把手中轴,在摩擦力作用下限制把手中轴转动方向,车则不能推行.达到锁车目的。
文档编号B62H5/04GK101780820SQ201010003040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日
发明者陆继儒 申请人:陆继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