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44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尤其涉及能够对车架构成零件的构造进行简 化、并能够有效活用空间的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
背景技术
在二轮摩托车中,以往提出了一种构造,将结合有座椅角撑板的一对枢轴板接合 在左右一对主车架上(专利文献1)。即,专利文献1公开的二轮摩托车具有从车身前部的 头管向车身后方边扩开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该主车架的一端部焊接在头管上,在另 一端部焊接连接有左右一对枢轴板的上部。在枢轴板的上端设有与其形成为一体的座椅角 撑板,将该座椅角撑板的上端结合在座椅轨道上从而对该座椅轨道进行支承。专利文献1 日本特公平7-33149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如所述那样,由于将结合有座椅角撑板的左右 一对枢轴板接合在左右一对主车架上,所以为了维持枢轴板的高刚性,存在枢轴板大型化、 作为二轮摩托车整体的重量变大的倾向。另外,由于构成车身架的各零件是通过不同的模 具制造的,所以很难降低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该以往的问题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 的车架构造,能够简化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成零件的构造,从而降低车身架的重量,且实现 制造成本的降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 于,具有头管14 ;从所述头管14向车身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16 ;分别 连接在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16的后端,且分别从主车架16的后端向上下延伸的副管20 ; 和配置在所述副管20的前方,且将后叉36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的枢轴板2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中,其特 征在于,还具有将左右一对所述副管20的上端部结合的副上横管M ;和对设在所述副上 横管M上的后减震器38进行支承的后减震器支承部4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是,在技术方案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中,其特 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16结合的主横管沈;和将所述主横管沈和所述副 上横管M结合的单一的中央横管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是,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中,其特 征在于,所述中央横管观及所述后减震器支承部40设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是,在技术方案1 4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 构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20支承制动踏板8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1 5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 构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管20支承制动主液压缸88。3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是,在技术方案1 6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 构造中,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左右一对副管20的下端部结合的副下横管34,所述副 下横管34设在与驱动链62的摆动范围相比的下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是,在技术方案1 7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 构造中,其特征在于,具有设在所述主车架16的下方的水平发动机4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是,在技术方案1 8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 构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构造被组装入全地形二轮摩托车中。发明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通过对在主车架上沿上下延伸的副管进行结合,能 够在确保高刚性的同时使枢轴板轻量化、小型化。另外,通过使用中空状的管,能够降低成 本。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发明,由于在与主车架相比位于上方的副上横管上设置对 后减震器进行支承的后减震器支承部,所以能够充分确保后减震器伸缩时的行程。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发明,由于中央横管为一根,所以能够减小位于其上方的 驾驶员所落座的座椅的宽度,能够使驾驶员的脚向地面的触地性提高。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发明,由于将中央横管、后减震器支承部设在二轮摩托车 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位,所以能够得到易取得二轮摩托车的平衡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发明,由于制动踏板被支承在副管上,所以无需另外准备 制动踏板托架,能够抑制二轮摩托车的构成零件的增加,能够实现车身架的轻量化及成本 的降低。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发明,由于制动主液压缸被支承在副管上,所以无需另外 准备制动主液压缸托架,能够抑制二轮摩托车的构成零件的增加,能够实现车身架的轻量 化及成本的降低。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发明,由于副下横管设在与驱动链的摆动范围相比的下 侧,所以能够确保充分的后轮的后轮轴行程,能够充分确保后减震器的行程长度。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发明,由于采用水平发动机,所以能够在主车架的下方确 保空间,提高了其他零件的布局的自由度。根据技术方案9记载的发明,由于采用技术方案1 8的任一项记载的车架构造, 所以在轻量化的同时,刚性提高,若将其用于全地形二轮摩托车,则适用于行驶在极其凹凸 不平的道路上等。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从左侧观察到的图1所示的车身架的立体图。图3是在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中,从左侧观察到的水平发动机和搭载有该水平 发动机的车身架的立体说明图。图4是在图1所示的二轮摩托车中,从右侧观察到的搭载有水平发动机的车身架 的局部省略立体图。附图标记的说明
10...二轮摩托车12...车身架14.. 头管16...主车架18...下车架20.. 副管22...枢轴板24.. 副上横管26.. 主横管28.. 中央横管30...座椅管32.. 支承管34.. 副下横管36...后叉38...后减震器40...后减震器支承部42.. 水平发动机44...发动机汽缸盖46...把手48...空气过滤器壳体50...排气管52.. 消音器54...燃料箱62...驱动链64...座椅72.. 前叉86...制动踏板88...制动主液压缸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发明的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中,列举全地形二轮摩托车的优选实施方式, 边参照附图边进行以下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二轮摩托车10的整体结构的主要部分侧视图,图2是从左 侧观察到的车身架12的立体图,图3是从左侧观察到的搭载有水平发动机42等二轮摩托 车10的主要部分的车身架12的立体图,图4是从右侧观察到的搭载有水平发动机42等二 轮摩托车10的主要部分的车身架12的一部分的立体图。此外,右侧、左侧以落座在二轮摩 托车10上的驾驶员为基准。构成二轮摩托车10的车身架12具有设在前部侧的头管14 ;固定在所述头管14 上的左右一对主车架16、16 ;从所述主车架16、16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下车架18、18。左 右一对副管20、20从所述下车架18、18的终端部向上方立起,在其弯曲部分设有左右一对 枢轴板22、22。副上横管M架设在副管20、20的终端部,在架设于该副上横管M和主车架 16,16之间的主横管26上架设有单一的中央横管观。左右一对座椅管30、30从副上横管 24指向后部侧地延伸,该座椅管30、30的终端部侧稍向上方立起。左右一对支承管32、32 从副管20、20以在这些座椅管30、30的中途对它们进行支承的方式延伸。此外,图中,附图 标记34表示副下横管,该副下横管34从一侧的副管20的水平部分开始伸长并直接连结在 一侧的下车架18的端部上,附图标记40表示后减震器支承部。根据所述的车架构造,至少所述副管20、副上横管24、主横管26、中央横管观、座 椅管30、支承管32及副下横管34形成为截面是圆形或截面是多边形的中空构造。由此,能 够减轻车身架12的重量,另外,能够降低制造成本。这里,能够容易地了解到,只要将副管20、副上横管对、主横管26、中央横管观、座 椅管30、支承管32及副下横管34通过相同截面形状的管构成,就无需分别制作用于形成这 些部件的模具,只要在根据需要切断成所希望的尺寸后实施弯曲加工,就能够降低制造成 本。
未图示的转向轴自由旋转地被轴支承在头管14上。在该转向轴上安装有能够旋 转地轴支承前轮WF的左右一对前叉72,前轮WF通过安装在所述前叉72的上端部的左右一 对把手46而能够被操舵。在前轮WF的上方配置有前护板78,另外,在头管14的前方侧配 置有支承前照灯80的前罩74。左右一对副管20分别支承能够供驾驶员放脚的踏板84、84。具体地,在副管20的 下端部的两端分别配设有踏板84。在车身架12的右侧的踏板84上设有制动踏板86,由此, 无需另外准备制动踏板86所需的制动踏板托架,能够抑制构成零件的增加,且能够实现车 身架12的轻量化以及成本的降低。左右一对枢轴板22分别配置在左右一对副管20、20的前方。右侧的副管20对制 动主液压缸88进行支承,所述制动主液压缸88将踩踏制动踏板86的力变换成液压,并将 液压传递到未图示的制动系统。由此,无需另外准备制动主液压缸托架,能够抑制构成零件 的增加,能够使车身架12轻量化。左右一对枢轴板22、22的枢轴92以自由摆动的方式轴支承后叉36。这样,通过使 一对副管20、20从左右一对主车架16的后端部向上下方向延伸,能够使枢轴板22小型化 以及简化,另外,能够在确保高刚性的同时实现构成部件的轻量化以及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在后叉36上,对后减震器38的一端进行支承的后减震器支承部82设 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在副上横管M上设有对后减震器(悬挂)38的另一端进行支承的后减震器支承 部40。如从图2及图3容易了解到的那样,后减震器支承部40设在二轮摩托车10的车宽 的中央,由于通过后减震器支承部40及后减震器支承部82在车宽的中央支承后减震器38, 所以能够提高二轮摩托车10的平衡性。另外,由于在比左右一对主车架16更位于上方的 副上横管M上设置后减震器支承部40,所以能够使后减震器38的行程充分。如前所述,中央横管观设在二轮摩托车10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位,并对将一对主 车架16结合的主横管沈和将左右一对副管20的上端部结合的副上横管M进行接合,所 以能够强化主车架16和副管20的刚性。车身架12对设在由主车架16、下车架18及枢轴板22包围的间隙内的水平发动机 42进行悬架,在水平发动机42的左侧设置变换所述水平发动机42的齿轮的换档杆90。此 外,在水平发动机42中,附图标记44表示汽缸盖。—对支承管32是用于强化副上横管M和左右一对座椅管30的刚性的部件,具体 地,所述支承管32分别从一对副管20的枢轴板22上方的位置延伸,并如U字钉那样架设 在一对座椅管30的中途。副下横管34将左右一对副管20的下端部结合。具体地,副下横 管34设在左右一对副管20之间,副下横管34的一端接合在一侧的副管20上,副下横管34 的另一端接合在另一侧的副管20上。如从图2可以了解的那样,副下横管34的直径比副 管20小。在主车架16的下方且在水平发动机42的斜前上方向设有空气过滤器壳体48。以 往,由于在这种二轮摩托车上采用垂直发动机,所以在主车架16的下方没有配置空气过滤 器的空间,空气过滤器壳体48设在一对主车架16、16之间。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 用水平发动机42,能够将空气过滤器壳体48设置在主车架16的下方的空间中。空气过滤器壳体48和水平发动机42的发动机汽缸盖44经由进气管76连结。在水平发动机42上连接有排气管50,在该排气管50上连接有一对消音器52、52。一对消音 器52、52以二轮摩托车10的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位为中心对称地设置,另外,在头管14的后 方且在一对主车架16、16之间设有向水平发动机42供给燃料的燃料箱M。如所述那样,以往,由于这种二轮摩托车采用垂直发动机,所以空气过滤器壳体48 设在左右一对主车架16之间,其结果为,燃料箱M不得不设在主车架16、16的上方。但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水平发动机42,能够将空气过滤器壳体48设在主车架16的下 方,另一方面,由于燃料箱M能够设在一对主车架16、16之间,所以具有能够使二轮摩托车 10的整体构造小型化的优点。也就是说,通过采用水平发动机42,能够在主车架16的下方 确保空间,能够得到提高其他零件的布局的自由度的效果。下面,对动力传递系统进行说明,在设在水平发动机42的输出轴56上的链轮58 及后轮WR的链轮60上悬架有驱动链62。经由该驱动链62,水平发动机42的动力被传递 到后轮WR。该情况下,由于副下横管34设在与驱动链62的摆动范围相比的下侧,所以能够 使驱动链62的摆动范围扩大,能够确保充分的后轮的轮轴行程,并能够确保后减震器38的 充分的行程长度。在燃料箱讨的一部分、中央横管观及一对座椅管30的上方安装有座椅64,驾驶 员落座在座椅64中的中央横管观的上方的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只有一根中央横管 观。因此,在其上方能够减小驾驶员所落座的座椅的宽度,并且,驾驶员的脚向地面的触地 性变好。从图1可知,在座椅管30的后端部安装有座椅罩66、尾灯装置68及后护板70。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具有左右一对主车架16的车身架12中,为了实现在维 持刚性的同时谋求车身架12的轻量化、成本降低化,设置一对副管20、20,从而简化了枢轴 板22、22的构造。另外,其他的零件(副上横管对、主横管沈等)也采用管构造,另一方 面,代替垂直发动机而采用水平发动机42,由此,能够在主车架16的下方确保空间,能够使 零件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具有实现了二轮摩托车10的小型化的效果。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全地形二轮摩托车10并对车架构造进行了说 明,但当然也适用于公路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以上,采用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 述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范围。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种变更或改良,这对本领域的技术 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施加了变更或改良的形态也能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内,这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是显而易见的。另外,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带括号的附图标记 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根据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进行标注的,不应限定于标注了该附图标 记的要素来解释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头管(14);从所述头管(14)向车身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16);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16)的后端,且分别从主车架(16)的后端向上下延 伸的副管00);和配置在所述副管00)的前方,且将后叉(36)以自由摆动的方式支承的枢轴板0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左右一对所述副管OO)的上端部结合的副上横管04);和对设在所述副上横管04)上的后减震器(38)进行支承的后减震器支承部0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将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16)结合的主横管06);和将所述主横管06)和所述副上横管04)结合的单一的中央横管08)。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横管08) 及所述后减震器支承部GO)设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
5.如权利要求1 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 述副管(20)支承制动踏板(86)。
6.如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 述副管00)支承制动主液压缸(88)。
7.如权利要求1 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还 具有将所述左右一对副管00)的下端部结合的副下横管(34),所述副下横管(34)设在与驱动链(6 的摆动范围相比的下侧。
8.如权利要求1 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具 有设在所述主车架(16)的下方的水平发动机02)。
9.如权利要求1 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二轮摩托车(10)的车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 述车架构造被组装入全地形二轮摩托车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能够简化车架构成零件的构造,从而实现成本降低。二轮摩托车的车架构造具有头管;从所述头管向车身后方且向斜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分别连接在所述左右一对主车架的后端且分别从主车架的后端部向上下延伸的副管;和配置在所述副管的前方、对后叉进行支承的枢轴板。副管的截面为圆形。
文档编号B62K11/02GK102039969SQ20101050640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9日
发明者池田英喜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