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6560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架的花鼓组装形态,大都是在花鼓内部的两端位置中组装轴承,之后再穿置一轴管,并使轴管最外两端再与车架做组合;然而以这样的轴承组装在花鼓内部两端位置的方式,首先便使轴承受到花鼓尺寸的限制,又由于轴承在常年的运作下,导致轴承内的滚珠产生变形,甚至破裂损坏掉情形,只能以拆换掉受损的轴承B方式解决,但这样又大费周章地拆解车架才能做更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不易损坏并且容易更换轴承的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它包括花鼓组件和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有两组,设置在所述花鼓组件的两端;花鼓组件包括花鼓和轴管,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套筒、 壳体和外螺套;轴管套设于花鼓的中心穿孔内部,并延伸出花鼓两端,轴承内圈固定在轴管延伸出花鼓两端的延伸部上,轴承外圈与套筒固定,外螺套套合与轴管边端;壳体由两部分结构组成,该两部分套合在套筒上并用螺栓相互固定。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中将轴承通过加长的轴管安装在花鼓的两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安装于花鼓中。这一变动使得轴承的尺寸不再受制于花鼓的尺寸,通常认为相同轴承, 尺寸越大它所能承受的力也越大;因此通过这一结构的改动,可有效改善现有技术中,花鼓内的轴承易坏的问题;不仅如此,由于轴承设置在花鼓外,它更换也很方便。因此运用本发明的自行车也更适宜改装,更受市场欢迎。由于自行车架的结构特点,通常前轮受力小,而后轮受力大,因此本发明专为自行车后轮处设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具有不易损坏的优点;
2、本发明具有更方便更换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爆炸图中,1-花鼓,2-轴管,3-轴承,4-套筒,5-壳体,6-外螺套,7-后叉,11-中心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所示,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它包括花鼓组件和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有两组,设置在所述花鼓组件的两端;花鼓组件包括花鼓(1)和轴管(2),轴承组件包括轴承(3)、套筒(4)、壳体(5)和外螺套(6);轴管(2)套设于花鼓(1)的中心穿孔(11)内部,并延伸出花鼓(1)两端,轴承(3 )内圈固定在轴管(2 )延伸出花鼓(1)两端的延伸部上, 轴承(3)外圈与套筒(4)固定,外螺套(6)套合与轴管(2)边端;壳体(5)由两部分结构组成,该两部分套合在套筒(4)上并用螺栓相互固定。后叉(7)则固定于花鼓(1)两侧的壳体 (5)上。
权利要求
1.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它包括花鼓组件和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有两组,设置在所述花鼓组件的两端;花鼓组件包括花鼓(1)和轴管(2),轴承组件包括轴承(3)、套筒(4)、壳体(5)和外螺套(6);轴管(2)套设于花鼓(1)的中心穿孔(11)内部,并延伸出花鼓(1)两端,轴承(3 )内圈固定在轴管(2 )延伸出花鼓(1)两端的延伸部上, 轴承(3)外圈与套筒(4)固定,外螺套(6)套合与轴管(2)边端;壳体(5)由两部分结构组成,该两部分套合在套筒(4)上并用螺栓相互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为深沟球轴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自行车后轮支承架改良结构,它包括花鼓组件和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有两组,设置在所述花鼓组件的两端;花鼓组件包括花鼓和轴管,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套筒、壳体和外螺套;轴管套设于花鼓的中心穿孔内部,并延伸出花鼓两端,轴承内圈固定在轴管延伸出花鼓两端的延伸部上,轴承外圈与套筒固定,外螺套套合与轴管边端;壳体由两部分结构组成,该两部分套合在套筒上并用螺栓相互固定。本发明具有不易损坏的优点,本发明还具有更方便更换的优点。
文档编号B62K19/30GK102463844SQ20101053337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5日
发明者曹永亮 申请人:永大自行车料(湖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