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44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轮毂马达结构,尤指使用于自行车的后轮轴 上,且可同时作为电力驱动以及踩踏驱动的轮毂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基于环保意识抬头,具有无排烟、无排碳特性的电动交通工具,衍然成为近日来相 当重要的产业,以电动自行车而言,主要是在自行车主体架构内,配合电力装置作为驱动前 进的能源,故电动自行车是同时具有人力踩踏以及电能驱动二种方式,传动车体前进的交 通工具。一般而言,电动自行车是在车轮轴上设置具有电力驱动装置的轮毂结构,轮毂马 达依装设部位不同而结构也不同,其大致可分为「前轮式」以及「后轮式」,其中「后轮式」的 轮毂马达多采用单速的链盘传动,将此一轮毂结构在一侧结合一链条传动装置,即可产生 人力踩踏以及电能驱动两种方式以传动轮毂旋转的切换者;如电动车要具备多段变速效果 时,则多采用「前轮式」轮毂马达,此类电动自行车的后车轮轮毂与一般自行车相同具有多 段速调变的链盘结构,而需使用电能驱动时则由设在前车轮轮毂内的电动装置作驱动。现有属「后轮式」电动自行车的轮毂马达结构,如中国台湾第087216159A01号新 型专利所揭示的「电动轮毂驱动装置追加(一)」,其包括轮毂、侧盖、内毂盘座、圆盘、金希 土系强力磁铁、感应驱动盘、主传动齿轮、中间传动齿轮、动力输出轮、驱动环、中轴、枢接 架、斜纹齿轮、推轴、弹簧、驱动轮以及轴承等构件所组成,在一轮毂的一侧,以螺丝锁设有 一侧盖,在所述的侧盖的中孔的内孔部设有一轴承,并使一内毂盘座一侧的轴管部组设在 轴承的内孔,而使所述的内毂盘座不随侧盖以及轮毂转动,在内毂盘座的一侧面,设有一凹 陷区,在其内锁固有一具有复数金希土系强力磁铁以及以一碳刷座固定二碳刷的圆盘,并 在所述的内毂盘座一侧锁设有一侧盖而加以覆盖,并在所述的侧盖与所述的金希土圆盘侧 面所设复数金希土系强力磁铁间,组设有一在盘面印刷分布设有复数铜片条的感应驱动 盘,并在所述的感应驱动盘之中央具键槽的轴孔处,组设一轴上也设有键槽并以键与感应 驱动盘组接一体的主传动齿轮,所述的主传动齿轮是枢设在侧盖中孔的轴承内孔,而受感 应驱动盘的驱动而传动一组枢设在侧盖一侧孔洞的大、小中间传动齿轮,其中所述的小中 间传动齿轮的轴上是设有一切面,并使其穿过所述的大中间传动齿轮具切面的轴孔后而嵌 入所述的轴承的内孔,而呈一体转动者,在侧盖的另一侧,设有一支轴,在其上组设有一中 孔具轴承且与所述的小中间传动齿轮相咬合的动力输出齿轮,并在所述的轮毂另一侧的内 孔组设有一具内齿的驱动环,而使所述的动力输出齿轮得以带动所述的驱动环转动,并同 步使轮毂转动者。另一种属于「前轮式」电动自行车的轮毂马达结构,如中国台湾第98204232号新 型专利所揭示的「脚踏车发电装置」,其包括一车轮转盘,所述的车轮转盘设置在一车轮 上,且由一轮轴贯穿并与所述的车轮做同步转动,其中,所述的车轮转盘具有所述的复数磁 性元件,所述的复数磁性元件沿着所述的车轮转盘的圆周方向,以连续相异磁性相邻设置
3在所述的车轮转盘的表面;以及一线圈模块,设置在一车轮叉架,并且相对于所述的复数磁 性元件的位置,其中,所述的车轮叉架的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的轮轴的二端,并且所述的线圈 模块在所述的车轮转动时产生电能。上述所揭结构中,均为具有电能驱动结构的轮毂马达结构,其中前者属单速电动 脚踏车,故其轮毂马达是装设在后车轮轴上,即利用所述的链齿轮1341螺接于所述的组接 部134,故当踩踏时,链条带动所述的链齿轮1341时则同部带动所述的斜纹齿轮135同步旋 转,进而传动内部各所述的组件以及所述的轮毂1旋转使车体前进;在电能驱动时,则由所 述的轮毂1内各组件以电能驱动,使所述的轮毂产生旋转而前进。后者则为多段变速也可为单速的电动脚踏车,其轮毂马达则装设在前轮轴上,而 人力踩踏时,其传动方式则与一般脚踏车后轮毂结构相同,且可在链盘组切换齿盘以调配 前后齿轮比而具有变速功能;在电能驱动时,则以前轮的车轮转盘以电能驱动,使所述的轮 毂产生旋转而前进。然而,轮毂马达与单速链盘的结合方式,是与一般自行车不同,且又无法与一般自 行车的轮毂套筒相容,故势必要建立新的制造流程,以及新的夹、治具添设与使用;再者,单 速以及多段速的轮毂马达又因分别设在后轮以及前轮,而使前后车轮的轮毂座无法统一规 格,在制造上除了要分别建立制程以及各自的夹、治具等设备使用外,在管理上又需多添设 新型号作区别,不同模块则须分别制作不同的物料清单(BOM),以分门别类的物料以及帐务 管理,故相当繁琐,无形中产生许多成本上的提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是具有可与一般套筒 组相接设的轮毂座结构设计,配合设一棘齿组在套筒组以及轮毂座间,而达到与一般自行 车套筒组以及链盘组结合的相容性。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具有可简单转换为 多段变速的结构设计,为设在后车轮轴上,是使用一般自行车的变速系统,即可接设在轮毂 座上,而具有相容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结构简单,组设容 易且快速,又其相容性结构设计,得以大大降低制造上以及管理上的成本,同时又减少设 备、模具等的开发,极具经济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轮毂座,为中空座体,其内部设有一电动马达组,在所述的轮毂座一侧中央部 位,朝内凹设有预设深度的一棘齿凹槽;一套筒组,呈中空筒状,其两侧分别由一套座以及一棘齿座共同形成;一棘齿组,设在各所述的轮毂组以及套筒组之间,其具有设在所述的棘齿凹槽内 的一棘齿环,该棘齿环上设有若干从动棘齿;该棘齿组还具有设在所述的棘齿座上的若干 主动件,各所述的主动件能够与所述的从动棘齿啮合而带动各所述的棘齿环以及轮毂座产 生同步旋转。其中进一步包含有一轮轴,该轮轴共同穿设各所述的轮毂座以及套筒组内;一链盘组,套设在所述的套座外,并能够传动所述的套筒组作同步旋转。其中各所述的轮轴以及套筒组内缘壁间设有至少一辅助旋件。其中所述的链盘组具有一单速链盘,该单速链套设在所述的套座上。其中所述的链盘组具有一飞轮链盘,该飞轮链盘为若干链盘以叠置方式所形成, 所述的飞轮链盘则套设在所述的套座上。其中所述的套座在靠近外侧端的外缘部位,设有一抵环接部;一锁固组,设在所 述的套座的外侧端缘部位,该锁固组具有一抵环,该抵环螺设在所述的抵环接部上,该抵环 一侧抵贴在所述的链盘组的侧缘面上;各所述的轮轴以及套筒组内缘壁间设有至少一辅助 旋件。其中所述的锁固组是进一步具有一定位座,该定位座螺接穿设于所述的轮轴上 预设部位;一抵接座,穿设于所述的轮轴上,该抵接座的两侧缘分别有效抵接于各所述的定 位座以及辅助旋件相对应的侧缘面部位。其中所述的轮毂座以所述的棘齿凹槽同轴线方向,以一体方式朝内延伸有预设 高度的一套设柱;一辅助旋件,套设在所述的套设柱上,该辅助旋件的外径缘则与所述的电 动马达组相接设。其中所述的辅助旋件是轴承。其中各所述的套座以及棘齿座间是形成有凸阶状外径的一阶缘部;所述的棘齿 凹槽在靠近所述的轮毂座外侧缘部位,则形成有凹阶状的一容槽,该容槽是提供所述的阶 缘部容设的部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凭借上述 构件,所述的轮毂座是可与一般自行车套筒组以及链盘组结合,并具有单速以及多段速的 转换相容性,即使多段速也无需使用前轮式轮毂马达,又可降低制造成本以及管理成本,为 极具有实用性的轮毂马达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单速链盘组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单速链盘组的组合剖视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单速链盘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轮毂座10 ;棘齿组30 ;电动马达组11 ;棘齿环31 ;棘齿凹槽12 ;从 动棘齿311 ;套设柱13 ;主动件32 ;辅助旋件14 ;链盘组40 ;容槽15 ;飞轮链盘41 ;套筒组 20 ;单速链盘42 ;套座21 ;轮轴50 ;棘齿座22 ;辅助旋件51 ;抵环接部23 ;锁固组60 ;阶缘 部24 ;抵环61 ;定位座62 ;抵接座63。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照图1 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主要包 含有一轮毂座10,以及设在所述的轮毂座10上的一套筒组20、一棘齿组30、一链盘组40、 一轮轴50、以及一锁固组60。所述的轮毂座10,为中空座体,其内部设有提供电能动力的一电动马达组11 ;在 所述的轮毂座10 —侧中央部位,朝内凹设有预设深度的一棘齿凹槽12 ;所述的轮毂座10 以所述的棘齿凹槽12同轴线方向,以一体方式朝内延伸有预设高度的一套设柱13 ;—辅助 旋件14,为轴承的应用,套设在所述的套设柱13上,其外径缘则与所述的电动马达组11相 接设;所述的棘齿凹槽12在靠近所述的轮毂座10外侧缘部位形成有凹阶状的一容槽15。所述的套筒组20,呈中空筒状,其两侧分别由一套座21以及一棘齿座22共同形 成;所述的套座21在靠近外侧端的外缘部位,设有一抵环接部23 ;各所述的套座21以及棘 齿座22间形成有凸阶状外径的一阶缘部24,可容设在所述的容槽15内;各所述的套座21、 棘齿座22、以及接缘部24是一体形成。所述的棘齿组30,设在各所述的轮毂组10以及套筒组20之间,其具有设在所述的 棘齿凹槽12内的一棘齿环31,其上设有若干从动棘齿311 ;以及设在所述的棘齿座22上的 若干主动件32,各所述的主动件32是可与所述的从动棘齿311啮合而带动各所述的棘齿环 31以及轮毂座10产生同步旋转。所述的链盘组40,是具有一飞轮链盘41,为若干链盘42以叠置方式所形成,所述 的飞轮链盘41则套设在所述的套座21上,并可传动所述的套筒组20作同步旋转。所述的轮轴50,是共同穿设各所述的轮毂座10以及套筒组20内;各所述的轮轴 50以及套筒组20内缘壁间设有两个辅助旋件51,是轴承的应用。所述的锁固组60,设在所述的套座21的外侧端缘部位,其具有一抵环61,螺设在 所述的抵环接部23上,其一侧抵贴在所述的链盘组40的侧缘面;一定位座62,螺接穿设于 所述的轮轴40上预设部位;一抵接座63,穿设于所述的轮轴40上,其两侧缘分别有效抵接 于各所述的定位座62以及辅助旋件51相对应的侧缘面部位。凭借上述构件,所述的轮毂座10可与一般自行车所使用的各所述的套筒组20以 及链盘组40相互结合,并具有单速以及多段速的转换相容性,即使多段速也无需使用前轮 式轮毂马达,又可降低制造成本以及管理成本,故为极具有实用性的轮毂马达结构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以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兹 将本实用新型使用方式加以叙述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组设,是预先将所述的电动马达组11装设在所述的轮毂座10内,并 以所述的轮轴50穿设其中,此时所述的辅助旋件14是套设在所述的套设柱13上;接着将 所述的棘齿环31螺设在所述的棘齿凹槽12内,各所述的主动件32则设在所述的棘齿座22 上;各所述的辅助旋件51是套设在所述的套座21内部;将前述组设状态的套筒组20以所 述的主动件32部位设在所述的棘齿环31内,并使各所述的主动件32以及从动棘齿311相 互嚿合;然后将所述的飞轮链盘41套设在所述的套座21外;再将所述的抵环61螺设在所 述的抵环接部23上,此时所述的抵环61其一侧是抵贴在所述的飞轮链盘41的侧缘面;最 后将各所述的抵接座63以及定位座62依螺设所述的轮轴50上并螺锁定位,此时所述的抵 接座63两侧缘即分别紧抵在各所述的定位座62以及辅助旋件51间,即组设完成。[0046]本实用新型是在所述的轮毂座10的一侧中央部位,以一体方式形成有所述的棘 齿凹槽12,是提供一般自行车轮毂内棘齿组设置的部位,再凭借所述的棘齿组30与一般自 行车轮毂的所述的套筒组20相结合;此一将所述的轮毂座10直接与一般自行车所使用的 套筒组以及链盘组相结合的技术特征,是可达到相容的功效,对于相对于现有电动轮毂座, 则无需另外备有特制的套筒组或链盘组,故可大大降低于管理上以及制造上的成本。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多段变速的链条传动系统,利用所述的轮毂座10 可直接组接一般自行车所使用的所述的套筒组20以及链盘组40的技术特征,则得直接传 动所述的轮毂座10及其内组件同步旋转,配合所述的飞轮链盘41切换齿轮比;相较于现有 需搭配「前轮式」轮毂马达的结构,本实用新型无须另设一「前轮式」轮毂马达,即能达到变 速的功效。请参照图6至图8,是单速链盘的使用状态,其中所述的链盘组40是具有一单速 链盘42,套设在所述的套座21上。此一实施例,是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轮毂座10结 构,也可适用于单速,即无论是单速链条传动系统或是多段变速传动系统,都可直接配合所 述的棘齿组30与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轮毂座10相组接,而具有相容性。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轮毂座10其不仅相容在一般自行车所使用的各所述的套筒 组20以及链盘组40,也适用于一般自行车所使用的单速传动系统以及多段速传动系统,而 具有多重相容的效果;同时,本实用新型其结构简单,组设容易且快速,又其相容性结构设 计,得以大大降低制造上以及管理上的成本,同时又减少设备、模具等的开发,极具经济效益。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是提供一具多重相容性 的轮毂座结构,其适用一般自行车的套筒组直接组装,并可依所需转换为单速或变速等传 动系统使用,其将所述的轮毂组模块化的设计,除可减少设备、模具、夹治具等的使用,而可 将制造成本大大降低外,同时在物料管理也具有简化的效果,且其构件简单,组设容易且快 速,而获致一稳固结合以及组装便利性高的电动自行车轮毂结构,使整体确具产业实用性 以及成本效益。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 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轮毂座,为中空座体,其内部设有一电动马达组,在所述的轮毂座一侧中央部位,朝内凹设有预设深度的一棘齿凹槽;一套筒组,呈中空筒状,其两侧分别由一套座以及一棘齿座共同形成;一棘齿组,设在各所述的轮毂组以及套筒组之间,其具有设在所述的棘齿凹槽内的一棘齿环,该棘齿环上设有若干从动棘齿;该棘齿组还具有设在所述的棘齿座上的若干主动件,各所述的主动件能够与所述的从动棘齿啮合而带动各所述的棘齿环以及轮毂座产生同步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一轮轴,该轮 轴共同穿设各所述的轮毂座以及套筒组内;一链盘组,套设在所述的套座外,并能够传动所 述的套筒组作同步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轮轴以及套筒组 内缘壁间设有至少一辅助旋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盘组具有一单速 链盘,该单速链套设在所述的套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盘组具有一飞轮 链盘,该飞轮链盘为若干链盘以叠置方式所形成,所述的飞轮链盘则套设在所述的套座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座在靠近外侧端 的外缘部位,设有一抵环接部;一锁固组,设在所述的套座的外侧端缘部位,该锁固组具有 一抵环,该抵环螺设在所述的抵环接部上,该抵环一侧抵贴在所述的链盘组的侧缘面上;各 所述的轮轴以及套筒组内缘壁间设有至少一辅助旋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固组是进一步具 有一定位座,该定位座螺接穿设于所述的轮轴上预设部位;一抵接座,穿设于所述的轮轴 上,该抵接座的两侧缘分别有效抵接于各所述的定位座以及辅助旋件相对应的侧缘面部 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毂座以所述的棘 齿凹槽同轴线方向,以一体方式朝内延伸有预设高度的一套设柱;一辅助旋件,套设在所述 的套设柱上,该辅助旋件的外径缘则与所述的电动马达组相接设。
9.根据权利要求3或6或8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旋件 是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的套座以及棘齿座 间是形成有凸阶状外径的一阶缘部;所述的棘齿凹槽在靠近所述的轮毂座外侧缘部位,则 形成有凹阶状的一容槽,该容槽是提供所述的阶缘部容设的部位。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轮毂的传动结构,其包含有一轮毂座,其内部设有一电动马达组,在所述的轮毂座一侧中央部位,朝内凹设有一预设深度的一棘齿凹槽;一套筒组,其两侧分别由一套座以及一棘齿座共同形成;一棘齿组,是设在各所述的轮毂组以及套筒组之间,其具有设在所述的棘齿凹槽内的一棘齿环,其上设有若干从动棘齿;以及设在所述的棘齿座外的若干主动件,各所述的主动件是可与所述的从动棘齿啮合而带动各所述的棘齿环以及轮毂座产生同步旋转;凭借上述构件,所述的轮毂座是可与一般自行车套筒组以及链盘组结合,并具有单速以及多段速的转换相容性,又可降低制造成本以及管理成本,故为极具有实用性的轮毂马达结构。
文档编号B62M7/12GK201678015SQ20102014021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16日
发明者卢锦源, 吴振棋, 周怡宏 申请人:台优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