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915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叠车结构改进,主要技术、目的为设成车架单元可收折、把 手单元亦可收折,而得让车轮抵地、手握持把手单元推动,达到方便携带移动的功效。
背景技术
查,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种类繁多,大体设成车架单元可前、后半部弯折叠合, 把手单元则设成组装把手杆的竖杆向下弯折而叠合于车架单元。上述结构,其实存在有下 列缺点(1)把手单元只呈“竖杆向下弯折”、把手杆仍呈“一字状”并未弯折,因此,把手杆 仍显突出而呈较大体积。(2)车架单元呈前、后半部弯折,其前、后轮叠合呈不整齐状,而不可平衡抵地,其 把手单元的把手杆亦呈不整齐状,因此,当不使用时欲携带移动,只能搬动放入汽车载运、 或置入大背袋中由人背动,换言之,收折后无法提供前、后轮抵地让使用者以手轻松推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即是为了改善上述现有的不使用时携带移动的不方便问题,设成可让 使用者以单手即可轻松推动。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车架单元设成具有前 杆、后杆、前底杆、后底杆,前杆底端组装前轮、上端组合把手单元及具有连结杆,后杆底端 组装后轮,前杆上端的连结杆枢组合于后杆上端、前底杆、后底杆呈枢接一体、并可弯折,前 底杆枢组合于前杆底端、后底杆枢组合于后杆底端,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前、后杆及连结杆弯 折,使前、后轮可整齐抵地而方便推动。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车架单元设成具有 前杆、后杆、前底杆、后底杆,前杆底端组装前轮、上端组合把手单元,后杆底端组装后轮、上 端与前杆枢组合,前、后底杆枢接一体,前底杆一端并与前杆底端枢组合,前、后底杆枢接一 体,前底杆一端并与前杆底端枢组合,后底杆一端亦与后杆枢组合,前、后底杆的枢接结构 设成前底杆一端设有接合块,接合块底端设有枢接座轴孔,后底杆一端亦设有接合块,接合 块底端设有枢接座轴孔,前、后底杆接合块的枢接座可相互嵌合、并配合轴栓穿组其轴孔, 而得使前、后底杆枢接一体,后底杆的接合块中设有螺孔而组设一锁定栓,锁定栓螺设有限 定块,当前、后底杆两接合块相互靠合时,限定块组合于两接合块上端、并配合锁定栓锁定, 而得使两接合块不可分离,进而得使前、后底杆组定呈一字状,当放松锁定栓时,可使限定 块分离两接合块,而得让两接合块分离供前、后底杆可弯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展开状态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收折状态图;[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前、后底杆的立体分解图;[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底杆的组合展开状态剖视图[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底杆的收折状态图;[0013]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单元的展开状态图;[0014]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单元的收折状态图。[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16]10车架单元21竖杆[0017]11前杆22接头[0018]12后杆23快拆螺栓[0019]13连结杆24、25把手杆[0020]14前底杆30轴栓[0021]15后底杆31限定块[0022]16、18接合块32锁定栓[0023]17、19枢接座33弹性元件[0024]160定位槽180螺孔[0025]170、190 轴孔181定位凸缘[0026]20把手单元110前轮[0027]121座杆120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6、图7,车架单元10设成前杆11、后杆12、前底杆14、后底杆 15,前杆11底端组装前轮110、上端组合把手单元20及具有连结杆13,后杆12底端组装后 轮120、上端组装座杆121,又,前杆11上端的连结杆13枢组合于后杆12上端,前底杆14、 后底杆15呈枢接一体、并可弯折,前底杆14枢组合于前杆11底端、后底杆15枢组合于后 杆12底端,通过上述结构得前、后杆11、12及连结杆13弯折,而使前、后轮110、120可整齐 抵地方便推动;其把手单元20设成具有竖杆21,竖杆21上端设有接头22,接头22两端枢 组把手杆24、25,接头22并设有快拆螺栓23,而得使接头22对二把手杆24、25夹紧定位、 放松弯折,通过上述结构,可使二把手杆24、25与接头22收折而得供手握持方便推动收折 的车架单元10。请参阅图1、图2,包含车架单元10、把手单元20、前轮110、后轮120,车架单元10 设成具有前杆11、后杆12、前底杆14、后底杆15,前杆11底端组装前轮110、上端具有连结 杆13,后杆12底端组装后轮120、上端具有座杆121及枢组合于前杆11上端的连结杆13, 前、后底杆14、15呈枢接一体,前底杆14 一端并与前杆11底端枢组合,后底杆15 —端亦与 后杆12枢组合,前杆11上端组合把手单元20。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底杆14、15枢接结构,设成如图3、图4、图5所示,前底杆14 一端设有接合块16,接合块16底端设有枢接座17轴孔170,后底杆15 —端亦设有接合块 18,接合块18底端设有枢接座19轴孔190,前、后底杆14、15接合块16、18的枢接座17、19 可相互嵌合、并配合轴栓30穿组其轴孔170、190,而得使前、后底杆14、15枢接一体,后底 杆15的接合块18中设有螺孔180而组设一锁定栓32,锁定栓32螺设有限定块31、弹性元件33,当前、后底杆14、15两接合块16、18相互靠合时,限定块31组合于两接合块16、18上 端、并配合锁定栓32锁定,而得使两接合块16、18不可分离,进而得使前、后底杆14、15组 定呈一字状,当放松锁定栓32时,弹性元件33可使限定块31退离两接合块16、18,而得让 两接合块16、18分离供前、后底杆14、15可弯折;另,前底杆14的接合块16中可设有定位 槽160,后底杆15接合块18中设对应的定位凸缘181,当两接合块16、18靠合时,其定位槽 160、定位凸缘181可相互嵌合,形成辅助两接合块16、18定位不松动的效果。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功效如图1、图4、图6所示,车架单元10的前杆11 的连结杆13与后杆12间呈展开状态,前、后底杆14、15呈展开状态,前底杆14与前杆11 间、后底杆15与后杆12呈展开状态,又,把手单元20的两把手杆24、25亦呈展开状态,此 时即是可供骑乘行驶的状态。当不使用收折时,如图2、图5、图7所示,首先放松前、后底杆 14、15的锁定栓32,使前、后底杆14、15可弯折呈似倒V状,其前杆11连结杆13与后杆12 间亦可弯折,而可使前杆11、连结杆13、后杆12弯折,又,放松把手单元20的接头22的快 拆螺栓23,而得使两把手杆24、25弯折(如图7所示),此时前、后轮110、120可呈整齐抵 地,把手杆24亦与地面呈水平状,而可让使用者手握持(如图2的虚线所示)把手杆24、或 连结杆13,得极轻易推动整体。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使收折状态时呈双轮抵地、单手推动车 体,而得极方便携带移动,不需费力提起整体车体、亦不需以大背袋背负。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实具有极佳实用性与增进功效。
权利要求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车架单元设成具有前杆、后杆、前底杆、后底杆,前杆底端组装前轮、上端组合把手单元及具有连结杆,后杆底端组装后轮,前杆上端的连结杆枢组合于后杆上端、前底杆、后底杆呈枢接一体、并可弯折,前底杆枢组合于前杆底端、后底杆枢组合于后杆底端,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前、后杆及连结杆弯折,使前、后轮可整齐抵地而方便推动。
2.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其车架单元设成具有前杆、后杆、前底杆、后 底杆,前杆底端组装前轮、上端组合把手单元,后杆底端组装后轮、上端与前杆枢组合,前、 后底杆枢接一体,前底杆一端并与前杆底端枢组合,前、后底杆枢接一体,前底杆一端并与 前杆底端枢组合,后底杆一端亦与后杆枢组合,前、后底杆的枢接结构设成前底杆一端设有 接合块,接合块底端设有枢接座轴孔,后底杆一端亦设有接合块,接合块底端设有枢接座轴 孔,前、后底杆接合块的枢接座可相互嵌合、并配合轴栓穿组其轴孔,而得使前、后底杆枢接 一体,后底杆的接合块中设有螺孔而组设一锁定栓,锁定栓螺设有限定块,当前、后底杆两 接合块相互靠合时,限定块组合于两接合块上端、并配合锁定栓锁定,而得使两接合块不可 分离,进而得使前、后底杆组定呈一字状,当放松锁定栓时,可使限定块分离两接合块,而得 让两接合块分离供前、后底杆可弯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其把手单元设成具有 竖杆,竖杆上端设有接头,接头两端枢组把手杆,接头并设有快拆螺栓,而得使接头对二把 手杆夹紧定位、放松弯折,通过上述结构,可使二把手杆与接头收折而得供手握持方便推动 收折的车架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前底杆的接合块中可 设有定位槽,后底杆接合块中设对应的定位凸缘,当两接合块靠合时,其定位槽、定位凸缘 可相互嵌合,形成辅助两接合块定位不松动的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2的所述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后底杆接合块与限定 块间设有弹性元件,当锁定栓放松时,弹性元件的弹力可顶推限定块脱离接合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折叠自行车结构改进,其使折叠车获得更方便使用的功效;主要是车架单元设成具有前杆、后杆、连结杆、前底杆、后底杆枢组合一体,把手单元设成竖杆上端具有接头而枢组二把手杆,通过上述结构,可使前、后杆及连结杆收折,且把手杆亦可收折而得减小体积,且可使前、后轮呈抵地、把手杆供手持推动,达到不骑乘时方便携带移动的功效。
文档编号B62K15/00GK201670320SQ201020176799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陈洪彩銮 申请人:吉安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