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3914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主要技术、目的为自行车竖杆上设有夹 座,夹座两端组设把手杆,并可使两把手杆展开呈一字状供行车使用,不使用时两把手杆可 收折而缩小宽度体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结构,大体皆设成车身架可弯折叠,并使把手的竖杆亦设成 可弯折,由此而缩小体积。但是,现有的折叠式自行车在“把手杆”方面皆未设折叠结构, 细言之现有技术为竖杆上端直接组装固定型态(一字状)的把手杆,其把手杆呈“不可弯 折”,因此仍有较大的宽度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即是为改善上述现有把手杆不可收折的问题,使两把手杆展开呈一字 状供行车使用,不使用时两把手杆可收折而缩小宽度体积。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其在竖杆上端设有 夹座,夹座两端各枢组一把手杆,夹座设有快拆螺栓而锁定、放松把手杆,夹座两端侧边设 有缺口,以供把手杆弯折容置,从而在不使用时缩小两把手杆的宽度体积。上述的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中,该夹座前面设有贯穿的伸缩槽、及快拆螺栓,以锁 紧、放松把手杆。上述的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中,该夹座两端上、下面设有对应贯穿的滑槽,从而贯 穿组合轴栓并转动组合把手杆。上述的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中,该夹座的缺口设于夹座的下面,形成使把手杆向 下弯折。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竖 杆上设有夹座,夹座两端组设把手杆,使两把手杆展开呈一字状供行车使用,不使用时两把 手杆可收折而缩小宽度体积。

11、12把手杆23滑槽20夹座 24轴栓21伸缩槽 25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本实用新型设成自行车竖杆10上端设有夹 座20、夹座20两端各枢组一把手杆11、12,夹座20并设有快拆螺栓22而可锁定、放松把手 杆11、12,夹座20两端侧边并设有缺口 25,而可供把手杆11、12弯折容置,达到于不使用时 可缩小两把手杆11、12的宽度体积。请参阅图1、图2、图3,自行车竖杆10上端设有中空的夹座20,夹座20两端各组 设把手杆11、12,夹座20设成前面设有贯穿的伸缩槽21及穿组快拆螺栓22,而可锁定、放 松把手杆11、12,夹座20两端上、下面设有对应贯穿的滑槽23,而可穿组轴栓M使把手杆 11、12枢组合于夹座20中,夹座20两端后面设有缺口 25而可供把手杆11、12弯折容置。通过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功效如图2、图3、图4,两把手杆11、12展开 呈“一字”状供行车使用,此时两把手杆11、12轴栓对呈向夹座20中央靠拢,快拆螺栓22 并呈锁迫紧夹座20伸缩槽21状态,而可固定两把手杆11、12呈一字状供使用。当不使用 时需收折把手杆11、12,如图5、图6所示,放松快拆螺栓22、及把手杆11、12的轴栓M,而 可让两把手杆11、12的轴栓M依滑槽23而向外滑开,两把手杆11、12轴栓M端头对应于 夹座20缺口 25时,缺口 25可让两把手杆11、12弯折容置,形成使两把手杆11、12弯折缩 小宽度体积;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弯折、展开的操作,极简易、快速、方便。且,当呈 图5、图6的两把手杆11、12呈弯折状态时,可缩小体积而方便携带、置放,当携带时、车体的 轮子可抵地,而把手杆11、12可供握持推动、使用极方便。另,依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亦可实施呈图5、图6的形态,将夹座20的缺口 25 设成于夹座20的下面,形成两把手杆11、12弯折时呈向下的状态。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实具有极佳实用性与增进功效。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在竖杆上端设有夹座,夹座两端各枢组一 把手杆,夹座设有快拆螺栓而锁定、放松把手杆,夹座两端侧边设有供把手杆弯折容置的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座前面设有贯穿的 伸缩槽、及快拆螺栓,以锁紧、放松把手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座两端上、下面设有 对应贯穿的滑槽,从而贯穿组合轴栓并转动组合把手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座的缺口设于夹座 的下面,形成使把手杆向下弯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行车折叠把手结构,其使自行车的把手可折叠缩小体积;主要是自行车把手竖杆上端设有中空的夹座,夹座设成具有伸缩槽、快拆螺栓、滑槽、缺口,夹座双端配合轴栓而枢组把手杆,通过上述结构,得使二把手杆展开组定呈一字状供行车使用,不使用时可将二把手杆收折而减小宽度体积,方便供携带、置放。
文档编号B62K21/16GK201895746SQ201020176798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5日
发明者陈洪彩銮 申请人:吉安车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