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力器操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6865阅读:6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加力器操纵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摩托车,特别涉及三轮摩托车上的脚踏加力器操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三轮摩托车的后桥上均装有加力器,如图7、图8所示,该加力器11的摆臂 通过拉索10与连杆2连接,所述连杆2安装于支座3上,支座3固定于车架1的后平框前 横梁Ib上,在连杆2的上端装有手柄。当三轮摩托车重载或爬坡时,驾驶员用手操作手柄, 使连杆2向前摆动并挂入支座3上的过孔3c的定位缺口中;与此同时,连杆2通过拉索10 带动加力器11的摆臂,使三轮车整车以低速挡行进。上述手控式操纵方式所存在的不足在 于1、手柄加力时,驾驶员左手抓出离合器手柄,右手操作加力手柄向前用力完成加 力过程,然后采用右手加油,一方面操作繁琐;另一方面,手柄加力时驾驶员只有单手握住 方向把,容易造成整车失控,安全性较差。2、支座安装于车架右侧的后平框前横梁上,距离发动机的脚启动踏板很近,在脚 踩启动踏板的时候,驾驶员的脚后跟容易与支座发生干涉,造成脚部损伤;同时,支座也容 易将驾驶员的衣物或者裤脚挂坏。3、连杆上的加力手柄位于工具箱的下方,在操作的时候,驾驶员的右手容易与工 具箱发生干涉,操作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性好,操作轻松、方便的加力 器操纵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加力器操纵系统,包括车架、连杆、支座、支耳和 踏板,其中连杆的下端穿过支座顶部的过孔,并与支座的底部连接,在连杆的下部固定有支 耳,在所述连杆的上端设置有踏板;所述支座位于车架左龙骨的左侧,该支座与左龙骨中部 的左侧面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将支座及连杆的布置位置从传统结构中的车架右侧改为车架左侧,并 且将操作方式从手控式改为脚踏控制,当三轮摩托车重载或爬坡需要加力时,驾驶员只需 用左脚轻轻一踩踏板即可完成,操作既方便又轻松;采用脚踏操纵加力,驾驶员的双手始终 握住方向把,有效防止了整车失控,安全性更好。本实用新型中的加力踏板与三轮摩托车的 脚启动踏板分居于车架两侧,同时支座及加力踏板周边没有妨碍操作的零部件,这样一方 面保证了脚踏操作的便捷性,另一方面,有效消除了传统结构容易将脚部、衣物或者裤脚损 伤的弊病。所述连杆由上、下两段杆体组成,连杆的上杆体位于下杆体的上前方,上、下杆体 之间具有115-125°的夹角。以上结构便于脚踏操作,既省力又可靠;上、下杆体之间的夹 角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操作的便捷性。[0010]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及装配,所述支座由横板和竖板组成,其中横板为矩形, 竖板为三角形,所述横板的右边沿与竖板的顶边相连,在横板上开有供连杆穿过的过孔。为了方便安装,并保证连杆运转灵活,在竖板的底角处垂直固定有定位轴,所述连 杆的下端通过胶套活套于定位轴上,并由开口销限位。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好,操作轻松、方便,能有效防止驾驶员的脚部、衣物 或者裤脚发生损伤,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灵活可靠等特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踏板、连杆及支座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A向视图。图7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由车架1、连杆2、支座3、支耳4、踏板5、定位轴6、 胶套7和开口销8等部件构成,其中车架1采用现有三轮摩托车的通用结构,在此不做赘 述。所述支座3位于车架1左龙骨Ia的左侧,即,支座3在左龙骨Ia平直段中部的左侧。 支座3由横板3a和竖板北组成,横板3a为矩形,在横板3a上开有供连杆2穿过的过孔 3c,该过孔3c的形状与背景技术相同,在此也不做赘述。竖板北为三角形,竖板北的顶边 与横板3a的右边沿与相连,竖板北的板面与左龙骨Ia平直段的左侧面相贴和,并通过焊 接或螺栓连接相固定。在所述竖板北的左侧设有定位轴6,该定位轴6与竖板北的底角相 固定,且定位轴6与竖板北的板面相垂直。从图1至图6中可知,连杆2由上、下两段杆体2a、2b相连而成,连杆2的上杆体 2a位于下杆体2b的上前方,在上杆体加上部的顶面安装踏板5,且上、下杆体2a、2b之间 具有115-125°的夹角。上、下杆体加、213之间的夹角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本实施例中优选 为120°。所述连杆2下杆体2b的下端从上往下穿过支座横板3a上的过孔3c,下杆体2b 的下端通过胶套7活套于定位轴6上,并由开口销8限位。在下杆体2b的下部焊接有支耳 4,该支耳4与弹簧9的一端连接,弹簧9的另一端与拉索10挂接,所述拉索10连接在加力 器11的摆臂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当三轮摩托车重载或爬坡需要加力时,驾驶员用左脚踩动踏板5,使连杆2绕定位 轴6向前摆动,直至连杆2挂入过孔3c的定位缺口 3d中;连杆2在向前摆动的同时,通过 弹簧9及拉索10带动加力器11的摆臂,使三轮车整车以低速挡行进。当需要恢复到高速 挡时,只需用脚踩动踏板5,使连杆2离开定位缺口 3d,各部件复位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加力器操纵系统,包括车架(1)、连杆(2)和支座(3),其中连杆(2)的下端穿过 支座(3)顶部的过孔(3c),并与支座(3)的底部连接,在连杆(2)的下部固定有支耳(4),其 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杆(2)的上端设置有踏板(5);所述支座(3)位于车架(1)左龙骨(Ia) 的左侧,该支座(3)与左龙骨(Ia)中部的左侧面相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力器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由上、下两段杆 体(2a、沘)组成,连杆(2)的上杆体(2a)位于下杆体(2b)的上前方,上、下杆体(2a、沘)之 间具有115-125°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力器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3)由横板(3a) 和竖板(3b)组成,其中横板(3a)为矩形,竖板(3b)为三角形,所述横板(3a)的右边沿与竖 板(3b)的顶边相连,在横板(3a)上开有供连杆(2)穿过的过孔(3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力器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竖板(3b)的底角处垂直固 定有定位轴(6),所述连杆(2)的下端通过胶套(7)活套于定位轴(6)上,并由开口销(8)限 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力器操纵系统,包括车架(1)、连杆(2)和支座(3),其中连杆(2)的下端穿过支座(3)顶部的过孔(3c),并与支座(3)的底部连接,在连杆(2)的下部固定有支耳(4),在所述连杆(2)的上端设置有踏板(5);所述支座(3)位于车架(1)左龙骨(1a)的左侧,该支座(3)与左龙骨(1a)中部的左侧面相固定。本实用新型安全性好,操作轻松、方便,能有效防止驾驶员的脚部、衣物或者裤脚发生损伤,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灵活可靠等特点。
文档编号B62K23/08GK201856872SQ201020575969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6日
发明者张兴余, 李俊峰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