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830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尤其是涉及按照驾驶者的体型、或驾驶姿势能够调整转向 盘的伸缩位置(前后方向位置)并具有限制内柱相对外柱的伸缩行程端并且限制内柱相对 外柱的相对旋转的限制器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够调整转向盘的伸缩位置的转向装置中,设有限制内柱相对外柱的伸缩行程 端并且限制内柱相对外柱的相对旋转的限制器。作为这种具备限制器的转向装置,有专利 文献1所示的转向装置。图17表示专利文献1的限制器,(1)是俯视图,(2)是(1)的N-N 剖视图,⑶是⑵的0-0剖视图。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1的限制器使内柱12的外周面121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 嵌在外柱11的内周面111上。在外柱11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有长孔 30。在内柱12上形成有轴向长度短的长孔71,在该长孔71上从内柱12的内周面122侧压 入螺母72。利用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旋入螺母72中的螺栓74、74,限制器73被固定在 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限制器73以适当的嵌合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这种现有的限制器在螺栓74的外径尺寸和插入螺栓74的限制器73的螺栓孔之 间具有间隙。因此,在伸缩行程端限制器73与长孔30抵接,为了即使对限制器73反复施 加冲击力也不使限制器73活动,需要有力地紧固螺栓74。但是,如果螺母72和内柱12的内周面122的抵接面一端接触,则内柱12变形,产 生伸缩操作时的操作力变重的不良情况,因而由于需要螺母72和内柱12的尺寸精度,所以 制造成本上升。另外,由于需要从内柱12的内周面122侧压入螺母72的作业,所以安装作业困 难,作业工时增大。再有,由于配置转向装置的车辆在空间上的制约,如果改变内柱12的直 径尺寸,则必须与内柱12的内周面122的内径尺寸相符地改变螺母72。专利文献1 特开2005-335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安装作业容易且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制造成本的转向
直ο上述课题是通过以下方案来解决的。即、第一方案的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 在于,具备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 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 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 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 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限制器,该限制器配置在上述长孔上;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 形成于上述限制器上且直径与上述第一贯通孔大致相同;以及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 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二贯通孔和第一贯通孔并使前端部突出于上述内 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将上述限制器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第二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方案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 两个,在上述外柱的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上将限制器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第三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方案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 一个。第四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方案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用波普空心铆钉固定 上述外柱的在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将把上述限制器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形成 的突起部压入上述内柱中来固定外柱的在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第五方案的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 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 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 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 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一 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以及波普空心 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使前端部插入到上述内 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并具有与上述长孔的车宽 方向的内侧面接触的头部。第六方案的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 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 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 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 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上述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三 贯通孔,该径向的第三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以及波 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三贯通孔和长孔将前端部 插入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固定在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上。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转向装置中,具备从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第二贯通孔和第一贯通孔使 前端部突出于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将限制器固定在内柱上的波普空 心铆钉。因此,由于不需要将限制器固定在内柱上的螺母,所以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 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不需要从内柱的内周面侧压入螺母的作业,能够从外柱的外周面侧完 成全部的组装作业,因而组装作业变容易,且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车身上方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图2中拆下车身安装托架仅表示外柱和内柱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内柱单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的限制器单体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2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7(1)是图6的P向视图,⑵是(1)的A-A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限制器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1)是主要部分的纵 向剖视图,(2)是(1)的B-B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8的安装顺序的后工序的说明图,⑴是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2) 是(1)的C-C剖视图。图10是表示图9的安装顺序的后工序的说明图,(1)是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⑵是⑴的D-D剖视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安装顺序的后工序的说明图,⑴是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⑵是⑴的E-E剖视图。图12(1)是图1(K2)的Q部放大剖视图,(2)是图11 )的R部放大剖视图。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 是(1)的F-F剖视图,(;3)是O)的G-G剖视图。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⑵ 是(1)的H-H剖视图,(3)是(2)的J-J剖视图。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⑵ 是(1)的K-K剖视图。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⑵ 是⑴的L-L剖视图,(3)是⑵的M-M剖视图,(4)是(3)的S部放大剖视图。图17表示现有的限制器,⑴是俯视图,(2)是⑴的N-N剖视图,(3)是⑵的 0-0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调整转向盘的倾斜位置和伸缩位置的双方的 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转向装置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如图1 所示,空心圆筒状的柱1安装在车身上,在该柱1上可转动地轴支撑有转向轴3。在转向轴 3上,在其右端(车身后方侧)安装转向盘2,在转向轴3的左端(车身前方侧)通过万向 接头4连接有中间轴5。中间轴5用形成有外花键的实心的中间内轴fe、和形成有内花键的空心圆筒状的 中间外轴恥构成,中间内轴fe的外花键可伸缩(可滑动)且可传递旋转力矩地嵌合在中 间外轴恥的内花键上。再有,中间外轴恥的车身后方侧连接在上述万向接头4上,中间内轴fe的车身前 方侧连接在万向接头6上。在万向接头6上连接有转向设备7的与未图示的齿条啮合的小 齿轮。
在驾驶者旋转操作转向盘2时,则其旋转力能够通过转向轴3、万向接头4、中间轴 5、万向接头6传递到转向设备7并借助于齿轮齿条副机构使转向横拉杆8移动,从而改变 操纵轮9的操纵角。图2是从车身上方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 是表示从图2中拆下车身安装托架仅表示外柱和内柱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内柱单 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的限制器单体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2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7(1)是图6的P向视图,图7( 是(1)的A-A剖视图。如图2 图7所示,插入有转向轴3的筒状的柱1将内柱12可伸缩移动地内嵌合 在外柱11的内侧。外柱11是铝合金制,在外柱11上一体形成有柱夹紧部件25。该柱夹紧部件25延 长到外柱11的车身下方侧,在柱夹紧部件25的在车宽方向相对的一对侧板25a、2fe上形 成贯通孔25b、25b。柱夹紧部件25可伸缩移动地以包围的方式把持内柱12的外周面121。并且,柱夹紧部件25借助于夹紧装置27可调整倾斜位置地支撑在倾斜托架23 上。另外,外柱11的车身前方端以枢销2 为中心在车身上下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可 摆动地支撑在倾斜托架23上。车身安装托架M配置成沿着柱1的上部在车身前后方向延长并被固定在车身 (未图示)上,并且从上部覆盖倾斜托架23。并且,如果在二次碰撞时驾驶者碰撞在转向盘 2上并对转向盘2作用较大的冲击力时,则倾斜托架23从车身安装托架23向车身前方侧脱 离,使未图示的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塑性变形,吸收二次碰撞时的冲击能量。车身安装托架M具备沿着柱1的上部在车身前后方向延长的上板Ma ;—对侧 板Mb、Mb ;以及一对下板Mc、Mc。一对侧板24b、24b从上板2 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两端 呈L字状地向下方折弯,并相互平行地离开。另外,一对下板2如、2如从一对侧板Mb、Mb的下端(车身下方端)朝向车宽方 向的外侧呈L字状地折弯。另外,在一对下板Mc、Mc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两端形成有呈L 字状向下方折弯的折弯部Md、Md,以提高车身安装托架M的刚性。另外,在一对下板2如、2如上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的两个部位分别形成用 于将车身安装托架24固定在车身上的螺栓孔Mlc、241c。在一对下板Mc、2k的上面的车 身后方侧(图2的右侧)分别固定有大致三角形的平板状的加强板51、51。加强板51、51 在图6中看隔着外柱11的轴心形成为对称形状。在加强板51、51上形成有螺栓孔511、圆形的铆接孔512、车身前方侧敞开的切槽 (未图示)。加强板51、51的铆接孔512、512形成于与在车身安装托架M的下板2如、2如 的上面突出地形成的圆柱状的铆接销(未图示)匹配的位置上。铆接销嵌入到铆接孔512 中将加强板51相对于车身安装托架M的下部2 进行定位。另外,通过将铆接销铆接在 铆接孔512中,从而将加强板51相对于车身安装托架M的下板2 进行固定。加强板51、51的螺栓孔511、511形成于与车身安装托架M的车身后方侧的螺栓 孔M2c、242c匹配的位置上。如图6所示,从车身下方侧插入到车身安装托架M的车身后 方侧的螺栓孔M2c、242c中的螺栓52、52通过加强板51、51的螺栓孔511、511被旋入到车 身中。其结果,车身安装托架M的下板2如、2如借助于加强板51、51固定在车身上。同样地,将未图示的螺栓从车身下方侧插入到车身安装托架M的车身前方侧的螺栓孔241c、241c中并旋入车身中,将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24c固定在车身上。艮口、 车身安装托架M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的两个部位被固定在车身上。加强板51、51的切槽形成于与车身安装托架M的下板2如、2如上所形成的引导 槽243c,243c匹配的位置上。引导槽243c,243c平行于外柱11的轴心,相比加强板51、51 的切槽在车身前方侧较长延长地形成。倾斜托架23的上板23a、23a(参照图6)利用螺栓53和螺母M且在车身前方侧 可脱离地安装在车身安装托架M的下板2如、2如上。S卩、螺栓53从车身上方侧插入并通 过加强板51的切槽、车身安装托架M的引导槽M3c、243c、倾斜托架23的上板23a的螺栓 孔再旋入到螺母讨中。另外,在螺栓孔53和加强板51的上面之间、车身安装托架M的下板Mc的下面 和倾斜托架23的上板23a的上面之间介入插有低摩擦板55、56,在螺母M和倾斜托架23 的上板23a的下面之间介入插有加强用背板57。通过调整螺栓53的紧固转矩,从而能够调 整在倾斜托架23从车身安装托架M向车身前方侧脱离时的脱离负载。另外,还可以省略 上述加强用背板57。形成于倾斜托架23上的一对侧板2北、2北从上板23a、23a的车宽方向的内侧两 端呈L字状地向下方折弯,并平行地离开。另外,该侧板2北、2北从车宽方向的外方夹入地抵接柱紧固部件25的一对侧板 25a、25a。在一对侧板25a、2fe之间形成贯通于外柱11的内周面111的狭缝25c。再有,一 对侧板2北、2北具备长轴在上下方向延长地形成的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23c。夹紧装置(倾斜、伸缩夹紧装置)27如图6所示,具有倾斜托架23的倾斜位置调 整用长槽23c、23c、以及插入柱夹紧部件25的贯通孔25b、25b中的紧固杆27a。另外,在该紧固杆27a的螺纹侧(图6的左侧)依次外嵌有固定凸轮27b、可动凸 轮27c、操作柄27e、推力轴承27d、调整螺母27f,形成于调整螺母27f的内径部的内螺纹 271f旋入形成于紧固杆27a的左端的外螺纹271a上。在可动凸轮27c的左端面上固定操作柄27e,利用由该操作柄27e —体操作的可 动凸轮27c和固定凸轮27b构成凸轮锁定机构。在紧固杆27a的右侧形成头部观,头部观 抵接在右侧侧板23b的外侧面上。在头部观的左侧外径部形成有宽度比右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的槽宽度稍 窄的截面为矩形的止转部观1。止转部嵌入右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中,使紧固杆 27a相对倾斜托架23止转,并且在倾斜位置调整时使紧固杆27a沿着右侧倾斜位置调整用 长槽23c滑动。上述固定凸轮27b和可动凸轮27c构成将操作柄27e的转动操作转换为紧固杆 27a的轴向移动的凸轮机构。即、形成于固定凸轮27b的里侧的止转部四嵌入左侧倾斜位 置调整用长槽23c中并相对左侧侧板23b止转,在柱1的倾斜位置调整时,固定凸轮27b沿 着左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滑动。在用手转动操作操作柄27e时,则可动凸轮27c相 对固定凸轮27b转动。在将操作柄27e向夹紧方向转动时,则可动凸轮27c的凸轮面的最高峰(山)抵 接在固定凸轮27b的凸轮面的最高峰(山)上,将紧固杆27a拉到图6的左侧的同时将固 定凸轮27b向图6的右侧推压。
右侧侧板2 被头部观向图6的左侧推压,右侧侧板23b向内侧变形。左侧侧板 23b被固定凸轮27b的右端面向右侧推压,左侧侧板23b向内侧变形,于是,左侧侧板2 强 有力地推压柱夹紧部件25的左侧侧板25b。同样地,右侧侧板2 强有力地推压柱夹紧部 件25的右侧侧板25a。这样,用倾斜托架23的侧板2北、2北紧固柱夹紧部件25的侧板25a、25a,能够倾 斜紧固柱夹紧部件25并进行夹紧。另外,外柱11的内周面111进行缩径,内柱12的外周 面121由外柱11的内周面111紧固,阻止内柱12相对外柱11在伸缩方向上的位移。因此 外柱11相对倾斜托架23被固定,可阻止外柱11的倾斜方向的位移以及内柱12的伸缩方 向的位移。其次,当驾驶者将操作柄27e向紧固解除方向转动时,则倾斜托架23的侧板23b、 2 分别向与夹持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复位。由此,外柱11相对于倾斜托架23的侧板23b、 23b成为自由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止转部四、止转部观1、紧固杆27e被倾斜位置调整用长 槽23c、23c引导并在倾斜方向上位移,便能够任意进行转向盘2的倾斜方向的调整。另外, 使内柱12的外周面121被外柱11的内周面111引导,使内柱12在伸缩方向移动,便能够 任意进行转向盘2的伸缩方向的调整。对在进行该伸缩方向的调整时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伸缩行程端并且限制内 柱12相对外柱11的相对旋转的限制器进行说明。在外柱11的车身上方侧(图6的上侧)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 有长孔30。长孔3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连通到内周面111。另外,在内柱12的外周面 121的车身上方侧(图6的上侧)利用两个波普空心铆钉60、60固定限制器40。如图5 图7所示,限制器40用俯视为椭圆形的侧板41和覆盖侧板41的底面的 底板42构成,在侧板41的外周压入并固定薄板状的滑动部件43。侧板41和底板42为铁 制,且一体成形。滑动部件43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由 于滑动部件43是树脂制、摩擦系数小,所以限制器40沿着长孔30的内侧面以较小的滑动 阻力进行滑动,能够使内柱12相对外柱11顺利地伸缩移动。另外,在进行伸缩方向调整时,滑动部件43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外侧面与长孔30的 车身前后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伸缩行程端。再有,滑动部件43 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相对旋转。其次,对组装本发明实施例1的限制器40的顺序进行说明。图8 图11是表示本 发明实施例1的限制器40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图12(1)是图1(K2)的Q部放大剖视图, 图12(2)是图11 )的R部放大剖视图。如图8(1)、⑵所示,在外柱11的内周面111上嵌合内柱12的外周面121。其次, 如图9 (1)、(2)所示,将限制器40插入到长孔30中,并固定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此 时,使形成于内柱12上的两个第一贯通孔123、和形成于限制器40的底板42上的两个第二 贯通孔44的轴心一致。第一贯通孔123形成于内柱12的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上,并从内柱12的外 周面121连通到内周面122,截面为圆形且形成于内柱12的径向。第二贯通孔44是直径与 第一贯通孔123相同的圆形孔,且以与第一贯通孔123的轴向的间隔L(参照图8(1))相同的间隔形成。其次,如图10(1)、(幻所示,使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通过第二 贯通孔44和第一贯通孔123,并使波普空心铆钉60的前端部突出于内柱12的内周面122。如图12(1)放大表示的那样,波普空心铆钉60用空心圆筒状的铆钉主体61、和插 入到铆钉主体61的空心孔中的心轴62构成。铆钉主体61的外径尺寸dl形成为比第一贯 通孔123以及第二贯通孔44的内径尺寸Dl小的直径,所以在图12(1)的状态中,在铆钉主 体61的外径部和第一贯通孔123以及第二贯通孔44之间具有间隙。另外,在铆钉主体61 的上端形成大直径圆盘状的头部64。如图11以及图12( 所示,用未图示的铆接工具把持心轴62的上端,将心轴62上 拉到上方。于是,如空心箭头所示,心轴62下端的球状部63将铆钉主体61的下端部扩径, 在铆钉主体61的下端部形成球状扩径部65,并且使铆钉主体61向轴向缩小,心轴62在球 状部63的上方截断。其结果,在铆钉主体61的头部64和扩径部65之间将限制器40的底板42紧固在 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另外,铆钉主体61的外径尺寸扩展,与第一贯通孔123以及第二 贯通孔44之间的间隙消失。因此,在伸缩行程端即使限制器40抵接在长孔30上冲击力反 复施加在限制器40上,由于限制器40不会动,所以提高限制器40的耐久性。另外,如图12(2)所示,与内柱12的内周面122的半径Rl相比,使心轴62下端的 球状部63的半径rl非常得小。因此,即使扩径部65强有力地推压在内柱12的内周面122 上,由于内柱12的变形较小便结束,所以不会发生伸缩操作时的操作力变重的不良情况。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由于不需要将限制器40固定在内柱12上的螺母,所以能 够削减零件数量,削减制造成本。另外,不需要从内柱12的内周面122侧压入螺母的作业, 能够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完成全部的组装作业,因而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削减组 装工时。实施例2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制器,(1) 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⑵是⑴的F-F剖视图,(3)是⑵的G-G剖视图。在 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一 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说明。实施例2是利用一个波普空心铆钉固定限制器的例子。即、如图13所示,在实施 例2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外柱11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长孔30。实施例2的限制器401与实施例1相同,用俯视为椭圆形的侧板41、和覆盖侧板 41的底面的底板42构成,在侧板41的外周压入薄板状的滑动部件43并固定。实施例2的 限制器401的轴向长度形成为比实施例1的限制器40短。在实施例2中,在内柱12上形成一个第一贯通孔123,在限制器401的底板42上 形成一个第二贯通孔44。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二贯通 孔44和第一贯通孔123之后,与实施例1 一样,使用铆接工具将限制器401的底板42紧固 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由于长孔30、限制器401的轴向长度短便可完成,所以能 够缩短转向装置的全长。
实施例3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限制器,(1) 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⑴的H-H剖视图,(3)是⑵的J-J剖视图。在 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 一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说明。实施例3是省略限制器并使用一个波普空心铆钉作为限制器的例子。即、如图14 所示,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外柱11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 长孔30。另外,在内柱12上形成一个第一贯通孔123。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 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一贯通孔123之后,与实施例1 一样,使用铆接工具将波普空心铆钉 60紧固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在进行伸缩方向的调整时,波普空心铆钉60的上端的大 直径圆盘状的头部64的外周面与长孔30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内柱12相对 外柱11的伸缩行程端。再有,头部64的外周面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 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相对旋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由于能够省略限制器,所以能够 削减制造成本,且长孔30的轴向长度短便可完成,所以能够缩短转向装置的全长。实施例4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限制器,(1) 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K-K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上 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一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 说明。实施例4是用波普空心铆钉固定两个部位中的一方而另一方通过将限制器进行 内缘翻边加工来固定的例子。即、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外柱11 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长孔30。限制器402与实施例1相同,用俯视为椭圆形的侧板41、和覆盖侧板41的底面的 底板42构成,在侧板41的外周压入薄板状的滑动部件43并固定。在实施例4中,在内柱 12上形成直径不同的两个第一贯通孔123、124。另外,在限制器40的底板42上形成一个 第二贯通孔44。两个第一贯通孔123、124中的一个(图15的左侧)第一贯通孔123形成 为与第二贯通孔44相同的直径。另外,另一个(图15的右侧)第一贯通孔IM形成为比 一个第一贯通孔123大的直径。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二贯通孔44和一个第 一贯通孔123之后,与实施例1 一样,使用铆接工具将限制器402的底板42紧固在内柱12 的外周面121上。另外,将限制器402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形成突起部45,将突起部45压入 内柱12的另一个第一贯通孔124中,将限制器402的底板42固定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实施例5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限制器,(1) 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⑵是⑴的L-L剖视图,⑶是⑵的M-M剖视图,⑷ 是(3)的S部放大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 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一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说明。
实施例5是在内柱侧形成长孔并且省略限制器而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作为限制 器作用的例子。即、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5中,在内柱12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 向长度形成长孔31。另外,在外柱11上形成一个第三贯通孔113。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三贯通孔113和长孔31 并使波普空心铆钉60的前端部突出于内柱12的内周面122。在波普空心铆钉60的铆钉主 体61的圆筒状的外周面上外嵌有空心圆筒状的衬套66。衬套66为铁制并成形为具有适当 间隙地嵌合在第三贯通孔113中的外径尺寸。如果在衬套66的外周面覆盖摩擦系数小的 树脂,则衬套66沿着长孔31的内侧面以较小的滑动阻力滑动,能够使内柱12相对外柱12 顺利地伸缩移动。其后,与实施例1相同,用未图示的铆接工具把持波普空心铆钉60的心轴(未图 示)的上端,将心轴上拉到上方。于是,铆钉主体61的下端部扩径,形成球状扩径部65,并 且使铆钉主体61向轴向缩小。其结果,在铆钉主体61的头部64和扩径部65之间紧固外柱11的外周面112和 内柱12的内周面122。衬套66将铆钉主体61的轴向缩小尺寸限制为规定尺寸,会使波普 空心铆钉60的紧固力为适当的数值。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由于能够省略限制器,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由于长孔 31的轴向长度变窄便可完成,所以能够缩短转向装置的全长。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 但也可以应用于可仅调整伸缩位置的伸缩式转向装置。图中1 -柱,2-转向盘,3-转向轴,4-万向接头,5-中间轴,5a_中间内轴,5b_中间外轴, 6-万向接头,7-转向设备,8-转向横拉杆,9-操纵轮,10-转向装置,11-外柱,111-内周面, 112-外周面,113-第三贯通孔,12-内柱,121-外周面,122-内周面,123、124-第一贯通孔, 23-倾斜托架,23a-上板,23b-侧板,23c-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4-车身安装托架,24a-上 板,Mb-侧板,Mc-下板,Mlc、242c-螺栓孔,243c-引导槽,24d-折弯部,Me-枢销,25-柱 夹紧部件,25a-侧板,25b-贯通孔,25c-狭缝,27-夹紧装置(倾斜、伸缩装置),27a-紧固 杆,271a-外螺纹,27b-固定凸轮,27c-可动凸轮,27d_推力轴承,27e-操作柄,27f-调整 螺母,271f-内螺纹,28-头部,281-止转部,29-止转部,30-长孔,31-长孔,40-限制器, 401-限制器,402-限制器,41-侧板,42-底板,43-滑动部件,44-第二贯通孔,45-突起部, 51-加强板,511-螺栓孔,512-铆接孔,52-螺栓,53-螺栓,54-螺母,55,56-低摩擦板, 57-加强用背板,60-波普空心铆钉,61-铆钉主体,62-心轴,63-球状部,64-头部,65-扩径 部,66-衬套,71-长孔,72-螺母,73-限制器,74-螺栓。
权利要求
1. 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 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 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柱的 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限制器,该限制器配置在上述长孔上;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形成于上述限制器上,且直径与上述第一贯通孔大致相同;以及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二贯通孔和第一贯 通孔并使前端部突出于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将上述限制器固定 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两个,在上述外柱的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上将限制器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波普空心铆钉固定上述外柱的在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 将把上述限制器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形成的突起部压入上述内柱中来固定外柱的在轴 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
5.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 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 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柱的 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 面;以及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并使前端 部插入到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并 具有与上述长孔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的头部。
6.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 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 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上述内柱的 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三贯通孔,该径向的第三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外柱的外周面连通 到内周面;以及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三贯通孔和长孔 并使前端部插入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固定在上述外柱的外周面 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作业容易且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制造成本的转向装置。在铆钉主体(61)的头部(64)和扩径部(65)之间将限制器(40)的底板(42)紧固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铆钉主体(61)的外径尺寸扩展,消除与第一贯通孔(123)以及第二贯通孔(44)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伸缩行程端即使限制器(40)与长孔(30)抵接而对限制器(40)反复施加冲击力,由于限制器(40)不会动,所以提高限制器(40)的耐久性。由于不需要将限制器(40)固定在内柱(12)上的螺母,所以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62D1/18GK102119099SQ201080002278
公开日2011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30日
发明者井上孝司 申请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