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040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履带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履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履带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家庭车辆和普通运输车辆一般采用轮式驱动,以达到轻便快速运输的目的。工程车辆一般车体大,吨位重,普通轮胎很难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而且很难满足在荒原、草原、滩涂等区域的运输作业要求。因此,吊车、推土机等工程车辆一般采用履带驱动,以适应恶劣的地面条件。一般的履带只能在硬地(或土加石)的工况下进行工作,而当我们要在比较松软的工况下进行作业时,这种履带将不能胜任。因此开发接地比压小的履带行走机构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履带行走机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履带、支重轮、驱动轴、从动轴、支架,支架与机架连接,主动轮安装在驱动轴上,从动轮和支重轮与从动轴连接,履带覆设在各轮上,在各轴靠近机体外侧的一端增设一拖动轮,所述履带能覆设在各拖动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轮为组合轮,由两个小轮组成,所述小轮的轴心与拖动轮的轴心组成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进一步,所述小轮为无齿圆盘结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使用组合轮替代一体的拖动轮,进一步减小了拖动轮的重量,增加了接地点,减小了接地比压,增大了机械的作业范围。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3是拖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从动轮2、驱动轴3、支架
4、从动轴5、支重轮6、主动轮
7、履带8、拖动轮9、小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一种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6、从动轮1、履带7、支重轮 5、驱动轴2、从动轴4、支架3,支架3与机架连接,主动轮6安装在驱动轴2上,从动轮1和支重轮5与从动轴4连接,履带7覆设在各轮上,在各轴靠近机体外侧的一端增设一拖动轮 8,所述履带7能覆设在各拖动轮8上。所述拖动轮8为无齿圆盘结构且与其所在轴上其他轮的大小一致,各拖动轮8排布在一直线上。如图3所示,拖动轮8为一个组合轮,由两个小轮9组成,小轮9的轴心与拖动轮的轴心组成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使用组合轮一方面可以减轻拖动轮的重量,同时增大拖动轮的接地点,从一个接地点增加到两个接地点,整体上进一步减小了接地比。行走时,由机架上动力机构带动驱动轴2转动,驱动轴2带动主动轮6转动,主动轮6驱使其上的履带7转动,履带7又带动从动轮1、支重轮5和拖动轮8转动。由于增加了一排拖动轮8,从而加宽了履带7的宽度,大大增加了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接地比压。当用普通的履带时,只能在硬地(或土加石)的工况下进行工作。如果要在比较松软的工况下进行作业,这种履带将不能胜任。使用了新的履带时(安装时应左右对称安装),可以在比较松软的工况下进行作业,诸如沼泽地和泥塘地的工况下均可以进行工作。 这样扩大了机械的使用范围。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履带、支重轮、驱动轴、从动轴、支架,支架与机架连接,主动轮安装在驱动轴上,从动轮和支重轮与从动轴连接,履带覆设在各轮上, 在各轴靠近机体外侧的一端增设一拖动轮,所述履带能覆设在各拖动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轮为组合轮,由两个小轮组成,所述小轮的轴心与拖动轮的轴心组成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轮为无齿圆盘结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履带行走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履带、支重轮、驱动轴、从动轴、支架,支架与机架连接,主动轮安装在驱动轴上,从动轮和支重轮与从动轴连接,履带覆设在各轮上,在各轴靠近机体外侧的一端增设一拖动轮,所述履带能覆设在各拖动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拖动轮为组合轮,由两个小轮组成,所述小轮的轴心与拖动轮的轴心组成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组合轮替代一体的拖动轮,进一步减小了拖动轮的重量,增加了接地点,减小了接地比压,增大了机械的作业范围。
文档编号B62D55/08GK102381375SQ2011102770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叶斌 申请人:天津市保田农机销售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