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1766阅读:9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四轮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三、四轮摩托车的后桥加力器。
背景技术
为了使三、四轮摩托车在运行速度及运载能力上适应各种路面的运行,需要在三、 四轮摩托车的后桥上安装加力器。传统的加力器由壳体、输入轴、角齿轴、内啮合双联小齿轮、内啮合双联大齿轮、离合齿、传动轴、传动轴小齿轮、传动轴大齿轮和拨叉等部件构成, 其中输入轴和角齿轴均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上,输入轴的轴心线与角齿轴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在输入轴上套装内啮合双联小齿轮,该内啮合双联小齿轮与传动轴上的传动轴大齿轮相啮合。在角齿轴上套装内啮合双联大齿轮,该内啮合双联大齿轮与传动轴上的传动轴小齿轮相啮合。所述离合齿设置在内啮合双联大、小齿轮之间,在拨叉的作用下,离合齿能够与内啮合双联小齿轮或内啮合双联大齿轮相啮合。由于内啮合双联大、小齿轮的内齿由精铸而成,在精铸时为了便于拔模,故而内啮合齿有一定的拔模倾角,这样内啮合双联大 /小齿轮与离合齿啮合后受转矩影响会产生轴向反力易脱开,从而发生脱挡,不仅可靠性较差,而且会缩短各齿轮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离合齿进行变挡加力,操作较为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脱挡的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包括壳体(1)、输入轴(2)、角齿轴(3)、传动轴(4)、传动轴小齿轮(5)、传动轴大齿轮(6)、拨叉(7)和拨叉轴 (8),其中输入轴(2)、角齿轴(3)及传动轴(4)均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1)上,在传动轴(4) 上套装有传动轴小齿轮(5)和传动轴大齿轮(6),其关键在于在所述输入轴(2)上空套有双联小齿轮(9),该双联小齿轮(9)的主齿与传动轴大齿轮(6)相啮合,在所述角齿轴(3)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双联大齿轮(10),该双联大齿轮(10)的主齿与传动轴小齿轮(5)相啮合; 在所述双联大齿轮(10)与双联小齿轮(9)之间设置同步齿(11),该同步齿(11)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同步环(12),所述同步环(12)圆周上的环槽与拨叉(7)的叉部卡接配合,在拨叉 (7)的拨动下,同步环(12)能够有选择地与双联小齿轮(9)的副齿或者双联大齿轮(10)的副齿相啮合;所述拨叉(7)固套于拨叉轴(8)上,该拨叉轴(8)的一头与壳体(1)上的盲孔间隙配合,拨叉轴(8)的另一头伸出壳体(1)外,并与拉索(13)相连接。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不加力时(即拉索不动作),同步环与双联大齿轮的副齿相啮合,输入轴输入转矩,带动同步齿旋转,同步齿通过同步环将转矩传递给双联大齿轮,使双联大齿轮带动角齿轴旋转,将转矩输出;其中传动轴小齿轮、传动轴大齿轮和双联小齿轮空转。加力时,拉索拉动拨叉轴做轴向移动,拨叉随拨叉轴同步移动的同时,拨动同步环向双联小齿轮的方向运动,直至与双联小齿轮的副齿相啮合,输入轴输入转矩,带动同步齿旋转,同步齿通过同步环将转矩传递给双联小齿轮,使双联小齿轮带动传动轴大齿轮旋转,传动轴大齿轮通过传动轴带动传动轴小齿轮同步旋转,传动轴小齿轮将转矩传递给双联大齿轮,使双联大齿轮带动角齿轴旋转,将转矩输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齿结构与双联大/小齿轮啮合,啮合齿无倾角,不会产生轴向反力,从而有效防止了脱挡。同时,采用拉索机构来控制变挡,加力操作既轻便又可靠。为了保证输入轴与角齿轴之间的同轴度,所述双联大齿轮(10)通过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14)与输入轴(2)的端部连接。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加工及装配,所述壳体(1)由箱体(Ia)和箱盖(Ib)扣合而成, 箱体(Ia)与箱盖(Ib)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拨叉轴(8)伸出箱盖(Ib)外。在所述拨叉轴(8)上套装有弹簧(15),该弹簧(15)的一端与拨叉(7)抵接,弹簧 (15)的另一端与箱盖(Ib)抵接。弹簧为拨叉及拨叉轴的复位提供回弹力,这样拉索松开后,拨叉能够带动同步环及时回位。为了使拨叉安装牢靠,避免拨叉相对于拨叉轴发生相对转动或轴向移动,所述拨叉(7)与拨叉轴(8)之间通过螺钉(16)固定,该螺钉(16)的轴心线与拨叉轴(8)的轴心线
相垂直。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同步齿及外啮合双联齿轮的结构来实现加力变挡,一方面不易发生脱挡,各齿轮的使用寿命更长,另一方面,变挡操作更简单、省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部齿轮的啮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有壳体1,该壳体1由箱体Ia和箱盖Ib扣合而成, 箱体Ia与箱盖Ib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Ia上通过轴承支承有角齿轴3,箱盖Ib上通过轴承支承有输入轴2,该输入轴2的轴心线与角齿轴3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在所述输入轴2上空套有双联小齿轮9,该双联小齿轮9的主齿与传动轴大齿轮6相啮合。传动轴大齿轮6通过花键装配在传动轴4上,传动轴4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箱体Ia支承,传动轴4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箱盖Ib支承,且传动轴4上通过花键还装配有传动轴小齿轮5。在所述角齿轴3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双联大齿轮10,该双联大齿轮10通过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14 与输入轴2的端部连接,双联大齿轮10的主齿与传动轴小齿轮5相啮合。从图1、图2中可知,在所述双联大齿轮10与双联小齿轮9之间设置同步齿11,该同步齿11紧挨双联大、小齿轮10、9的副齿,且同步齿11通过花键与输入轴2连接。在同步齿11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同步环12,该同步环12圆周上的环槽与拨叉7的叉部卡接配合, 在拨叉7的拨动下,同步环12能够有选择地与双联小齿轮9的副齿或者双联大齿轮10的副齿相啮合。所述拨叉7套装于拨叉轴8上,拨叉7与拨叉轴8之间通过螺钉16固定,该螺钉16的轴心线与拨叉轴8的轴心线相垂直。所述拨叉轴8的一头与箱体Ia上的盲孔间隙配合,拨叉轴8的另一头伸出箱盖Ib外,并与拉索13相连接。在所述拨叉轴8上套装有弹簧15,该弹簧15的一端与拨叉7抵接,弹簧15的另一端与箱盖Ib抵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不加力时(即拉索13不动作),同步环12与双联大齿轮10的副齿相啮合,输入轴 2输入转矩,带动同步齿11旋转,同步齿11通过同步环12将转矩传递给双联大齿轮10,使双联大齿轮10带动角齿轴3旋转,将转矩输出;其中传动轴小齿轮5、传动轴大齿轮6和双联小齿轮9空转。加力时,拉索13拉动拨叉轴8做轴向移动,拨叉7随拨叉轴8同步移动并进一步压缩弹簧15,拨叉7拨动同步环12向双联小齿轮9的方向运动,直至与双联小齿轮9的副齿相啮合,输入轴2输入转矩,带动同步齿11旋转,同步齿11通过同步环12将转矩传递给双联小齿轮9,使双联小齿轮9带动传动轴大齿轮6旋转,传动轴大齿轮6通过传动轴4带动传动轴小齿轮5同步旋转,传动轴小齿轮5将转矩传递给双联大齿轮10,使双联大齿轮 10带动角齿轴3旋转,将转矩输出。松开拉索13后,在弹簧15回弹力的作用下,各部件复位。
权利要求1.一种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包括壳体(1)、输入轴(2)、角齿轴(3)、传动轴(4)、 传动轴小齿轮(5)、传动轴大齿轮(6)、拨叉(7)和拨叉轴(8),其中输入轴(2)、角齿轴(3) 及传动轴(4)均通过轴承支承在壳体(1)上,在传动轴(4)上套装有传动轴小齿轮(5)和传动轴大齿轮(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轴(2)上空套有双联小齿轮(9),该双联小齿轮(9)的主齿与传动轴大齿轮(6)相啮合,在所述角齿轴(3)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双联大齿轮(10),该双联大齿轮(10)的主齿与传动轴小齿轮(5)相啮合;在所述双联大齿轮(10)与双联小齿轮(9)之间设置同步齿(11),该同步齿(11)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同步环(12),所述同步环(12)圆周上的环槽与拨叉(7)的叉部卡接配合,在拨叉(7)的拨动下,同步环(12)能够有选择地与双联小齿轮(9)的副齿或者双联大齿轮(10)的副齿相啮合;所述拨叉(7)固套于拨叉轴(8)上,该拨叉轴(8)的一头与壳体(1)上的盲孔间隙配合,拨叉轴(8)的另一头伸出壳体(1)外,并与拉索(1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联大齿轮 (10)通过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14)与输入轴(2)的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 由箱体(Ia)和箱盖(Ib)扣合而成,箱体(Ia)与箱盖(Ib)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拨叉轴 (8)伸出箱盖(Ib)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拨叉轴(8) 上套装有弹簧(15),该弹簧(15)的一端与拨叉(7)抵接,弹簧(15)的另一端与箱盖(Ib)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7) 与拨叉轴(8)之间通过螺钉(16)固定,该螺钉(16)的轴心线与拨叉轴(8)的轴心线相垂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四轮摩托车后桥加力器,在输入轴上空套有双联小齿轮,该双联小齿轮的主齿与传动轴大齿轮相啮合,在角齿轴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双联大齿轮,该双联大齿轮的主齿与传动轴小齿轮相啮合;在双联大齿轮与双联小齿轮之间设置同步齿,该同步齿上通过花键连接有同步环,同步环圆周上的环槽与拨叉的叉部卡接配合,在拨叉的拨动下,同步环能够有选择地与双联小齿轮的副齿或者双联大齿轮的副齿相啮合;拨叉固套于拨叉轴上,该拨叉轴的一头与壳体上的盲孔间隙配合,拨叉轴的另一头伸出壳体外,并与拉索相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同步齿及外啮合双联齿轮的结构来实现加力变挡,一方面不易发生脱挡,各齿轮的使用寿命更长,另一方面,变挡操作更轻便。
文档编号B62M11/04GK201941935SQ20112001394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8日
发明者张小彬 申请人:张小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