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转箱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2857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周转箱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周转箱推车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一种专利号为CN2010201966M. 3名称为《减震防滑落型硅片工序周转手推车》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结构,其结构为包括承载底板、把手、万向脚轮、减震装置和防滑落装置,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弹性体和载物板,减震弹性体设置在载物板和承载底板之间,在承载底板的上端面和载物板的下端面上对应地设有限位座套,减震弹性体位于限位座套中;防滑落装置为固定在承载底板上的限位框,限位框高于载物板;在限位框与载物板之间增设缓冲弹簧。减震装置的设置减小了推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颠簸;限位框的增加,能防止周转箱从载物板上滑落,在限位框与载物板之间增设缓冲弹簧,能进一步提高载物板缓冲性能,它能减少太阳能晶体硅片的破损。但其缺点是要将人工将周转箱放置在车架上,到达堆放点后又要用人工将其取下,搬运麻烦且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且车体制作成本也高,所以其结构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且能将车体直接插入周转箱而能轻松平稳搬运的周转箱推车。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周转箱推车,包括有车体、 脚轮及把手,所述脚轮置于车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有二承载梁和横梁,所述二承载梁后端分别与横梁两端中的各自对应端相连接,形成U字形结构,所述把手的下端固定于横梁上,所述的脚轮分别设置于二承载梁的前部,在把手的下部横梁上设置有万向轮,并在二承载梁上分别设置有能将承载梁同时上升和下降复位的装置。作为改进,所述二承载梁可优选为相互平行设置在一起。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装置包括有踏脚摇臂、拉杆、顶块和限位块,每根承载梁由上梁和底梁组成,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底梁后端相固定,所述上梁能上下移动地套罩于底梁上,所述顶块的下端可活地设置于每根底梁前部的凹槽内,顶块的上端与上梁活动相连接,所述踏脚摇臂左右两臂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坡度的斜边,斜边下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梁后部的凹槽中,而该斜边的上端可活动地与拉杆的上端和上梁相连接,而拉杆的下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限位块在外力作用踏脚摇臂时能使上梁上升和下降复位的结构适配在一起。再改进,所述拉杆的下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限位块在外力作用踏脚摇臂时能使上梁上升和下降复位的具体结构可选择为所述拉杆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卡柱和拉簧钩,所述限位块由前挡块、后挡块和中间的约呈月亮弯的卡架组成,所述卡架与左边的后挡板、下方的底梁槽底面及右边的前挡块之间设置有能使卡柱环绕卡架作逆时方向旋转的空间,所述拉簧的一端与拉簧钩相连接,而拉簧的另一端与底梁的槽底相连接。且卡柱通过作用于踏脚摇臂上的外力带动卡柱能依次位于卡架的卡腔、前挡块、再从卡架的上方绕回到卡腔、前挡块而重复位于上述的位置。再改进,所述踏脚摇臂的俯视投影呈U字形,所述斜边位于U字形踏脚摇臂的左右两边的前端上。再改进,所述上梁的前端可分别呈便于插入周转箱底部的锥形或斜面结构。再改进,所述顶块的下端可活地设置于每根底梁前部的凹槽内的具体结构可为 顶块的下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一螺钉铰轴中,而所述第一螺钉铰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梁凹槽的各自侧边上;所述顶块的上端与上梁活动相连接的具体结构为顶块的上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二螺钉铰轴中,而所述第二螺钉铰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梁的各自侧边上。再改进,所述斜边下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梁后部的凹槽中的具体结构可为 斜边的下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三螺钉铰轴中,而所述第三螺钉铰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梁凹槽的各自侧边上;所述斜边的上端可活动地与拉杆的上端和上梁相连接的结构为所述拉杆的上端将斜边套置于其中并分别通过各自的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四螺钉铰轴中,而所述第四螺钉铰轴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梁凹槽的各自侧边上。再改进,所述上梁的前端底部可分别设置有防止上梁的前端在路面不平时碰触地面的万向球轮,所述万向球轮的底面在上梁下降复位的底面与脚轮的底面相平齐。再改进,所述斜边的坡度为12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推车具有可水平移动和上下起降的特性,无需托盘,省去了周转箱搬上搬下平板车或地坪架的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益及减少经营成本;再有,运送箱体时将车体直接插入周转箱后,用脚轻踩一下踏脚摇臂,推车通过杠杆原理将周转箱托起,然后自由地将托起的周转箱运送到下一个堆放点,操作人员只需要再次轻踩一下踏脚摇臂即可以将周转箱平稳放下,不仅运送更方便,操作又容易,而且有效消除了以往传统搬运方式所出现的费时、费力、箱体容易倾倒等搬运问题,为使用周转箱企业带来福音,继而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翻转后的立体图; 图3是是图1的侧视图(局部剖视); 图4是图1在脱去上梁后的立体图; 图5是图1中上梁顶起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图1中上梁下降复位时的侧面剖视图; 图7是图4中II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4中III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6中VI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V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1中踏脚摇臂的放大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则视图;[0027]图13是图1中限位块的放大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侧视投影图;图15是图1中拉杆的放大立体图;图16是图1中固定万向球轮的固定块放大立体图;图17是图16中不同角度的固定块放大立体图;图18是图5中IV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18所示,本周转箱推车,包括有车体、脚轮31及把手2,所述脚轮31置于车体的底部。所述车体包括有二承载梁和横梁30,该二承载梁为相互平行设置在一起,在承载梁后端分别与横梁30两端中的各自对应端相连接,形成U字形结构,在把手2的下端固定于横梁30上,所述的脚轮31分别设置于二承载梁的前部,在把手2的下部横梁30上设置有万向轮32,并在二承载梁上分别设置有能将承载梁同时上升和下降复位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有踏脚摇臂1、拉杆13、顶块15和限位块18,每根承载梁由上梁4和底梁5组成, 所述横梁3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底梁5后端相固定,所述上梁4能上下移动地套罩于底梁5上,所述顶块15的下端可活地设置于每根底梁5前部的凹槽52内,顶块15的上端与上梁4活动相连接,所述踏脚摇臂1左右两臂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坡度的斜边10,斜边10下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梁5后部的凹槽52中,而该斜边10的上端可活动地与拉杆13的上端和上梁4相连接,而拉杆13的下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限位块18在外力作用踏脚摇臂 1时能使上梁4上升和下降复位的结构适配在一起。上梁4的前端分别呈便于插入周转箱底部的锥形或斜面结构,在拉杆13的下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限位块18在外力作用踏脚摇臂1时能使上梁4上升和下降复位的具体结构为在拉杆13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卡柱131和拉簧钩132,限位块18由前挡块181、后挡块184和中间的约呈月亮弯的卡架182 组成,卡架182与左边的后挡板184、下方的底梁5槽底面及右边的前挡块181之间设置有能使卡柱131环绕卡架182作逆时方向旋转的空间。在拉簧130的一端与拉簧钩132相连接,而拉簧130的另一端与底梁5的槽底相连接。卡柱131通过作用于踏脚摇臂1上的外力带动卡柱131能依次位于卡架182的卡腔183、前挡块181、再从卡架182的上方绕回到卡腔183、前挡块181而重复位于上述的位置。上述上梁4的前端底部分别设置有防止上梁 4的前端在路面不平时碰触地面的万向球轮41,所述万向球轮41的底面在上梁4下降复位的底面与脚轮31的底面相平齐。如图11和图12所示,所述踏脚摇臂1的俯视投影呈U字形,所述斜边10位于U 字形踏脚摇臂1的左右两边的前端上,斜边10的坡度a为120度。如图7所示,所述顶块15的下端可活地设置于每根底梁5前部的凹槽52内的具体结构为顶块15的下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一螺钉铰轴16中,而所述第一螺钉铰轴1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梁5凹槽的各自侧边上;所述顶块15的上端与上梁4活动相连接的具体结构为顶块15的上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二螺钉铰轴17中,而所述第二螺钉铰轴1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梁4的各自侧边上。如图13至图6、图8所示,所述斜边10下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梁5后部的凹槽52中的具体结构为斜边10的下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三螺钉铰轴14中,而所述第三螺钉铰轴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梁5凹槽的各自侧边上;所述斜边10的上端可活动地与拉杆13的上端和上梁4相连接的结构为所述拉杆13的上端将斜边10套置于其中并分别通过各自的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四螺钉铰轴12中,而所述第四螺钉铰轴12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梁4凹槽的各自侧边上。
权利要求1.一种周转箱推车,包括有车体、脚轮(31)及把手O),所述脚轮(31)置于车体的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包括有二承载梁和横梁(30),所述二承载梁后端分别与横梁 (30)两端中的各自对应端相连接,形成U字形结构,所述把手O)的下端固定于横梁(30) 上,所述的脚轮(31)分别设置于二承载梁的前部,在把手O)的下部横梁(30)上设置有万向轮(3 ,并在二承载梁上分别设置有能将承载梁同时上升和下降复位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承载梁为相互平行设置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有踏脚摇臂(1)、拉杆(13)、顶块(15)和限位块(18),每根承载梁由上梁(4)和底梁(5)组成,所述横梁(30) 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底梁( 后端相固定,所述上梁(4)能上下移动地套罩于底梁(5)上, 所述顶块(1 的下端可活地设置于每根底梁( 前部的凹槽(5 内,顶块(1 的上端与上梁(4)活动相连接,所述踏脚摇臂(1)左右两臂的前部分别设置有坡度的斜边(10),斜边(10)下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梁( 后部的凹槽(5 中,而该斜边(10)的上端可活动地与拉杆(1 的上端和上梁(4)相连接,而拉杆(1 的下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限位块 (18)在外力作用踏脚摇臂(1)时能使上梁(4)上升和下降复位的结构适配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1 的下端分别与各自对应的限位块(18)在外力作用踏脚摇臂(1)时能使上梁(4)上升和下降复位的具体结构为所述拉杆(1 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圆柱形的卡柱(131)和拉簧钩(132),所述限位块(18)由前挡块(181)、后挡块(184)和中间的约呈月亮弯的卡架(182)组成,所述卡架 (182)与左边的后挡板(184)、下方底梁(5)的凹槽(5 底面及右边的前挡块(181)之间设置有能使卡柱(131)环绕卡架(18 作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空间,所述拉簧(130)的一端与拉簧钩(13 相连接,而拉簧(130)的另一端与底梁(5)的槽底相连接。且卡柱(131) 通过作用于踏脚摇臂(1)上的外力带动卡柱(131)能依次位于卡架(182)的卡腔(183)、前挡块(181)、再从卡架(18 的上方绕回到卡腔(183)、前挡块(181)而重复位于上述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脚摇臂(1)的俯视投影呈U字形,所述斜边(10)位于U字形踏脚摇臂(1)的左右两边的前端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4)的前端分别呈便于插入周转箱底部的锥形或斜面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块(1 的下端可活地设置于每根底梁(5)前部的凹槽(52)内的具体结构为顶块(15)的下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一螺钉铰轴(16)中,而所述第一螺钉铰轴(16)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梁(5)凹槽的各自侧边上;所述顶块(1 的上端与上梁(4)活动相连接的具体结构为顶块(15)的上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二螺钉铰轴(17)中,而所述第二螺钉铰轴(17)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梁的各自侧边上。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10)下端分别可活动地设置于底梁(5)后部的凹槽(52)中的具体结构为斜边(10)的下端通过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三螺钉铰轴(14)中,而所述第三螺钉铰轴(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梁(5)凹槽的各自侧边上;所述斜边(10)的上端可活动地与拉杆(1 的上端和上梁(4)相连接的结构为所述拉杆(13)的上端将斜边(10)套置于其中并分别通过各自的轴孔可活动地穿置于第四螺钉铰轴(1 中,而所述第四螺钉铰轴(1 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上梁(4)凹槽的各自侧边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梁的前端底部分别设置有防止上梁(4)的前端在路面不平时碰触地面的万向球轮(41),所述万向球轮的底面在上梁(4)下降复位的底面与脚轮(31)的底面相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周转箱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边(10)的坡度(a)为 120 度。
专利摘要一种周转箱推车,包括有车体、脚轮(31)及把手(2),所述车体包括有二承载梁和横梁(30),所述二承载梁后端分别与横梁(30)两端中的各自对应端相连接,形成U字形结构,所述把手(2)的下端固定于横梁(30)上,所述的脚轮(31)分别设置于二承载梁的前部,在把手(2)的下部横梁(30)上设置有万向轮(32),并在二承载梁上分别设置有能将承载梁同时上升和下降复位的装置。本推车具有可水平移动和上下起降的特性,无需托盘,省去了周转箱搬上搬下平板车或地坪架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益及减少经营成本;不仅运送更方便,操作又容易,而且有效消除了以往传统搬运方式所出现的费时、费力、箱体容易倾倒等搬运问题,为使用周转箱企业带来福音。
文档编号B62B3/04GK201971041SQ201120101529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5日
发明者吴等波 申请人:吴等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