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381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力转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适于在机动车辆等设备中应用的助力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将无转向助力的机动车改装为带助力或存在带助力和无助力转向两种配置的车型时,一般是采用在车辆中添加转向助力装置的方式。但是,目前常见的液压助力转向装置多为整体式的(即动力缸与机械式转向机本体集成在一个壳体内),这使得转向机本体轴向尺寸较长(与中间横拉杆连接的左右横拉杆内点跨距较大),会对转向梯形构成限制,故而需要对无助力转向机壳体重新开发,同时还需调整原车型的转向梯形各硬点参数,操作非常繁杂,成本很高,不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助力转向装置,藉此装置可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将无转向助力的机动车改装为带助力或存在带助力和无助力转向两种配置的车型,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间横拉杆、动力缸总成和控制阀,所述动力缸总成两端通过球接头与中间横拉杆两端的刚性支架连接,所述中间横向拉杆上还套设有转向机壳体和转向机护套,转向机护套设置于转向机壳体两端,所述转向机壳体及动力缸总成与车身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动力缸总成经液压助力管路与控制阀连接。进一步的讲,所述中间横拉杆具有齿条结构。所述动力缸总成及转向机壳体通过安装座与车身螺接固定。与现有的液压助力转向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仅通过增加动力缸总成及控制阀, 并采用动力缸与机械式转向机本体分开布置的设计方案,无需对无助力转向机壳体重新开发,也无需调整原车型(无助力)的转向梯形各硬点参数,即可实现对无转向助力车型的改装,操作便捷,成本低廉,并且本实用新型在起到转向助力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缓冲作用,可避免反冲及摆振,提高了驾驶舒适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助力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附图标记及其指示的部件分别为1、动力缸总成;2、液压助力管路;3、球接头;4、控制阀;5、转向机壳体;6、转向机护套;7、中间横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该助力转向装置由转向机壳体5、转向机护套6、中间横拉杆7、动力缸总成1、液压助力管路2、球接头3和控制阀4构成,中间横拉杆7具有齿条结构,转向机壳体和转向机护套套设在中间横向拉杆上,转向机护套设置于转向机壳体两端,动力缸总成两端通过球接头与转向机中间横拉杆两端的刚性支架连接,动力缸总成经液压助力管路与控制阀连接,并由控制阀控制,同时动力缸总成及转向机壳体通过安装座与车身螺接。该助力转向装置采用动力缸总成与机械式转向机本体分开布置的设计,无需对无助力转向机壳体重新开发,无需调整原车型(无助力)的转向梯形各硬点参数,仅增加动力缸总成及控制阀,即可实现转向助力功能,同时也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了反冲及摆振,提高了驾驶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易于安装,成本低廉,特别适用于无助力改装为带助力或存在带助力和无助力转向两种配置的车型,可大规模推广应用。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作出各种变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间横拉杆、动力缸总成和控制阀,所述动力缸总成两端通过球接头与中间横拉杆两端的刚性支架连接,所述中间横向拉杆上还套设有转向机壳体和转向机护套,所述转向机护套设置于转向机壳体两端,所述转向机壳体及动力缸总成与车身固定连接,同时所述动力缸总成经液压助力管路与控制阀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横拉杆具有齿条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缸总成及转向机壳体通过安装座与车身螺接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力转向装置,它包括中间横拉杆、动力缸总成和控制阀,动力缸总成两端通过球接头与中间横拉杆两端的刚性支架连接,中间横向拉杆上还套设有转向机壳体和转向机护套,转向机护套设置于转向机壳体两端,转向机壳体及动力缸总成与车身固定连接,同时动力缸总成经液压助力管路与控制阀连接。本实用新型仅增加动力缸总成及控制阀,并采用动力缸总成与机械式转向机本体分开布置的设计方案,无需重新开发无助力转向机壳体和调整原车型(无助力)的转向梯形各硬点参数,即可实现对无转向助力车型的改装,操作便捷,成本低廉,而且本实用新型在起到转向助力作用的同时,还具有缓冲功能,可有效提升驾驶舒适性。
文档编号B62D5/18GK202107020SQ20112017886
公开日2012年1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31日
发明者王凯, 蒋荣华 申请人:蒋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