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骑式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456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骑式摩托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具体指骑式摩托车车架,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架是摩托车的骨架,承担着摩托车整车上几乎所有零部件的安装,同时也在骑行过程中承载骑乘人员的重量,故对车架强度要求非常高。骑式摩托车是摩托车家族中的基础车型,其中一款骑式摩托车车架主要由主管、前撑管、左右尾管、左右前管、左右连接管和立管构成,左右前管上端与主管固定,左右尾管前端向前下方弯折并与左右前管下段固定。在骑式摩托车车架上需要安装主脚蹬和副脚蹬,主脚蹬用于驾乘者搁置双脚,副脚蹬用于后部搭乘人员搁置双脚,因此主脚蹬和副脚蹬都必须考虑承载人体重量。现有的这种骑式摩托车车架至少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由于主脚蹬以焊接方式固定在车架上,与车架形成为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因此一旦主脚蹬损坏的时候,往往会导致整个摩托车车架的报废,造成巨大的浪费。2、为了安装副脚蹬,在车架尾管前段焊接有副脚蹬上撑管,副脚蹬就固定在副脚蹬上撑管上;而单一的副脚蹬上撑管强度有限,难以确保可靠地承担后部搭乘人员的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脚蹬和车架可拆分、且副脚蹬安装位强度有保证的骑式摩托车车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骑式摩托车车架, 包括主管、左尾管、右尾管、左前管和右前管,左前管和右前管上端分别与主管固定,左尾管和右尾管前端向前下方弯折并与左前管和右前管下段对应固定。所述左前管和右前管下段分别设有主脚蹬连接板,主脚蹬连接板上设有与主脚蹬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进一步地,所述左尾管和右尾管前端分别设有副脚蹬上撑管,在左前管和右前管下端分别设有副脚蹬下撑管,副脚蹬下撑管尾部和副脚蹬上撑管尾部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部位设有用于安装副脚蹬的副脚蹬安装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在车架前管下段设有主脚蹬连接板,主脚蹬可与主脚蹬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因此即使主脚蹬有损坏,也仅仅更换主脚蹬而已,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连车架也一起更换,能大大降低维修成本。2.由于安装副脚蹬的位置在原来单一的副脚蹬上撑管基础上增设有副脚蹬下撑管,副脚蹬下撑管和副脚蹬上撑管以及车架一起形成比较稳固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副脚蹬安装到位后,能够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后部搭乘人员的重量。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骑式摩托车车架,包括主管1、尾管2和前管3,尾管2和前管3都分左右两部分,(左右)前管3上端与主管1固定,(左右)尾管2前端向前下方弯折并与前管3下段固定。本实用新型对车架的改进主要有两点1、在(左右)前管3下段分别设有主脚蹬连接板4,主脚蹬连接板上设有与主脚蹬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这样就使主脚蹬与车架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为后续主脚蹬的维修和更换带来了便利。2、在(左右)尾管2前端分别设有副脚蹬上撑管5,在(左右)前管3下端分别设有副脚蹬下撑管6,副脚蹬下撑管6尾部和副脚蹬上撑管5尾部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部位设有用于安装副脚蹬的副脚蹬安装孔。副脚蹬下撑管和副脚蹬上撑管以及车架一起形成比较稳固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副脚蹬安装到位后,能够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后部搭乘人员的重量。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骑式摩托车车架,包括主管、左尾管、右尾管、左前管和右前管,左前管和右前管上端分别与主管固定,左尾管和右尾管前端向前下方弯折并与左前管和右前管下段对应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管和右前管下段分别设有主脚蹬连接板,主脚蹬连接板上设有与主脚蹬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式摩托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尾管和右尾管前端分别设有副脚蹬上撑管,在左前管和右前管下端分别设有副脚蹬下撑管,副脚蹬下撑管尾部和副脚蹬上撑管尾部连接在一起并在连接部位设有用于安装副脚蹬的副脚蹬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骑式摩托车车架,左前管和右前管上端分别与主管固定,左尾管和右尾管前端向前下方弯折并与左前管和右前管下段对应固定。所述左前管和右前管下段分别设有主脚蹬连接板,主脚蹬连接板上设有与主脚蹬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构件。由于主脚蹬与主脚蹬连接板可拆卸连接,因此即使主脚蹬有损坏,也仅仅更换主脚蹬而已,不必如现有技术那样连车架也一起更换,能大大降低维修成本。由于安装副脚蹬的位置在原来单一的副脚蹬上撑管基础上增设有副脚蹬下撑管,副脚蹬下撑管和副脚蹬上撑管以及车架一起形成比较稳固的三角形结构,这样副脚蹬安装到位后,能够有足够的强度来支撑后部搭乘人员的重量。
文档编号B62K11/02GK202098511SQ20112021767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4日
发明者周先强 申请人:重庆智能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