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79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车车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车架,尤其是一种可连动开合的婴儿车车架。
背景技术
婴儿车是一种供婴幼儿乘坐的手推车,具有多种形式的开合结构。展开时可供婴幼儿乘坐,收合时减小体积以便于储存和搬运。传统伞式婴儿车的优点在于可如收伞般的实现横向和纵向的收合,收合后体积较小。但是,传统伞式婴儿车的缺点在于收合车架时需要完成多个收车动作,包括弯腰或用脚踢或蹲下去解除后折合组的锁定状态,弯腰大动作将手把管向前脚管折合。如此收车相当麻烦,并且难以在狭小或拥挤空间内用简单的小幅动作完成收车,有待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连动开合的婴儿车车架,其具有齿轮齿条传动机构以带动开合,让婴儿车简单快速联动开合成为可能。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车架,该婴儿车车架能够连动开合,以便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该婴儿车车架包括手把管、前脚管、后脚管、侧向座架管、中央底架管,其中,前脚管、后脚管、侧向座架管、中央底架管彼此可枢转地互连,并且该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手动开合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车架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通过操作手动开合操作机构而使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带动婴儿车车架连动开合。根据一实施例,手把管可伸缩地插设于前脚管上端内,侧向座架管两端以及中央座架管两端都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前脚管和后脚管,并且两根中央座架管在各自中间位置处彼此可枢转地连接。根据一实施例,在车架展开状态下,车架两侧的侧向座架管彼此平行,而两根中央座架管彼此交叉。根据一实施例,前脚管上连接到中央座架管的连接部位与前脚管上连接到侧向座架管的连接部位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而后脚管上连接到中央座架管的连接部位与后脚管上连接到侧向座架管的连接部位彼此相同。根据一实施例,前脚管上安装有滑动件,滑动件能在前脚管上滑动,后脚管上端与滑动件可枢转地连接。根据一实施例,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上齿条、下齿条、齿轮,齿轮固定在前脚管内,上齿条与手把管下端连接并插设在前脚管内并与齿轮啮合,下齿条与所述滑动件连接并与齿轮啮合。根据一实施例,该婴儿车车架还包括脚踏板组,脚踏板组与前脚管相连,并且脚踏板组包括可枢转地连接的两段。根据一实施例,所述手动开合操作机构是位于婴儿车车架后部的后折合组,后折合组与后脚管可枢转地连接,并且后折合组包括收车提把和撑杆式结构。[0012]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单手即可实现开合车架,操作简单易行,并能在较小的空间内轻松的实现车架收合,给使用者带来较大便利。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架,附图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展开状态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展开状态侧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收合过程中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收合过程中的侧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婴儿车车架收合状态侧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齿轮齿条传动机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非限制性实施例,婴儿车车架基本上包括手把管I、前脚管2、后脚管4、侧向座架管5、中央底架管6。前轮组9和后轮组10分别连接到前脚管2和后脚管4的底端。手把管I可伸缩地插设于前脚管2上端内。侧向座架管5的两端以及中央座架管6的两端都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前脚管2和后脚管4,并且两根中央座架管6在各自中间位置处彼此可枢转地连接。在车架展开状态下,车架两侧的侧向座架管5彼此平行,而两根中央座架管6彼此交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前脚管上连接到中央座架管的连接部位与前脚管上连接到侧向座架管的连接部位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而后脚管上连接到中央座架管的连接部位与后脚管上连接到侧向座架管的连接部位彼此大致相同;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前脚管2上安装有滑动件3,滑动件3可在前脚管2上滑动。后脚管4上端与滑动件3可枢转地连接。该婴儿车车架还可包括脚踏板组8。脚踏板组8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前脚管相连,并且脚踏板组8包括在中间位置处可枢转地连接的两段,从而在婴儿车车架收合时这两段可折叠。该婴儿车车架的收合和展开是通过手动开合操作机构来操作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手动开合操作机构是位于婴儿车车架后部的后折合组7,后折合组7与后脚管 4可枢转地连接。后折合组7包括收车提把71和撑杆式结构。如图4-6所示,特别是如图6详细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婴儿车车架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11。齿轮齿条传动机构11包括上齿条34、下齿条32、齿轮33。齿轮33固定在婴儿车车架的前脚管2内;上齿条34与手把管I下端连接,从婴儿车车架前脚管2上端插设在前脚管2内,并与齿轮33啮合;下齿条32与滑动件3连接,并与齿轮33啮合。下面参照图3-5来详细说明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带动婴儿车车架连动开合的操作。 收合车架时,提起收车提把71,通过向上拉后折合组7而带动后脚管4,从而驱动滑动件3 沿着前脚管2向上滑动,滑动件3带动下齿条32向上滑动,下齿条32通过齿轮33驱动上齿条34,从而带动手把管I向下缩回前脚管2内,在此过程中,后折合组7同步带动左右两侧后脚管4靠拢,并驱动侧向底架管5带动左右前脚管2靠拢,同时前脚管2和后脚管4也相互靠拢,实现车架连动收合。展开车架的过程与上述收合过程顺序相反,向上拉出手把管 I,带动上齿条34,上齿条34通过齿轮33驱动下齿条32向下滑动,从而下齿条32带动滑动件3向下滑动,在此过程中,通过向下压后折合组7而同步带动后脚管4展开,并驱动底架管6带动前脚管2展开,同时前脚管2和后脚管4相互远离,实现车架连动展开。尽管以上已结合实施例和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明白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修改和实现各种等同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车架,该婴儿车车架能够连动开合,以便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 该婴儿车车架包括手把管、前脚管、后脚管、侧向座架管、中央底架管,其中,前脚管、后脚管、侧向座架管、中央底架管彼此可枢转地互连,并且该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手动开合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车架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通过操作手动开合操作机构而使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带动婴儿车车架连动开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手把管可伸缩地插设于前脚管上端内,侧向座架管两端以及中央座架管两端都分别可枢转地连接到前脚管和后脚管,并且两根中央座架管在各自中间位置处彼此可枢转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在车架展开状态下,车架两侧的侧向座架管彼此平行,而两根中央座架管彼此交叉。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前脚管上连接到中央座架管的连接部位与前脚管上连接到侧向座架管的连接部位彼此间隔开一段距离,而后脚管上连接到中央座架管的连接部位与后脚管上连接到侧向座架管的连接部位彼此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前脚管上安装有滑动件,滑动件能在前脚管上滑动,后脚管上端与滑动件可枢转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包括上齿条、下齿条、齿轮,齿轮固定在前脚管内,上齿条与手把管下端连接并插设在前脚管内并与齿轮啮合,下齿条与所述滑动件连接并与齿轮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车架还包括脚踏板组,脚踏板组与前脚管相连,并且脚踏板组包括可枢转地连接的两段。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开合操作机构是位于婴儿车车架后部的后折合组,后折合组与后脚管可枢转地连接,并且后折合组包括收车提把和撑杆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车架,该婴儿车车架能够连动开合,以便能够处于展开状态和收合状态,该婴儿车车架包括手把管、前脚管、后脚管、侧向座架管、中央底架管,其中,前脚管、后脚管、侧向座架管、中央底架管彼此可枢转地互连,并且该婴儿车车架还包括手动开合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婴儿车车架包括齿轮齿条传动机构,通过操作手动开合操作机构而使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带动婴儿车车架连动开合。该婴儿车车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
文档编号B62B7/06GK202345737SQ20112048751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刘修平 申请人:珠海阳光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