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9417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跨乘式车辆(例如摩托车)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和其上安装有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跨乘式车辆。
背景技术
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广泛用在诸如踏板式摩托车之类的跨乘式车辆中。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一对主轮和副轮,所述一对主轮和副轮的槽宽可变并且分别布置在主轴和副轴上,诸如发动机之类的功率源的输出输入到主轴上,副轴将输出引到驱动轮上,通过将 V型带缠绕在两个轮上并使用槽宽调节机构改变各个轮的槽宽,控制V型带绕各个轮缠绕的直径,使得可以在这两个轮之间无级地控制变速比。通常,主轮和副轮都由固定轮缘和运动轮缘构成,固定轮缘和运动轮缘之间限定有V型槽,并且各个运动轮缘设置成能够沿着主轴或副轴的轴向运动。通过用槽宽调节机构使运动轮缘移动,从而可以无级地调节变速比。传统上,这种类型的V型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如下的一种情况,其中通过电动机来移动主轮的运动轮缘,用于进行槽宽调节。根据这种带式无级变速器,电动机的移动推力使得运动轮缘能够在减小主轮槽宽的方向(Top侧)和增大槽宽的方向(Low侧)上运动, 使得可以自由地调节主轮的槽宽(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等)。[专利文献 1]专利 No. 3043061[专利文献 2]专利 No. 2950957[专利文献 3] JP-A-62-17522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开发了用于跨乘式车辆的新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以前没有的)作为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图1示出了不完善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主轮周围的部分。在图1中,参考标号11表示主轴,12表示主轮,13表示槽宽调节机构,17表示V型带,30表示曲柄部分,42表示曲柄臂,51表示固定轮缘,52表示运动轮缘。此外,滑动轴承41a置于主轴11的曲柄轴颈41和壳体14之间,并且壳体14的一部分靠近主轴11的曲柄臂42的一侧。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对具有这种构造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进行了疲劳试验。结果,发现一些情况下在区域S中产生磨损,在区域S中,主轴11的曲柄臂42的一侧和壳体14 彼此靠近。这种磨损不会立即降低安装这种带式无级变速器100的跨乘式车辆的安全性,但是已经发现可能存在产生异常噪音的缺点,或者由于磨损粉末等使得被润滑部分的性能降低的缺点。解决问题的手段为了抑制上述的磨损,考虑了根据本发明的带式无级变速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缠绕在主轮和副轮的 V型槽上的V型带,并且改变主轮和副轮的槽宽以无级地控制变速比,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主轴,其包括延伸部和设置有曲柄臂的曲柄部分,延伸部在曲柄部分的一侧上延伸并且主轮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主轮,其包括固定地布置在延伸部的末端侧上的固定轮缘和布置在延伸部的基端侧上以能够在主轴的轴向上运动的运动轮缘;槽宽调节机构,其使运动轮缘轴向移动,由此调节主轮的槽宽;和壳体,其覆盖主轮和槽宽调节机构,并且其一部分靠近曲柄臂,并且其中,所述壳体在所述主轮的朝向固定轮缘的一侧上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主轴,并在所述主轮的朝向运动轮缘的一侧上支撑所述槽宽调节机构,并且在所述曲柄臂和所述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在张力未作用在V型带上的状态下曲柄臂和壳体之间的间隙大于由作用在V型带上的张力引起的作用在主轮上的轴向载荷使壳体相对于主轴移动的位移(行程)。在这种情况下,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可以包括套筒,其安装到主轴上以抵靠主轮的固定轮缘;和轴承,其安装在套筒和壳体之间并具有固定到壳体上的外圈。此外,移动抑制装置可以设置在延伸部上以抑制主轴相对于壳体朝向安装主轮的一侧移动,该延伸部在与安装主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曲柄部分延伸。此外,移动抑制装置可以包括接合构件和在延伸部上安装在主轴和壳体之间的轴承,所述延伸部在与安装主轮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曲柄部分延伸,所述接合构件使得所述轴承与所述主轴和所述壳体接合。例如弹性挡圈可以用作所述接合构件。此外,根据另外实施例,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磨损防止装置,在曲柄臂和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其防止壳体与曲柄臂接触以产生磨损。磨损防止装置可以包括在曲柄臂和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安装在曲柄臂和壳体之间的止推垫圈。此外,磨损防止装置可以包括在曲柄臂和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安装在曲柄臂和壳体之间的止推轴承。此外,磨损防止装置可以包括在曲柄臂和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安装在主轴和壳体之间的径向轴承。本发明的效果根据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壳体和曲柄臂之间的间隙大于由作用在带上的张力引起的作用在主轮上的轴向载荷使壳体相对于主轴移动的位移,使得可以抑制在曲柄臂和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产生磨损。此外,根据设置有磨损防止装置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在曲柄臂和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磨损防止装置可以防止曲柄臂和壳体之间发生磨损。


4
图1的侧剖视图示出用于跨乘式车辆的新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被本申请的发明人检测并且其上安装有主轮的部分。图2的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在主轴侧上的构造。图3的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在副轴侧上的构造。图4的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安装主轮的部分。图5的侧剖视图示出在主轮的槽宽较宽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在主轴侧上的构造。图6的侧剖视图示出在主轮的槽宽较宽的状态下,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在副轴侧上的构造。图7的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安装主轮的部分。图8的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安装主轮的部分。图9的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安装主轮的部分。图10的侧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安装主轮的部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此外,具有基本相同功能的构件和区域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和描述。此外,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以以下的方式考虑了上述磨损的原因。如图1所示,V型带17绕在由主轮12上的固定轮缘51和运动轮缘52之间限定的V型槽上。当张力作用在V型带17上时,力的分量作用在V型槽的内侧上,使得力作用在使固定轮缘51和运动轮缘52在轴向上彼此分开的方向上。在图1所示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0中,作用在固定轮缘51上的轴向载荷A在使主轴11向图中的左侧移动的方向上作用在套筒73和脱离防止螺母(锁紧螺母)74上。另一方面,作用在运动轮缘52上的轴向载荷B在使壳体14向图中的右侧移动到靠近曲柄臂42的区域中的方向上作用在槽宽调节机构13上。在力作用在使主轴11向图中的左侧移动的方向上并且力作用在使壳体14向图中的右侧移动的方向上的情况下,主轴11的曲柄臂42的侧表面和壳体14的最接近的部分S可能彼此接触,从而产生磨损,并且由此认为这种现象应当是引起磨损的原因。因此,基于上述的测试,本申请的发明人考虑了能够抑制曲柄臂42的最接近的部分S和壳体14上的磨损的各种修改。首先,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1。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和3所示,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 1001包括主轴11、主轮12、槽宽调节机构13、壳体14、副轴15、副轮16和V型带17。
根据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1,V型带17缠绕在主轮12和副轮16 的V型槽上,并且通过改变主轮12和副轮16的槽宽来无级地控制变速比。更具体而言,主轴11包括曲柄部分30和在曲柄部分30的一侧上延伸的延伸部 32,主轮12安装到延伸部32上,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施例,主轴11是安装到发动机33 上的曲轴,曲轴的基本中心设置有曲柄部分30。曲柄部分30连接到各个构件,包括曲柄轴颈41、曲柄臂42、曲柄销43、连杆44和活塞45。主轴11在曲柄部分30的两侧上延伸。两侧上的延伸部32、34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14上。主轮12和槽宽调节机构13分别安装到在主轴11的左侧延伸的延伸部32上,如图2所示。延伸部32形成有键槽32a,并在其端部处形成有外螺纹部分32b,下述的锁紧螺母74安装到外螺纹部分32b上。主轮12由固定轮缘51和运动轮缘52组成,如图4中以放大的比例所示。固定轮缘51固定地布置在延伸部32的末端侧,运动轮缘52布置在延伸部32的基端侧上,以能够相对于主轴11轴向运动。根据本实施例,主轮12的固定轮缘51和运动轮缘52分别包含基本上盘状的构件,并在盘状构件的在轴向上彼此相对的表面通过锥形表面51a、5h来形成。通过使锥形表面51a、5h彼此相对,用于缠绕V型带17的V型槽形成在固定轮缘51 和运动轮缘52之间。固定轮缘51的中心形成有插孔55,主轴11插入穿过插孔55,并且插孔55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键槽,该键槽对应于主轴11上的键槽。此外,运动轮缘52的中心形成有安装装置56,安装装置56安装到下述的槽宽调节机构13上。槽宽调节机构13通过在轴向上移动运动轮缘52来调节主轮12的槽宽,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槽宽调节机构13包括滑动器61、进给构件62、引导构件63、齿轮64和固定侧支撑构件65。带式无级变速器1001包括旋转侧支撑构件71、第一套筒72、第二套筒73和锁紧螺母74等构件,主轮12和槽宽调节机构13通过这些构件安装到主轴11上。如图2所示,壳体14覆盖主轮12和槽宽调节机构13,并且其一部分靠近曲柄臂 42。此外,壳体14在主轮12的朝向固定轮缘51的一侧上可旋转地支撑主轴11,并且在主轮12的朝向运动轮缘52的一侧上支撑槽宽调节机构13。根据本实施例,壳体14是通过将多个构件连接在一起来形成的,并且基本上覆盖主轴11、主轮12和槽宽调节机构13。壳体 14的一部分延伸到上述主轴11的靠近曲柄臂42的位置。通过根据本实施例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1,按照旋转侧支撑构件71、第一套筒 72、固定轮缘51、第二套筒73和锁紧螺母74的顺序,固定轮缘51安装到主轴11上,如图4 所示。第一套筒72和固定轮缘51分别安装在与主轴11的键槽3 配合的状态下,以与主轴11 一起旋转。第二套筒73安装到主轴11,使其一端抵靠固定轮缘51,并通过锁紧螺母 74使其不会从主轴11脱离,其中锁紧螺母74与主轴11的端部上形成的外螺纹部分32b螺纹配合。主轴11的一端由安装在第二套筒73和壳体14之间的轴承75可旋转地支撑。第一套筒72包括布置在轴向上的引导机构76。槽宽调节机构13的滑动器61安装在第一套筒72上,以通过引导机构76轴向移动。运动轮缘52安装到滑动器61上。进给构件62和齿轮64通过轴承77安装到滑动器61上。马达81的输出输入到齿轮64。此外,外螺纹6 形成在进给构件62的外周表面上以与引导构件63的内周表面上形成的内
6螺纹63a啮合,其中引导构件63固定地布置在壳体14上。槽宽调节机构13的引导构件63通过轴承78安装到旋转侧支撑构件71上,旋转侧支撑构件71安装到主轴11上,引导构件63还安装到固定地布置在壳体14上的固定侧支撑构件65上。由此,引导构件63固定地布置在壳体14上,而不论主轴11是否旋转。此外,根据本实施例,轴承78可轴向滑动地安装在旋转侧支撑构件71和固定侧支撑构件65 之间。旋转侧支撑构件71固定到主轴11上,固定侧支撑构件65固定到壳体14上。当主轴11相对于壳体14轴向移动时,旋转侧支撑构件71相应地相对于固定侧支撑构件65轴向移动。根据马达81的旋转以及进给构件62与引导构件63的啮合,槽宽调节机构13使运动轮缘52与滑动器61 —起在轴向上移动。V型带17缠绕在由主轮12的固定轮缘51和运动轮缘52限定的V形槽上。如图 3所示,V型带17缠绕在安装到副轴15上的副轮16上。安装到运动轮缘52上的弹簧将副轮16的槽宽调节成与主轮12的槽宽变化一致的槽宽。就是说,主轮12的槽宽根据由控制装置82控制的马达81的旋转来变化,并且在主轮12的槽宽变窄的情况下,副轮16的槽宽增大,如图2和3所示。相反,当主轮12的槽宽增大时,副轮16的槽宽减小,如图5禾Π 6所
7J\ ο根据本实施例,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在没有张力作用在V 型带17上的状态下,曲柄臂42和壳体14之间的间隙大于通过由作用在V型带17上的张力引起的作用在主轮12上的轴向载荷使壳体14相对于主轴11移动的位移(行程),如图 4所示。根据带式无级变速器1001,通过V型带17的张力,力作用在使主轮12的运动轮缘 52和固定轮缘51沿轴向彼此分离的方向上。根据本实施例,作用在固定轮缘51上的轴向载荷A作用在第二套筒73和锁紧螺母74上,以使主轴11向图4中的左侧移动。相反,作用在运动轮缘52上的轴向载荷B通过滑动器61、轴承77、进给构件62、引导构件63和固定侧支撑构件65传递到壳体14的靠近曲柄臂42的部分,以作用在靠近曲柄臂42的区域上, 从而使壳体14向图4中的右侧移动。因此,通过V型带17的张力,力作用在使主轮12的运动轮缘52和固定轮缘51彼此分离的方向上,曲柄臂42在主轴11的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向左移动,使得壳体14向右移动并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减小。根据本实施例,因为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壳体14和曲柄臂42之间的间隙S大于通过作用在V型带17上的张力引起的作用在主轮12上的轴向载荷使壳体14相对于主轴11移动的位移,所以壳体14和曲柄臂42不会彼此接触,使得可以防止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磨损。由此,可以防止在带式无级变速器1001中产生由于区域S中的磨损而引起的缺陷。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7所示,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2 包括第二套筒73,其安装到主轴11上以抵靠主轮12的固定轮缘51 ;和轴承75,其安装在第二套筒73和壳体14之间并具有固定到壳体14上的外圈。
第二套筒73安装到主轴11上以抵靠主轮12的固定轮缘51。轴承75具有安装到第二套筒73上的内圈和安装到壳体14上的外圈,轴承75通过安装在壳体14的内周表面上的弹性挡圈91固定到壳体14上。更具体而言,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凸缘73a形成在图7中的第二套筒73的外周表面的右端上,轴承75安装到第二套筒73上以抵靠凸缘73a。此外,在安装轴承75的方向上的深侧上,壳体14的安装轴承75的部分设置有轴承部分92,轴承75位于轴承部分92 上。在轴承75安装到壳体14上的状态下,弹性挡圈91将轴承75固定到壳体14上。根据本实施例,如图7所示,作用在主轮12的固定轮缘51上的力A通过第二套筒 73的凸缘73a、轴承75和弹性挡圈91传递到壳体14。相反,作用在运动轮缘52上的力B 通过滑动器61、轴承77、进给构件62、引导构件63和固定侧支撑构件65传递到壳体14。以此方式,作用在固定轮缘51上的力A和作用在运动轮缘52上的力B都传递到壳体14,以由壳体14支撑。此时,可以认为在壳体14上产生了略微的弹性变形。根据本实施例,壳体 14与曲柄臂42之间的间隙S大于由于这种弹性变形而使壳体14接近曲柄臂42所经过的距离。因此,壳体14和曲柄臂42不会彼此接触,使得可以防止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磨损。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3包括设置在延伸部34上的移动抑制装置100,该延伸部34在与安装主轮12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曲柄部分30延伸,以抑制主轴11相对于壳体14朝向安装主轮12的一侧移动。在这种情况下,主轴11向左移动的位移可以通过移动抑制装置100限制到较小的量,以抑制主轴11相对于壳体14朝向安装主轮12的一侧移动,其中移动抑制装置100设置延伸部34上,延伸部34在与安装主轮12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曲柄部分30延伸。由此,壳体14和曲柄臂42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变得很难彼此接触,使得可以进一步防止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磨损。此外,对于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参见图2。在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移动抑制装置100采用如下的构造,其中安装在主轴11 和壳体14之间的轴承101设置延伸部34上,延伸部34在与安装主轮12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曲柄部分30延伸,轴承101与主轴11和壳体14接合。更具体而言,套筒104安装到主轴11上,轴承101安装在套筒104和壳体14之间。 锁紧螺母105安装到主轴11的端部上以防止套筒104脱落。壳体14的内周表面抑制轴承 101的外圈相对于壳体14向图8中的左侧移动。此外,安装到套筒104上的弹性挡圈103 抑制轴承101相对于套筒104向图8中的右侧移动。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在图8中,分离构件106限定壳体14的右侧,使得套筒104、轴承101、锁紧螺母105等可以安装到主轴11 上,分离构件106通过螺栓107安装到右侧上。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施例,弹性挡圈103使轴承101与主轴11和壳体14在延伸部34上接合,其中延伸部34在与安装主轴12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延伸,由此抑制了主轴 11相对于壳体14朝向安装主轮12的一侧(图8中的左侧)移动。由此,主轴11向左移动的位移可以被限制到较小的量,并且壳体14和曲柄臂42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很难彼此接触,使得可以进一步确定地防止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磨损。对于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参见图2。尽管已经图示了设置在延伸部34上以抑制主轴11相对于壳体14朝向安装主轮 12的一侧移动的移动抑制装置100,其中延伸部34在与安装主轮12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曲柄部分30延伸,但是移动抑制装置30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4包括磨损防止装置200,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磨损防止装置200防止壳体14与曲柄臂42接触以发生磨损。根据本实施例,止推垫圈201安装于曲柄臂42和壳体14之间,作为磨损防止装置 200。根据本实施例,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壳体14和曲柄臂42 彼此不会直接接触,并且止推垫圈201置于它们之间,由此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的磨损可以被减轻为不会引起任何不利的程度。尽管止推垫圈201足以置于曲柄臂42和壳体14之间,但是不仅可以安装一个垫圈,而且可以安装多个垫圈。此外,代替止推垫圈201,止推轴承可以安装于曲柄臂42和壳体14之间,作为磨损防止装置200。在这种情况下,因为止推轴承能够承受轴向作用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之间的力,所以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不会接触,并且因此可以确定地防止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磨损。接下来,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如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1005 包括轴承202,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轴承202安装于主轴11和壳体 14之间,作为磨损防止装置200。根据本实施例,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轴承202安装在主轴 11和壳体14之间,使得轴承202可以调节壳体14和主轴11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 可以确定地防止曲柄臂42和壳体14之间的接触,由此能够确定地防止在曲柄臂42和壳体 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磨损。对于这样的轴承202,例如优选采用球轴承,更优选使用能够与作用在推力方向上的力相对应的角接触径向轴承。尽管已经图示了磨损防止装置200,其能够防止壳体14与曲柄臂42在曲柄臂42 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中接触以发生磨损,但是磨损防止装置200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尽管已经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但是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而使可以广泛应用于如下的情况,其中由于在壳体和主轴的曲柄臂的一侧彼此靠近的区域中的接触和磨损而发生问题,或者甚至在各个组成构件不同的布置中由于接触和磨损而出现问题。例如,可以将图7所示的构造和图8所示的构造结合在一起,在图7所示的构造中,第二套筒73安装到主轴11上以抵靠主轮12的固定轮缘51,安装在第二套筒73和壳体14之间的轴承75的外圈固定到壳体14上,在图8所示的构造中,移动抑制装置100设置在延伸部34上以抑制主轴11相对于壳体14朝向安装主轮12的一侧移动,其中延伸部 34在与安装主轮12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从曲柄部分30延伸。由此,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两种构造都能够限制主轴11 的移动,使得曲柄臂42接近壳体14的位移被限制到较小的程度。当两种构造结合在一起时,两种构造彼此协作,使得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能够进一步限制主轴11的移动,使得曲柄臂42接近壳体14的位移被限制到较小的程度。此外,图7和图8分别示出的两种构造可以与上述的磨损防止装置结合。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图7和8所示的两种构造都能够限制主轴11的移动,使得曲柄臂42接近壳体14的位移被限制到较小的程度,所以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布置的磨损防止装置200 (例如止推垫圈、止推轴承、 径向轴承)进一步适当地起作用,使得不仅可以确定地防止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产生磨损,而且可以使得带式无级变速器的操作更加平稳,并且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异常的噪音等。此外,尽管已经图示了通过套筒、弹性挡圈来使安装在主轴与壳体之间的轴承与主轴和壳体接合的构造,但是可以采用其他的构造,例如轴承与主轴和壳体接合的构造。工业实用性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可以广泛地用作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
10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具有缠绕在主轮和副轮的V型槽上的V型带,并且改变所述主轮和所述副轮的槽宽以无级地控制变速比,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主轴,其包括设置有曲柄臂的曲柄部分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在所述曲柄部分的一侧上延伸并且所述主轮安装在所述延伸部上,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曲柄部分一体形成;所述主轮,其包括固定地布置在所述延伸部的末端侧上的固定轮缘和布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基端侧上以能够在所述主轴的轴向上运动的运动轮缘;槽宽调节机构,其使所述运动轮缘轴向移动,由此调节所述主轮的槽宽;和壳体,其覆盖所述主轮和所述槽宽调节机构,并且其一部分靠近所述曲柄臂,并且其中,所述壳体在所述主轮的朝向所述固定轮缘的一侧上可旋转地支撑所述主轴,并在所述主轮的朝向所述运动轮缘的一侧上支撑所述槽宽调节机构,并且所述带式无级变速器还包括磨损防止装置,在所述曲柄臂和所述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所述磨损防止装置防止所述壳体与所述曲柄臂接触以产生磨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磨损防止装置包括在所述曲柄臂和所述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安装在所述曲柄臂和所述壳体之间的止推垫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磨损防止装置包括在所述曲柄臂和所述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安装在所述曲柄臂和所述壳体之间的止推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其中,所述磨损防止装置包括在所述曲柄臂和所述壳体彼此靠近的区域中安装在所述主轴和所述壳体之间的径向轴承。
5.一种跨乘式车辆,其上安装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跨乘式车辆的带式无级变速器和跨乘式车辆,该带式无级变速器是用于解决在主轴(11)的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发生磨损的措施。在曲柄臂(42)和壳体(14)彼此靠近的区域(S)中,在张力未作用在V型带(17)上的状态下曲柄臂(42)和壳体(14)之间的间隙(S)大于由作用在V型带(17)上的张力引起的作用在主轮(12)上的轴向载荷使壳体(14)相对于主轴(11)移动的位移。
文档编号B62M9/08GK102518763SQ20121000827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6日
发明者杉谷刚, 武部光兼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