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婴幼儿的移动时的婴儿车,特别是涉及设置有用以收容行李的行李收容部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于婴幼儿的移动时的婴儿车中,为了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以往有一种能同时搬运婴幼儿与行李的婴儿车已为人所知。一般而言,此种婴儿车于婴幼儿就座的座位部下方空间中,具备有能将行李收容于内部的篮状的行李收容部。通过此行李收容部,而能同时搬运婴幼儿与行李。然而在购物时,除了已购入的商品或手提袋等所有物以外,往往有像在店内使用的购物篮等必须携带的行李变多的情况。此种情况,因使用者必须一面以手携带例如无法完全放入行李收容部的购物篮之类的行李,一面推动婴儿车,而非常不方便。因为此种原因,以为了让使用者购物时的便利性更加提升的婴儿车而言,习知有例如日本特开2005-112214号公报(专利文献I)、或日本特开2005-225474号公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儿车。[先前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5-1122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2254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婴儿车,具备有可装卸地安装于位于上方的把手支架(Handleframe)、与位于下方的后脚支架的货品钩挂用的「固定具」。根据此构成,因能将购物篮等行李钩挂于此固定具而搬运,因此能提升使用者购物时的便利性。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儿车具备连结于后脚支架,并能与婴儿车一起移动的「台车」,而成为能通过此台车而搬运购物篮等行李的构成。然而,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婴儿车,在将行李吊挂于安装在把手支架的固定具时,会产生因行李重量而朝后方侧翻倒之虞。而且,因应使用状况,也会有必须进行将固定具装卸于后脚支架或把手的作业的情况、或产生有搬运/保管所取下的固定具的必要性的情况,因此在便利性方面有缺点。此外,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婴儿车于每次使用时,必须将「台车」这种非常大的构件连结于婴儿车。此种构成是有使用者必须经常性地搬运台车、或使用者每次使用时必须进行装卸作业,因此在实际使用上,在便利性方面有很大的缺点。因此,本发明有鉴于所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儿车,在带着婴儿车进行购物等事项时,能大幅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解决问题的手段)有关本发明的婴儿车具备安装有婴幼儿就座的座位部的座位支架、由座位支架往前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前轮的左右一对前脚支架、由座位支架往后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后轮的左右一对后脚支架、及设置在座位部下方空间,且可将行李收容于其内部的篮状的行李收容部。行李收容部具有由下方支撑所收容的行李的底壁、与由底壁的周缘朝上方立起的周壁。在此,周壁中构成后端侧一部分的后壁部在立起位置、与以由底壁的后端朝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倾倒的开放位置间,能移位其配置。根据此构成,能将属于行李收容部一部分的后壁部作为用以载置购物时在店内使用的购物篮等行李的台座来利用。借此,使用者因不需一面以一方的手推动婴儿车,一面以另一方的手拿购物篮,因此能带着婴儿车而舒适地进行购物。此外,在本发明中,因利用所述后壁部以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因此使用者不需另行搬运用以形成台座的构件。进一步,于使用后壁部作为台座时,因仅将所述后壁部的配置移动至开放位置即可,因此使用者能以简单的操作形成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能使带着婴儿车购物时的 便利性大幅地提升。较佳为进一步具备第一卡止构件,当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时,用以将该后壁部保持于开放位置。根据此构成,因能将后壁部稳定地保持于开放位置,因此于使用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时,能稳定地支撑行李。此外,通过卡止于开放位置的后壁部,当将重量比较重的行李载置于后壁部上时,或使幼儿乘坐于后壁部上时,亦能防止婴儿车朝后方侧翻倒。较佳为后壁部进一步包含车轮,当将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时与地面抵接。根据此构成,通过与地面抵接的所述车轮,当将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使用时能更稳定地保持后壁部的位置。借此,即使在将重的行李放入购物篮的情况,或小孩乘坐在后壁部上游玩的情况,都能进一步稳定地保持所述行李或小孩,并且能确实地防止婴儿车因行李等的重量而往后方翻倒。较佳为后壁部的下端部可转动地连结于后脚支架,并通过转动而可在立起位置与开放位置间移动。根据此构成,能更容易地进行开放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的作业、及使后壁部立起,以形成通常的行李收容部的作业。借此,能进一步提升作为婴儿车的便利性。较佳为进一步具备第二卡止构件,用以保持后壁部配置于立起位置的状态。根据此构成,因能稳定地维持后壁部的立起状态,因此能将行李收容部的形状坚固地保持形状。较佳为以具有高刚性的材料构成后壁部。根据此构成,当将后壁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使用时,能进一步提高支撑行李的稳定性。较佳为进一步具备第三卡止构件,当将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且于其上载置购物篮时,用以限制该购物篮朝前后左右方向移动。进一步较佳为第三卡止构件包含安装于后脚支架,且由该后脚支架朝向后方延伸的卡止部本体部、及由卡止部本体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的爪部。根据此构成,通过非常简单的构造的构件,即能将购物篮等行李稳定地载置于后壁部上。(发明的功效)
根据本发明,能利用属于行李收容部一部分的后壁部以作为用以载置购物时在店内使用的购物篮等行李的台座。借此,因使用者不需一面以一方的手推动婴儿车,一面以另一方的手拿购物篮,因此能带着婴儿车而舒适地进行购物。此外,在本发明中,因利用所述后壁部以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因此使用者不需另行搬运用以形成台座的构件。进一步,于使用后壁部作为台座的情况,因仅将所述后壁部的配置移动至开放位置即可,因此使用者能以简单的操作形成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能使带着婴儿车购物时的便利性大幅地提升。
图I为显示有关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车的左侧视图;图2为显示图I所示的婴儿车的后视图;/
图3为显示由右后方侧观察图I所示的婴儿车的斜视图;图4为显示于图I所示的婴儿车中,使构成行李收容部的后壁部配置于开放位置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5为于图4所示状态的婴儿车中,将使购物篮载置于配置于开放位置的后壁部上的状态予以扩大显示的扩大图;图6为于图4所示状态的婴儿车中,将使购物篮载置于配置于开放位置的后壁部上的状态由左前方侧观察的整体斜视图;图7为显示将图4所示的婴儿车的把手转动180°至后方侧的状态的左侧视图;以及图8为显示将图4所示的婴儿车的前轮由路面抬高至上方达高度h的状态的左侧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1婴儿车12座位部13座位支架19座部支架20背部支架21头部支架22连结支架26把手支架27第3卡止构件31行李收容部32底壁33后壁部34左壁部35右壁部36前壁部38辅助轮
39、231、232、241、242 连结构件40购物篮141、142前脚支架151、152后脚支架161、162手推支架171、172前轮181、182后轮
191后侧支架部192右侧支架部193前侧支架部194左侧支架部251、252把手部271卡止部本体部272爪部331后壁支架332后壁板件371、372连结轴。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图式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照图I至图3,就有关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车11的构成进行说明。再者,于以下说明的前后左右方向,以就座于婴儿车11的婴幼儿(未图示)的视线方向作为基准。也就是说,说明中的前后方向相当于图I的纸面左右方向,且说明中的左右方向相当于图I的纸面表里方向。此外,从容易理解的观点而言,婴儿车11所设置的座位部12,在图I中以虚线表示,且在图2及图3中省略。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婴儿车11具备安装有婴幼儿就座的座位部12的座位支架13、由座位支架13往前方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前脚支架141,142、由座位支架13往后方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后脚支架151,152、以及安装于左右前脚支架141,142的左右一对手推支架161,162。左右前脚支架141,142分别由上端朝向下端,且往前方下方倾斜延伸,并于前脚支架141,142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右一对前轮171,172。前轮171,172以垂直方向为基准而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前脚支架141,142。左右后脚支架151,152分别由上端朝向下端,且往后方下方倾斜延伸,并于后脚支架151及152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左右一对后轮181,182。更具体而言,左侧后脚支架151的上端透过连结构件231连结于左侧前脚支架141的上端,而右侧后脚支架152的上端透过连结构件232连结于右侧前脚支架142的上端。座位支架13具有连结于左右前脚支架141,142以及左右后脚支架151,152的座部支架19、连结于座部支架19的背部支架20、及连结于背部支架20的头部支架21。座部支架19由以形成长方形的方式延伸的管(pipe)状构件所构成,并构成如下后侧支架部191,由左侧后脚支架151往右侧后脚支架152延伸;右侧支架部192,由后侧支架部191的右端朝向前方延伸;前侧支架部193,由右侧支架部192的前端朝左方延伸;左侧支架部194,由前侧支架部193的左端往后方延伸,且连结至后侧支架部191的左端。背部支架20为于后方上方侧连续延伸成大致U字状的管状构件,其左端侧连结至左侧支架部194,且右端侧连结至右侧支架部192。此外,背部支架20为了稳定地保持其位置,透过连结支架22而连结至连结构件231,232。而且,头部支架21连结至背部支架20的上端。具有缓冲性的座位部12设置在由座部支架19、背部支架20、及头部支架21构成的座位支架13上,且婴幼儿就座于座位部12上。手推支架161,162分别透过连结构件连结至前脚支架141,142。更具体而言,左侧手推支架161的下端部透过连结构件241而连结至前脚支架141。连结构件241为具有能于其内部保持手推支架161与前脚支架141的套筒(sleeve)形状构件,且固定于前脚支架141侧。此外,手推支架161的中间部分插通固定于设置于所述连结构件231的中空套 筒部。如此,手推支架161透过连结构件231,241而连结至前脚支架141。同样地,右侧手推支架162的下端部透过具有与连结构件241同样形状的连结构件242而连结至前脚支架142。此外,手推支架162的中间部分插通固定于设置于所述连结构件232的套筒部。如此,手推支架162透过连结构件232,242而连结至前脚支架142。于手推支架161,162的上端安装有左右一对把手部251,252。有关本实施例的把手部251,252,通过从手推支架161,162的上端往一方突出达预定长度的棒状构件构成,且以手推支架161,162的轴线为基准而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关此构成会叙述于后。左侧手推支架161的上端与右侧手推支架162的上端通过朝左右方向延伸的把手支架26而连结。左右把手部251,252、及把手支架26为使用者推动婴儿车11时用以握持的构件。有关本实施例的婴儿车11,是在座位部12的下方空间中,具备能将行李收容在内部的篮状的行李收容部31。行李收容部31具有由下方支撑所收容的行李的四角形底壁32、由底壁32的后端边缘朝上方立起的后壁部33、由底壁32的左端边缘朝上方立起的左壁部34、由底壁32的右端边缘朝上方立起的右壁部35、及由底壁32的前端边缘朝上方立起的前壁部36。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行李收容部31中通过底壁32、后壁部33、左壁部34、右壁部35、及前壁部36,而形成四角形的行李收容空间。在此,在有关本实施例的行李收容部31中,构成四角形的中一边的后壁部33,为如图I至图3所示在由底壁32的后端边缘朝上方立起的立起位置、及如图4所示在以由底壁32的后端朝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倾倒的开放位置间,能移位其配置。具体而言,后壁部33包含连续延伸成大致U字状的后壁支架331、及安装于后壁支架331的后壁板件332。而且,后壁支架331的左侧下端部透过连结轴371而可转动地连结至后脚支架151的下端部,且后壁支架331的右侧下端部透过连结轴372而可转动地连结至后脚支架152的下端部。后壁板件332为由具有高刚性的材料所构成的平板状构件。此夕卜,在本实施例中,辅助轮38透过连结构件39而可转动地安装在后壁支架331的中央部。此外,有关本实施例的婴儿车11,进一步具备当后壁部33配置为图4所示的开放位置时,用以将该后壁部33保持在开放位置的第一卡止构件、用以保持后壁部33配置在图I所示的立起位置状态的第二卡止构件、及当后壁部33配置在图4所示的开放位置时,用以限制辅助轮(以下亦有称为辅助车轮的情形)38的转动的辅助轮卡止构件(均未图示)。通过此等第一卡止构件、第二卡止构件、及辅助轮卡止构件而能分别坚固地维持图I所示的状态、及图4所示的状态。以此种第一卡止构件或第二卡止构件而言,只要能限制后壁部33的转动,则应用任何构成者皆可。例如,亦可为下述构成通过设置在后壁支架331的贯通孔、及设置在后脚支架151,152的卡止销,以构成第一卡止构件或第二卡止构件,且于立起位置或开放位置中,通过将卡止销插入到贯通孔内而限制后壁部33转动。如此,因有关本实施例的后壁部33具备所 述构成,因此能以连结轴371,372为中心而由图I至图3所示的立起位置朝后方侧转动,并移动至图4所示的开放位置,而且可将后壁部33锁定在立起位置或开启位置。因此,能利用后壁部33以作为用以载置购物时在店内使用的购物篮等行李的台座。图5以及图6显示在配置为开放位置的后壁部33上载置购物篮40的状态。当利用后壁部33以作为用以载置购物篮40的台座时,将后壁部33配置在开放位置,并通过所述第一卡止构件锁固后壁部33。当后壁部33上载置有购物篮40时,本实施例的婴儿车11进一步具备用以限制购物篮40往后方及左右方向移动的第3卡止构件27。第3卡止构件27安装在左右后脚支架151,152,并包含由该后脚支架151,152朝向后方延伸的卡止部本体部271、及由卡止部本体部271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的爪部272。当购物篮40载置在后壁部33上时,爪部272进入购物篮40的内侧,并卡止购物篮40。借此而限制购物篮40往后方或左右方向移动。此夕卜,因购物篮40的前面与左右后脚支架151,152抵接,因此亦限制购物篮40往前方移动。也就是说,依据本实施例,在图5及图6所示的使用状态中,能防止购物篮40往前后左右方向移动。再者,在图5及图6中,显示将购物篮40「横向放置」,也就是说将购物篮40的长度方向配置在左右方向而载置在后壁部33上,且为通过第三卡止构件27卡止的状态。相对于此,当将购物篮40作为「纵向放置」而载置在后壁部33上时,能通过使购物篮40往前方滑动而滑入行李收容部31内。借此,使用者能将比购物篮40等大的行李更容易地收容到行李收容部31内。如此,在本实施例的婴儿车11中,能利用属于行李收容部31构成构件的后壁部33,以作为用以载置购物篮40的台座。借此,因使用者不需一面以一方的手推动婴儿车,并以另一方的手拿着购物篮40,因此能带着婴儿车11舒适地进行购物。此外,因如同上述方式利用属于行李收容部31构成构件的后壁部33,以作为载置购物篮40的台座,因此使用者不需另外携带用以形成载置购物篮用的台座的构件。进一步,当将后壁部33作为台座使用时,使用者由图I所示的状态解除第二卡止构件的锁固,并使后壁部33旋转至开放位置,并通过第一卡止构件锁固即可。亦即,使用者能以此种容易的操作形成用以支撑购物篮40的台座。亦即,根据本发明,能大幅提升带着婴儿车11购物时的便利性。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当如图4所示后壁部33配置于开放位置时,通过所述第I卡止构件,后壁部33被锁固并保持于开放位置。进一步,在此状态中,安装在后壁部33的辅助车轮38与地面抵接,并通过辅助轮卡止构件锁固该位置。根据此构成,例如收容有大量商品的购物篮,将比较重的行李载置于后壁部33上时,或使幼儿乘坐于后壁部33上时,能防止婴儿车11朝后方侧翻倒,且能稳定地支撑行李或幼儿。进一步,例如使用者欲将具有重量的行李吊挂于婴儿车11的把手部251,252或把手支架26时,亦能通过锁固于开放位置的后壁部33,而防止婴儿车11朝后方侧翻倒。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构成后壁部33的后壁板件332通过具有高刚性的材料构成。根据此构成,将后壁部33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使用,当将行李载置于后壁部33上时,能进一步提升支撑行李的稳定性。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左右一对把手部251,252,以手推支架161,162的轴线为基准,而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手推支架161,162的上端。借此,当使后壁部33开放而使用时,能提升有关使用者步行的便利性。有关于此,参照图I、图4及图7进行说明。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中,如图I所示,后壁部配置在立起位置。于此状态中,把手部251,252的前后方向位置,即成为较左右后轮181,182更为后方。因此,即使将把手部251,252设为图I所示的状态,且使用者握持该把手部而推动婴儿车11行走,使用者的脚尖亦不会干扰后轮181,182,使用者能舒适地推动婴儿车11。相对于此,在如图4所示使后壁部33开放的状态中,后壁部33及辅助车轮38成
为配置在后轮181,182的后方,亦即,把手部251,252的前后方向位置成为配置在比上述构件更为前方侧。在此状态下,当使用者推动婴儿车11而行走时,因后壁部33或辅助车轮38会干扰使用者的脚尖,因此会妨碍使用者步行。在此,因有关本实施例的把手部251,252具备所述构成,因此能容易地将把手部251,252的配置由图4的状态变更为图7的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中,把手部251,252成为由手推支架161,162的上端朝后方突出达预定长度的配置。也就是说,把手部251,252的前后方向位置与后壁部33或辅助车轮38相同,或成为比其更为后方。因此,在此状态中,即使使用者握持把手部251,252而推动婴儿车11行走时,亦能防止后壁部33或辅助车轮38干扰使用者的脚尖,因此使用者能舒适地推动婴儿车11。如此,有关本实施例的把手部251,252,成为能相对于手推支架161,162切换为突出至前方的配置与突出至后方的配置。借此,例如有关本实施例的婴儿车11,在具备将行李等保持于后轮181,182的后方侧的构成的婴儿车中,通过切换把手部251,252的配置,能容易地防止妨碍使用者步行。再者,在本实施例中,先前虽陈述过能通过转动把手部251,252而切换前后方向位置的情况,但并非受限于此,把手部例如可以为装卸式,亦可为滑动式。也就是说,若为「能相对于手推支架而切换为突出至前方的配置与突出至后方的配置」的构成,则应用任何构成皆可。此外,所述第一卡止构件较佳为具有预定「游隙」而将后壁部33保持在开放位置的构成。对此,参照图8进行说明。当在户外实际上使用婴儿车11时,会经常遇到阶梯的段差等造成为妨碍移动的障碍。此时,如图8所示,有必要将婴儿车11的前轮171,172由路面朝上方举起,并跨越此等障碍。也就是说,第一卡止构件以能将前轮171,172由路面举起达高度h的方式构成,而必须容许后壁部33转动达角度0。并且,如同所述,第一卡止构件具有锁固后壁部33而借以防止婴儿车11朝后方侧翻倒的功能。因此,第一卡止构件需要构成为确实地防止后壁部33转动达预定角度0以上。如此,第一卡止构件较佳构成为具有角度9的游隙,而将后壁部33保持在开放位置。借此,能确实地防止婴儿车11的后方翻倒,并且能提升实际使用上的便利性。再者,于本实施例中,已叙述过行李收容部31是由四角形底壁32与以由底壁32四周界定四角形的方式而立起的前后左右壁部33、34、35、及36而构成,且形成四角形内一边的后壁部33被利用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的情形。然而,本发明并非受限于此,底壁的形状、或由底壁的周缘立起的周壁所界定的形状,例如可为圆形,或三角形、六角形等多角形,或其他任意形状皆可。也就是说,本发明的概念为利用行李收容部构成构件的一部分,以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者,而非限定于行李收容部的形状者。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已叙述过后壁部33由后壁支架331与后壁板件332所构成的情况,但不受限于此,可由一个构件构成,亦可为具有多个构件的构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已叙述过后壁部33透过连结轴371,372而转动,而可在立起位置与开放位置间移动的情况,但并非受限于此,亦可例如为将后壁部33可装卸地安装 在立起位置与开放位置的构成。此外,亦可为使行李收容部的构成构件的一部分滑动,而往一方突出,且利用该突出部分作为载置行李用的台座的构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已叙述过设置有当后壁部33配置在开放位置时与地面抵接的辅助轮38的情况,但并非受限于此,可为例如未设置辅助轮38的构成,亦可为使用当后壁部33配置在开放位置时与地面抵接的任意构件的构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已叙述过辅助轮38可转动地安装在后壁部38的情况,但并非受限于此,可固定在后壁部33,亦可一体地设置在后壁部33。此外,亦可为将辅助轮38可装卸地安装在后壁部33的构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虽已叙述过当将购物篮40载置在后壁部33上时,将用以限制购物篮40移动的第三卡止构件设置在后脚支架151,152的情况,但并非受限于此,亦可例如设置在载置有购物篮的后壁部壁面上。此外,第3卡止构件只要为限制购物篮往水平方向移动的构件,则亦可应用任何形状的构件。以上,虽已参照图式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图示的实施例。相对于图示的实施例,在与本发明同一个范围中,或均等的范围内,能施加种种修正或变形。(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本发明为提供能大幅提升购物时使用者便利性的婴儿车,且有利于婴儿车制造领域而受到利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具备 座位支架,安装有婴幼儿就座的座位部; 左右一对前脚支架,由所述座位支架往前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前轮; 左右一对后脚支架,由所述座位支架往后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后轮 '及 篮状的行李收容部,设置在所述座位部的下方空间,且能将行李收容在其内部, 而所述行李收容部具有由下方支撑所收容的行李的底壁;及由所述底壁的周缘朝上方立起的周壁,且 所述周壁中构成后端侧一部分的后壁部在立起位置与以由所述底壁的后端朝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倾倒的开放位置间,能移位该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第一卡止构件,当所述后壁部配置在所述开放位置时,用以将该后壁部保持在所述开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部进一步包含当其配置于所述开放位置时与地面抵接的车轮。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部的下端部以可转动的方式连结到所述后脚支架,并通过转动而能移动于所述立起位置与所述开放位置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第二卡止构件,用以保持所述后壁部配置于所述立起位置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部由具有高刚性的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第三卡止构件,在将所述后壁部配置于所述开放位置,且于其上载置购物篮时,用以限制该购物篮朝前后左右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止构件包含 卡止部本体部,安装于所述后脚支架,且由该后脚支架朝向后方延伸 '及 爪部,由所述卡止部本体部的后端朝向下方延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车,于带着婴儿车进行购物等情况时,能大幅提升使用者的便利性。婴儿车(11)具备安装有座位部(12)的座位支架(13)、由座位支架(13)往前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前轮(171)的前脚支架(141)、由座位支架(13)往后方下方延伸,且于下端安装有后轮(181)的后脚支架(151)、及设置在座位部(12)下方空间的行李收容部(31)。行李收容部(31)具有底壁(32)与由底壁(32)的周缘朝上方立起的周壁,且周壁中构成后端侧一部分的后壁部(33)在立起位置与以由底壁(32)的后端朝后方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方式倾倒的开放位置间,能移位其配置。
文档编号B62B9/10GK102653281SQ20121005299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日
发明者大西伊知朗 申请人:爱普力卡幼儿产品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