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0184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的方向盘。
背景技术
汽车的方向盘由圆形的盘圈、盘座和支撑杆组成,支撑杆位于盘圈与盘座之间将其联为一体,方向盘通过盘座与车辆的方向轴连接,以控制车辆行驶方向。现有的方向盘一般均为刚性结构,当车辆发生事故时,由于这种刚性方向盘不能产生几何变形,因而其往往对驾驶员造成致命的伤害。专利号为ZL200620111129. O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活节式安全方向盘”, 包括圆形盘圈、盘坐和连接在其间的支撑杆,盘圈由至少三段与支撑杆连接的盘圈杆A、数量为盘圈杆A两倍的盘圈杆B和数量与盘圈杆A相等的盘圈杆C组成,盘圈杆A均匀分布在盘圈上,分别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B之间,并通过球头副与盘圈杆B连接,每段盘圈杆C均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B之间。该种结构的方向盘在受到较大外力撞击时虽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但是其变形程度非常有限,不能有效地减小方向盘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并且方向盘变形后,由于弹簧的回弹作用,方向盘仍然将驾驶员抵住,而使驾驶员由于方向盘的原因不能离开驾驶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在其受到较大外力撞击时,能够产生较大程度的变形,以有效减小方向盘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同时便于驾驶人员进行自救或他救。本发明所述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包括圆形盘圈、盘座和连接在其间的支撑杆,盘座上开设有气囊腔室,盘圈由两段与支撑杆连接的盘圈杆A、至少两段盘圈杆B和数量比盘圈杆B多两段的盘圈杆C组成,盘圈杆A在盘圈上,以位于盘圈所在平面内且经过盘圈中心的一条直线对称,并分别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之间,每段盘圈杆B均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之间。盘圈杆C具有横截面呈方形的中心孔,每段盘圈杆C的中心孔内设置有两只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内端固定有与中心孔滑动配合的方形活塞,拉伸弹簧的外端固定有第一球头,第一球头分别位于盘圈杆A和盘圈杆B中,与盘圈杆A和盘圈杆B组成球头副。盘座的两侧设置有与盘座联为一体的柄状体,柄状体上沿轴向开设有与盘座的气囊腔室连通的横截面呈方形的通孔,柄状体上设置有碰珠,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中与柄状体间隙配合,支撑杆该端的两侧开设有底面呈弧形的限位槽,碰珠的珠子位于该限位槽中,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球头,其位于盘圈杆A中与盘圈杆A组成球头副;第二球头上开设有限位坑,盘圈杆A中设置有碰珠,碰珠的珠子位于第二球头上的限位坑中。盘圈杆A由基座和盖板组成,盖板在盘圈杆A外侧与基座铰接,盘圈杆A上设置有盖板锁紧装置,盖板锁紧装置锁止时,能够使盖板扣合在基座上与基座连为一体,盖板锁紧装置打开时,可将盖板从基座上揭起,以将所述拉伸弹簧外端的第一球头从盘圈杆A中取出。
所述拉伸弹簧的外端通过矩形柱体与第一球头固定,矩形柱体被限制在盘圈杆A的基座与盖板之间,以及盘圈杆B的端口处,使矩形柱体只能绕与方向盘所在平面垂直且经过第一球头中心的直线转动。所述盖板锁紧装置由安装在盘圈杆A基座上的按键插销和安装在盘圈杆A盖板上的锁片组成。当该方向盘的盘圈杆A部分受到较大外力撞击时,支撑杆克服设置在柄状体上的碰珠的限位力,使支撑杆在柄状体内滑动而向盘座内收缩,同时,与被撞击盘圈杆A相邻的拉伸弹簧被从盘圈杆C内拉出并产生弯曲,使方向盘产生较大程度变形。当该方向盘的盘圈杆B、盘圈杆C部分受到较大外力撞击时,被撞击的盘圈杆C内的拉伸弹簧被拉出并产生弯曲,使被撞击的盘圈杆B和盘圈杆C向方向盘所在平面下方运动,从而使方向盘产生较大程度变形。当撞击发生后,方向盘产生变形但仍将驾驶员抵住时,驾驶员或他人可将盖板锁紧装置打开,将盖板从基座上揭起,将拉伸弹簧外端的第一球头从盘圈杆A中取出,使盘圈杆A与盘圈杆C分离,从而将方向盘拆卸,以实现自救或他救。本发明所述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受到较大外力撞击时,将产生上述变形,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方向盘,其变形幅度较大,缓冲效果更好,从而能够有较降低车辆发生事故时方向盘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并且由于方向盘可方便进行拆卸,故能使驾驶员进行自救或他救,对驾驶员的生命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而在正常驾驶状态时,由于碰珠对球头的限位,以及与球头连接的矩形柱体和位于盘圈杆C中的方形活塞的作用,有效防止了盘圈杆A、盘圈杆B及盘圈杆C在正常使用时的转动,保证了方向盘在正常使用状态时不会产生变形。


图I为本发明所述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的主视剖面示意 图2为图I中M处的放大 图3为本发明中盘圈杆A在盖板闭合时的轴测 图4为本发明中盘圈杆A在盖板打开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至图4所示,该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包括圆形盘圈、盘座4和连接在其间的支撑杆5,盘座的中心开设有气囊腔室6,盘圈由两段与支撑杆连接的盘圈杆Al、两段盘圈杆B2和数量比盘圈杆B多两段(即数量为四段)的盘圈杆C3组成,盘圈杆Al在盘圈上,以位于盘圈所在平面内且经过盘圈中心的一条直线对称,并分别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3之间,每段盘圈杆B2均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3之间;盘圈杆C3具有横截面呈方形的中心孔15,每段盘圈杆C3的中心孔15内设置有两只拉伸弹簧12,拉伸弹簧12的内端固定有与中心孔15滑动配合的方形活塞13,拉伸弹簧12的外端通过矩形柱体11与第一球头10固定,第一球头10分别位于盘圈杆Al和盘圈杆B2中,与盘圈杆Al和盘圈杆B2组成球头副;盘圈杆Al的内侧端面和盘圈杆B2的两端均开设有扇形凹槽8,矩形柱体11位于扇形凹槽8中,使矩形柱体11只能绕与方向盘所在平面垂直且经过第一球头10中心的直线转动。盘座4的两侧设置有与盘座联为一体的柄状体17,柄状体17上沿轴向开设有与盘座的气囊腔室6连通的横截面呈方形的通孔18,柄状体17上设置有碰珠9,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18中与柄状体17间隙配合,支撑杆5该端的两侧开设有底面呈弧形的限位槽20,碰珠9的珠子14位于该限位槽20中,支撑杆5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球头22,其位于盘圈杆Al中与盘圈杆Al组成球头副;第二球头22上开设有限位坑,盘圈杆Al中设 置有碰珠9,碰珠9的珠子14位于第二球头22上的限位坑中;
盘圈杆A由基座21和盖板23组成,盖板23在盘圈杆A外侧通过铰链27与基座21铰接,盘圈杆A上设置有盖板锁紧装置,该盖板锁紧装置由安装在盘圈杆A基座上的按键插销24和安装在盘圈杆A盖板上的锁片28组成,所述按键插销24的结构可参见专利号为ZL92213512. 6的技术方案,包括开启按键25和锁止按键26,该锁片28上开设有锁孔29。当盖板23扣合在基座21上时,通过按动锁止按键26使按键插销24的销轴位于锁片28的锁孔29中,使盖板23扣合在基座21上与基座21连为一体。按下开启按键25,使按键插销24的销轴脱离锁片28的锁孔29,从而可将盖板从基座上揭起,以将所述拉伸弹簧12外端的第一球头10从盘圈杆Al中取出。
权利要求
1.一种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包括圆形盘圈、盘座(4)和连接在其间的支撑杆(5),盘座上开设有气囊腔室(6),其特征在于盘圈由两段与支撑杆连接的盘圈杆A (I)、至少两段盘圈杆B (2)和数量比盘圈杆B多两段的盘圈杆C (3)组成,盘圈杆A在盘圈上,以位于盘圈所在平面内且经过盘圈中心的一条直线对称,并分别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之间,每段盘圈杆B均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之间; 盘圈杆C具有横截面呈方形的中心孔(15),每段盘圈杆C的中心孔内设置有两只拉伸弹簧(12),拉伸弹簧的内端固定有与中心孔滑动配合的方形活塞(13),拉伸弹簧的外端固定有第一球头(10),第一球头分别位于盘圈杆A和盘圈杆B中,与盘圈杆A和盘圈杆B组成球头副; 盘座(4)的两侧设置有与盘座联为一体的柄状体(17),柄状体上沿轴向开设有与盘座的气囊腔室连通的横截面呈方形的通孔(18),柄状体上设置有碰珠(9),所述支撑杆(5)的一端位于所述通孔中与柄状体间隙配合,支撑杆该端的两侧开设有底面呈弧形的限位槽(20),碰珠的珠子(14)位于该限位槽中,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有第二球头(22),其位于盘 圈杆A中与盘圈杆A组成球头副;第二球头上开设有限位坑,盘圈杆A中设置有碰珠,碰珠的珠子位于第二球头上的限位坑中; 盘圈杆A由基座(21)和盖板(23)组成,盖板在盘圈杆A外侧与基座铰接,盘圈杆A上设置有盖板锁紧装置,盖板锁紧装置锁止时,能够使盖板扣合在基座上与基座连为一体,盖板锁紧装置打开时,可将盖板从基座上揭起,以将所述拉伸弹簧外端的第一球头从盘圈杆A中取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伸弹簧(12)的外端通过矩形柱体(11)与第一球头(10)固定,矩形柱体被限制在盘圈杆A的基座(21)与盖板(23)之间,以及盘圈杆B的端口处,使矩形柱体只能绕与方向盘所在平面垂直且经过第一球头中心的直线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锁紧装置由安装在盘圈杆A基座(21)上的按键插销(24)和安装在盘圈杆A盖板(23)上的锁片(28)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变形拆卸安全方向盘,包括圆形盘圈、盘座和连接在其间的支撑杆,盘座的中心开设有气囊腔室,盘圈由两段与支撑杆连接的盘圈杆A、至少两段的盘圈杆B和数量比盘圈杆B多两段的盘圈杆C组成,盘圈杆A在盘圈上,以位于盘圈所在平面内且经过盘圈中心的一条直线对称,并分别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之间,每段盘圈杆B均位于其中两段盘圈杆C之间。该方向盘在其受到较大外力撞击后能够产生较大程度的变形,以有效减小方向盘对驾驶员造成的伤害,同时便于驾驶人员进行自救或他救。
文档编号B62D1/04GK102632919SQ20121014046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段练 申请人:段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