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包含一前车架单元、一后车架单元,及一底盘单元。该底盘单元包括二间隔沿该车辆行进方向设置的纵管、连接该二纵管两端的一前连接管与一后连接管,及一设置于该二纵管之间且横向贯穿该二纵管的横管组。藉由该前、后连接管为相同的设计,因此能节省制造成本,且还能视不同的车款调整所述纵管的长度以及该横管组于所述纵管之间的前后设置位置,而能适用于各种车款。
【专利说明】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一种车架,特别是指一种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小型车辆一般泛指高尔夫球车与农场中常用的多用途车(俗称UV车),或是全地形车(俗称ATV车)。由于小型车辆的行车速率较一般车辆低,所以小型车辆与一般房车的车架大不相同。
[0003]如图1所示,小型车辆的车架装置I包括一用以设置前悬吊机构的前车架单元11、一用以设置后悬吊机构的后车架单元12,及一供该前、后车架单元11、12设置的底盘单元13,前、后悬吊机构是分别用以悬吊前、后轮(图未示),而前、后轮之间的距离即为车辆轴距。由于小型车辆有多种不同的车款,每种车款的车辆轴距不尽相同,现有的底盘单元13无法让不同车款共用,图1、2中所绘示的底盘单元13只是其中一种态样,为了因应不同车辆轴距的车款,该底盘单元13需要有多种设计,造成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0004]因此,本发明之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让不同车种共用的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
[0005]于是,本发明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该车辆包含一前悬吊机构,及一后悬吊机构,该模组化车架装置包含一用以设置该前悬吊机构的前车架单元、一用以设置该后悬吊机构的后车架单元,及一供该前、后车架单元设置的底盘单元。
[0006]该底盘单元包括二 间隔沿该车辆行进方向设置的纵管、一连接该二纵管前端的前连接管、一连接该二纵管后端的后连接管,及一设置于该二纵管之间且横向贯穿该二纵管的横管组。
[0007]本发明之功效在于,藉由该前、后连接管为相同的设计,因此可以节省制造成本,且还能视不同的车款调整所述纵管的长度以及该横管组于所述纵管之间的前后设置位置,而能适用于各种车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一立体图,说明现有小型车辆的车架装置;
[0009]图2是一立体图,说明图1之车架装置的底盘单元;
[0010]图3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本发明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之较佳实施例;
[0011]图4是一俯视图,辅助说明图3 ;
[0012]图5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图3中一底盘单元之组成元件;
[0013]图6是一局部立体图,说明该底盘单元之一前连接管、一纵管,及一第一横管的连接态样;
[0014]图7是一局部剖视图,辅助说明图6 ;[0015]图8是一局部剖视分解图,辅助说明图6 ;
[0016]图9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沿图5的IX-1X割面线之剖面的态样;
[0017]图10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沿图5的X-X割面线之剖面的态样;
[0018]图11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沿图5的X1-XI割面线之剖面的态样;及
[0019]图12是一局部剖视图,说明沿图5的XI1-XII割面线之剖面的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有关本发明之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0021]参阅图3与图4,为本发明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3之较佳实施例,该模组化车架装置3包含一前车架单元4、一后车架单元5,及一供该前、后车架单元4、5设置的底盘单元6。该车辆包含一设置于该前车架单元4上的前悬吊机构21,及一设置于该后车架单兀5上的后悬吊机构22。
[0022]参阅图3、5,该底盘单元6包括二间隔沿该车辆行进方向设置的纵管61、一设置于该二纵管61之间且横向贯穿该二纵管61的横管组60、一连接该二纵管61前端的前连接管65,及一连接该二纵管61后端的后连接管66。该横管组60具有彼此间隔的一第一横管62、一第二横管63、一第三横管64。
[0023]如图5所示,每一纵管61具有一管体611、多个贯穿该管体611的插置部612,及多个凸设于该管体611上且分别环绕于所述插置部612周缘的凸缘613。该前连接管65具有一呈U形的前本体段651,及二分别由该前本体段651的两端向外并朝向该二纵管61之方向倾斜延伸的前结合段652,该后连接管66具有一呈U形的后本体段661,及二分别由该后本体段661的两端向外并朝向该二纵管61之方向倾斜延伸的后结合段662。该前连接管65的每一前结合段652具有一第一凹陷部653,该后连接管66的每一后结合段662具有一第二凹陷部663。而该第二横管63与第三横管64皆具有多个用以锁合一引擎(图未示)的锁合部631、641。如图3、4所示,该前悬吊机构21是位于该前连接管65之前本体段651的相对上方,该后悬吊机构22是位于该后连接管66之后本体段661的相对上方。
[0024]参阅图5、6,该底盘单兀6组装时,该第一横管62、第二横管63,及第三横管64是插置于该二纵管61上对应的插置部612内,并使得该第一横管62、第二横管63,及第三横管64皆贴触于对应的凸缘613上(图6仅绘示该第一横管62与其中一纵管61的结合态样)。所述凸缘613的设计,可以提高该第一横管62、第二横管63,及第三横管64与该二纵管61的接触面积。要特别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每一纵管61之插置部612的数量为三个,用以分别供该第一横管62、第二横管63,及第三横管64插置。但于实际制造时,也可以使插置部612的数量为四个以上,用以调整第一至第三横管62?64的设置位置,因此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为限。
[0025]再参阅图5并配合图7、8,接着将该前连接管65的两端是分别伸置卡合于该二纵管61内,并使该前连接管65之两个前结合段652的第一凹陷部653皆贴触于该第一横管62上。该后连接管66的两端同样分别伸置卡合于该二纵管61内,并使该后连接管66之两个后结合段662的第二凹陷部663皆贴触于该第三横管64上。由于该前连接管65和该第一横管62之间的连接方式,与该后连接管66和第三横管64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因此于图7、8仅绘示该前连接管65与第一横管62的连接形态。藉由上述设计,可加强该前连接管65、第一横管62,以及纵管61三者之间的连结强度,同时加强该后连接管66、第三横管64,以及纵管61三者之间的连结强度。
[0026]参阅图5及图9至12,该前连接管65的截面积是由该前本体段651往该二前结合段652渐增,使每一前结合段652的截面积是大于该前本体段651的截面积,该后连接管66的截面积是由该后本体段661往该二后结合段662渐增,使每一后结合段662的截面积是大于该后本体段661的截面积。由于所述前结合段652是与第一横管62连接,所述后结合段662是与第三横管64连接,需要有较大的支撑强度,因此需适当地增加该区域的截面积,而该前、后本体段651、661不需要太大的支撑强度,因此缩小该区域的截面积,可达到轻量化的效果。
[0027]要特别说明的是,该底盘单元6的纵管61、前连接管65、后连接管66、第一横管62、第二横管63,及第三横管64皆是以液压成型的方式制成。而透过液压成型的方式,让该前连接管65与后连接管66虽然在不同区段的截面积不同,但仍然能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
[0028]藉由上述设计,本发明于制造使用时具有以下所述之优点:
[0029](I)节省制造成本:
[0030]由于该前、后连接管65、66为相同的设计、该二纵管61为相同的设计,以及第一至第三横管62?64为相同的设计,因此只需三种模具就能制造该底盘单元6的元件,能有效节省制造成本。
[0031](2)模组化设计,泛用性高:
[0032]由于该底盘单元6为一模组化设计,在制造时就可视不同的车辆轴距调整所述纵管61的长度,或者能视不同引擎的大小,在不改变所述纵管61长度的情形下,调整该第二、三横管63、64的设置位置,因此能适用于各种车款,泛用性高。
[0033](3)提升支撑强度:
[0034]由于该前、后连接管65、66的前、后结合段652、662是分别由该前、后本体段651、661向外延伸,因此如图3、4所示,该底盘单元6的中间区段较宽,再配合该第一横管62、第二横管63,及第三横管64的设置位置,以及该前、后连接管65、66之第一、二凹陷部653、663的设计,可以提高连结强度,而能有效提升该底盘单元6整体的支撑强度。
[0035]综上所述,本发明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3,藉由该底盘单元6的对称式结构,可以节省制造成本并提升支撑强度,且该底盘单元6为一模组化设计,可视不同的车款调整所述纵管61长度,以及该第一至第三横管62?64的设置位置,泛用性高,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之目的。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之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之范围内。
[0037]附图标记列表
[0038]21 前悬吊机构
[0039]22 后悬吊机构
[0040]3 车架装置[0041]4前车架单元
[0042]5后车架单元
[0043]6底盘单元
[0044]60横管组
[0045]61纵管
[0046]611管体
[0047]612插置部
[0048]613凸缘
[0049]62第一横管
[0050]63第二横管
[0051]631锁合部
[0052]64第三横管
[0053]641锁合部
[0054]65前连接管
[0055]651前本体·段
[0056]652前结合段
[0057]653第一凹陷部
[0058]66后连接管
[0059]661后本体段
[0060]662后结合段
[0061]663第二凹陷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该车辆包含一前悬吊机构,及一后悬吊机构,该模组化车架装置包含: 一前车架单元,用以设置该前悬吊机构; 一后车架单元,用以设置该后悬吊机构 '及 一底盘单元,供该前、后车架单元设置,该底盘单元包括二间隔沿该车辆行进方向设置的纵管、一连接该二纵管前端的前连接管、一连接该二纵管后端的后连接管,及一设置于该二纵管之间且横向贯穿该二纵管的横管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前连接管具有一呈U形的前本体段,及二分别由该前本体段的两端向外并朝向该二纵管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前结合段,该后连接管具有一呈U形的后本体段,及二分别由该后本体段的两端向外并朝向该二纵管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后结合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前连接管的截面积是由该前本体段往该二前结合段渐增,使每一前结合段的截面积是大于该前本体段的截面积,该后连接管的截面积是由该后本体段往该二后结合段渐增,使每一后结合段的截面积是大于该后本体段的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横管组具有彼此间隔的一第一横管、一第二横管,及一第三横管,其中,每一纵管具有一管体,及多个贯穿该管体的插置部,该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及第三横管是插置于对应的插置部内,且每一纵管的插置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前连接管的两端是分别伸置卡合于该二纵管内,并贴触于该第一横管上,该后连接管的两端是分别伸置卡合于该二纵管内,并贴触于该第三横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前连接管的每一前结合段具有一第一凹陷部,该后连接管的每一后结合段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该前连接管是以该二第一凹陷部贴触于该第一横管上,该后连接管是以该二第二凹陷部贴触于该第三横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每一纵管还具有多个凸设于该管体上且分别环绕于所述插置部周缘的凸缘,该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及第三横管是插置于对应的插置部内,并贴触于对应的凸缘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前悬吊机构是位于该前连接管的前本体段的相对上方,该后悬吊机构是位于该后连接管的后本体段的相对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第二横管与第三横管皆具有多个用以锁合一引擎的锁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小型车辆的模组化车架装置,其中,该底盘单元的纵管、前连接管、后连接管、第一横管、第二横管,及第三横管皆是以液压成型的方式制成。
【文档编号】B62D21/02GK103847792SQ20121049872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林创雄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