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2729阅读:1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尤指叉肩座及叉管部位,是以一体成型所形成的中空状,能达到具有轻量化,并其具有利于结合件的组设较佳的定位效果,并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背景技术
自行车主要是以利用作为各部位装置的衔接、力量的传导以及支撑骑乘者的重量,因此车架系统的设计相当重要,以前叉管而言,其位于把手立管下方及前轮之间,主要作为力量的传导及转向功能,必须承受由骑乘者下压之力,与来自前轮与地面接触所产生 的冲击力,故其结构必须具备较佳的强度以接受分别来自上下的双重力量。优良的前上下叉管,除了使由路面而来的冲击力以及骑乘者的踩踏施力经由该前上下管的传导性提升,可让骑乘者从中感受到较佳的操控性能,再者具备较高的刚性则可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并降低弯曲断裂的情形发生,增加使用寿命。因此,该一常见结构6,请参阅图5所示,为一般常见的前叉结构,主要结构为一前管61,该前管61下方连结固定一叉肩座62,该叉肩座62的两侧是分别衔接或延伸一叉管63 ;又该叉管63下方是设有一叉脚,供自行车轮轴组接,其中该叉肩座62及叉管63均为实心状态,因此本新型是针对该叉肩座62及叉管63两者之间结构,作一结构上及技术的改进。就常见结构6而言,一般常见的前叉结构,主要是以一前管61及一叉肩座62所组成,并以胶合、铆钉或焊接等方式进行结合;惟,此类结合仍有结合强度及定位效果不佳;又该叉肩座62均为实心状态,于轻量结构的设计仍有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据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具有中空的叉肩座,配合中空的叉管,达到轻量化之功效。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在于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提供结合件一较佳定位的组设部位,以利于装配。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于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可简化原物料的使用,降低制造成本。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是包含一叉肩座、二叉管、一结合件及一塞盖,其特征在于该叉肩座呈U形状中空管管体,于U状中空管中央处具设有贯穿管体的一结合孔,呈一体成型的预设阶状贯穿孔,提供一结合件及一塞盖的组设部位,该结合件呈中空状;又该叉肩座U状的左右两侧是各成型一叉管,并分别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管状。兹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实用新型相较于先前技术,有如下的诸多功效I、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该叉肩座及叉管的部位,均以一体成型所形成的中空状,达到具有轻量化。2、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该叉肩座呈U状中空管管体,于U状中空管中央处具设有贯穿管体的一结合孔,成一体成型的预设阶状贯穿孔,提供一结合件的组设部位。3、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中各该叉管下方分别接设一下叉管,是为复合纤维材质,达到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点及具体实施例可于以下配合附图的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了解。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平面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平面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平面剖面图。图5是常见结构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I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是包含一叉肩座I、二叉管2、一结合件3及一塞盖4 ;其中,一叉肩座1,整体呈U型中空状,该叉肩座I的U型搭接中央处具设有贯穿管体的一结合孔11,呈一体成型的预设阶状贯穿孔,且提供一结合件3及一塞盖4的组设部位,该结合孔11供一结合件3所结合连接固定;其中该叉肩座I的U状外侧缘的结合孔11,呈朝管体内凹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贯穿孔并设有内螺牙;又该叉肩座I的U状内侧缘的结合孔11,呈朝管体内凹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贯穿孔并设有内螺牙;二叉管2,是以一体成型方式由该叉肩座I的U形部位的两侧分别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管状;其中该叉管2为复合纤维材质,并与该叉管2两者呈预设的完整轮廓;一结合件3,整体呈中空状,该结合件3是与叉肩座I的结合孔11内连接固定,该结合件3的底端上方处设有一结合件的抵制部31,该抵制部31与底端部肩设有外螺牙,该结合件3组设于叉肩座I的结合孔11时,该结合件的抵制部31是与叉肩座I的U状外侧缘的结合孔11相互抵制碰触;又该叉肩座I的U状内侧缘的结合孔供一塞盖4结合组设;其中该结合件3为一套管;及一塞盖4,整体呈凸形状且中空,该塞盖外围设有外螺牙,其中该塞盖4是结合于该叉肩座I的U状内侧缘上结合孔11的阶状惯贯穿孔且相互连结固定。请参阅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平面剖面,是包含一叉肩座I、二叉管2及一结合件3 ;其中,一叉肩座1,整体呈U型中空状,该叉肩座I的U型搭接中央处具设有贯穿管体的一结合孔11,呈一体成型的预设阶状贯穿孔,提供一结合件3的组设部位,该结合孔11供一结合件3相互结合连接;其中该叉肩座I的U状外侧缘的结合孔11,呈朝管体外凸延伸,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惯穿孔;又该叉肩座I的U状内侧缘的结合孔11,呈朝管体内凹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贯穿孔并设有内螺牙;二叉管2,是以一体成型方式由该叉肩座I的U形部位的两侧分别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管状;其中该叉管2为复合纤维材质,并与该叉管2两者呈预设的完整轮廓 '及一结合件3,该结合件3是整体呈凸柱且中空状,该凸柱外围设有外螺牙,该结合件3是与叉肩座I的结合孔11内连接固定,该结合件3组设于叉肩座I的结合孔11时,该结合件3的底端凸柱状是与叉肩座I的U状内侧缘的结合孔11相互抵制并碰触;其中该结合件3为一套管。请参阅图4所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平面首I]面图;其中各该叉肩座I是呈U状中空管管体,于U型中空管中央处具设有贯穿管体的一结合孔11,呈一体成型的预设阶状贯穿孔并设有内螺牙;又该叉肩座I的U状的左右两侧是各成型一叉管2,该各叉管2的长度设为较短尺寸;又该各叉管2下方分别是接设一下叉管5,该下叉管5的上端处各设有一下叉管的结合部51,该下叉管的结合部51结合于叉管2下方的管内,该叉管2为复合纤 维材质,并与该叉管2两者呈预设的完整轮廓。藉由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该结合孔11的设计,提供结合件3 —较佳定位效果的组设部位,使构件间的结合更为稳固,其中该结合件3为一套管;又该结合孔I于成形时,可同时形成朝该叉肩座I管体内凹且渐缩的阶状贯穿孔,或朝管体外凸且渐缩的阶状贯穿孔,使该结合孔I可依组装上所需作变化;又该叉肩座I及叉管2均为一体成型且呈中空的设计,同时可降低制造成本;又该叉管2所预设的长度,下方配合接设复合纤维材质的该下叉管5,有效达到前叉管轻量化的效果。综合以上所述,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又未曾见于诸书刊或公开使用,诚符合新型专利申请要件。需陈明的,以上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新型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合予陈明。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是包含一叉肩座、二叉管、一结合件及一塞盖,其特征在于该叉肩座呈U形状中空管管体,于U状中空管中央处具设有贯穿管体的一结合孔,呈一体成型的预设阶状贯穿孔,提供一结合件及一塞盖的组设部位,该结合件呈中空状;又该叉肩座U状的左右两侧是各成型一叉管,并分别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管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叉肩座U状外侧缘的结合孔,呈朝管体内凹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贯穿孔并设有内螺牙;又该叉肩座U状内侧缘的结合孔,呈朝管体内凹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贯穿孔并设有内螺牙。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叉肩座U状外侧缘的结合孔,呈朝管体外凸延伸,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贯穿孔;又该叉肩座U状内侧缘的结合孔,呈朝管体内凹且内径渐缩小的阶状贯穿孔并设有内螺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孔供结合件连接固定,该结合件的底端上方处设有一结合件的抵制部,该抵制部与底端部间设有外螺牙,该结合件组设于结合孔时,该结合件的抵制部是与叉肩座U状外侧缘的结合孔相 互抵制碰触;又该叉肩座U状内侧缘的结合孔供一塞盖结合,该塞盖外围设有外螺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孔供结合件连接固定,该结合件是整体呈凸柱且中空状,该凸柱外围设有外螺牙。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叉管下方分别接设一下叉管,为复合纤维材质,并与该叉管两者呈预设的完整轮廓。
7.如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叉管是以一体成型方式分别由该叉肩座U状两侧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管状。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件为一套管。
专利摘要一种自行车的前叉肩及叉管结构,是包含一叉肩座、二叉管、一结合件及一塞盖,其特征在于该叉肩座呈U形状中空管管体,于U状中空管中央处具设有贯穿管体的一结合孔,是呈一体成型的预设阶状贯穿孔,提供一结合件及一塞盖的组设部位,该结合件呈中空状;又该叉肩座U形状的左右两侧是各成型一叉管,并分别延伸一预定长度的管状;藉由上述结构,所形成中空状的各叉肩座及叉管,其具有利于结合件的组设部位,能达到具有轻量化,并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B62K21/02GK202481225SQ20122002833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陈瑞民 申请人:新瑞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