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352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障碍运输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搬运工具车,特别是指一种无障碍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力系统中现有的大型仪器仪表运输在搬运过程中通常采用普通小车进行转移作业,该种方式在运输过程中遇到障碍的情况下(多层楼梯或单层的台阶)存在较多的不便,且如果搬运过程中出现颠簸易造成所搬运仪器仪表的损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过程平稳、且运输过程无障碍的无障碍运输 车。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技术构思是无障碍运输车,包括车轮、车架,设于车架上的车厢,配接于车厢后部的把手,其中车轮转动装配于传动轴两端、且对称设于车架两侧,传动轴设于车架底部;轮架的轴心与传动轴两端转动配合,每侧的车轮为以轮架中心为轴心、且呈放射状等角度分布的行星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构造还有为使便于实现车轮与轮架的装配,容易达到承重的要求,同时为满足行星轮在遇到连续障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颠簸程度较低的运输功能的需要,优选的设计方案是,轮架的支脚顶端等角度分布在以轮架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行星轮的轴心与轮架的支脚顶端转动配合,可以显而易见的是,轮架应当采用不易形变且刚性较大的材质制作,例如钢质或具有较好强度的高分子材质等等。可以显而易见的是,为满足行星轮在遇到连续障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颠簸程度较低的运输,行星轮的数量越多,颠簸程度相对较小,且对于各种障碍的适应性越强,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的行星轮为至少三个。为满足所搭载的货物(仪器仪表)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因车厢的倾斜而下滑、坠落,优选的实施方案是,所述的车厢前部固定有向上凸起的挡板。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行星轮作为爬楼动力的主要动作部件,其技术构思简单巧妙,对所搬运的物品产生的震动较小,不易对所运输的仪器造成损坏,运输过程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有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I、车厢;2、挡板;3、把手;4、车架;5、车轮;6、传动轴;7、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ー步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记载的内容为准,任何依据本说明书所作出的等效技术手段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的整体技术构造如图示,其中包括车轮5、车架4,设于车架4上的车厢1,焊接装配于车厢I后部的把手3,其中车轮5转动装配于传动轴6两端、且对称设于车架两侦牝传动轴6设于车架底部;轮架7的轴心与传动轴6两端转动配合,每侧的车轮5为以轮架7中心为轴心、且呈放射状等角度分布的行星轮。轮架7的支脚顶端等角度分布在以轮架7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行星轮的轴心与轮架7的支脚顶端转动配合,轮架7采用不易形变且刚性较大的钢质材料制作。行星轮为三个。所述的车厢I前部固定有向上凸起的挡板2。
权利要求1.无障碍运输车,包括车轮(5)、车架(4),设于车架(4)上的车厢(I),配接于车厢(I)后部的把手(3),其中车轮(5)转动装配于传动轴(6)两端、且对称设于车架两侧,传动轴(6)设于车架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架(7)的轴心与传动轴(6)两端转动配合,每侧的车轮(5)为以轮架(7)中心为轴心、且呈放射状等角度分布的行星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障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架(7)的支脚顶端等角度 分布在以轮架(7)轴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周上,行星轮的轴心与轮架(7)的支脚顶端转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无障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星轮为至少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障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厢(I)前部固定有向上凸起的挡板(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搬运工具车,特别是指一种无障碍运输车。包括车轮、车架,设于车架上的车厢,配接于车厢后部的把手,其中车轮转动装配于传动轴两端、且对称设于车架两侧,传动轴设于车架底部;轮架的轴心与传动轴两端转动配合,每侧的车轮为以轮架中心为轴心、且呈放射状等角度分布的行星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运输过程中遇到障碍的情况下存在较多的不便,且如果搬运过程中出现颠簸易造成所搬运仪器仪表的损坏等问题。具有技术构思简单巧妙、对所搬运的物品产生的震动较小、不易对所运输的仪器造成损坏、运输过程省时省力等优点。
文档编号B62B5/02GK202518281SQ20122008838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2日
发明者李明 申请人:李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