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01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森林作业和森林经营的小型林业机械,尤其涉及一种生产成本较低,三维尺寸小,机动灵活,即可对木材生产作业后散布于作业地点的原条或原木进行集材,又可对林区道路进行修筑,具有多种功能的小型林业集材机械。
背景技术
当前,在我国林区,尤其是东北林区,森林作业方式主要是以机械与畜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木材生产。在林内,采用畜力方式把森林作业后分散在林内不同地点的原木或原条集中到山上楞场。然后,通过拖拉机或者汽车,再把木材从山上楞场运输到贮木场。在这里面,畜力集材的确发挥了它应有的积极作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畜力集材与林区生产实际之间的“不适应”逐渐凸现出来。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 下3方面畜力集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逐年升高,资源利用率及木材造材合格率较低,单位设备功率和集材效率较低。通过对东北林区的木材生产实际状况进行调研发现,目前林区的木材生产作业具有作业地点分散、坡度大、林木稀疏、公顷集材量和单株立木出材量均较低等新的特点。因此,在畜力集材方式不适应当前木材生产实际的情况下,采用原来林业专用的大型集材拖拉机如J-50、J-80等机械来替代畜力进行集材并不合适,这些机械对林地土壤及林内保留木干扰比较大,对森林生态环境破坏也比较大,并且不适宜集材地点分散作业。因此,需要探索新型的更适合林区生产实际的小型、灵活、环保的多功能集材机械。
发明内容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利用小型轮式拖拉机改装成的森林作业用集材装备,以满足林区木材生产作业实际需求。该装备具有生产成本较低、三维尺寸小、机动灵活、可用于森林集材作业和林区筑路等多种用途、能适应林区作业地点分散和坡度大等条件、对林地集材道土壤和树木干扰较小等特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这种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的尾部安装有绞盘机和载重搭载机构,所述拖拉机前端安装有推土机构。所述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主要技术指标质量范围为1500 2200kg,整机尺寸约为3900mmX 1400mmX 2050mm,功率范围为18 24kW。所述绞盘机包括主动齿轮、被动齿轮、传动链、过载保护器、减速器轴、蜗轮、减速器、卷筒、卷筒轴、拨叉、钢丝绳和牙嵌式离合器等部分。主动齿轮和过载保护器安装在所述集材拖拉机的后桥动力输出轴上,二者采用摩擦式结合。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通过传动链相连接。被动齿轮安装在减速器轴上。减速器轴的一端加工有螺纹,具有蜗杆功能。减速器轴与蜗轮通过蜗杆蜗轮方式进行啮合,二者构成减速器。蜗轮安装在卷筒轴上。卷筒套在卷筒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牙嵌式离合器通过花键安装在卷筒轴上,此花键能够在卷筒轴上的花键槽中左右移动。拨叉安装在牙嵌式离合器上,用于控制牙嵌式离合器与卷筒的结合与分离。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所述绞盘机工作原理首先由拖拉机后桥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并传递给过载保护器。利用过载保护器和主动齿轮之间的摩擦作用,动力传递给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传动链把动力传递给被动齿轮,再把动力传递给减速器轴。利用蜗杆蜗轮方式,减速器轴再把动力传递给蜗轮。通过卷筒轴,蜗轮把动力传递给牙嵌式离合器。当牙嵌式离合器与卷筒结合时,动力被传递给卷筒,带动卷筒转动,控制钢丝绳运行。当牙嵌式离合器与卷筒分离时,卷筒不转动。当主动齿轮的扭矩超过过载保护器的额定扭矩时,二者产生相对滑动。所述绞盘机主要技术指标整体外形尺寸约为500mmX440mmX390mm,卷筒直径150 180mm,卷筒端板外缘直径200 350mm,卷筒长度为150 200mm,卷筒容绳量20 50m,钢丝绳直径10mm,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的传动比为I : 1,减速器的减速比24 I。所述载重搭载机构包括搭载板、液压悬挂臂和支撑臂等部分。搭载板用于搭载原木或原条。液压悬挂臂的两端分别与拖拉机机体和搭载板相连接,用于提升或降低搭载板。支撑臂连接搭载板和拖拉机机体,用于支撑搭载板。所述推土机构安装在所述集材拖拉机的机架前端,包括液压伸缩臂、控制臂和推土铲等部分。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绞盘机动力传递结构图的前半部分。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绞盘机动力传递结构图的后半部分。图中1.发动机罩壳2.驾驶室3.推土伊4.液压伸缩臂5.前轮6.油箱7.后轮8.拨叉9.卷筒10.减速器11.液压悬挂臂12.搭载板13.定滑轮14.牙嵌式离合器15.主动齿轮16.传动链17.被动齿轮18.拖拉机后桥动力输出轴19.减速器轴20.机体21.卷筒轴22.蜗轮23.钢丝绳24.卡槽25.花键槽26.支撑臂27.控制臂28.过载保护器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I至4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对小型轮式拖拉机后桥的动力输出轴18进行加工,在其上安装主动齿轮15和过载保护器28。当拖拉机的发动机运行时,动力输出轴18把动力传递给过载保护器28。利用过载保护器28和主动齿轮15之间的摩擦作用,动力传递给主动齿轮15。主动齿轮15则通过传动链16把动力传递给被动齿轮17。被动齿轮17把动力传递给减速器轴19,减速器轴19的一端刻有螺纹,并与蜗轮22进行啮合,把动力传递给蜗轮22,并实现减速。减速器轴19和蜗轮22 —起构成减速器10。蜗轮22转动把动力传递给卷筒轴21,并带动牙嵌式离合器14转动。牙嵌式离合器14通过花键与卷筒轴21连接,并可以在卷筒轴21上的花键槽25中进行左右移动。拨叉8则用于控制牙嵌式离合器14在花键槽25中的左右移动,进而控制牙嵌式离合器14与卷筒9的结合与分离。当牙嵌式离合器14与卷筒9结合时,牙嵌式离合器14会卡在卷筒9上的卡槽24里面,动力则被传递给卷筒9,带动卷筒9转动,同时控制缠绕在卷筒9上的钢丝绳23运行。当牙嵌式离合器14与卷筒9分离时,卷筒9不转动。当需要对原条或原木进行绞集时,则启动拖拉机的发动机,扳动拨叉8,使牙嵌式离合器14与卷筒9结合,则可控制卷筒9和钢丝绳23运行。木材则会被穿过定滑轮13的钢丝绳23拖曳 到集材拖拉机处。在拖曳过程中,若被绞集的原条或原木被伐根等障碍物阻挡时,则会迫使绞盘机处于过载状态,此时主动齿轮15和过载保护器28之间则会产生相对滑动,从而有效地保护拖拉机后桥的动力输出轴18和绞盘机的各个部件,使其免受损害。当原条或原木被绞集到集材拖拉机位置时,把原条或原木的大头放到搭载板12上,然后再启动液压悬挂,控制液压悬挂臂11上升,使木材脱离地面,便于载运作业。当需要对载运木材进行卸木时,控制液压悬挂臂11下降至地面,便于进一步作业。该小型轮式拖拉机还具有筑路功能。通过液压伸缩臂4和控制臂27可以对安装在拖拉机机架前端的推土铲3进行控制,从而为集材作业过程中或者在不进行集材作业时的林区筑路作业提供方便,使集材拖拉机的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列具体实施方式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的尾部安装有绞盘机和载重搭载机构,所述拖拉机前端安装有推土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材拖拉机,其特征在于该集材拖拉机主要技术指标质量范围为1500 2200kg,整机尺寸约为3900mmX 1400mmX 2050mm,功率范围为18 24kW。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材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机包括主动齿轮、被动齿轮、传动链、过载保护器、减速器轴、蜗轮、减速器、卷筒、卷筒轴、拨叉、钢丝绳和牙嵌式离合器;主动齿轮和过载保护器安装在所述集材拖拉机的后桥动力输出轴上,二者采用摩擦式结合;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通过传动链相连接;被动齿轮安装在减速器轴上;减速器轴的一端加工有螺纹,具有蜗杆功能;减速器轴与蜗轮通过蜗杆蜗轮方式进行啮合,二者构成减速器;蜗轮安装在卷筒轴上;卷筒套在卷筒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牙嵌式离合器通过花键安装在卷筒轴上,此花键能够在卷筒轴上的花键槽中左右移动;拨叉安装在牙嵌式离合器上,用于控制牙嵌式离合器与卷筒的结合与分离;钢丝绳缠绕在卷筒上。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材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绞盘机主要技术指标整体外形尺寸约为500mmX 440mmX 390mm,卷筒直径150 180mm,卷筒端板外缘直径200 350mm,卷筒长度为150 200mm,卷筒容绳量20 50m,钢丝绳直径10mm,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的传动比为I : 1,减速器的减速比24 I。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材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重搭载机构包括搭载板、液压悬挂臂和支撑臂。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集材拖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土机构安装在所述集材拖拉机的机架前端,包括液压伸缩臂、控制臂和推土铲。
专利摘要一种小型多功能轮式集材拖拉机,其特征为该小型轮式集材拖拉机的机架前端带有推土机构,机架尾部加装有绞盘机和载重搭载机构等装置。所述绞盘机的动力来自所述拖拉机后桥动力输出轴,利用减速器传递动力并降低转速,采用离合器控制绞盘机卷筒及钢丝绳的运行,实现木材绞集。利用所述载重搭载机构搭载木材,便于运输。所述集材拖拉机具有整机尺寸小、机动灵活、接地压力小、爬坡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森林集材作业和林区筑路等多种用途,能适应林区作业地点分散和坡度大等条件,对林地集材道土壤和树木干扰较小。
文档编号B62D49/00GK202765118SQ20122020071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8日
发明者王立海, 徐华东, 杨德岭, 潘明旭, 徐平武 申请人:王立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