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车身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45125阅读:5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及其车身部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汽车及其车身部件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汽车及其车身部件。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是目前轿车上应用最广的动力源,也是汽车最主要的噪声和振动源。发 动机及与之相连或邻近的系统产生振动噪声,从而影响人的听力和舒适性,降低驾驶员或 乘客对车辆的满意度。发动机隔振系统的设计是减小发动机振动与噪声,提高整车NVH (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即噪声、振动和不平顺性)性能的一项关键技术。[0003]在设计动力隔振装置的时候,动力总成通常被假设为六个自由度的刚体,然后安 放在隔振器上,而隔振器的另一端固定。动力装置的隔振效果取决于系统的惯性特征,包括 质心位置和惯性矩,悬置位置和方向。当动力位置确定后,隔振效果的调节是通过改变隔振 器的位置和刚度来进行的。[0004]隔振器的安装位置要尽可能使得动力装置的六个自由模态解耦。在这种情况下, 动力装置可以看作是六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当对一个模态进行控制的时候,不会对其他模 态造成影响。[0005]隔振器最佳安装位置要求隔振器通过动力装置的自由扭矩转动轴。但在整车实际 布置中,隔振器的位置常常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当一个隔振系统设计好之后,其位置还可 能变动,如其他部件改动时可能要求隔振器移动一定的距离,在制造时,位置可能会偏离设 计位置。在设计和制造时候,必须考虑隔振器位置的变化,保证隔振系统的稳健性。[0006]在车辆架构开发阶段,考虑到目标客户对动力配置的需求不同,一个车身往往承 载多款动力总成配置。由于不同动力总成配置的参数不同,悬置位置却相对确定,所以往往 需要平衡多款动力总成情况下的不同减振性能。[0007]目前多数发动机悬置支撑结构采用了固定位置悬置,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显示 某车型的前纵梁动力总成悬置安装位置示意图,图2显示某车型的动力总成悬置200在前 纵梁100上的安装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前纵梁100上共有两个安装孔101,发动机悬置200 通过螺接的形式固定在前纵梁100上。前纵梁100和动力总成悬置200的厚度基本相同, 例如均为2mm ;两安装孔101之间的距离一定,例如为160mm ;在两个安装孔101下方,采取 平行焊接支架的方式进行局部加强。对于某款共有六种不同的动力总成配置的车型来说, 如果所有动力总成悬置200即隔振器共用一个相同的位置,则很难保证所有动力总成配置 都达到相同的解耦性能。[0008]因此,有必要提供改进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实现悬置的安装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可 变调整。[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梁构件、发动机及悬置,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悬置安装在所述车身梁构件上,所述汽车还包括安装 部件,所述车身梁构件设置安装轨道,所述安装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所述悬置固定 在所述安装部件上。[0011]在上述的汽车中,可选地,所述安装轨道为贯穿所述车身梁构件的长槽,所述安装 部件包括与所述长槽间隙配合的第一部分和大于所述长槽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 述第二部分固定,所述第二部分抵靠在所述车身梁构件的所述长槽周围。[0012]在上述的汽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两个相互间隔的安装孔。[0013]在上述的汽车中,可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安装轨道的厚度以使得 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长槽而至少部分地突出在所述长槽之外。[0014]在上述的汽车中,可选地,所述车身梁构件是冲压件,所述安装部件为铸件。[0015]在上述的汽车中,可选地,所述安装轨道呈长形,所述安装轨道的长度为两个安装 孔之间的距离的1. 5至3倍。[001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身部件,其包括车身梁构件及安装部件, 所述车身梁构件设置安装轨道,所述安装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所述安装轨道为贯 穿所述车身梁构件的长槽,所述安装部件包括与所述长槽间隙配合的第一部分和大于所述 长槽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所述第二部分抵靠在所述车身梁构 件的所述长槽周围。[0017]在上述的车身部件中,可选地,其中所述安装轨道呈长形,所述安装部件的所述第 一部分设置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轨道的长度为所述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的1. 5至3倍。[0018]在上述的车身部件中,可选地,所述车身部件包括多个所述安装部件,所述多个所 述安装部件的每一个均分别能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的所述安装 部件为所述多个所述安装部件的其中一个,每个所述安装部件设置两个安装孔,多个所述 安装部件各自的所述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但是所述两个安装孔在多个所述安装 部件上的位置各不相同。[0019]在上述的车身部件中,可选地,所述多个所述安装部件的第一部分的外形均相同。[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安装部件,将传统的前纵梁分成车身梁结构及安装部 件两个部分,提供了一种可变位置的辅助安装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实现悬置的安装位置在 一定范围内的可变调整,满足高解耦率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NVH性能。[0021]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方面和特征变得明显。但是应 当知道,该附图仅仅为解释的目的设计,而不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这是因为其 应当参考附加的权利要求。还应当知道,除非另外指出,不必要依比例绘制附图,它们仅仅 力图概念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和流程。


[0022]参照以下可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并与所附图纸一并阅读,将更加充分地理解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同样的参照字符始终指代视图中同样的零件。其中[0023]图1显示某车型的前纵梁动力总成悬置安装位置示意图;[0024]图2显示某车型的动力总成悬置在前纵梁上的安装示意图;[0025]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汽车的车身梁构件的结构示意图;[0026]图[0027]图[0028]图[0029]图[0030]图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0032]请结合参阅图3至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汽车包括车身梁 构件1、发动机(未图示)及悬置(未图示),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车身梁 构件I的结构示意图,发动机通过悬置安装在车身梁构件I上,汽车还包括安装部件2,图4 至6显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安装部件2的结构示意图,图7显示图4至6所 示的安装部件2安装在车身梁构件I上的局部剖视图,如图7所示,车身梁构件I设置安装 轨道10,安装部件2固定在安装轨道10上。[0033]根据本实用新型,汽车通过增设安装部件2,将传统的前纵梁分成车身梁构件I及 安装部件2两个部分,提供了一种可变位置的辅助安装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更换安 装部件2来实现悬置的安装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可变调整,满足高解耦率的需求,从而获 得更好的NVH性能。可供更换的安装部件2的举例将在后面介绍。[0034]如图7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安装轨道10为贯穿车身梁构件I的长槽,安 装部件2包括与长槽间隙配合的第一部分21和大于长槽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与第 二部分22固定,第二部分22抵靠在车身梁构件I的长槽周围。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车 身梁构件I和安装部件2均为一体形成的零件。例如,车身梁构件I是冲压件,安装部件2 为铸件。例如,安装部件2可以为铸铝或者铸铁结构。在保证公差的前提下,安装部件2的 第一部分21略小于安装轨道10,第一部分21的大小可以根据车身梁构件I的宽度和安装 条件而合理设计。[0035]如图4至6所示,第一部分21设置两个相互间隔的安装孔20A、20B。在图4至7 中未显示悬置,但是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了解的,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通过该两个 安装孔20A、20B,可将与图2类似的悬置安装在安装部件2上。[0036]如图7所示,安装部件2的第一部分21的厚度大于车身梁构件I的安装轨道10的 厚度以使得第一部分21通过长槽而至少部分地突出在长槽之外,例如,在车身梁构件I的 厚度为2至5毫米的情况下,第一部分21的厚度比所述车身梁构件I大I至3毫米。[0037]安装轨道10的大小足够大,从而为悬置的安装位置的调整预留空间。例如,安装 轨道10呈长形,安装轨道10的长度为两个安装孔20A、20B之间的距离的1. 5至3倍。[0038]请结合参阅图4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部件,其包括车身梁构件I 及安装部件2,同样地,车身梁构件I设置安装轨道10,安装部件2固定在安装轨道10中, 安装轨道10为贯穿车身梁构件I的长槽,安装部件2包括与长槽间隙配合的第一部分21 和大于长槽的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固定,第二部分22抵靠在车身梁构件I的长槽周围。[0039]车身部件包括多个安装部件2,多个所述安装部件2的每一个均分别能固定在安装轨道10中,固定在安装轨道10中的安装部件2为所述多个所述安装部件2的其中一个。 例如,图4至6显示一个安装部件2,而图8显示另一个安装部件2’。下面通过该另一个安装部件2’的举例来说明多个安装部件2、2’的组成情况。在图4至6中,两个安装孔20A、 20B之间的距离Dab为a0,其为一固定值,左边的安装孔20A的中心到安装部件2的左端边缘的距离^为bl,右边的安装孔20B的中心到安装部件2的右端边缘的距离Dk为Cl。在图8中,两个安装孔20A’和20B’之间的距离Dab’也为固定值a0,左边的安装孔20A’的中心到安装部件2’的左端边缘的距离队’为b2,右边的安装孔20B’的中心到安装部件2’的右端边缘的距离D/为c2。bl不等于b2,并且cl不等于c2,但是bl+cl =b2+c2,也就是说,图4至6所示的安装部件2的a0、bl和Cl之和与图8所示的安装部件2’的a0、b2和 c2之和相等。[0040]在本实用新型中,车身部件包括多个安装部件2、2’,每个安装部件2、2’的第一部分21、21’的外形相同,从而多个安装部件2、2’可以互换地与安装轨道10相配合。每个安装部件2、2’设置两个安装孔20A、20B、20A’、20B’,多个安装部件2、2’各自的两个安装孔 20A、20B、20A’、20B’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但是两个安装孔20A、20B、20A’、20B’在多个安装部件2上的位置各不相同。由于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DAB、DAB’等等保持不变,始终为a0,可以很好地与动力总成的悬置要求的安装尺寸相匹配。提供多个安装部件的左边的安装孔到安装部件左端边缘的距尚DpD1/等等分别为bl、b2等等,同时右边的安装孔安装部件右端边缘的距离DK、D/等等也将随之变化,分别设计为cl、c2等等,只需要bl+cl = b2+c2=bn+ cn (其中η表示多个安装部件可以为根据需要而确定的任意多个。),或者说,多个安装部件2 各自在纵长方向上的两端边缘之间的距离均为定值,或者每个安装部件的第一部分21、21’ 等等的外形相同,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配置动力总成的悬置在安装轨道10的长度方向的安装位置的变化,提供合适的安装部件来安装悬置。因此,能够实现悬置的安装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可变调整,满足高解耦率的需求,从而获得更好的NVH性能。[0041]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车身梁构件I上的悬置的安装位置可调区间冲压出安装轨道10,同时设计出安装部件2与之配合,从而使得安装孔20Α、20Β可以在安装部件2上的位置连续变化,由此形成一系列不同型号的组件,可以很好地满足配套动力总成系统的悬置位置调整的需求。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很好地解决一套车身不同动力总成悬置位置需求的设计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制造加工差异导致实际位置偏离设计要求值的技术难题。[0042]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权利要求1.汽车,其包括车身梁构件、发动机及悬置,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悬置安装在所述车身梁构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还包括安装部件,所述车身梁构件设置安装轨道,所述安装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所述悬置固定在所述安装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安装轨道为贯穿所述车身梁构件的长槽,所述安装部件包括与所述长槽间隙配合的第一部分和大于所述长槽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所述第二部分抵靠在所述车身梁构件的所述长槽周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两个相互间隔的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所述安装轨道的厚度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通过所述长槽而至少部分地突出在所述长槽之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车身梁构件是冲压件,所述安装部件为铸件。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中所述安装轨道呈长形,所述安装轨道的长度为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的1. 5至3倍。
7.车身部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车身梁构件及安装部件,所述车身梁构件设置安装轨道,所述安装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所述安装轨道为贯穿所述车身梁构件的长槽,所述安装部件包括与所述长槽间隙配合的第一部分和大于所述长槽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固定,所述第二部分抵靠在所述车身梁构件的所述长槽周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安装轨道呈长形,所述安装部件的所述第一部分设置两个安装孔,所述安装轨道的长度为所述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的1. 5至3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身部件,其包括多个所述安装部件,所述多个所述安装部件的每一个均分别能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固定在所述安装轨道中的所述安装部件为所述多个所述安装部件的其中一个,每个所述安装部件设置两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部件各自的所述两个安装孔之间的距离均相等,但是所述两个安装孔在多个所述安装部件上的位置各不相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部件,其中所述多个所述安装部件的第一部分的外形均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汽车及其车身部件,其中,该汽车包括车身梁构件、发动机及悬置,发动机通过悬置安装在车身梁构件上,汽车还包括安装部件,车身梁构件设置安装轨道,安装部件固定在安装轨道中,悬置固定在安装部件上,从而能够实现悬置的安装位置在一定范围内的可变调整。
文档编号B62D21/02GK202827734SQ20122021033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王亮, 王伟东, 汪晓虎, 张宏波, 孙跃辉, 罗淼 申请人: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