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12185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身,其专利号:201220058666.9,授权公告日:2012年10月31日。其结构为:它为下侧敞口且周向开有至少一个门扇口的壳体,壳体的形状为球缺状。壳体的周向开有至少一个第一车窗口。壳体的上侧还设置与其内腔相通且共轴线的盖体,盖体的形状为球缺状,盖体的径向尺寸小于壳体的径向尺寸。壳体的材料为工程塑料。上述车辆车身的缺陷是:由于本车身内仅有一个壳体,导致本车身的高度较矮,本车身内部空间的容积较小,这样,本车身不太适合于身材较高的驾驶员、旅客乘坐,货物的装载量较少;由于门扇口仅设置在壳体上,导致门扇口的高度较矮,这样,身材较高的驾驶员、旅客进出本车身就很不方便。综上所述,采用上述车身,使用时的通用性、舒适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采用本车身,使用时的通用性较强、舒适性较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它包括下侧敞口的第一壳体、高于第一壳体且与第一壳体共轴线的盖体,第一壳体、盖体的形状均为球缺状,盖体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 壳体的径向尺寸,第一壳体和盖体之间还设置至少一个分别与前两者的内腔相通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共轴线,第二壳体的形状为球台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盖体的周向开有至少一个共同穿经前者的门扇口。为简洁说明问题起见,以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均简称为本车身。采用以上的技术方案后,第二壳体的设置,加高了本车身的高度,增大了本车身内部空间的容积,本车身的内部空间较为宽敞,使本车身还尤其适合于身材较高的驾驶员、旅客较为舒适地乘坐,同时还能更多地装载货物;共同穿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盖体的门扇口的设置,加大了门扇口的高度,尤其方便于身材较高的驾驶员、旅客进出本车身。可见,对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旅客,本车身均能做到高矮咸宜。综上所述,采用本车身,使用时的通用性较强、舒适性较佳。所述第二壳体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等于盖体的径向尺寸。这样,在确保加大本车身高度、增大本车身内部空间容积的前提条件下,还使得本车身的结构较为简单合理。所述第二壳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壳体上下布置且两者的内腔相通,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该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下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该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等于盖体的径向尺寸,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等于下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这样,就能够更进一步地加大本车身的高度、增大本车身内部空间的容积。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盖体的材料为工程塑料或玻璃钢材料。众所周知,工程塑料的重量较轻,这样,有效减轻了本车身的重量,确保本车身的重量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且使得本车身的制造加工容易、成本低。众所周知,玻璃钢(FRP)亦称作GRP,即纤维强化塑料,一般指用玻璃纤维增强不饱和聚脂、环氧树脂与酚醛树脂基体。以玻璃纤维或其制品作增强材料的增强塑料,称谓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或称谓玻璃钢。由于所使用的树脂品种不同,因此有聚酯玻璃钢、环氧玻璃钢、酚醛玻璃钢之称。质轻而硬,不导电,机械强度高,回收利用少,耐腐蚀。可以代替钢材制造机器零件和汽车、船舶外壳等。玻璃钢具有以下优点:I)、轻质高强玻璃钢的相对密度在1.5^2.0之间,只有碳钢的1/Γ1/5,可是拉伸强度却接近,甚至超过碳素钢,而比强度可以与高级合金钢相比。因此,在航空、火箭、宇宙飞行器、高压容器以及在其他需要减轻自重的制品应用中,都具有卓越成效。2)、耐腐蚀性能好玻璃钢是良好的耐腐材料,对大气、水和一般浓度的酸、碱、盐以及多种油类和溶剂都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3)、电性能好玻璃钢是优良的绝缘材料,用来制造绝缘体。高频下仍能保护良好介电性。微波透过性良好。4)、热性能良好玻璃钢的热导率低,室温下为1.25 1.67kJ/(m*h.Κ),只有金属的1/100 1/1000,是优良的绝热材料。在瞬时超高温情况下,是理想的热防护和耐烧蚀材料。采用玻璃钢材料后,本车身不易生锈、耐腐蚀,具有绝缘隔热的特性。

图1是本车身第一实施例从上向下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车身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3是本车身第一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图4是本车身第二实施例从上向下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车身第二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车身第二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第一实施例:[0035]参见图1—图3,其中:图1中两个门扇口 I未安装门扇2 ;图2中两个门扇口 I安装了门扇2且门扇2呈打开状态;图3中门扇2呈打开状态。本车身包括下侧敞口的第一壳体Al、高于第一壳体Al且与第一壳体Al共轴线的盖体A2,第一壳体Al、盖体A2的形状均为球缺状,盖体A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壳体Al的径向尺寸,第一壳体AI和盖体A2之间还固设一个分别与前两者的内腔相通的第二壳体A3,第二壳体A3与第一壳体Al共轴线,第二壳体A3的形状为球台状;第一壳体Al、第二壳体A3、盖体A2的周向彼此间隔180度角地依次开有两个共同穿经前三者的门扇口 1,即两个门扇口 I分别位于第一壳体Al、第二壳体A3、盖体A2的径向两侧且对称于后三者的轴线。第二壳体A3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壳体A3的下侧径向尺寸,第二壳体A3的上侧径向尺寸等于盖体A2的径向尺寸。第一壳体Al、第二壳体A3、盖体A2的材料为工程塑料且第二壳体A3、盖体A2呈透明状。第一壳体Al与圆形的设有三个车轮B2的车底盘BI相适配。本车身上的各门扇口 I配上门扇2,再配上相应的有驱动装置的车底盘B1、发动机、电气设备等设施后即可使用。图1、图2中画出了本车身前侧、后侧的车牌照Cl、车牌照C2,车辆能够行驶所需要配置的前侧照明灯、后侧照明灯、后视镜等附属设施在附图中未画出。第二实施例:参见图4一图6,其中:图4中两个门扇口 I未安装门扇2 ;图5中两个门扇口 I安装了门扇2且门扇2呈打开状态;图6中门扇2呈打开状态。本车身包括下侧敞口的第一壳体Al、高于第一壳体Al且与第一壳体Al共轴线的盖体A2,第一壳体Al、盖体A2的形状均为球缺状,盖体A2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壳体Al的径向尺寸。第一壳体Al和盖体A2之间还固设 两个分别与前两者的内腔相通的第二壳体A3,第二壳体A3与第一壳体Al共轴线,第二壳体A3的形状为球台状。两个第二壳体A3上下布置且两者的内腔相通,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A3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该第二壳体A3的下侧径向尺寸,下侧的那个第二壳体A3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该第二壳体A3的下侧径向尺寸。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A3的上侧径向尺寸等于盖体A2的径向尺寸,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A3的下侧径向尺寸等于下侧的那个第二壳体A3的上侧径向尺寸。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A3与盖体A2的内腔直接相通,下侧的那个第二壳体A3与第一壳体Al的内腔直接相通。第一壳体Al、两个第二壳体A3、盖体A2的周向彼此间隔180度角地依次开有两个共同穿经前四者的门扇口 1,即两个门扇口 I分别位于第一壳体Al、两个第二壳体A3、盖体A2的径向两侧且对称于后四者的轴线。第一壳体Al、两个第二壳体A3、盖体A2的材料为玻璃钢材料且两个第二壳体A3、盖体A2呈透明状。第一壳体Al与圆形的设有四个车轮B2的车底盘BI相适配。本车身上的各门扇口 I配上门扇2,再配上相应的有驱动装置的车底盘B1、发动机、电气设备等设施后即可使用。图4一图6中画出了本车身前侧、后侧的车牌照Cl、车牌照C2,车辆能够行驶所需要配置的前侧照明灯、后侧照明灯、后视镜等附属设施在附图中未画出。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两种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第二壳体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决定,第二壳体的形状还可为其它适宜形状;门扇口的数量可根据需要灵活决定;另,盖体的形状还可为球台状(即盖体的上侧为平面);第一壳体的上侧区域还可为平面状过渡;对于上下布置的两个第二壳体而言,下侧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区域还可为平面状过渡;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盖体的表面还可设有若干凸起。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它包括下侧敞口的第一壳体、高于第一壳体且与第一壳体共轴线的盖体,第一壳体、盖体的形状均为球缺状,盖体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壳体的径向尺寸,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和盖体之间还设置至少一个分别与前两者的内腔相通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共轴线,第二壳体的形状为球台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盖体的周向开有至少一个共同穿经前者的门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的数量为一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等于盖体的径向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壳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壳体上下布置且两者的内腔相通,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该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下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小于该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 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等于盖体的径向尺寸,上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下侧径向尺寸等于下侧的那个第二壳体的上侧径向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 体、盖体的材料为工程塑料或玻璃钢材料。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车辆车身,它包括下侧敞口的第一壳体、高于第一壳体且与第一壳体共轴线的盖体,第一壳体、盖体的形状均为球缺状,盖体的径向尺寸小于第一壳体的径向尺寸,第一壳体和盖体之间还设置至少一个分别与前两者的内腔相通的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共轴线,第二壳体的形状为球台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盖体的周向开有至少一个共同穿经前者的门扇口。对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旅客,本车身均能做到高矮咸宜。采用本车身,使用时的通用性较强、舒适性较佳。
文档编号B62D25/00GK203111319SQ20132005487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1日
发明者何胜 申请人:何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