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3794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跨骑式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一种具有前叉的跨骑式车辆:在不增加零件个数的情况下,减轻配置在前叉后方的制动钳受到石子等碰撞而带来的影响。左前叉(3L)具有椭圆形状部(43),其位于制动钳(11)的前方部位,与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比,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较宽,在从车辆前方看时,制动钳(11)与椭圆形状部(43)重叠配置。
【专利说明】跨骑式车辆【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前叉的跨骑式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在现有技术中,人们公知有如下一种跨骑式车辆,即,在前叉的后方配置有制动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I】日本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第2007-230376号
[0004]在上述跨骑式车辆中,在前叉的后方配置有制动钳,另外,在前叉的前侧配置有保护装置,在该保护装置的作用下,从前方飞过来的石子很难直接碰到前叉和制动钳上。
[0005]但是,对于因控制零件个数而未配置保护装置的车辆而言,由于制动钳很容易受到石子等碰撞,所以人们希望对其进行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如下一种具有前叉的跨骑式车辆:在不增加零件个数的情况下,减轻配置在前叉后方的制动钳受到石子等碰撞而带来的影响。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I所述的跨骑式车辆(1),具有:前叉(3L,3R),其用于支承能够转动的前轮(2);制动钳(11),其配置在所述前叉(3L,3R)的后方,所述前叉(3L,3R)具有宽 幅部(43,143,243,343),其位于所述制动钳(11)的前方部位,与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比,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较宽,在从车辆前方看时,上述制动钳(11)与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重叠配置。
[0008]另外,所述跨骑式车辆包括驾驶者横跨车身进行骑行的所有车辆,即,不仅包括两轮摩托车(包括带有动力源的自行车和小型摩托车),还包括三轮车或者四轮车。
[000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相对于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在车宽方向上的最外侧部(Tl),所述制动钳(11)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
[001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所述前叉(3L,3R)为正立式伸缩套筒前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至少形成于前叉的底部支架(32)上的位于所述制动钳(11)的前方的部位。
[00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所述底部支架(32)上的内管(31)的插孔(41)在其截面上为圆形。
[0012]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所述的跨骑式车辆,相对于滑动轴线(Cl),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偏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
[00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6所述的跨骑式车辆,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的车宽方向外侧厚度较厚。
[001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具有左右一对的所述前叉(3L,3R),所述制动钳(11)只支承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其中一个上,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该宽幅部(43,143,243,343)的形成位置与所述制动钳的支承位置左右对称。
[0015]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8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具有:前叉(3L,3R),其用于支承能够转动的前轮(2);制动钳(11),其配置在所述前叉(3L,3R)的后方,与所述前叉(3L,3R)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比,所述前叉(3L,3R)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较长,相对于所述所述前叉(3L,3R)在车宽方向上的最外侧部(Tl ),所述制动钳(11)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
[0016]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1、2、8所述的跨骑式车辆,不用另设制动钳用的保护装置等,在不增加零件个数的情况下,能够减轻车辆前方飞来的石子等碰撞制动钳而造成的影响。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3、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在正立式前叉上,底部支架的外部形状设计自由度较高,在底部支架上形成宽幅部,与在内管上形成宽幅部的情况相比,iu者能够各易地制造出如叉。
[0018]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5、6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在不影响前叉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空间的情况下,能够减轻石子等碰撞制动钳而造成的影响。
[0019]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7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即使对于单盘式制动器的两轮摩托车,也能很好地保持左右前叉的刚性平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两轮摩托车的车身前部的左侧视图。
[0021]图2是表示图1中I1-1I线的剖面图。
`[0022]图3是表示制动块产生磨损的状态的相当于图2的剖面图。
[0023]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第一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局部部分的剖面图。
[0024]图5是表示表示本实施方式第二变形例的相当于图4的剖面图。
[0025]图6是表示表示本实施方式第三变形例的相当于图4的剖面图。
[0026]图7是表示表示本实施方式第四变形例的相当于图4的剖面图。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两轮摩托车(跨骑式车辆),2:前轮,3L:左前叉(前叉),3R:右前叉(前叉),11:制动钳,32:外管(底部支架),43:椭圆形状部(宽幅部),47:厚壁部(突出部),143:突缘形成部(宽幅部),147:突缘(突出部),243,343:异形截面部(宽幅部),247:三角形状部(突出部),347:矩形形状部(突出部),Tl,T2:最外侧部,Cl:滑动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参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下面说明中,如无特殊记载,前后左右等朝向与从车辆所在位置看到的朝向相同。另外,在下面说明中所用的图中的适当位置,用箭头FR表示车辆前方,LH表示表示车辆左方,UP表示车辆上方。
[0030]图1例如表示越野型两轮摩托车(跨骑式车辆)I的车身前部。两轮摩托车I的前轮2可转动地支承在作为前减震器的左右前叉3L,3R (参照图2)的下端部上。左右前叉3L,3R均为正立式伸缩套筒前叉,其分别以内管31为上侧,外管(底部支架)32为下侧。左右前叉3L,3R(内管31)的上部通过转向支架4可转动地支承在车架5的前端的头管5a上,能被进行转向操作。
[0031]图中符号4a表示转向支架4的下侧支架,符号4b表示转向支架4的上侧支架,符号Cl表示左右前叉3L,3R的与头管5a平行的中心轴线(滑动轴线),符号6表示安装在上侧支架4b上用于转向的车把,符号7表示位于前轮2的上方的且与其有一定间隔的前挡泥板,符号9表不前轮的车轴。
[0032]两轮摩托车I的制动装置中的前主气缸(未图示)安装在车把6的右把手部。制动装置中的前轮制动器10具有:向所述前主气缸等提供液压的液压供给源;前制动钳(以下称为制动钳)11,其安装在前叉3L下部;前转盘21 (以下称为转盘),其安装在前轮2的轮毂20a的左侧。前轮2具有辐条式车轮20,该辐条式车轮20由轮毂20a、车圈20b、辐条20c构成。
[0033]结合图2进行参照可知,前轮制动器10为浮动钳盘式制动器。即,制动钳11支承在制动钳支架35上并能在车宽方向上滑动,该制动钳支架35固定在左前叉3L上,另外,用制动钳活塞13将一对制动块12压在转盘21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面上,仅在转盘21的一侧方向(左方)上具有该制动钳活塞13。制动钳11的结构为在转盘21的转动方向上并排设有2个制动钳活塞13,但是,也可以采用具有单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制动钳活塞13的结构。图中符号14表示用于连接所述液压供给源和制动钳11的制动软管。
[0034]左右前叉3L,3R的外管32例如使用铝合金经过铸造加工而各自一体成形。向后方突出的上下制动钳安装部33a,33b在左前叉3L的外管32的下后侧与之形成为一体。相对于上制动钳安装部33a,下制动钳安装部33b朝向后方的突出量大于前者。纵长形状的制动钳支架35横跨安装在上下制动钳安装部33a,33b的顶端部之上。在制动钳支架35的上下部位分别设置有上下连接部36a,36b,其分别配置在上下制动钳安装部36a,36b的车宽方向上的内侧。上下连接部36a,36b通过与车宽方向(左右方向)平行的螺栓BI分别连接固定在上下制动钳安装部33a,33b上。
[0035]上滑动销37a穿过制动钳支架35的上连接部36a的后方,该上滑动销37a从配置在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制动钳支架35)上的制动钳11的上端部Ila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立起。下滑动销37b朝向车宽方向外侧竖立设置在制动钳支架35的下连接部36b的上方,该下滑动销37b穿过设置车宽方向外侧(相对于制动钳支架35)的制动钳11的上下中间部。通过上述上下销37a,37b,制动钳11以能在车宽方向上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制动钳支架35上。
[0036]制动钳11具有:制动钳主体15,其支承在制动钳支架35上并配置成跨越转盘21的状态;一对所述制动块12,其被保持在制动钳主体15内侧并配置在转盘21的轴线方向上的两侧;所述制动钳活塞13,其嵌入制动钳主体15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内部并能在车宽方向上滑动。
[0037]所述液压供给源提供液压后,制动钳11的制动钳活塞13开始工作,将车宽方向外侧的制动块12压向转盘21的一个侧面,另外,其反作用力使制动钳主体15滑向车宽方向外侧,将车宽方向内侧的制动块12拉向转盘21的另一侧面。这样,将两个制动块12压接在转盘21上而产生前轮制动力。制动钳支架35的下端部35b与制动钳11 (制动钳主体15)的下端部Ub所处的高度相等。
[0038]图2、3表示左前叉3L的外管32的与位于制动钳11前方部位上的轴线Cl垂直相交的截面(过轴线的横截面),和右前叉3R的外管32等的同一截面。图中箭头FR’表示图
2、3的截面的上前方。
[0039]如图1~3所示,左右前叉3L,3R的外管32形成沿轴线Cl直线延伸的圆筒状形状,其内部形成有截面为圆形的内空间部41,另外,外部形成截面为椭圆形状的外侧面。外管32的外侧面的截面形状并不是准确的椭圆形状而是连接曲率不同的多个圆弧而成的大致椭圆形状,在车宽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沿箭头FR’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
[0040]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圆筒状的内管31的下部,以能沿轴线Cl滑动的方式穿插在外管32的内空间部41中。内管31的上端部分别夹紧固定在转向支架4的下侧支架4a和上侧支架4b的左右两侧部。图1中的符号38表示从下侧支架4a的下端直到外管32的上端的蛇腹状车叉保护罩。
[0041]左右前叉3L,3R内收装有作为阻尼机构的减振器和作为减震器弹簧的螺旋弹簧等(均未图示)。外管32和枢支在其下前部的前轮2以及支承在其下后部的制动钳11,一起相对于包括内管31在内的车身沿轴线Cl上下移动。[0042]在位于左前叉3L的外管32的至少是位于制动钳11前方的部位(在上下方向上为制动钳11的上下端部11a,Ilb之间的范围,在图1中用符号H表示)形成有椭圆形状部43,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形成前面所述的大致椭圆形状。相对于轴线Cl,椭圆形状部43形成偏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的状态。具体来讲,椭圆形状部43的在车宽方向内侧的外表面44形成以轴线Cl为中心的截面为圆形形状,然而椭圆形状部43的在车宽方向外侧的外表面45形成向车宽方向外侧一方鼓出的状态,以车宽方向最外侧部Tl为顶部。椭圆形状部43也可以在外管32的全长范围内形成。
[0043]椭圆形状部43在车宽方向内侧形成均一的壁厚,椭圆形状部43在车宽方向外侧形成以车宽方向上的最外侧部Tl的壁厚为最大而在其前后壁厚逐渐减小的状态。换言之,在外管32 (椭圆形状部43)的车宽方向外侧形成有突出部(以下称厚壁部47),相对于与车宽方向内侧的外侧面44具有同一直径的基准面46,该突出部还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
[0044]参照图2,外管32的所述最外侧部Tl位于比制动钳11在车宽方向上的最外侧部T2还向车宽方向外侧距离宽度Wl的位置。这样,能够减轻来自车辆前方的石子等碰撞制动钳11的情况。图2表示制动块12的本体(摩擦件)12a具有相当于新品时的厚度W2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所述宽度Wl和厚度W2的关系为:“W1≥W2”。因此,如图3所示,即使制动块12的本体12a的厚度减小,制动钳主体15向车宽方向外侧移动,相对于外管32的最外侧部Tl,制动钳11的最外侧部T2也不会突出到车宽方向上的外侧。
[0045]上面说明了左前叉3L的外管32,但是未安装制动钳11的右前叉3R的外管32也具有同样的过轴线的横截面。因此,有助于实现左右前叉3L,3R之间刚性等的均等化。
[0046]如以上说明所示,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两轮摩托车I为跨骑式车辆,该跨骑式车辆具有:左右前叉3L,3R,其用于支承能够转动的前轮2 ;制动钳11,其配置在左前叉3L的后方,左前叉3L具有椭圆形状部43,其位于制动钳11的前方部位,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车宽方向上形成长椭圆形形状,在从车辆前方看时,制动钳11与椭圆形状部43重叠配置,相对于椭圆形状部43在车宽方向上的最外侧部Tl,制动钳11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
[0047]换言之,上述两轮摩托车I的左前叉3L的位于制动钳11前方部位上形成有厚壁部47,与制动钳11的最外侧部T2相比,厚壁部47在车宽方向上突出到前者的外侧。[0048]采用上述结构时,不需另设制动钳11用的保护装置也能在不增加零件个数的情况下,减轻从车辆前方飞来的石子等碰撞制动钳而造成的影响。
[0049]上述两轮摩托车I的左右前叉3L,3R为正立式伸缩套筒前叉,其外管32的供内管31穿插的内空间部41的截面为圆形,在外管32的位于制动钳11的前方部位上形成有椭圆形状部43 (厚壁部47)。
[0050]采用该结构时,能在正立式左右前叉3L,3R的外部形状设计自由度较高的外管32上形成椭圆形状部43 (厚壁部47),这与在内管31上形成的情况相比,前者能够容易地制造出左右前叉3L,3R。
[0051]相对于滑动轴线Cl,上述二轮自动车I的椭圆形状部43偏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车宽方向外侧形成的壁厚较厚(厚壁部47形成于外管32的车宽方向外侧)。
[0052]采用该结构时,能在不影响左右前叉3L,3R车宽方向内侧空间的情况下,减轻石子等碰撞制动钳而造成的影响。
[0053]上述两轮摩托车I,仅在左前叉3L上支承有制动钳11,在右前叉3R上形成有椭圆形状部43,其形成位置与前者的支承位置左右对称。
[0054]采用该结构时,即使是具有单盘式制动器的两轮摩托车1,也可以使左右前叉3L,3R保持良好的刚性平衡等。
[0055]并且,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对于外管32,可将其在图2,3中所示的截面形状进行各种变更。
[0056]例如图4中例示了如下一种情况:不是只用曲线来使椭圆形状部43形成大致椭圆形状,而使在其前后设有直线部48的大致椭圆形状。
[0057]另外,图5中例示了如下一种情况:设置突缘形成部143来代替椭圆形状部43,该突缘形成部143具有从基准面46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突缘147。
[0058]另外,图6中例示了如下一种情况:设置异形截面部243来代替椭圆形状部43,该异形截面部243具有从基准面46向车宽方向外侧且向后方突出的三角形状部247。
[0059]另外,图7中例示了如下一种情况:设置异形截面部343来代替椭圆形状部43,该异形截面部343具有从基准面46向车宽方向外侧突出的矩形形状部347。
[0060]另外,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以外管为上侧以内管为下侧的倒立式伸缩套筒前叉。此时,位于制动钳前方的内管的截面形状为椭圆形状。相对于此,采用铸造加工方法来成型加工上述实施方式的正立式伸缩套筒前叉的外管32时,更容易将过轴线的横截面设计为椭圆形状,或在车宽方向外侧成型加工出厚壁部47等,而且可以说成形加工自由度也较闻。
[0061]所述跨骑式车辆包括驾驶者横跨车身进行骑行的所有车辆,S卩,不仅包括两轮摩托车(包括带有动力源的自行车和小型摩托车),还包括三轮车或者四轮车。
[0062]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在不脱离该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跨骑式车辆(1),具有:前叉(3L,3R),其用于支承能够转动的前轮(2);制动钳(11 ),其配置在所述前叉(3L,3R)的后方,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3L,3R)具有宽幅部(43,143,243,343),其位于所述制动钳(11)的前方部位,与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比,其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车宽方向上的宽度较宽,在从车辆前方看时,上述制动钳(11)与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重叠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在车宽方向上的最外侧部(Tl),所述制动钳(11)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3L,3R)为正立式伸缩套筒前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至少形成于前叉的底部支架(32 )上的位于所述制动钳(11)的前方的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叉(3L,3R)为正立式伸缩套筒前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至少形成于前叉的底部支架(32 )上的位于所述制动钳(11)的前方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支架(32)上的内管(31)的插孔(41)在其截面上为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支架(32)上的内管(31)的插孔(41)在其截面上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滑动轴线(Cl),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偏向车宽方向外侧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的车宽方向外侧厚度较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的车宽方向外侧厚度较厚。
10.根据权利要求1~6的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左右一对的所述前叉(3L,3R),所述制动钳(11)只支承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其中一个上,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以使得左右一对所述前叉(3L,3R)左右对称。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左右一对的所述前叉(3L,3R),所述制动钳(11)只支承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其中一个上,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以使得左右一对所述前叉(3L,3R)左右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左右一对的所述前叉(3L,3R),所述制动钳(11)只支承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其中一个上,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以使得左右一对所述前叉(3L,3R)左右对称。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跨骑式车辆,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左右一对的所述前叉(3L,3R),所述制动钳(11)只支承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其中一个上,在所述一对前叉(3L,3R)的另一个上形成有所述宽幅部(43,143,243,343),以使得左右一对所述前叉(3L,3R)左右对称。
14.一种跨骑式车辆,具有:前叉(3L,3R),其用于支承能够转动的前轮(2);制动钳(11 ),其配置在所述前叉(3L,3R)的后方,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前叉(3L,3R)在过轴线的横截面上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相比,所述前叉(3L,3R)在车宽方向上的宽度较长,相对于所述前叉(3L,3R)在车宽方向上的最外侧部(Tl),所述制动钳(11)配置在车宽方向上的`内侧。
【文档编号】B62J23/00GK203439188SQ201320340064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6日
【发明者】永久保亮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