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刹车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591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自锁刹车手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自锁刹车手柄,包括手柄及限位杆,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第一枢接轴,所述第一枢接轴枢接于手扶车的支撑杆,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枢接轴,所述第二枢接轴枢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本实用新型自锁刹车手柄能实现自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自锁刹车手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手柄,尤其涉及一种自锁刹车手柄。
【背景技术】
[0002]手扶车或手推车是一种方便行动有困难的老人或伤残人行走的工具,其主要包括呈对称的车身支架、两支撑杆及安装于支撑杆上的两把手,两车身支架可以通过一呈交叉的折叠支架折叠而收拢。当使用时只需打开并锁定车身支架,使用者站立于两车身支架之间行走同时双手分别紧握把手即可。
[0003]现有的手扶车一般还配有刹车手柄,以控制车的前进或停止;但是,这种刹车手柄一般只能瞬时刹车,对于处于斜坡时,则需要保持握紧刹车手柄以实现长时间刹车,这样很快就会导致手掌出现疲劳及酸痛,不利于老人或伤残人。为了使手扶车在停车时能达到锁定状态,有些手扶车在车轮处安装一锁定机构;当停车时,只需打开锁定机构,使锁定机构对车轮锁定;而在行驶前则需要手动释锁,这样使手扶车使用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些锁定机构需要在刹车后单独操作锁定,并且由于其安装于车轮处,操作时需要弯腰等身体动作,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极不方便。
[0004]因此,基于上述的不足,需要一种能实现自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自锁刹车手柄。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自锁,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自锁刹车手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锁刹车手柄包括手柄及限位杆,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第一枢接轴,所述第一枢接轴枢接于手扶车的支撑杆,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枢接轴,所述第二枢接轴枢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0007]较佳地,所述自锁刹车手柄还包括驱动所述限位杆向下转动的弹性件。通过设置所述弹性件,利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使所述限位杆能自动地向下转动,从而自动脱离与所述手柄的卡合,实现自动解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8]具体地,所述弹性件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枢接轴外,且一端与所述限位杆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抵触。
[0009]较佳地,所述限位杆延伸出供手部操作的拨片。所述拨片可以在使用者握持所述手柄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拨动所述限位杆,因而无需双手操作,达到方便操作的目的。
[0010]较佳地,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手柄的下底面,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另一凸块,两凸块的侧面相互抵顶。通过利用凸块与凸块的抵顶,从而使所述限位杆及手柄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从而达到稳定的状态并实现自锁。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手柄的一端通过第一枢接轴枢接于支撑杆上,在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设置所述第一卡合部,并且设置一限位杆,使所述限位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枢接轴枢接于支撑杆上,另一端设置第二卡合部,通过将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使所述第一枢接轴及第二枢接轴所在的点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的卡合点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使得所述手柄的位置固定在刹车的状态,实现刹车后自锁的目的,结构非常简单,锁定或解锁只需拨动所述限位杆即可,使用十分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刹车手柄应用于手扶车上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刹车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刹车手柄自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锁刹车手柄释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17]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锁刹车手柄100安装于手扶车200上,手扶车200具有两支撑杆201,支撑杆201上设置把手202,把手202固定于支撑杆201上端供使用者握持。把手202的下方设有自锁刹车手柄100,自锁刹车手柄100包括手柄1、限位杆2及扭转弹簧3,手柄I的一端设有第一枢接轴11,第一枢接轴11枢接于支撑杆201,手柄I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部12,手柄I的中部设有卡合件13,刹车线203的一端固定于卡合件13上,另一端与刹车装置(图中未示)连接,刹车装置安装于车轮204上。限位杆2位于手柄I的下方,限位杆2的一端设有第二枢接轴21,第二枢接轴21枢接于支撑杆201,第一枢接轴11及第二枢接轴21不在同一位置上,但是第一枢接轴11与第二枢接轴21的
中心轴线平行,限位杆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部22,第二卡合部22与第--^合部12卡
合。扭转弹簧3套设于 第二枢接轴21外,且一端与限位杆2抵触,另一端与支撑杆201抵触。利用扭转弹簧3的弹性作用力,使限位杆2能自动地向下转动,从而自动脱离与手柄I的卡合,实现自动解锁,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18]再如图3所示,设置第二卡合部22的限位杆2的一端延伸出供手部操作的拨片23。拨片23可以在使用者握持手柄I时供使用者的手指拨动限位杆2,因而无需双手操作,达到方便操作的目的。
[0019]请结合图3及图4所示,第一卡合部12为凸块,凸块设置于手柄的下底面,第二卡合部22为另一凸块,两凸块的侧面相互抵顶。通过利用凸块与凸块的抵顶,从而使限位杆2及手柄I的相对位置保持固定,从而达到稳定的状态,实现自锁。
[0020]手柄I的端部大致呈方形圈14结构,握持时用于容置手部,手柄I的下底面且位于第一卡合部12的后方设有波纹起伏的防滑结构15,使手部握持得更舒适。方形圈14靠近支撑杆201的一侧设有长形孔14a,限位杆2的端部穿过长形孔14a伸入方形圈14内,限位杆2拨动时可在长形孔14a内上下滑动。
[0021]综合上述并结合图4,行车时,使用者双手分别握持于把手202上,当刹车时,手动拉动手柄1,使手柄I沿第一枢接轴11向上转动,手柄I转动带动刹车线203向上拉紧,从而使刹车线203驱动刹车装置对车轮204制动,当不需要刹车时,放开手柄1,使手柄I在重力作用下沿第一枢接轴11向下转动,从而松开刹车线203释放车轮204。当手扶车200停止行驶时,如上述的步骤手动向上拉动手柄I而刹车,然后手动向上拨动拨片23,进而带动限位杆2沿第二枢接轴22向上转动,当限位杆2向上转动手柄I的下方时,限位杆2的第二卡合部22的侧面抵顶于手柄I的第一卡合部12的侧面;此时,第一枢接轴11及第二枢接轴21所在的点与第一、第二卡合部12、22的抵顶点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而三角形为一稳定结构,因此,放开手柄I时,手柄I便不能沿第一枢接轴11向下转动,从而使刹车线203保持拉紧,进而保持住刹车的状态。当需要释锁时,只需拉动手柄1,使其向上转动,这时,手柄I上的第一卡合部12与限位杆2上的第二卡合部22相互脱离,限位杆2在扭转弹簧3的弹性力作用下自动向下转动,此时,所形成的三角形结构即不存在,即可放开手柄1,使手柄I向下转动而松开刹车线203并释放车轮204。
[0022]由于本实用新型将手柄I的一端通过第一枢接轴11枢接于支撑杆201上,在手柄I的另一端设置第一卡合部12,并且设置一限位杆2,使限位杆2的一端通过第二枢接轴21枢接于支撑杆201上,另一端设置第二卡合部22,通过将第—^合部12与第二卡合部22卡合,使第一枢接轴11及第二枢接轴21所在的点与第一卡合部12及第二卡合部22的卡合点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从而使得手柄I的位置固定在刹车的状态,实现刹车后自锁的目的,结构非常简单,锁定或解锁只需拨动限位杆即可,使用十分方便。
[002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锁刹车手柄,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及限位杆,所述手柄的一端设有第一枢接轴,所述第一枢接轴枢接于手扶车的支撑杆,所述手柄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枢接轴,所述第二枢接轴枢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刹车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刹车手柄还包括驱动所述限位杆向下转动的弹性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锁刹车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二枢接轴外,且一端与所述限位杆抵触,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抵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刹车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延伸出供手部操作的拨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刹车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凸块,所述凸块设置于所述手柄的下底面,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另一凸块,两凸块的侧面相互抵顶。
【文档编号】B62B5/04GK203544079SQ201320594290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张钊 申请人:东莞威信运动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