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8973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名称为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属于矿用自卸车【技术领域】。它主要是解决现有普通薄钢板做的驾驶室安全性差的问题。它的主要特征是:包括顶盖梁总成、后部框架、底端梁总成、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后立柱、中间斜支撑梁、前部框架;驾驶室骨架上设有蒙皮和底板,里侧设有内饰;所述顶盖梁总成与底端梁总成分别与后部框架焊接在一起,左前立柱和左后立柱分别与顶盖梁总成和底端梁总成焊接在一起,右前立柱和右后立柱分别与顶盖梁总成和底端梁总成焊接在一起,中间斜支撑梁分别与底端梁总成与后部框架焊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高、加工制造方便的特点,主要用于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
【专利说明】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矿用自卸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倾翻防落物变形的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
【背景技术】
[0002]矿用自卸车属于非公路自卸车,其使用环境复杂恶劣,整车稳定性差,同时矿用自卸车普遍载重量较大,如果发生侧翻、翻滚或有坠落物体时,将对驾驶员造成极大的伤害。
[0003]近年来,随着工程车辆出口量的增加及国际上对其安全保护性能要求的提高,国内外对车辆安全性能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涉及车上人员人身安全的驾驶室,要求更高。然而,目前国内矿用自卸车大都采用普通薄钢板通过特殊工艺压制而成,由于矿用自卸车经常要在机身倾斜的状态下工作,会遇到机身翻倒或有重物落下的情况,普通薄钢板做的驾驶室安全性差。从保护驾驶员的观点出发,当机身翻倒或有重物落下时,即驾驶室承受载荷的情况下,也必须保证驾驶室的变形很小,所以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驾驶室。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保护驾驶员生命安全的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梁总成、后部框架、底端梁总成、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后立柱、中间斜支撑梁、前部框架;所述顶盖梁总成、后部框架、底端梁总成、左前立柱、右前立柱、左后立柱、右后立柱、中间斜支撑梁、前部框架上设有蒙皮和底板,里侧设有内饰;所述顶盖梁总成与底端梁总成分别与后部框架与前部框架焊接在一起,左前立柱与左后立柱分别与顶盖梁总成与底端梁总成焊接在一起,右前立柱与右后立柱分别与顶盖梁总成与底端梁总成焊接在一起,中间斜支撑梁分别与底端梁总成与后部框架焊接在一起,形成结构牢固的框架结构。
[0006]上述结构具有防倾翻、防落物变形的功能,在车辆发生倾翻、翻滚或有落物坠落时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因驾驶室变形而对驾驶员造成的人身伤害。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性高、加工制造方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
[000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0010]图3为图1的A向视图。
[0011]图4为图1的B向视图。
[0012]图5为图1的C向视图。
[0013]图6为图1的D向视图。
[0014]图中:顶盖梁总成1、后部框架2、底端梁总成3、左前立柱4、右前立柱5、左后立柱
6、右后立柱7、中间斜支撑梁8、前部框架9。【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由顶盖梁总成1、后部框架
2、底端梁总成3、左前立柱4、右前立柱5、左后立柱6、右后立柱7、中间斜支撑梁8、前部框架9构成。
[0016]顶盖梁总成I由两根侧梁与三根横梁焊接而成。后部框架2由两侧两根倾斜的长杆、中部两根前后短杆、中下部两根斜短杆两端及中间左右长横杆相互焊接而成。底端梁总成3由若干纵、横梁相互焊接而成,呈矩形。左前立柱4、右前立柱5、左后立柱6、右后立柱7均为直形立柱。前部框架9由两根下部的直立柱、两根上部的倾斜立柱、中下部的两根前后横杆及中下部一根左右横杆相互焊接而成。中间斜支撑梁8由倾斜立柱构成。
[0017]顶盖梁总成I与底端梁总成3分别与后部框架2焊接在一起,左前立柱4和左后立柱6分别与顶盖梁总成I和底端梁总成3焊接在一起,右前立柱5和右后立柱7分别与顶盖梁总成I和底端梁总成3焊接在一起,中间斜支撑梁8焊接在底端梁总成3左纵梁内侧与后部框架2中部右侧横杆之间。采用上述结构,安全、加工制造方便。
[0018]后部框架2、底端梁总成3、左前立柱4、右前立柱5、左后立柱6、右后立柱7、中间斜支撑梁8、前部框架9上设有蒙皮和底板,里侧设有内饰。
【权利要求】
1.一种矿用自卸车驾驶室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梁总成(I)、后部框架(2)、底端梁总成(3)、左前立柱(4)、右前立柱(5)、左后立柱(6)、右后立柱(7)、中间斜支撑梁(8)、前部框架(9);所述顶盖梁总成(I)、后部框架(2)、底端梁总成(3)、左前立柱(4)、右前立柱(5)、左后立柱(6)、右后立柱(7)、中间斜支撑梁(8)、前部框架(9)上设有蒙皮和底板,里侧设有内饰;所述顶盖梁总成(I)与底端梁总成(3)分别与后部框架(2)焊接在一起,左前立柱(4)和左后立柱(6)分别与顶盖梁总成(I)和底端梁总成(3)焊接在一起,右前立柱(5)和右后立柱(7)分别与顶盖梁总成(I)和底端梁总成(3)焊接在一起,中间斜支撑梁(8)焊接在底端梁总成(3)左纵梁内侧与后部框架(2)之间,形成结构牢固的框架结构。
【文档编号】B62D33/06GK203698445SQ201320887773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李青, 唐开林, 唐春喜, 张光明, 王雪扬, 代雪莲, 桑春宁, 孟龙生, 陈程 申请人:中铁十一局集团汉江重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