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部件以及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446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防护部件以及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车(10),其具有婴儿车主体(15)、和端部被安装在婴儿车主体(15)上的防护部件(70)。婴儿车主体(15)具有:车身框架(18)和座椅支承体(40),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前腿(22)及后腿(25)、和供前腿及所述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框架部件(20),所述座椅支承体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上。防护部件(70)两端部被安装在座椅支承体、或连结座椅支承体与前腿的前腿连结部件(38)上。
【专利说明】防护部件以及婴儿车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在婴儿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被安装于该婴儿车上的防护部件。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护部件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0002]例如JP06-037052U所公开的那样,在多数的婴儿车上,在婴儿车的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防护部件(也称为靠手)被安装在落座于婴儿车上的婴幼儿的前方的位置处。如JP06-037052U所公开的那样,防护部件在一般情况下被安装在如一对靠手的前端部这样位于比婴儿车的座椅支承体(支承座椅的结构)更靠上方的位置处的部件上。在JP06-037052U的婴儿车中,在扶手上设有由突起构成的卡合部,在防护部件的端部上形成有对靠手的由突起而构成的卡合部进行收纳、且由凹部构成的被卡合部。


【发明内容】

[0003]但是,安装有靠手等的防护部件的部件在婴儿车的外观上会成为醒目的部位。因此,在防护部件被安装于该部位处的情况下,在该醒目的部位的设计上出现限制,而难以对婴儿车的整体的设计性进行改善。本发明为考虑了这一点而完成的发明。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护部件的安装所引起的有损于婴儿车的外观设计性的婴儿车。
[0004]此外,防护部件的与婴幼儿相对的部位在通常情况下具有包含聚丙烯等的芯材的叠层体、和供该叠层体插穿的筒状缝制品。筒状缝制品对防护部件及婴儿车整体付与了外观性的同时,防止了包含芯材的叠层体与婴幼儿直接接触的情况。然而,缝制品为成本较高的部件。因此,除了包括芯材的叠层体之外还使用筒状缝制品时,会使防护部件的制造成本大幅度地升高。因此,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以简单的结构提供廉价的防护部件。
[0005]本发明的婴儿车具备:婴儿车主体,其具有车身框架和座椅支承体,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前腿及后腿、和供所述前腿及所述后腿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框架部件,所述座椅支承体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上;防护部件,其两端部被安装在所述座椅支承体、或连结所述座椅支承体与所述前腿的前腿连结部件上。
[0006]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座椅支承体包括座部支承体、和从后方连接于所述座部支承体的背部支承体,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座部支承体的两侧部上。
[0007]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座椅支承体具有座部支承体、和从后方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座部支承体的背部支承体,所述座部支承体包括一对侧框部分、和在前方连结所述一对侧框部分的连结框部分,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侧框部分上,所述防护部件在所述一对侧框部分之间延伸。
[0008]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座部支承体具有与所述背部支承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与所述背部支承体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从前方与各个端部连接件相连接且连结在一对端部连结部件之间的框件,通过所述端部连接件和所述框件的一部分而形成有所述侧框部分,通过所述框件的其他的部分而形成有所述连结框部分,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端部连接件上,所述防护部件在所述一对端部连接件之间延伸。
[0009]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所述前腿连结部件也可以连结前腿和所述端部连接件。
[0010]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一对侧框部分的朝向宽度方向的分离间隔在所述侧框部分的后方处与所述侧框部分的前方相比而较窄,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侧框部分的宽度较窄的后方部分处。
[0011]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防护部件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的一对端部安装部分、和连结一对端部安装部分的防护部分,所述防护部分能够从所述一对端部安装部分上拆下。
[0012]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防护部件的所述防护部分具有与所述端部安装部件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两端部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上的树脂制的防护主体,各个端部连接件具有对所述防护主体的端部进行收纳的外壳、和使用结合件而与所述外壳固定在一起的按压板,所述防护主体的所述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之间,并且以与所述外壳的内面以及所述按压板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一起被所述结合件贯穿。
[0013]在本发明的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所述端部安装部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
[0014]本发明的婴儿车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还具备被支承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底部布状材料,所述底部布状材料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和从所述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起向两侧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侧布状部,在各个侧布状部上形成有孔,所述防护部件的所述端部安装部分穿过所述侧布状部的所述孔。
[0015]本发明的婴儿车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还具备被支承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底部布状材料,所述底部布状材料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和从所述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起向两侧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侧布状部,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在各个侧布状部上形成有孔,所述防护部件穿过所述侧布状部的所述孔。
[0016]本发明的婴儿车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S卩,还具备被支承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底部布状材料,所述底部布状材料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和从所述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起向两侧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侧布状部,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在所述侧布状部上安装有辅助布料,在所述侧部状部与所述辅助布料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防护部件穿过的筒状的路径。
[0017]本发明的第二婴儿车具备:婴儿车主体;防护部件,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离而被安装于婴儿车主体上的一对端部安装部分、和连结一对端部安装部分的防护部分,所述防护部件的所述防护部分具有与所述端部安装部件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两端部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上的树脂制的防护主体,各个端部连接件具有对所述防护主体的端部进行收纳的外壳、和使用结合件而与所述外壳固定在一起的按压板,所述防护主体的所述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之间,并且以与所述外壳的内面以及所述按压板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一起被所述结合件贯穿。
[0018]本发明的第三婴儿车具备:一对端部安装部分,其在婴儿车的宽度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被安装于该婴儿车上;防护部分,其连结一对端部安装部分,所述防护部分具有与所述端部安装部件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两端部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上的树脂制的防护主体,各个端部连接件具有对所述防护主体的端部进行收纳的外壳、和使用结合件而被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按压板,所述防护主体的所述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之间,并且以与所述外壳的内面以及所述按压板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一起被所述结合件贯穿。
[0019]根据本发明,防护部件的两端被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承体、或连结所述座椅支承体与所述前腿的前腿连结部件上。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防护部件的安装所引起的有损于婴J L车的外观设计性的情况。
[0020]此外,根据本发明,防护部件在面对于落座在婴儿车上的婴儿的位置上具有树脂制的防护主体。由于树脂制的防护主体并非必需以缝制品进行覆盖而使用,因此能够简单且廉价的构成防护部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并且为表示婴儿车的立体图。
[0022]图2为表示图1的婴儿车的婴儿车主体的侧视图。
[0023]图3为表示图2的婴儿车主体在折叠了的状态下的侧视图。
[0024]图4为省略一部分的结构要素来表示图2的婴儿车主体的部分立体图。
[0025]图5为表示图2的婴儿车主体的座椅支承体以及防护部件的透视图。
[0026]图6为省略一部分的结构要素来表示图1的婴儿车的部分侧视图。
[0027]图7为表示图1的婴儿车的部分透视图。
[0028]图8为省略一部分的结构要素来表示防护部件的部分立体图。
[0029]图9为表示防护部件的剖视图。
[0030]图10为用于说明婴儿车的一个改变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2]图1至图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婴儿车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其中,图1图示了婴儿车的整体结构。婴儿车10在将婴幼儿带出时使用。如图1所示,婴儿车10具有:婴儿车主体15、位于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上方的篷12、被配置于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下方的筐13、和两端被安装在婴儿车主体15上的防护部件70。防护部件70从乘坐于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前方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如图2所示,婴儿车主体15具有座椅支承体40、和对座椅支承体40进行支承的车身框架18。如图1所示,婴儿车10还具有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上的底部布状材料60。在底部布状材料60上,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而安装有具有缓冲性的座椅(未图示)。婴儿车10在整体上形成如下的结构,S卩,将沿着前后方向而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作为中心而大致对称的结构。以下,对构成婴儿车10的婴儿车主体15、防护部件70以及底部布状材料60依次进行说明。
[0033]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对婴儿车10以及其结构要素所使用的“前”、“后”、“上”及“下”的用语在没有特别指示的情况下,是指以乘坐在处于展开状态的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及“下”。因此,“前后方向”是指,相当于图1中的连结纸面的左下和右上的方向。而且,在没有特别指示的情况下,“前”是指乘车的婴幼儿面向的一侧,在图1中的纸面的左下侧为“前侧”。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且与婴儿车10的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婴儿车10的接地面为水平面的情况下,“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此外,“横向”以及“宽度方向”是指,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正交的方向。并且,关于“右”及“左”则分别指以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为基准的横向或宽度方向上的“右”及“左”。
[0034]如上所述,婴儿车主体15具有座椅支承体40、和对座椅支承体40进行支承的车身框架18。其中首先,主要参照图5对座椅支承体40进行说明。
[0035]座椅支承体40作为主要的结构而具有:位于婴幼儿的上半身的后方且对婴幼儿从后方进行支承的背部支承体42、和位于婴幼儿的臀部的下方且对臀部从下方进行支承的座部支承体50。背部支承体42从后方与座部支承体50连接。背部支承体42相对于座部支承体50而能够进行摆动。背部支承体42相对于座部支承体50的摆动角度,即倾斜角度能够通过调节穿过背部支承体42的背面而被安装于车身框架18上的倾斜调节带33 (参照图2)的长度而进行控制。
[0036]如图5所示,背部支承体4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离而配置的一对侧框部44、和被枢装于一对侧框部44、44的上端部的上部框部47。各个侧框部44的下端部被枢装于座部支承体50上。上部框部47包括与各个侧框部44连接的一对侧部47a、47b、和在一对侧部47a、47b之间于宽度方向上延伸的连结部47b,从而被形成为三面框状。如图1及图6所示,在底部布状材料60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上的情况下,在一对侧框部44、44之间的区域内形成有对婴幼儿的脊背进行支承的面,并且在由上部框部47所包围的区域内形成有对婴幼儿的头部进行支承或保护的面。
[0037]如图5所示,背部支承体42还具有使一端部被枢装于上部框部47的各个侧部47a上的一对连接框部48。连接框部48的另一端部如图4及图6所示而被枢装于扶把28上。连接框部48对下述的底部布状材料60进行支承,并从侧面对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进行保护。此外,连接框部48还作为对应于倾斜动作而使上部框部47相对于侧框部44进行转动的联杆部件而发挥功能。如图4及图5所示,在背部支承体42相对于座部支承体50而处于放倒的状态下,上部框部47相对于侧框部44而处于立起的状态。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在背部支承体42相对于座部支承体50而处于立起的状态下,上部框部47的侧部47a的下方部分与侧框部44大致平行。
[0038]接下来,继续主要参照图5,对座部支承体50进行说明。座部支承体50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框部分50a、50b和连结在一对侧框部分50a、50a的顶端部之间的连结框部分50b,从而被形成为框状。但是作为具体的结构,座部支承体50具有:与背部支承体42的各个侧框部44枢装在一起的一对端部连接件52、52,和从前方与各个端部连接件52连接且连结在一对端部连接件52、52之间的框件54。端部连接件52例如由树脂成形品构成,框件54由对筒状金属进行弯曲加工而制作的部件构成。框件54的两端部通过结合件56而被固定安装于对应的一侧的端部连接件52上。另外,通过端部连接件52与框件54的一部分而形成有侧框部分50a,并通过框件54的其他的部分而形成有连结框部分50b。如图4所示,一对侧框部分50a、50a的宽度方向上的分离间隔在侧框部分50a的后方部分处较窄(间隔da),而在侧框部分50a的前方部分处较宽(间隔db)。
[0039]另外,如图5所示,座椅支承体40还具有连结在一对端部连接件52、52之间的后上部连结部件41。
[0040]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图2、图4及图6,对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支承座椅支承体40的车身框架18进行说明。另外,在图4中,将应当被配置于图中的近前侧(婴儿车10的右侧)上的一部分结构要素省略,并且同样地在图6中,也将应当被配置于附图中的近前侧(婴儿车10的左侧)上的一部分结构要素省略。如从图1及图4理解得知,在座椅支承体40的两侧上设有框架部件20、前腿22及后腿25。各个框架部件20位于落座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侧面,并作为靠手而发挥功能。对应的一侧的前腿22及后腿25的上方部分(在所图示的示例中为上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而被连接在该框架部件20的前方部分(在所图示的示例中为前端部)处。前轮23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在一对前腿22、22的下端部处。后轮26分别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被支承在一对后腿25、25的下端部处。
[0041]一对框架部件20的后方部分(在图示的示例中为后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而被连接在扶把28上。扶把28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离而被配置的一对延伸部28a、28a,和连结在一对延伸部28a、28a之间的把持部28b,从而被形成为大致呈U字状。延伸部28a延伸成棒状,并且框架部件20被枢装在扶把28的中间部分或下方部分处。
[0042]如图2及图4所示,车身框架18具有被枢装于各个前腿22的中间部处的一对前腿连结部件38、和被枢装于各后腿25的中间部处的一对后腿连结部件39。如图2及图4所示,车身框架18在该前腿连结部件38以及后腿连结部件39上与座椅支承体40连接。另外如上所述,车身框架18与座椅支承体40的连接框部48相连接。前腿连结部件38使其下端部(前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而被连接于前腿22上。另一方面,前腿连结部件38的上端部(后端部)被连接于座部支承体50的侧框部分50a上。更详细而言,前腿连结部件38的上端部(后端部)被固定安装于形成座部支承体50的端部连接件52上。后腿连结部件39使其下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而被连接于后腿25上。后腿连结部件39的上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而被连接于座椅支承体40的座部支承体50上。特别是在图示的示例中,后腿连结部件39以将背部支承体42相对于座部支承体50的摆动轴线作为中心而能够相对于座椅支承体40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枢装于座椅支承体40上。因此,后腿连结部件90不仅相对于座部支承体50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且相对于背部支承体42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连接。
[0043]另外,扶把28的各个延伸部28a的下端部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而被连接于后腿连结部件39上。特别是在所图示的示例中,扶把28以将与后腿连结部件39相对于座椅支承体40的摆动轴线作为中心而能够相对于后腿连结部件39进行摆动的方式被枢装于后腿连结部件39上。因此,扶把28不仅相对于后腿连结部件39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连接,而且相对于座椅支承体40的背部支承体42以及座部支承体50而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连接。
[0044]如图4所示,作为在婴儿车10的在横向(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件而设有连结在一对前腿22、22之间的脚踏板30,和连结在一对后腿25、25之间的后下部连结部件31。
[0045]具有以上整体结构的婴儿车主体15能够通过使各个构成部件相互进行转动而折叠。具体而言,通过将扶把28暂时向后方向提起,随后向下方按压,从而使后腿连结部件39相对于后腿25在图2在顺时针方向上转动。伴随该操作,使框架部件20及前腿连结部件38相对于扶把28在图2中顺时针方向上转动。通过这样的操作,使得在侧面观察时扶把28与前腿22靠近而以大致平行的方式而被配置,并且扶把28的配置位置降低。通过以上的设置能够折叠婴儿车主体15,从而能够使沿着婴儿车的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型化。图3图示在折叠了状态下的婴儿车主体15。另一方面,将婴儿车主体15从折叠状态展开时,只要遵循与上述的折叠操作相反的顺序即可。
[0046]接下来,主要参照图1、图6及图7,对底部布状材料60进行说明。底部布状材料60包括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上的座布状材料61及背布状材料62、和从座布状材料61及背布状材料62向两侧方延伸出的一对侧布状材料63。座布状材料61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的座部支承体50上,从而形成对婴幼儿的臀部从下方进行支承的座面。背布状材料62被安装于背部支承体42中的侧框部44及上部框部47上,从而形成对婴幼儿的上半身从后方进行支承的背面。侧布状材料63被支承于扶把28及连接框部48上,并且在婴幼儿的臀部及上半身的侧面伸展。各个侧布状材料63从座椅支承体40起延展到作为车身框架18的靠手而发挥功能的框架部件20处为止。
[0047]底部布状材料60由具有柔软性的布状的材料而形成。底部布状材料60例如以获得适当的强度的方式对具有通气性的布料进行缝制而制成。如图6所示的示例中,底部布状材料60之中的座布状材料61及背布状材料62由网格材料形成。另一方面,底部布状材料60的侧布状材料63由布料形成。
[0048]另外,如图6所示,与接下来详述的防护部件70相关,从而在侧布状材料63上形成有孔63a。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侧布状材料63上安装有辅助布料65。在图示的示例中,辅助布料65被安装于侧布状材料63的宽度方向内侧面上。辅助布料65沿着两个接缝69a、69b而被缝于侧布状材料63上。而且,在侧布状材料63与辅助布料65之间形成有由两个接缝69a、69b而划分形成的筒状的部位。该筒状的部位成为接下来说明的防护部件70的路径68。筒状路径68从座布状材料61与背布状材料62之间的接合区域附近,朝向前方而向斜上方延伸。在图6所示的侧视图中,筒状路径68以与后腿25的上方部分平行的方式延伸。如图6所示,辅助布料65被配置于覆盖孔63a的位置上。孔63a位于筒状路径68上的后端部。
[0049]接下来,对防护部件70进行说明。在图示的示例中,防护部件70为,其两端部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上并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部件。如图1所示,防护部件70被配置于落座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前方。如图5及图6所示,所图示的示例中的防护部件70的端部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的座部支承体50的两端部上,更详细而言,被安装于座部支承体50的侧框部分50a处。
[0050]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护部件70的端部被安装于端部连接件52上,防护部件70在一对端部连接件52、52之间延伸。即,防护部件70的端部被安装于座部支承体50的后方侧的两端部上。因此,能够以将落座于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身体更稳定且更切实地进行包围的方式而对防护部件70进行设置。
[0051]在如上所述的端部连接件52上固定安装有框件54。该固定安装时,如图6所示,例如使用由销钉或铆钉构成的结合件56。而且,防护部件70利用该结合件5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与端部连接件52连接。因此,在婴儿车的使用时,能够随着落座的婴幼儿的动作而使防护部件70转动。即,能够迎合落座的婴幼儿的动作,而使防护部件70上下移动。由此,防护部件70能够对婴幼儿的身体的周围进行包围,同时良好地维持婴儿车10的乘坐体验。
[0052]如图4所示,座部支承体50的一对侧框部分50a、50a的向宽度方向的分离间隔在侧框部分50a的后方处与侧框部分50a的前方相比而较窄。防护部件70的端部被安装于侧框部分50a的宽度较窄的后方部分处。而且,在婴儿车10的宽度方向上,防护部件70以与侧框部分50a的大宽度的前方部分至少部分重叠的方式而被配置。因此,在婴儿车10的折叠动作时,当座部支承体50及背部支承体42以相互靠近的方式而相对摆动时,防护部件70通过一对侧框部分50a的大宽度的部分,而以抬起的方式被引导。即,如图3所示,在婴儿车10的折叠时,防护部件70向上方延伸上去,从而能够防止防护部件70从折叠后的婴儿车10向前方突出的现象。
[0053]如图5及图7所示,防护部件70具有被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上的一对端部安装部分71、71,和连结一对端部安装部分71、71的防护部分75。其中各端部安装部分7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0上。此外,如图7所示,防护部分75能够从一对端部安装部分71、71上分别拆下。因此,当婴幼儿上下婴儿车10时能够将防护部件75拆下。此外,根据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月龄,防护部件70并非是必需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拆下防护部件75而使用婴儿车10。
[0054]各个端部安装部分71被形成为例如由树脂成形物构成的扣环。如图9所示,在向婴儿车主体15安装的安装侧的端部安装部分71的基端部上形成有连接贯穿孔74。结合件56(参照图6)贯穿连接贯穿孔74,端部安装部分71以能够相对于端部连接件52进行转动的方式被连接在端部连接件52上。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在作为防护部分75的安装侧的端部安装部分71的顶端部上形成有收纳凹部73。防护部分75的插舌部82插入到该收纳凹部73中。在收纳凹部73上形成有卡止槽73a,而在插舌部82上形成有卡止突起83a。通过插舌部82的卡止突起83a嵌入到收纳凹部73的卡止槽73a内,从而使防护部分75被固定于端部安装部分71上。此外,通过弯曲插舌部82而解除卡止突起83a与卡止槽73a之间的卡合。在卡止突起83a与卡止槽73a之间的卡合被解除了的状态下,能够将防护部分75从端部安装部分71拆下。
[0055]另外,如图6所示,端部安装部分71能够从被形成于底部布状材料60的侧布状材料63上的孔63a中穿过。其结果为,作为向婴儿车主体15安装的安装侧的端部安装部分71的基端部,相对于对应的一侧的侧布状材料63而位于宽度方向外侧,而作为与防护部分75连接的一侧的端部安装部分71的顶端部,相对于该侧布状材料63而位于宽度方向内侧。此外,端部安装部分71从在侧布状材料63与辅助布料65之间所划分形成的筒状路径68中穿过。如图6及图7所示,端部安装部分71的顶端从筒状路径68的顶端开口 68a而略微延伸出。即,端部安装部分71大体上不会在婴幼儿落坐的由底部布状材料60所包围的区域内露出。
[0056]通过使能够摆动的端部安装部分71穿过被设置于侧布状材料63上的孔63a及筒状路径68中的至少一个,而使婴儿车10处于展开的状态,从而端部安装部分71的顶端部位于被限制了一定程度的范围内。因此,能够容易地实施向防护部分75的端部安装部分71安装的操作以及从防护部分75的端部安装部分71拆下的操作。此外,由于防护部件70的端部安装部分71从底部布状材料60的侧布状材料63上所形成的筒状路径68内穿过,因此能够使该端部安装部分71变得不醒目。由此,即使在防护部件75被拆下了的状态下,也不会与端部安装部分71关联而产生不协调感,从而能够提升婴儿车10的外观性。
[0057]接下来,对防护部分75进行进一步详述。如图6至图9所示,防护部分75具有与端部安装部分71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80,和两端部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80上的防护主体77。
[0058]其中,防护主体77由树脂形成。特别是防护主体77作为单一的树脂成型品而形成。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能够采用软质,从而可以在不被缝制品等覆盖的情况下使用。通过使用这种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能够使防护部件70大幅度地简化且低成本化。此外,通过在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的成型时形成图案,从而能够改善被配置于醒目位置上的防护部分75的外观性,并进一步改善婴儿车10的外观性。
[0059]在此用于防护主体77上的树脂是指,包括天然树脂、合成树脂、橡胶、发泡泡沫等的概念。作为被用于防护主体77上的树脂材料,而能够例示EVA(Ethylene-VinylAcetate:醋酸-乙烯脂共聚物)树脂。EVA树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合树脂,是将乙烯系碳氢化合物进行聚合而制作的热可塑性树脂。EVA树脂作为防护主体77的材料,在具有适度的强度和柔软性及弹性的这一点上较为适合。此外,通过在EVA树脂上添加橡胶类物质,而能够改善防护主体77的弹性或耐热性,并能够通过添加颜料而使防护主体77着色。此外,EVA树脂能够发泡成形,从而能够在防护主体77的成型时附加图案。
[0060]端部连接件80握持防护主体77的两端部78,从而形成防护部分75的两端部。如图7至图9所示,图示的端部连接件80具有与端部安装部分71连接的第一部件81、和对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进行握持的第二部件86。如图8所示,第一部件81与第二部件86以通过转动轴部件85而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相连接。
[0061]第一部件81具有上述的插舌部82。如图7所示,插舌部82具有形成有上述的卡止突起83a的插舌片83、和对插舌片83进行支承的支承部84。插舌片83在位于成为防护部分75的顶端的一侧的基端部83b处与支承部连接。通过对作为基端部83b的相反侧的插舌片83的顶端部83c进行按压,从而能够使插舌片83相对于支承部84进行弯曲。通过将第一部件81的插舌部82插入至端部安装部分71的收纳凹部73中,并且将插舌片83的卡止突起83a嵌入到收纳凹部73的卡止槽73a中,而使防护部分75被固定于端部安装部分71上。另一方面,通过按压插舌片83的顶端部83c,而将卡止突起83a从卡止槽73a脱出。由此,能够将插舌部82从收纳凹部73中拉出,并将防护部分75从端部安装部分71上拆下。
[0062]如图9所示,第二部件86具有承受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的外壳87、和被安装于外壳87上的盖体88。在由外壳87及盖体88所划分形成的空间内配置有防护主体77的端部以及按压板89。作为外壳87及盖体88而能够使用树脂成形品。此外,作为按压板89而能够使用金属板。
[0063]如图9所不,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被配置于外壳87和按压板89之间。外壳87具有与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进行面接触的内面87a。按压板89也具有与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进行面接触的表面89a。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以与外壳87的内面87a和按压板89的表面89a这二者均进行面接触的状态,通过外壳87及按压板89而被夹持。作为更具体的结构,如图9所示,在外壳87、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按压板89上分别形成有贯穿孔87b、78a、89b。贯穿这些贯穿孔87b、78a、89b的结合件91,例如,通过铆钉或螺栓及螺母等,而使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握夹持于外壳87及按压板89之间。经本发明的
【发明者】确认,根据该结合方法,即使使用EVA等的比较柔软的树脂作为防护主体77的材料,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以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上所形成的贯穿孔78a作为起点而使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断裂的情况。
[0064]此外,如图8及图9所示,在外壳76上形成有螺栓承接突起87c。通过使螺栓93贯穿盖体88而螺合于螺栓承接突起87c上,从而使盖体88被固定于外壳87上。在所图示的示例中,在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上形成有第二贯穿孔78b。螺栓承接突起87c贯穿于第二贯穿孔78b中。但是,由于通过结合件91而使防护主体77的端部78稳定地固定于端部连接件80上,因此不需要向第二贯穿孔78b上施加较大的力,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以第二贯穿孔78b为起点而防护主体77断裂的情况。
[0065]根据以上这样的本实施方式,防护部件70的两端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上,而未被安装于被保持在与座椅支承体40相比更靠上方处且作为靠手而发挥功能的框架部件20上。因此,没有必要将用于安装防护部件70的突起等的结构设置在框架部件20上。因此,能够避免被配置于醒目位置上的框架部件20的外观性被破坏的情况。另外,可以以没有来自防护部件70的限制的方式对被配置于醒目位置上的框架部件20的外观进行设计。
[0066]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防护部件70的端部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之中的座部支承体50的两侧部上。在图示的示例中,座部支承体50包括一对侧框部分50a、50a,在前方连结一对侧框部分50a、50a的连结框部分50b。S卩,座部支承体50被为在后方开口的三面框、换言之U字状的框。而且,防护部件70的各个端部被安装于侧框部分50a上,防护部件70在一对侧框部分50a、50a之间延伸。因此,能够以包围婴幼儿的腰部及腹部的方式设置防护部件70,从而也能够给予保护者视觉上的安心感。
[0067]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端部安装部分71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上,并且未被安装在也作为靠手而发挥功能且被配置于醒目位置上的框架部件20上。因此,即使在拆下防护部件70的防护部分75而使用婴儿车10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端部安装部分71不醒目。其结果为,在防护部分75被拆卸了的状态下,也不会产生不协调感从而能够给予婴儿车10优良的外观性。此外,将防护部件70的防护部分75拆下时,由于能够将端部安装部分71设为不会从框架部件20形成较大的突出,因此从操作性方面来看情况也较好。
[0068]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防护部分75具有使两端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80上的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能够被付与充分的柔软性。被充分软化的防护主体77不需要以筒状的缝制品进行覆盖而使用,从而能够大幅度地使防护部件70简单化且低成本化。此外,通过在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的成型时形成图案,从而能够改善被配置于醒目位置上的防护部分的外观性,并进一步改善婴儿车10的外观性。另外,防护主体77的端部被配置于外壳87及按压板89之间,且以外壳87的内面87a及按压板89的表面89a接触了的状态,与外壳87及按压板89 —起被结合件91贯穿。根据该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以结合件91贯穿的贯穿孔78a为起点而树脂制的防护主体77断裂的情况。
[0069]另外,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加以各种各样的变更。以下,参照附图,对改变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及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对于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部分,而使用与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对应的部分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0070]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防护部件70的端部被安装于端部连接件52上的示例,但并不限于该示例。防护部件70的端部也可以被安装于座椅支承体40的其他的部位上,例如框件54或背部支承体42的侧框部44等。另外,防护部件70的端部也可以被安装于前腿连结部件38上。
[0071]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侧布状材料63上形成有孔63a,并且使用辅助布料65而形成有筒状路径68,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页可以部形成筒状路径68,而在侧布状材料63上仅形成有孔63a。此外,也可以不在侧布状材料63上形成孔63a。在该情况下,防护部件79穿过侧布状部63的宽度方向外侧而向前方延伸出。
[0072]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婴儿车10的婴儿车主体15的结构仅为一个例示。例如,也可以使成婴儿车主体15以不能折叠的方式构成。此外,如图10所示,对于如下的婴儿车主体115,即,能够使扶把28在背面按压位置和对面按压位置之间进行摆动的婴儿车主体115,也可以应用上述的防护部件70或底部布状材料60。如图10所示的例示中,在作为靠手而发挥功能的框架部件20与后腿连结部件39之间,代替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扶把28而配置有联杆件100。扶把128以将联杆件100与后腿连结部件39之间的转动轴线作为中心而能够进行摆动的方式,与联杆件100连接。在该婴儿车100中的座椅支承体40的座部支承体50的两侧部上安装有防护部件70的端部。
[0073]另外,虽然在以上内容中对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几个改变例进行了说明,当然,也可以适当地组合多个改变例而进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婴儿车,具备: 婴儿车主体,其具有车身框架和座椅支承体,所述车身框架包括前腿及后腿、和供所述前腿及所述后腿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进行连接的框架部件,所述座椅支承体被支承于所述车身框架上; 防护部件,其两端部被安装在所述座椅支承体、或连结所述座椅支承体与所述前腿的前腿连结部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座椅支承体包括座部支承体、和从后方连接于所述座部支承体的背部支承体, 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座部支承体的两侧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座椅支承体具有座部支承体、和从后方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座部支承体的背部支承体, 所述座部支承体包括一对侧框部分、和在前方连结所述一对侧框部分的连结框部分,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侧框部分上,所述防护部件在所述一对侧框部分之间延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座部支承体具有与所述背部支承体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与所述背部支承体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从前方与各个端部连接件相连接且连结在一对端部连结部件之间的框件, 通过所述端部连接件和所述框件的一部分而形成有所述侧框部分,通过所述框件的其他的部分而形成有所述连结框部分, 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端部连接件上,所述防护部件在所述一对端部连接件之间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一对侧框部分的朝向宽度方向的分离间隔在所述侧框部分的后方处与所述侧框部分的前方相比而较窄, 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被安装于所述侧框部分的宽度较窄的后方部分处。
6.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防护部件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的一对端部安装部分、和连结一对端部安装部分的防护部分, 所述防护部分能够从所述一对端部安装部分上拆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防护部件的所述防护部分具有与所述端部安装部件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两端部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上的树脂制的防护主体, 各个端部连接件具有对所述防护主体的端部进行收纳的外壳、和使用结合件而与所述外壳固定在一起的按压板, 所述防护主体的所述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之间,并且以与所述外壳的内面以及所述按压板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一起被所述结合件贯穿。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端部安装部分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还具备被支承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底部布状材料, 所述底部布状材料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和从所述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起向两侧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侧布状部, 在各个侧布状部上形成有孔,所述防护部件的所述端部安装部分穿过所述侧布状部的所述孔。
10.如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还具备被支承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底部布状材料, 所述底部布状材料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和从所述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起向两侧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侧布状部, 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 在各个侧布状部上形成有孔,所述防护部件穿过所述侧布状部的所述孔。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还具备被支承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底部布状材料, 所述底部布状材料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座椅支承体上的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和从所述座布状部及背布状部起向两侧方向延伸出的一对侧布状部, 所述防护部件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被安装于所述婴儿车主体上, 在所述侧布状部上安装有辅助布料, 在所述侧部状部与所述辅助布料之间形成有供所述防护部件穿过的筒状的路径。
12.—种婴儿车,具备: 婴儿车主体; 防护部件,其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分离而被安装于婴儿车主体上的一对端部安装部分、和连结一对端部安装部分的防护部分, 所述防护部件的所述防护部分具有与所述端部安装部件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两端部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上的树脂制的防护主体, 各个端部连接件具有对所述防护主体的端部进行收纳的外壳、和使用结合件而与所述外壳固定在一起的按压板, 所述防护主体的所述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之间,并且以与所述外壳的内面以及所述按压板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一起被所述结合件贯穿。
13.一种防护部件,具备: 一对端部安装部分,其在婴儿车的宽度方向上以相互分离的方式而被安装于该婴儿车上; 防护部分,其连结一对端部安装部分, 所述防护部分具有与所述端部安装部件相连接的一对端部连接件、和两端部被固定于一对端部连接件上的树脂制的防护主体, 各个端部连接件具有对所述防护主体的端部进行收纳的外壳、和使用结合件而被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按压板,所述防护主体的所述端部被配置在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之间,并且以与所述外壳的内面以及所述按压板的表面接触的状态,与所述外壳及所述按压板一起被所述结合件贯穿。
【文档编号】B62B7/06GK104417593SQ201410433011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8日
【发明者】荒井纪裕 申请人:康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