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车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5074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车轮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折叠车轮机构,包括主支撑架、两侧架和折叠装置,每个侧架上均设有车轮,两侧架分别与主支撑架铰接,两侧架呈开口向下的夹角状设置,两侧架之间设有可控制两侧架开合间距的所述折叠装置。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可增加交通工具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道路通过性的可折叠车轮机构。
【专利说明】可折叠车轮机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车轮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市面上的电动车都是两轮的,两轮的稳定性较差,在一些道路湿滑、路况不好 的地方容易失去平衡跌倒摔伤,在一些人多的道路上被别人碰下就会失去平衡跌倒,而且 现在的两轮电动车岁数小的、岁数大的人都不适合骑行,这些人群的平衡能力、反应能力较 弱,不能应对突发状况,而市面上的三轮车都体积较大,道路的通过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增加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道路通过性的可折叠车 轮机构。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可折叠车轮机构,包括主支撑 架、两侧架和折叠装置,每个侧架上均设有车轮,两侧架分别与主支撑架铰接,两侧架呈开 口向下的夹角状设置,两侧架之间设有可控制两侧架开合间距的所述折叠装置。
[0005] 所述两侧架的顶端分别与主支撑架铰接。
[0006] 两侧架顶端通过两铰接轴分别与主支撑架铰接。
[0007] 主支撑架设有一根铰接轴,两侧架顶端通过该铰接轴铰接。
[0008] 所述主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和旋转套,支撑杆的前端向前折弯形成前折弯部、后部 向后折弯形成后折弯部,所述两侧架分别与后折弯部铰接,所述旋转套设置在前折弯部的 前端。
[0009] 侧架为框架式轮架,侧架与其上设置的车轮之间呈锐角夹角设置。
[0010] 所述车轮上设有轮毂电机。
[0011] 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带有摇柄的摇杆、钢线和摇杆定位装置,所述摇杆和摇杆定位 装置设于同一侧侧架上,钢线一端连接在摇杆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侧侧架上。
[0012] 所述摇杆为前后延伸并插接于其所在侧架上,该侧架对应摇杆设置带有插孔的折 叠支耳,摇杆插接在折叠支耳上,摇杆上设有可分别挡在折叠支耳两侧并防止摇杆脱出的 限位件,两限位件分别间隔设置在折叠支耳的两侧,摇杆的端部通过中间杆连接摇柄,中间 杆与摇杆呈折弯状设置,摇杆定位装置为摇杆卡套,摇杆卡套设有可卡住并取出中间杆的 卡口。
[0013] 所述折叠装置为伸缩件,伸缩件两端分别与两侧架铰接,所述伸缩件为伸缩杆或 者气弹簧或者液压弹簧或者液压缸或气缸。
[0014] 市场上现有电动车都是两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可作为电动 车的后轮机构,这样,可将原有电动车后轮的单轮结构改进为两轮结构,使整个电动车变为 三轮结构,三轮的稳定性大大高于两轮,由此可增强所安装电动车的稳定性;为增加电动车 的道路通过性,两侧架为铰接,并配合间距调节的折叠装置,使两车轮(后轮)为可折叠结构 且轮距可调,在人少路宽的时候可以增宽两车轮(后轮)的轮距,使电动车更稳定。在人多路 窄的时候减小两车轮(后轮)轮距,使两后轮宽度在电动车最宽处以内,这样就增加了电动 车的通过性。在需要驻停的时候,将两后轮间距调到最小,这样两后轮就缩到了电车宽度以 内,在保证稳定性,安全性,通过性的基础上又保持了它的便利性。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 可折叠车轮机构从稳定性、通过性、适应人群考虑,可用于将电动车改进为三轮结构并增强 其稳定性、增大适用人群;将两后轮改进为可折叠结构以增强其通过性、便利性。同理,本实 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还可安装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上作为其后轮机构,同样可 以在保持便利性的前提下增加其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道路通过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实施例1中折叠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正常行驶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是实施例1中本实用新型张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是实施例2中本实用新型正常行驶结构示意图;
[0021] 图7是实施例3中本实用新型正常行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实施例1 :
[0023] 由图1-图5所示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包括主支撑架、两侧架4和折叠装置,所述主 支撑架包括支撑杆3和旋转套17,支撑杆的前端向前折弯形成前折弯部1、后部向后折弯形 成后折弯部5,前折弯部1和后折弯部5均为前后水平延伸,前、后折弯部1、5之间为坚向的 中间部分。所述旋转套17左右水平固设在前折弯部的前端。主支撑架可通过矩形型材焊 接而成。
[0024] 所述两侧架4的顶端分别与主支撑架的后折弯部5铰接,并且两侧架4顶端通过 两铰接轴7分别与主支撑架铰接,即每个侧架4的顶端通过一铰接轴7铰接于后折弯部5 的下侧,铰接轴7为前后水平延伸。
[0025] 每个侧架4上均设有一个车轮2,并且每个侧架4上均设有大轮固定块17用于安 装车轮2,每个侧架4上均设有用于连接减震器的支耳6,每个车轮2上均设有轮毂电机15, 轮毂电机15可驱动车轮2转动,侧架4为倒梯形框架式轮架,每个侧架4与其上设置的车 轮2之间呈锐角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个侧架4与其上车轮2之间的夹角α为30°,当 两车轮2正常运行时,车轮2与地面相垂直。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每个侧 架4与其上车轮2之间呈锐角夹角设置即可;并且侧架4不拘泥于倒梯形框架结构还可为 其他样式。
[0026] 两侧架4为左右设置并且两者呈开口向下的夹角状设置,两侧架4之间设有可控 制两侧架4开合间距的所述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带有摇柄9的摇杆11、钢线12和 摇杆定位装置,所述摇杆11和摇杆定位装置设于同一侧侧架4--左侧侧架上。
[0027] 所述摇杆11为前后水平延伸并插接于其所在的侧架4--左侧侧架上,该侧架4 对应摇杆设置带有插孔的折叠支耳,摇杆11插接在折叠支耳上,摇杆11可在左侧的侧架4 上前后拉动,摇杆11上设有可分别挡在折叠支耳两侧并防止摇杆11脱出的两限位件,限位 件为定位螺母14,摇杆11对应定位螺母14设有外螺纹,定位螺母14与摇杆11为螺纹连 接,两限位件分别前后间隔设置在折叠支耳的两侧,摇杆11的端部通过中间杆10连接摇柄 9,中间杆10与摇杆11呈垂直折弯状设置,摇杆定位装置为摇杆卡套8,摇杆卡套8设有可 卡住并取出中间杆10的卡口 13,当通过摇柄9转动摇杆11时,中间杆10被拉出摇杆卡套 8的卡口 13外,钢线12被缠绕在摇杆11上,同时缩短两侧架4底部之间的间距,反之可增 大两侧架4底部之间的间距,当摇杆11不需要转动时,将中间杆10卡在卡口 13内即可。定 位螺母14可防止摇杆11从侧架4上的插孔中脱出。当然,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 摇杆11和摇杆定位装置均可设置在右侧侧架上,钢线12 -端连接在右侧侧架4上、另一端 连接在摇杆11即可,并且钢线12 -端连接在右侧侧架4的大轮固定块17上。
[0028] 折叠装置工作原理:将摇杆11向外拔出卡口 13顺时针旋转,将两车轮2折叠到合 适的间距,然后将摇杆11推入摇杆卡套8的卡口 13,摇杆11的拔出和推入度由定位螺母 15来限定,调宽两车轮2间距将摇杆11从卡口 13拔出后逆时针旋转,调到需要位置后推入 摇杆卡套8即可,工作由重力和拉力来完成。
[0029] 折叠装置通过对两侧架4开合的调节,最终实现对两车轮2轮距的调节以及实现 整个机构可折叠性,当可折叠车轮机构作为电动车的后轮机构时,在正常行驶时,两车轮2 与地面均为垂直,两侧架4呈锐角夹角状,如图2所示;在人多路窄的时候减小两车轮2(后 轮)轮距,使两侧架4底部开口间距进一步缩小,两侧架4仍呈锐角夹角状,如图4所示,使 两后轮宽度在电动车最宽处以内,此时整机为折叠状,这样就增加了电动车的通过性;在人 少路宽的时候可以增宽两车轮2 (后轮)的轮距,使两车轮2底部开口张开,两侧架4呈钝 角夹角状,如图5所示,这样使电动车更稳定。
[0030] 实施例2 :
[0031] 由图1和图6所示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折叠装 置为伸缩件16,伸缩件16两端分别与两侧架4铰接,伸缩件16连接于两侧架4的中部之 间,所述伸缩件16为气弹簧,即气弹簧的缸体端与一个侧架4铰接,气弹簧的活塞杆端与另 一个侧架4铰接。
[0032] 本实用新型不拘泥于上述形式,所述伸缩件16也可为伸缩杆或者液压弹簧或者 液压缸或气缸,均可达到发明目的,当伸缩件16为伸缩杆时,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架4 铰接;当伸缩件16为液压缸时,即液压缸的缸体端与一个侧架4铰接,液压缸的活塞杆端与 另一个侧架4铰接,气缸和液压弹簧与此原理相同,故不赘述;当然,也可使用其他折叠装 置,只要能改变两侧架4的开合状态即可达到发明目的,使两车轮2的轮距改变并实现整机 的可折叠性。
[0033] 实施例3 :
[0034] 由图1和图7所示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主支撑架设 有一根铰接轴7A,该铰接轴位于后折弯部5的下侧,两侧架4顶端通过该铰接轴铰接,并且 通过该铰接轴两侧架4的顶端也分别与主支撑架铰接。
[003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可作为电动车的后轮机构,使用时将主支撑 架前折弯部1的前端通过弹性连接杆连接前轮机构,旋转套17用于连接电动车的主架以保 证两后轮做上下运动,在减震的辅助作用下提高驾驶的舒适性,并在前轮机构上相应配置 车把及控制部分、在主支撑架上设置为轮毂电机15供电的电瓶、在侧架4上的支耳6与电 动车主架之间设置减震器即可,这样,可将原有电动车后轮的单轮结构改进为两轮结构,使 整个电动车变为三轮结构,三轮的稳定性大大高于两轮,由此可增强所安装电动车的稳定 性。同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还可安装在自行车或者摩托车上作为其后轮 机构,同样可增加其稳定性、安全性以及道路通过性。
[0036] 当两车轮2上均设置轮毂电机15时,为后轮双轮驱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可折叠 车轮机构不拘泥于上述形式,可仅在一个车轮2上设置轮毂电机15,成为后轮单轮驱动;当 两车轮15均不设置轮毂电机,两后轮车轮15做从动轮,在所安装车辆前轮加装轮毂电机做 前轮驱动。
【权利要求】
1. 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撑架、两侧架和折叠装置,每个侧架上均设 有车轮,两侧架分别与主支撑架铰接,两侧架呈开口向下的夹角状设置,两侧架之间设有可 控制两侧架开合间距的所述折叠装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架的顶端分别与主支 撑架铰接。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架顶端通过两铰接轴分别 与主支撑架铰接。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主支撑架设有一根铰接轴,两侧 架顶端通过该铰接轴铰接。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和旋 转套,支撑杆的前端向前折弯形成前折弯部、后部向后折弯形成后折弯部,所述两侧架分别 与后折弯部铰接,所述旋转套设置在前折弯部的前端。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侧架为框架式轮架,侧架与其上 设置的车轮之间呈锐角夹角设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上设有轮毂电机。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带有摇柄的 摇杆、钢线和摇杆定位装置,所述摇杆和摇杆定位装置设于同一侧侧架上,钢线一端连接在 摇杆上,另一端连接在另一侧侧架上。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杆为前后延伸并插接于 其所在侧架上,该侧架对应摇杆设置带有插孔的折叠支耳,摇杆插接在折叠支耳上,摇杆上 设有可分别挡在折叠支耳两侧并防止摇杆脱出的限位件,两限位件分别间隔设置在折叠支 耳的两侧,摇杆的端部通过中间杆连接摇柄,中间杆与摇杆呈折弯状设置,摇杆定位装置为 摇杆卡套,摇杆卡套设有可卡住并取出中间杆的卡口。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车轮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为伸缩件,伸缩 件两端分别与两侧架铰接,所述伸缩件为伸缩杆或者气弹簧或者液压弹簧或者液压缸或气 缸。
【文档编号】B62K13/04GK203888958SQ201420200077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发明者】刘冬旭 申请人:刘冬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