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转泵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6746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转泵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固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转泵支架。所述动转泵支架包括槽型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中心为螺纹孔的衬套,且所述衬套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使其可沿通孔轴线方向移动。在安装过程中,首先保证动转泵的一侧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贴紧配合固定,然后调整所述衬套在所述通孔中的位置,保证动转泵与所述衬套的端面贴合,并用螺栓拧紧固定。由此,所述动转泵的两侧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接触面及与所述衬套的接触面均为面接触,从而可使动转泵牢靠的安装在支架上,有效保证安装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动转泵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转泵支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发动机动转泵在布置时,大多集成安装在发动机其他零部件本体或其他零部件的固定支架上,如图1所示,为其中一种动转泵的安装方式。某一发动机零部件的安装支架Γ上设有动转泵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开设安装孔,通过螺栓2,将动转泵3,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P上,并用螺母4'锁紧。但是,这种安装方式只能保证所述螺栓2'与所述安装支架P的接触面及所述螺母4'与所述安装支架I'的接触面贴紧配合,而无法保证所述动转泵3'与所述安装支架Γ的接触面完全贴紧配合,由此导致安装的可靠性无法有效保证,尤其是在发动机运转时,会产生较强烈的振动,更容易使得所述动转泵3'松动,从而影响整车的行驶安全。
[0003]针对上述问题,惯用的技术手段是在各接触面处添加垫片等辅助部件,但要保证垫片起到较好的作用,需要针对不同的接触面进行合理的垫片选型,过程较为麻烦,同时,装配过程中垫片也不容易添加。
[0004]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提供更合适的发动机动转泵的固定装置,有效保证其安装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转泵支架,以保证动转泵的固定牢靠,方便其整车安装。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动转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槽型,包括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连接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中心为螺纹孔的衬套,且所述衬套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衬套还包括顶部,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的限位装置与所述顶部面接触贴紧限位。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动转泵传动轴的避让缺口,所述避让缺口的边缘设置有安装孔,动转泵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螺栓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孔为柱形沉孔,且所述柱形沉孔的半径较大的圆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外侧。
[0011]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板上的支架固定孔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
[0012]优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孔为台阶状通孔,靠近发动机本体的一侧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安装有柱状的定位衬套。
[0013]优选地,所述支架固定孔为柱形沉孔,且所述柱形沉孔的半径较大的圆孔位于所述连接板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一侧。
[0014]优选地,所述连接板的内侧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还包括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位于第一固定板的顶部,为阶梯型柱状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安装孔。
[0016]优选地,所述连接板上包括其他零件的安装板。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转泵支架,其支架本体为槽型,包括动转泵的第一固定板、动转泵的第二固定板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的连接板,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安装有中心为螺纹孔的衬套,且所述衬套与所述通孔间隙配合,使其可沿着所述通孔中心轴线的方向移动。在动转泵安装过程中,首先保证动转泵的一侧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贴紧配合,并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式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然后调整所述衬套在所述通孔中的位置,保证动转泵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安装面与所述衬套的端面贴合,然后用螺栓拧紧固定。由此,所述动转泵的两侧安装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接触面和所述衬套的接触面为面接触,从而可使动转泵与支架贴紧配合,牢靠地安装在支架上,有效保证安装的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动转泵的装配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动转泵支架的主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动转泵支架的右视图;
[0022]图4为图2中动转泵支架的左视图。
[0023]其中上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为:
[0024]I'-安装支架,2'-螺栓,3'-动转泵,4'-螺母;
[0025]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连接板,4-衬套,5-限位装置,6-定位衬套,7-加强筋;
[0026]11-避让缺口,12-安装部;31_安装板;41_顶部;
[0027]Ia-安装孔,Ib-固定孔;2a_通孔;3a_支架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结合图2-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转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槽型,包括动转泵的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2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I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连接板3 ;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开设有通孔2a,所述通孔2a中安装有中心为螺纹孔的衬套4,且所述衬套4与所述通孔2a间隙配合,使所述衬套4可在沿着所述通孔2a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
[0029]在动转泵安装过程中,首先保证动转泵的一侧安装面与所述第一固定板I贴紧配合,所述第一固定板I上可设有安装孔la,采用长螺栓穿过所述安装孔la、动转泵的螺栓孔、安装在所述衬套4的螺纹孔上,然后调整所述衬套4在所述通孔2a中的位置,保证动转泵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安装面与所述衬套4的端面贴合,并将所述长螺栓拧紧固定。由此,所述动转泵的两侧安装面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接触面和所述衬套的接触面为面接触,从而可使动转泵牢靠地安装在支架上,有效保证安装的可靠性。
[0030]可以理解地,所述动转泵可通过焊接等方式与所述方式第一固定板I固定。
[0031]与现有技术中动转泵的安装相比,保证了动转泵与固定支架的接触面均为面接触,与在接触面处添加垫片的手段相比,这种方式安装更加牢固,更为简便,解决了垫片不易安装的问题。
[0032]为避免所述衬套4周向旋转,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衬套4还包括顶部41,并且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设有限位装置5,所述限位装置5与所述顶部41面接触,因此,可保证与所述衬套4贴紧,从而对其进行限位,防止其转动。
[0033]在本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通孔2a可为圆孔,所述衬套4为与之间隙配合的柱状衬套,所述衬套4的长度优选大于所述通孔2a的深度,以便根据动转泵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的内侧端面的配合情况,调整所述衬套4的位置,保证任何情况下,动转泵的安装面都能够与所述衬套4的端面贴紧配合。
[0034]所述顶部41在具备限位作用的同时,还能保证在使用螺母拧紧时,起到紧固的作用。
[0035]另外,所述衬套4的顶部41可为圆环结构,并在靠近所述限位装置5的一侧去除一部分,加工成平面;与之配合的所述限位装置5可为矩形块结构,并与所述顶部41上的平面面接触,贴紧限位;所述限位装置5可通过焊接或铸造等方式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板2上。
[0036]可以理解地,所述通孔2a、所述衬套4、所述顶部41及所述限位装置5均可设计成其他形状,但在保证其相互之间的配合关系及各自作用不变的情况下,均属于本方案的思本巨
ο
[003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对所述第一固定板I与动转泵的固定部位进行了设计。在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板I边缘处,开设有动转泵传动轴的避让缺口 11,所述避让缺口 11为半圆形,并在所述避让缺口 11的边缘设置所述安装孔la,所述安装孔Ia设置了三组,均匀分布在所述避让缺口 11的轴向边缘,通过所述安装孔la,使得动转泵与所述第一固定板I螺栓连接。
[003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Ia可为柱形沉孔,且所述柱形沉孔的半径较大的圆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I的外侧,因此,在螺栓连接中,可在锁紧螺母与所述第一固定板I之间添加垫片,保证牢靠性,同时,螺母沉于孔中,也能保证支架整体美观。
[0039]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动转泵支架直接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在所述连接板3上设有支架固定孔3a,通过螺栓连接将其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所述固定孔3a设为三组,也可选用柱状沉孔,且所述柱状沉孔半径较大的圆孔在所述连接板3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一侧,从而支架固定中,可方便垫片添加。
[0040]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动转泵支架在发动机本体上安装精确可靠,所述支架固定孔3a可设为台阶状通孔,靠近发动机本体的一侧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安装有柱状的定位衬套6,所述台阶状通孔,可方便所述定位衬套6的安装上。
[0041]如此设置,在螺栓与所述动转泵支架接触的两个侧面,均有垫片或衬套,保证了所述动转泵支架在发动机机体上固定的牢固性与装配精度。
[0042]为增强所述动转泵支架的整体强度,所述连接板3的内侧设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I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
[0043]另外,所述第一固定板I上还包括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部12,所述安装部12可位于第一固定板I的顶部,为阶梯型柱状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板3上也可包括其他零件的安装板31,从而使得所述动转泵支架可用于其他零部件的固定,使得所述动转泵支架集成化更高,具备多功能性,。
[0044]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动转泵支架可为拼焊件或用铸造方式获得的一体成型件。
[0045]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动转泵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为槽型,包括连接第一固定板(I)和第二固定板(2)的连接板(3),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开设有通孔(2a),所述通孔(2a)中安装有中心为螺纹孔的衬套(4),且所述衬套(4)与所述通孔(2a)间隙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套(4)还包括顶部(41),所述第二固定板(2)上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顶部(41)面接触贴紧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I)上开设有动转泵传动轴的避让缺口(11),所述避让缺口(11)的边缘设置有安装孔(Ia),动转泵与所述第一固定板(I)螺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Ia)为柱形沉孔,且所述柱形沉孔的半径较大的圆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I)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通过所述连接板(3)上的支架固定孔(3a)安装在发动机本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孔(3a)为台阶状通孔,靠近发动机本体的一侧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上安装有柱状的定位衬套(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固定孔(3a)为柱形沉孔,且所述柱形沉孔的半径较大的圆孔位于所述连接板(3)远离发动机本体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的内侧设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I)和所述第二固定板(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I)上还包括其他零部件的安装部(12),所述安装部(12)位于第一固定板(I)的顶部,为阶梯型柱状结构,且其上开设有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转泵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3)上包括其他零件的安装板(31)。
【文档编号】B62D5/06GK204055956SQ20142032420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张龙, 孟祥山, 胡志胜, 陈晓东, 黄凯, 杨洪震, 丁扬枫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