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2420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婴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载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人们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消费品,从而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创造极其优异的物质条件,而婴儿车就是诸多消费品中的一种。对于家有小孩的父母而言,在携带小孩外出逛街或散步时,通常会用带有轮子的婴儿车来代替手抱,以减轻大人的负担,而且该婴儿车还具有乘坐舒适、安全的优点,因此,使得婴儿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婴儿车还可以供汽车椅安装来进行使用。一般而言,用户需要将婴儿车的座椅从婴儿车上拆离后,才能将汽车椅安装于婴儿车上,然后才能进行使用。然而,这样的结合方式会造成用户在将汽车椅安装或拆卸于婴儿车上时,需要进行繁琐复杂的操作步骤,会给用户的使用带来不便。而且,其还存在汽车椅与婴儿车之间的安装结构复杂、不牢靠的缺点。

因此,急需要一种婴儿车来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汽车椅方便结合使用的婴儿车,该婴儿车还具有与汽车椅之间的安装结构简单、牢靠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结合汽车椅的婴儿车,所述婴儿车包括一车架及一座椅,其中,所述座椅包含一第一卡合机构及一第二卡合机构,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卡合机构供所述 汽车椅可拆卸的卡锁安装。

较佳地,所述座椅还包含一围栏框架,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和/或第二卡合机构设于所述围栏框架上,且所述围栏框架与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和/或第二卡合机构之间的夹角呈可调整定位。

较佳地,所述座椅具有一座椅模式及一睡箱模式,当所述座椅处于所述座椅模式时,所述围栏框架交错于水平方向;当所述座椅处于所述睡箱模式时,所述围栏框架平行于水平方向。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包含一卡合件,所述第二卡合机构包含一卡座,所述卡合件安装于所述卡座上,且所述卡合件沿交错于竖直方向的方向卡合于所述车架,以阻挡所述卡座脱离于所述车架;所述卡座的顶部形成插接部,所述插接部沿竖直方向插接于所述汽车椅。

较佳地,所述插接部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供所述汽车椅卡合定位。

较佳地,所述第一卡合机构还包含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抵接于所述卡座与所述卡合件之间,所述弹性件恒驱使所述卡合件卡合于所述车架。

较佳地,所述卡合件枢接于所述卡座上,所述卡合件的一端凸伸有一卡合钩,所述卡合钩沿交错于竖直方向的方向卡合于所述车架。

较佳地,所述卡合钩的下侧形成有一避让弧面。

较佳地,所述卡座呈前后对称的结构,所述卡座开设有两个第一卡合孔,两个所述第一卡合孔呈一前一后地相互对称的布置;所述汽车椅可朝前向或朝后向的插接于所述卡座上,并卡合锁定于所述第一卡合孔。

较佳地,所述车架上具有一第三卡合机构,所述第三卡合机构可选择性地供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及所述汽车椅中的一者可拆卸的卡锁安装;当所述座椅从所述车架拆离时,所述汽车椅安装于所述第三卡合机构上;当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三卡合机构上时,所述汽车椅安装于所述第二卡合机构上。

较佳地,所述第三卡合机构包含一插接座,所述插接座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插接座可选择性地供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及所述汽车椅中的一者可拆卸的卡 锁安装。

较佳地,所述插接座上开设有一第二卡合孔,所述第二卡合孔可供所述第一卡合机构卡合锁定。

较佳地,所述插接座呈前后对称的结构,所述插接座上开设有两个第三卡合孔,两个所述第三卡合孔呈一前一后地相互对称的布置;当所述座椅从所述车架拆离时,所述汽车椅可朝前向或朝后向的插接于所述插接座上,并卡合锁定于所述第三卡合孔。

由于本发明的婴儿车的座椅包含一第一卡合机构及一第二卡合机构,第一卡合机构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于车架上,第二卡合机构供汽车椅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从而无需拆离座椅,即可将汽车椅安装于座椅上,使得汽车椅通过座椅安装于车架上,以实现汽车椅在婴儿车上的安装结构,无需进行拆卸座椅的操作步骤,使得用户将汽车椅安装或拆卸于婴儿车上时的操作步骤大大简化,更为方便用户的使用。而且,通过第一卡合机构卡锁安装于车架上,以及通过第二卡合机构卡锁安装于汽车椅,使得汽车椅与婴儿车之间的安装结构更为简单、牢靠,使用更为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婴儿车的座椅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婴儿车的车架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婴儿车的座椅组装于车架上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3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婴儿车的卡座及第一卡合机构卡锁安装于插接座上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婴儿车在汽车椅处于朝前向安装且座椅处于座椅模式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婴儿车在汽车椅处于朝后向安装且座椅处于座椅模式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婴儿车在汽车椅处于朝前向安装且座椅处于睡箱模式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婴儿车在汽车椅处于朝后向安装且座椅处于睡箱模式的组合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的婴儿车100可结合汽车椅30来进行使用,本发明的婴儿车100包括一车架20及一座椅10。其中,座椅10包含一第一卡合机构11及一第二卡合机构12,第一卡合机构11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于车架20上,第二卡合机构12供汽车椅30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从而实现通过座椅10承载汽车椅30。具体地,座椅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一卡合机构11及第二卡合机构12,且座椅10左右两侧的第一卡合机构11相互对称的布置,座椅10左右两侧的第二卡合机构12相互对称的布置。座椅10左右两侧的第一卡合机构11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于车架20的左右两侧,座椅10左右两侧的第二卡合机构12供汽车椅30的左右两侧可拆卸的卡锁安装。

通过座椅10的第一卡合机构11及第二卡合机构12可实现汽车椅30可拆卸的安装于车架20上。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卡合机构12安装于座椅10上,用户需要将汽车椅30安装于车架20时,不需将车架20上的座椅10拆下,可直接将汽车椅30安装于座椅10上,以实现汽车椅30在婴儿车100上的安装结构,无需进行拆卸座椅10的操作步骤,使得用户将汽车椅30安装或拆卸于婴儿车100上时的操作步骤大大简化,更为方便用户的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车架20上具有一第三卡合机构21,第三卡合机构21可选择性地供第一卡合机构11及汽车椅30中的一者可拆卸的卡锁安装。座椅10的左右两侧(即车架2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卡合机构21,且座椅10左右 两侧的第三卡合机构21相互对称的布置。当座椅10从车架20拆离时,汽车椅30安装于第三卡合机构21上,且此时汽车椅30处于第一安装高度;当第一卡合机构11安装于第三卡合机构21上时,汽车椅30安装于第二卡合机构12上,且此时汽车椅30处于第二安装高度。从而在座椅10安装于车架20或从车架20上拆离时,汽车椅30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安装于车架20上。而且,汽车椅30的第二安装高度高于第一安装高度,以供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方便用户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座椅10左侧的第一卡合机构11与座椅10右侧的第一卡合机构11具有相同的结构;同样地,座椅10左侧的第二卡合机构12与座椅10右侧的第二卡合机构12具有相同的结构,座椅10左侧的第三卡合机构21与座椅10右侧的第三卡合机构21具有相同的结构,下面以座椅10其中一侧的第一卡合机构11、第二卡合机构12及第三卡合机构21为例做说明。

请参阅图1、图3及图6,第二卡合机构12包含一卡座121,卡座121的顶部形成插接部121a,插接部121a沿竖直方向插接于汽车椅30,以支撑汽车椅30。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插接部121a的中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定位槽121b,定位槽121b供汽车椅30卡合定位,使得汽车椅30与插接部121a的插接配合更为牢固可靠。更优是,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121b由下往上呈逐渐扩大的结构,从而使得汽车椅30能够更方便、顺畅的卡入定位槽121b内。其中,汽车椅30与插接部121a及定位槽121b配合的结构均为采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譬如,可以在汽车椅30上设置插接槽部与对应的插接部121a插接配合,以及在汽车椅30上设置定位凸部与对应的定位槽121b卡合定位,且不以此为限,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图3、图4、图6及图7,卡座121呈前后对称的结构,卡座121的侧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卡合孔121e,两个第一卡合孔121e呈一前一后地相互对称的布置。汽车椅30可朝前向(如图6所示)或朝后向(如图7所示)的插接于卡座121上,并卡合锁定于第一卡合孔121e。从而在汽车椅30朝前向或朝后向的插接于卡座121上时,汽车椅30左右两侧均能与对应侧的两个第一卡合孔121e稳定牢固的卡合锁定,使得汽车椅30的安装结构更为安全牢靠。 其中,汽车椅30与第一卡合孔121e卡合锁定配合的结构为采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譬如,可以在汽车椅30上设置卡合部件与对应的第一卡合孔121e卡合锁定配合,且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至图5,第一卡合机构11包含一卡合件111,卡合件111具体是安装于卡座121上,且卡合件111沿交错于竖直方向的方向卡合于车架20,以阻挡卡座121脱离于车架20,进而阻挡座椅10脱离于车架20。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机构11还包含一弹性件112(如图5所示),弹性件112具体优选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弹性件112抵接于卡座121与卡合件111之间,弹性件112恒驱使卡合件111卡合于车架20,从而能够通过弹性件112驱使卡合件111自动复位卡合于车架20。详细地,卡合件111背离于弹性件112的一侧形成有显露于卡座121外部的按压部111c,以方便用于按压按压部111c来驱使卡合件111作动,结构简单合理。

请参阅图5,卡合件111绕一垂直于卡合件111卡合于车架20的方向的轴心线枢接于卡座121上,卡合件111远离弹性件112的一端(也即是远离按压部111c的一端)凸伸有一卡合钩111a,卡合钩111a沿交错于竖直方向的方向卡合于车架20。详细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钩111a是绕卡合件111的枢转轴心线旋转卡合于车架20,从而能够更合理、稳定的阻挡卡座121脱离于车架20,结构更为合理。

请参阅图1至图6,第三卡合机构21包含一插接座213,插接座213设于车架20上,插接座213可选择性地供第一卡合机构11及汽车椅30中的一者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从而,当座椅10从车架20拆离时,汽车椅30安装于插接座213上;当第一卡合机构11安装于插接座213上时,汽车椅30安装于第二卡合机构12上。从而实现汽车椅30于第一安装高度及第二安装高度的使用状态,以供用户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进行选择,方便用户使用。具体地,插接座213上开设有一第二卡合孔211,第二卡合孔211可供第一卡合机构11卡合锁定,使得第一卡合机构11安装于所第三卡合机构21的结构更为安全牢靠。更具体地,卡座121的底部开设有一开口朝下的插接凹槽121c,插接座213沿竖直方 向插接于插接凹槽121c内,以通过插接座213支撑插接凹槽121c。卡合钩111a沿交错于竖直方向的方向贯穿插接凹槽121c的槽壁,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插接凹槽121c的槽壁开设有一对位于第二卡合孔211的贯穿孔121d,卡合钩111a具体是绕卡合件111的枢转轴心线旋转贯穿于贯穿孔121d内。婴儿车100左侧的插接座213至右侧的插接座213之间的间距与婴儿车100左侧的卡座121至右侧的卡座121之间的间距可以不同。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婴儿车100左侧的插接座213至右侧的插接座213之间的间距大于婴儿车100左侧的卡座121至右侧的卡座121之间的间距,但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5,较优是,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钩111a呈向上弯曲的结构,第二卡合孔211开口处的上侧向下凸伸有一阻挡凸部212,卡合钩111a抵触于阻挡凸部212的内侧。则只有在主动操作卡合件111枢转,来驱使卡合钩111a绕卡合件111的枢转轴心线旋转脱离出第二卡合孔211时,卡合钩111a才能顺利的脱离出第二卡合孔211;如果不主动操作卡合件111枢转,就强行将卡座121与插接座213相互远离的拉拽时,则在阻挡凸部212对卡合钩111a的阻挡作用下,卡合钩111a则不会被动地被挤出脱离于第二卡合孔211,结构更为安全牢靠。更优是,在本实施例中,卡合钩111a的下侧形成有一避让弧面111b,当插接座213插入插接凹槽121c内时,插接座213先抵顶于避让弧面111b,以顶推卡合钩111a退出插接凹槽121c,从而避让插接座213插入插接凹槽121c内;当插接座213插入至第二卡合孔211对位于贯穿孔121d时,卡合钩111a在弹性件112的弹性作用力驱使下,恢复至卡合于第二卡合孔211内,结构更为合理,且无需手动配合操作卡合件111作动,操作更为方便。

请参阅图1,座椅10还包含一围栏框架13,在本实施例中,因第一卡合机构11是设置在第二卡合机构12的卡座121上的,所以,优选为第二卡合机构12设于围栏框架13上,具体是第二卡合机构12绕水平轴心线枢接于围栏框架13上。更具体是将第二卡合机构12的卡座121绕上述的水平轴心线枢接于围栏框架13上,以实现第一卡合机构11和第二卡合机构12均能与围栏框架13相互枢转。且围栏框架13与卡座121之间的夹角呈可调整定位,以实现围栏框架 13与第一卡合机构11和第二卡合机构12之间的夹角呈可调整定位的结构,结构更为简单紧凑。从而能够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调整定位围栏框架13与卡座121之间的夹角,来实现调整定位围栏框架13与第一卡合机构11和第二卡合机构12之间的夹角,方便使用。且,当将座椅10从架体上拆离,进行储藏包装时,可以将围栏框架13与卡座121之间的夹角调整为0°(即卡座121与围栏框架13相互平行),使得围栏框架13与第一卡合机构11和第二卡合机构12相互平行,以减小座椅10的包装材积,减小占用空间,方便储藏包装,结构更为合理。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的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单独将第一卡合机构11绕水平轴心线枢接于围栏框架13上,或者选择将第一卡合机构11和第二卡合机构12两者均绕水平轴心线枢接于围栏框架13上;以及根据的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围栏框架13与第一卡合机构11和第二卡合机构12中的一者之间的夹角呈可调整定位,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至图9,座椅10具有一座椅模式(如图6及图7所示)及一睡箱模式(如图8及图9所示),当座椅10处于图6及图7所示座椅模式时,围栏框架13交错于水平方向;当座椅10处于图8及图9所示睡箱模式时,围栏框架13平行于水平方向。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使用更方便。而且,座椅10处于座椅模式时,汽车椅30可选择性的朝前向(如图6所示)或朝后(如图7所示)向的卡锁安装于第二卡合机构12上;座椅10处于睡箱模式时,汽车椅30也是可选择性的朝前向(如图8所示)或朝后向(如图9所示)的卡锁安装于第二卡合机构12上,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以进一步的满足用于的使用需求,结构更为合理。

请参阅图2,插接座213呈前后对称的结构,插接座213的侧部上开设有两个第三卡合孔214,两个第三卡合孔214呈一前一后地相互对称的布置。当座椅10从车架20拆离时,汽车椅30可朝前向或朝后向的插接于插接座213上,并卡合锁定于第三卡合孔214。从而在汽车椅30直接安装于第三卡合机构21的使用状态(即是第一安装高度的使用状态)时,汽车椅30也是可选择的朝前向或朝后向的插接于插接座213上,用户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以进一步的满足用于的使用需求,且汽车椅30左右两侧均能与对应侧的两个第三卡合孔214稳定牢固的卡合锁定,使得汽车椅30的安装结构更为安全牢靠。其中,汽车椅30与插接座213配合的结构及汽车椅30与第三卡合孔214卡合锁定配合的结构均为采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结构,譬如,可以在汽车椅30上设置插接槽部与对应的插接座213插接配合,以及在汽车椅30上设置卡合部件与对应的第三卡合孔214卡合锁定配合,且不以此为限,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附图,对汽车椅30在第一安装高度及第二安装高度这两种使用状态下的工作原理作详细说明:

当需要使汽车椅30处于第二安装高度的使用状态时,先按压按压部111c来驱使卡合件111作动,使得卡合钩111a脱离出第二卡合孔211,即可将卡座121从车架20的插接座213上拆离下来。接着,即选择朝前向或朝后向的安装方式,将汽车椅30插接于插接座213上,并操作汽车椅30上的相关部件卡合锁定于第三卡合孔214,从而使得汽车椅30处于第一安装高度的使用状态。

当需要使汽车椅30从插接座213上拆离时,只需操作汽车椅30上的相关部件脱离于第三卡合孔214,即可将汽车椅30从插接座213上拆离。

当需要使汽车椅30处于第二安装高度的使用状态时,先将卡座121的插接凹槽121c对位于车架20上的插接座213,使得插接座213插接于对应的插接凹槽121c,卡合钩111a在弹性件112的弹性作用力驱使下,卡合于第二卡合孔211内,使得第一卡合机构11卡锁安装于车架20的插接座213上。接着,再将汽车椅30依据具体的使用需求,选择朝前向或朝后向的安装方式,将卡座121的插接部121a插接于汽车椅30,并操作汽车椅30上的相关部件卡合于第一卡合孔121e,以将汽车椅30卡锁安装于第二卡合机构12上,从而完成座椅10在婴儿车100上的组装操作,使得汽车椅30处于第二安装高度的使用状态。且,还可以依据具体的使用需求调整座椅10处于座椅模式或者睡箱模式。

当需要将座椅10从婴儿车100上的拆卸下来时,先操作汽车椅30上的相关部件脱离出第一卡合孔121e,即可将汽车椅30从卡座121的插接部121a上 拆离下来。接着,再按压按压部111c来驱使卡合件111作动,使得卡合钩111a脱离出第二卡合孔211,即可将卡座121从车架20的插接座213上拆离下来,从而完成将座椅10从婴儿车100上的拆卸下来的操作。

由于本发明的婴儿车100的座椅10包含一第一卡合机构11及一第二卡合机构12,第一卡合机构11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于车架20上,第二卡合机构12供汽车椅30可拆卸的卡锁安装。从而无需拆离座椅10,即可将汽车椅30安装于座椅10上,使得汽车椅30通过座椅10安装于车架20上,以实现汽车椅30在婴儿车100上的安装结构,无需进行拆卸座椅10的操作步骤,使得用户将汽车椅30安装或拆卸于婴儿车100上时的操作步骤大大简化,更为方便用户的使用。而且,通过第一卡合机构11卡锁安装于车架20上,以及通过第二卡合机构12卡锁安装于汽车椅30,使得汽车椅30与婴儿车100之间的安装结构更为简单、牢靠,使用更为安全。

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发明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