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设置于折迭车的折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49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能够设置于折迭车的折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揭露一种折迭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能够设置于折迭车的折迭装置。



背景技术:

参考中国台湾专利第i367842号折迭式脚踏车,其包括一主车体,其具有上下两管部;一前支架,其设于该主车体的前侧,且用以枢接一前轮;一后支架,其设于该主车体的后侧,且用以枢接一后轮;一回转对组,其设于该主车体上,该回转对组包括一第一回转部、一第二回转部及至少一固定部,该第一回转部具有一滑动伸缩部,该第一回转部与该第二回转部分别设于该主车体的两管部上且不在同一转动轴在线,而该固定部用以固定该第一回转部及该第二回转部其中之一;一椅座组,其设于该主车体上;藉此,当不同转动轴线的该第一回转部及该第二回转部转动时,该第一回转部连通该滑动伸缩部于该管部中滑动,进而达到该主车体的对折,使该前轮及该后轮可完全的对应、重迭。

现有的折迭式脚踏车利用前支架与后支架相对枢摆而能够折迭,前述的折迭方式会增加脚踏车的宽度,造成使用者携带上的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的折迭式脚踏车利用前支架与后支架相对枢摆而能够折迭,前述的折迭方式会增加脚踏车的宽度,造成使用者携带上的困难。

本发明能够设置于折迭车的折迭装置,其包括:一架体,其包括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一第一定位部与一第二定位部;一连杆组,其包括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与一第三连杆,该第一连杆包括一第三枢接部与一第四枢接部,该第三枢接部枢接该第二枢接部,该第二连杆包括一第五枢接部与一第六枢接部,该第五枢接部枢接该第四枢接部,该第三连杆包括一第七枢接部与一第八枢接部,该第七枢接部枢接该第一枢接部,该第八枢接部枢接该第六枢接部;一定位件,其设置于该连杆组并选择性地定位于该第一定位部或该第二定位部,一座垫,其设置于该第三连杆,且该第七枢接部位于该座垫与该第八枢接部之间;一曲柄齿盘组,其设置于该第二连杆;该折迭装置能够于一展开位置与一收折位置之间变换,当该折迭装置位于该展开位置,该定位件定位于该第一定位部,该第二连杆、该座垫与该曲柄齿盘组远离该架体,当该折迭装置位于该收折位置,该定位件定位于该第二定位部,该第二连杆、该座垫与该曲柄齿盘组靠近该架体。

藉由该折迭装置设置于折迭车并能够于该展开位置与该收折位置之间变换,当该折迭装置位于该展开位置,用户能够骑乘折迭车,当该折迭装置位于该收折位置,该折迭装置的组件能够彼此靠近,进而缩小该折迭车的体积。该折迭装置位于该展开位置或该收折位置的宽度皆相同,使得使用者能够骑乘或轻易地携带具有该折迭装置的折迭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折迭装置设置于折迭车的立体外观图,表示折迭装置位于展开位置。

图2为由图1所取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由图1所取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延续,表示折迭装置由展开位置转变至收折位置。

图5为图4的延续,表示折迭装置位于收折位置。

图6为本发明折迭装置设置于折迭车的立体外观图,表示折迭装置位于收折位置。

附图标记说明:1-折迭装置;10-架体;11-前段;111-头管部;12-后段;121-第一枢接部;122-第二枢接部;123-第一定位部;1231-第一容孔;124-第二定位部;1241-第二容孔;125-扣合部;126-止挡部;20-连杆组;21-第一连杆;211-第一延伸段;212-第二延伸段;213-第三枢接部;214-第四枢接部;215-穿孔;22-第二连杆;221-第五枢接部;222-第六枢接部;23-第三连杆;231-第一杆段;232-第二杆段;233-第七枢接部;234-第八枢接部;24-第四连杆;30-定位件;31-定位凸部;32-穿伸部;33-柄部;40-座垫;50-曲柄齿盘组;a-前叉;b-前轮;c-把手;d-后叉;e-后轮;f-踏板;l1-第一旋转轴;l2-第二旋转轴;l3-第三旋转轴;l4-第四旋转轴;l5-第五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至图6。本发明折迭装置1包括一架体10、一连杆组20、一定位件30、一座垫40与一曲柄齿盘组50,该连杆组20设置于该架体10而能够相对于该架体10枢摆,该定位件30设置于该连杆组20并选择性地连接该架体10而定位该连杆组20与该架体10的相对位置,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分别连接该连杆组20并位于该架体10相反两侧,当该连杆组20相对于该架体10枢摆,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受到该连杆组20连动而靠近或远离该架体10。

该架体10包括一前段11与一后段12,该后段12可枢摆地连接该前段11,使得该前段11与该后段12能够以一第一旋转轴l1为轴心相对枢摆。该前段11包括一头管部111,该头管部111设置于该前段11远离该后段12的一端。该后段12包括一第一枢接部121、一第二枢接部122、一第一定位部123、一第二定位部124、一扣合部125与一止挡部126,该第一枢接部121位于该后段12远离该前段11的一端,该第二枢接部122、该第一定位部123与该第二定位部124位于该后段12邻近该前段11的一端,且该第二枢接部122位于该第一定位部123与该第二定位部124之间,该扣合部125设置于该后段12邻近该前段11的一端面并可脱离地连接该前段11,该止挡部126突出地设置于该后段12并邻近于该第一枢接部121远离该第二枢接部122的一端,该止挡部126能够抵顶该连杆组20。该第一定位部123具有一第一容孔1231,且该第二定位部124具有一第二容孔1241,该第一容孔1231与该第二容孔1241分别凹设于该后段12的同一侧面。

该连杆组20包括一第一连杆21、一第二连杆22与一第三连杆23,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三连杆23分别枢接该架体10的后段12,该第二连杆22相反两端分别枢接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三连杆23,该定位件30设置于该第一连杆21相反于该第二连杆22的一端并选择性定位于该第一定位部123或该第二定位部124,该座垫40设置于该第三连杆23相反于该第二连杆22的一端,该曲柄齿盘组50设置于该第二连杆22。

该第一连杆21包括一第一延伸段211、一第二延伸段212、一第三枢接部213、一第四枢接部214与一穿孔215,该第三枢接部213设置于该第一延伸段211与该第二延伸段212之间,该第一延伸段211与该第二延伸段212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该第四枢接部214设置于该第一延伸段211相反于该第二延伸段212的一端,该穿孔215贯穿该第二延伸段212相反于该第一延伸段211的一端,该第三枢接部213枢接该第二枢接部122,使得该第一连杆21能够以一第二旋转轴l2为轴心相对于该架体10的后段12枢摆。

该第二连杆22包括一第五枢接部221与一第六枢接部222,该第五枢接部221与该第六枢接部222分别设置于该第二连杆22相反两端,且该曲柄齿盘组50设置于该第二连杆22的第五枢接部221与第六枢接部222之间,该第五枢接部221枢接该第四枢接部214,使得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二连杆22能够以一第三旋转轴l3为轴心相对枢摆。

该第三连杆23包括一第一杆段231、一第二杆段232、一第七枢接部233与一第八枢接部234,该第七枢接部233设置于该第一杆段231与该第二杆段232之间,该第一杆段231与该第二杆段232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该第八枢接部234设置于该第一杆段231相反于该第二杆段232的一端,该座垫40设置于该第二杆段232相反于该第一杆段231一端,该第七枢接部233枢接该第一枢接部121,使得该第三连杆23能够以一第四旋转轴l4为轴心相对于该架体10的后段12枢摆,该第八枢接部234枢接该第六枢接部222,使得该第二连杆22与该第三连杆23能够以一第五旋转轴l5为轴心相对枢摆。

该定位件30包括一定位凸部31、一穿伸部32与一柄部33,该穿伸部32设置于该定位凸部31与该柄部33之间,该穿伸部32穿设该穿孔215,且该定位凸部31选择性地伸入该第一容孔1231或该第二容孔1241。

该折迭装置1能够于一展开位置(图3)与一收折位置(图5)之间变换。当该折迭装置1位于该展开位置,该定位件30定位于该第一定位部123,且该定位凸部31伸入该第一容孔1231,该第三连杆23抵靠该止挡部126,该第一杆段231与该架体10的后段12之间相隔一角度,该扣合部125扣合该前段11,该第二连杆22、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远离该架体10的后段12。当该折迭装置1由该展开位置转变至收折位置时,用户握持该柄部33而将该定位凸部31脱离该第一容孔1231,并将该定位件30朝向该第二容孔1241的方向移动,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三连杆23相对于该后段12枢摆,且该第三连杆23逐渐远离该止挡部126,接着将该前段11脱离该扣合部125,使得该前段11相对于该后段12朝向远离该扣合部125的方向枢摆,该第二连杆22、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逐渐靠近该后段12。当该折迭装置1位于该收折位置时,该定位件30定位于该第二定位部124,且该定位凸部31伸入该第二容孔1241,该第三连杆23远离该止挡部126,该第一杆段231平行于该架体10的后段12,该前段11脱离该扣合部125并于该后段12之间相隔一角度,该座垫40位于该后段12邻近该前段11的一端,该第二连杆22、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靠近该架体10的后段12。

于本实施例中,该止挡部126的数量为二个,该二止挡部126分别突出地设置于该后段12相反两侧,该第三连杆23的数量为二个,该二第三连杆23分别位于该后段12相反两侧,且该二第七枢接部233分别枢接该第一枢接部121相反两侧,该二第八枢接部234分别枢接该第六枢接部222相反两侧,该二第三连杆23相对于该后段12枢摆而能够抵靠该二止挡部126,该连杆组20包括一第四连杆24,该第四连杆24分别枢接该第二枢接部122与该第五枢接部221并位于该后段12相反于该第一连杆21的一侧,该第一旋转轴l1、该第二旋转轴l2、该第三旋转轴l3、该第四旋转轴l4与该第五旋转轴l5互相平行。

于本实施例中,一前叉a可旋转地设置于该前段11的头管部111,且该前叉a相反两端分别设置一前轮b与一把手c,该把手c供使用者握持,该座垫40供使用者乘坐,一后叉d设置于该后段12相反于该前段11的一端,且该后叉d设置一后轮e,二踏板f设置于该曲柄齿盘组50并供使用者踩踏。

综上所述,本发明能够设置于折迭车的折迭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当该折迭装置1位于该展开位置,该定位件30定位于该第一定位部123,且该定位凸部31伸入该第一容孔1231,该第三连杆23抵靠该止挡部126,该第一杆段231与该架体10的后段12之间相隔一角度,该扣合部125扣合该前段11,该第二连杆22、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远离该架体10的后段12。当该折迭装置1由该展开位置转变至收折位置时,用户握持该柄部33而将该定位凸部31脱离该第一容孔1231,并将该定位件30朝向该第二容孔1241的方向移动,该第一连杆21与该第三连杆23相对于该后段12枢摆,且该第三连杆23逐渐远离该止挡部126,接着将该前段11脱离该扣合部125,使得该前段11相对于该后段12朝向远离该扣合部125的方向枢摆,该第二连杆22、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逐渐靠近该后段12。当该折迭装置1位于该收折位置时,该定位件30定位于该第二定位部124,且该定位凸部31伸入该第二容孔1241,该第三连杆23远离该止挡部126,该第一杆段231平行于该架体10的后段12,该前段11脱离该扣合部125并于该后段12之间相隔一角度,该座垫40位于该后段12邻近该前段11的一端,该第二连杆22、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靠近该架体10的后段12。

2.藉由该折迭装置1设置于折迭车并能够于该展开位置与该收折位置之间变换,当该折迭装置1位于该展开位置,用户能够骑乘折迭车,当该折迭装置1位于该收折位置,该第二连杆22、该座垫40与该曲柄齿盘组50靠近该架体10,且该前轮b靠近该后轮e,进而缩小该折迭车的体积。使得使用者能够骑乘或轻易地携带具有该折迭装置1的折迭车。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