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66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推车,包括车架(1)、安装在所述的车架(1)下方的车轮(2)、连接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能够将所述的车轮(2)与所述的车架(1)相对锁定与解锁的刹车组件,所述的刹车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的车轮接头(3)、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且具有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的刹车装置(4)、能够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保持在解刹状态的限位装置(5),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的车轮(2)与所述的车架(1)相对锁定;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的车轮(2)和所述的车架(1)相对解锁,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刹车组件还包括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的电动控制机构(6)、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且能够带动所述的刹车装置(4)在刹车状态和解刹状态之间转换的机械控制机构(7),

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且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的驱动件(71)及供使用者脚踩转动的操作装置(74),

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脚踩所述的操作装置(74)带动所述的驱动件(71)滑动,所述驱动件(71)滑动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滑动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与所述的限位装置(5)解除配合从而实现刹车装置从解刹状态转换至刹车状态;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脚踩所述的操作装置(74)驱动所述的刹车装置(4)滑动,同时所述限位装置(5)与所述刹车装置(4)配合,从而使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还包括能够绕着自身轴心线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由所述的操作装置(74)带动转动的转动装置(73)、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一滑动件(77)、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且能够随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转动而滑动的第二滑动件(78)、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而使得所述的刹车装置(4)能够随着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的滑动而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的第一连接件(75)、用于连接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和所述的驱动件(71)从而使得所述的驱动件(71)能够随着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的滑动而滑动的第二连接件(7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左右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配合面(731)和第二配合面(732),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包括第一底面(7311)、自所述的第一底面(7311)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7312),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包括第二底面(7321)、自所述的第二底面(7321)向着远离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7322),

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的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与所述的转动装置(73)相配合、另一端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相连接且当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由所述的第一斜面(7312)带动滑动时,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带动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转换至解刹状态;

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6)相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与所述的转动装置(73)相配合且当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由所述的第二斜面(7322)带动滑动时,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6)带动所述的驱动件(71)滑动,从而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和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分别有多个且沿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周向均匀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和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交错设置,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和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两侧,且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解刹状态向刹车状态转换时,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与所述的第二斜面(7322)配合滑动,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位于所述的第一底面(7311)上;当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控制所述的刹车装置(4)从刹车状态向解刹状态转换时,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与所述的第一斜面(7312)配合滑动,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位于所述的第二底面(73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第一配合面(731)相配合的第三斜面(771),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第二配合面(732)相配合的第四斜面(781)。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轮(2)、所述的刹车装置(4)、所述的驱动件(71)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的左右两侧,位于所述车架(1)左右两侧的所述的刹车装置(4)通过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与所述的第一滑动件(77)相连接,位于所述车架(1)左右两侧的驱动件(71)通过所述的第二连接件(76)与所述的第二滑动件(78)相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能够控制左右两侧的两个刹车装置(4)同时刹车或解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动装置(73)上形成有多个沿着所述的转动装置(73)的周向均匀分布的齿轮槽(733),所述的操作装置(74)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上的刹车把(741)、与所述的刹车把(741)相固定连接且能够与所述的齿轮槽(733)相配合的拨动块(742)、设置在所述的车架(1)与所述的刹车把(741)之间用于在所述的刹车把(741)进行每次转动之后将所述的刹车把(741)复位的第一复位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槽(733)的与所述的拨动块(742)相配合的面为直面,所述的齿轮槽(733)的与所述的直面相对的另一面为斜面,从而使得所述的拨动块(742)能够单向带动所述的转动装置(73)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件(71)沿着所述的车轮(2)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刹车装置(4)包括沿着所述的车轮(2)轮轴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且与所述的第一连接件(75)相连接的刹车轴(42)、设置在所述的车轮(2)上且能够与所述的刹车轴(42)配合锁定的多个刹车槽、设置在所述的刹车轴(42)与所述的车轮接头(3)之间使得所述的刹车轴(42)具有向着刹车状态转换的趋势的第二复位件,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配合,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分离,所述的刹车轴(42)与所述的刹车槽相连接;当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解刹状态时,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配合,所述的刹车轴(42)与所述的刹车槽相分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包括安装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的驱动器(61)、由所述的驱动器(61)驱动转动且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运动的驱动摆杆(62),所述的驱动摆杆(62)具有原始位置、能够带动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装置(4)相脱离的刹车位置,当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收到刹车指令时,所述的驱动摆杆(62)由原始位置转动至刹车位置,所述的限位装置(5)与所述的刹车轴(42)相脱离,所述的刹车装置(4)处于刹车状态,所述的驱动摆杆(62)返回原始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5)包括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车轮接头(3)上的限位块(51)、形成在所述的限位块(51)上且能够与所述的电动控制机构(6)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面(53)、形成在所述的限位块(51)上且能够供所述的驱动件(71)滑动的滑槽(54)、设置在所述的限位块(51)与所述的车轮接头(3)之间使得所述的限位块(51)具有向着靠近所述的刹车装置(4)的方向运动的趋势的第三复位件,所述的刹车轴(42)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限位块(51)相卡接的卡槽(421),所述的驱动件(71)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的滑槽(54)相配合从而带动所述的限位块(51)滑动的第四配合面(711),所述第四配合面(711)为斜面,所述的机械控制机构(7)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驱动件(71)与所述的车轮接头(3)之间的第四复位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装置(5)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车轮(2)的轮轴的轴心线方向相垂直,所述的驱动件(71)的滑动方向与所述的限位装置(5)的滑动方向相垂直。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