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310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折叠式电动代步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代步车,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多形态切换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属于代步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动滑板车,特别是成人使用的电动滑板车,在超短途出行上非常具有优势。现有的电动滑板车一般都采用站立驾驶的方式,其结构小巧、轻便、适合穿行于狭小的空间。重量相对于普通电动车更为轻便,可以较轻松的搬运,甚至可以收纳在私家车的后备箱内,在外出过程中有代步需要时可以取出使用。随着城市公交系统的不断完善,有不少人已经开始考虑使用这种轻便的代步工具用于从家到公交站以及在公交系统中的换乘代步。

不过,现有的电动滑板车仍然具有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而言,目前的电动滑板车虽然较为轻便,也有一些具备折叠功能,但是在其折叠方式上仍然不能让人满意。

中国专利CN201610562277.2揭示了一种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包括车身、中管、前轮、后轮以及车把;车身的前端与中管铰接,且中管上设置调节固定机构,使中管能够相对于车身旋转或固定;中管的上端与车把连接,下端通过前叉与前轮连接;车身的后端通过后叉与后轮连接;后叉与车身之间为转动连接,车身的前部设置轮孔,后部设置限位结构;后叉向后展开时,由限位结构阻挡并限位,后叉向前收起时,后轮容纳于所述轮孔中。该滑板车可以将后轮向前折起,从而在折叠时缩小车身的长度,但从最终折叠效果来看,滑板车会被折叠成一个扁平的柱状结构,虽然这样的结构在体积上较小,但是却很不便于日常的搬运及携带。同时,该滑板车仅具有展开与收纳两种状态,功能效果十分局限。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折叠后体积小、易于携带且具备多种使用功能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就成为了本领域内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多形态切换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包括可实现折叠的车架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机构上、并与所述车架机构实现配合折叠的车把机构,以及与所述车架机构及车把机构相连接的车轮机构,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以及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由相互垂直连接的支撑部与连接部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伸展和折叠两种状态,

当所述车架机构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共轴,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连接部相垂直,

当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以及所述支撑支架三者首尾相接,共同围合成一个闭合结构。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长度相匹配,所述连接部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长度相匹配,当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第二连接支架以及所述支撑支架三者首尾相接,共同围合成一个闭合的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车把机构包括相匹配的竖向车把组件与横向车把,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包括可折叠地按序连接的第一竖向车把、第二竖向车把以及第三竖向车把,所述第三竖向车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车把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车把的中段位置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一端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竖向车把穿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包括弯折与伸直两种状态,

当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竖向车把与所述第二竖向车把间存在一夹角,所述第二竖向车把与所述第三竖向车把相垂直,

当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伸直状态时,所述第一竖向车把、所述第二竖向车把以及所述第三竖向车把三者共轴。

优选地,所述车轮机构包括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导向轮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前导向轮安装的前固定杆,所述前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前导向轮的轮心位置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驱动轮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后驱动轮安装的后固定杆,所述后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后驱动轮的轮心位置枢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末端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后固定杆三者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竖向车把以及所述前固定杆三者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三连接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连接部的连接位置开设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的第一连接孔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组内的第一丝杆,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丝杆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机构上的第一轴套,所述后固定杆远离所述后驱动轮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一丝杆上还可活动地有第一定位滑块,所述第一定位滑块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后固定杆及所述第一定位滑块均与所述第一丝杆螺纹连接、且二者均借助所述第一丝杆的转动实现二者同步横向移动,所述第一丝杆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旋转的第一手摇柄,所述第一连接支架、所述连接部以及所述后固定杆借助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实现三者间的活动连接及卡紧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的连接位置开设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的第二连接孔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组内的第二丝杆,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丝杆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机构上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二丝杆上还可活动地有第二定位滑块,所述第二定位滑块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滑块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连接并借助所述第二丝杆的转动实现其横向移动,所述第二丝杆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旋转的第二手摇柄,所述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借助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实现二者间的活动连接及卡紧固定;

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竖向车把以及所述前固定杆三者的连接位置开设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安装的第三连接孔组,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接孔组内的第三丝杆,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三丝杆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机构上的第三轴套,所述前固定杆远离所述前导向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滑块,所述第三定位滑块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滑块与所述第三丝杆螺纹连接并借助所述第三丝杆的转动实现其横向移动,所述第三丝杆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旋转的第三手摇柄,所述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一竖向车把以及所述前固定杆借助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实现三者间的活动连接及卡紧固定。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丰富装置功能的座提组件,所述座提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的端面上,所述座提组件包括两个相匹配的座提部件,所述座提组件包括坐垫与提手两种状态,所述座提组件能够借助两个所述座提部件的翻转运动实现其在两种状态间的切换。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延伸板,两块所述延伸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共同形成一个可用于储物的收纳空间,所述延伸板上还固定设置有辅助实现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收纳状态下拖行的拖行滚轮。

优选地,还包括同于车体驱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内藏设置于所述支撑支架内、为车体提供电力的电池及用于整体控制的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后驱动轮与所述后固定杆连接位置、用于驱动所述后驱动轮转动的无刷电机,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把机构上、用于控制所述无刷电机运作的驱动开关,所述电池、所述无刷电机以及所述驱动开关三者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包括四种形态:

骑行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横向车把与所述竖向车把组件相垂直,所述座提组件处于坐垫状态,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驱动轮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共线;

收纳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弯折状态,且所述横向车把与所述第三竖向车把相平行,所述第二竖向车把及所述第三竖向车把弯折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周向外侧,所述座提组件处于提手状态,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驱动轮均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折叠后所形成的闭合结构中,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驱动轮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且不共线;

拖行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拖行滚轮触地,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与所述横向车把相平行,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驱动轮均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折叠后所形成的闭合结构中,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驱动轮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且不共线;

坐凳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弯折状态,且所述横向车把与所述第三竖向车把相平行,所述第二竖向车把及所述第三竖向车把弯折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周向外侧,所述座提组件处于坐垫状态,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驱动轮均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折叠后所形成的闭合结构中,所述前导向轮与所述后驱动轮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且不共线。

本发明的突出效果为: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可切换为多种形态,且各形态均具有与之相对应的使用功能。与现有的折叠式代步车相比,从结构上,本发明的结构更为紧凑、轻便;从功能上,本发明除了具备较普遍的骑行与收纳两种状态外,还拓展出了拖行状态与坐凳状态,且各形态间的切换十分顺畅,具有更为丰富的功能和更强的实用性。同时,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能够完全收纳、折叠成一个手提箱大小,进一步地缩减了车体折叠后的体积,为操作者的外出携带及使用提供了便利。此外,本发明整体采用电力作为驱动,且整套电力系统全部采用内藏式的结构,不仅使本发明的外观上更为简化,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整套电力系统,确保了使用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精巧,功能丰富,能够充分满足操作者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具体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发明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骑行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收纳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拖行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坐凳形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其中:11、第一连接支架;12、第二连接支架;13、支撑支架;131、支撑部;132、连接部;21、第一竖向车把;22、第二竖向车把;23、第三竖向车把;24、横向车把;31、前导向轮;32、前固定杆;41、后驱动轮;42、后固定杆;51、第一丝杆;52、第一轴套;53、第一定位滑块;54、第一手摇柄;61、第二丝杆;62、第二轴套;63、第二定位滑块;64、第二手摇柄;71、第三丝杆;72、第三轴套;73、第三定位滑块;74、第三手摇柄;8、座提部件;91、延伸板;92、拖行滚轮;10、无刷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能够实现多形态切换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

如图所示,一种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包括可实现折叠的车架机构,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车架机构上、并与所述车架机构实现配合折叠的车把机构,以及与所述车架机构及车把机构相连接的车轮机构,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支架11、第二连接支架12以及支撑支架13,所述支撑支架13由相互垂直连接的支撑部131与连接部132组成,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32可转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可转动地连接;

所述车架机构包括伸展和折叠两种状态,

当所述车架机构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共轴,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与所述连接部132相垂直,

当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第二连接支架12以及所述支撑支架13三者首尾相接,共同围合成一个闭合结构。

所述支撑部131的长度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的长度相匹配,所述连接部132的长度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的长度相匹配,当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第二连接支架12以及所述支撑支架13三者首尾相接,共同围合成一个闭合的矩形结构。

所述车把机构包括相匹配的竖向车把组件与横向车把24,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包括可折叠地按序连接的第一竖向车把21、第二竖向车把22以及第三竖向车把23,所述第三竖向车把2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竖向车把22可活动地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横向车把24的中段位置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的一端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第一竖向车把21穿设于所述连接通孔内;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包括弯折与伸直两种状态,

当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弯折状态时,所述第一竖向车把21与所述第二竖向车把22间存在一夹角,所述第二竖向车把22与所述第三竖向车把23相垂直,

当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伸直状态时,所述第一竖向车把21、所述第二竖向车把22以及所述第三竖向车把23三者共轴。

所述车轮机构包括前轮组件与后轮组件,所述前轮组件包括前导向轮31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前导向轮31安装的前固定杆32,所述前固定杆32的一端与所述前导向轮31的轮心位置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固定连接,所述后轮组件包括后驱动轮41以及用于实现所述后驱动轮41安装的后固定杆42,所述后固定杆42的一端与所述后驱动轮41的轮心位置枢轴连接、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32的末端位置。

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还包括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所述连接部132以及所述后固定杆42三者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二连接组件,以及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所述第一竖向车把21以及所述前固定杆32三者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三连接组件。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与所述连接部132的连接位置开设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安装的第一连接孔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组内的第一丝杆51,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一丝杆5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机构上的第一轴套52,所述后固定杆42远离所述后驱动轮4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一丝杆51上还可活动地有第一定位滑块53,所述第一定位滑块53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后固定杆42及所述第一定位滑块53均与所述第一丝杆51螺纹连接、且二者均借助所述第一丝杆51的转动实现二者同步横向移动,所述第一丝杆51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旋转的第一手摇柄54,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所述连接部132以及所述后固定杆42借助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实现三者间的活动连接及卡紧固定;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的连接位置开设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安装的第二连接孔组,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组内的第二丝杆61,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二丝杆6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机构上的第二轴套62,所述第二丝杆61上还可活动地有第二定位滑块63,所述第二定位滑块63的两侧端面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滑块63与所述第二丝杆61螺纹连接并借助所述第二丝杆61的转动实现其横向移动,所述第二丝杆61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旋转的第二手摇柄64,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与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借助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实现二者间的活动连接及卡紧固定;

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所述第一竖向车把21以及所述前固定杆32三者的连接位置开设有用于实现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安装的第三连接孔组,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包括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第三接孔组内的第三丝杆71,以及用于将所述第三丝杆71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机构上的第三轴套72,所述前固定杆32远离所述前导向轮3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滑块73,所述第三定位滑块73上设置有至少两组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组相匹配的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滑块73与所述第三丝杆71螺纹连接并借助所述第三丝杆71的转动实现其横向移动,所述第三丝杆71的端部还固定连接有用于带动其旋转的第三手摇柄74,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所述第一竖向车把21以及所述前固定杆32借助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实现三者间的活动连接及卡紧固定。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均可以通过转动其内部手摇柄的方式实现丝杆转动,并带动定位滑块等部件横向移动,最终使所述定位滑块上的定位销插入连接孔组中,从而实现卡紧固定。

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上述连接组件之间完全可以相互替换或采用具有等同效果的其他技术方案予以替代,此处仅作为优选实施例以供参考。

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还包括用于丰富装置功能的座提组件,所述座提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31的端面上,所述座提组件包括两个相匹配的座提部件8,所述座提组件包括坐垫与提手两种状态,所述座提组件能够借助两个所述座提部件的翻转运动实现其在两种状态间的切换。

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延伸板91,两块所述延伸板91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共同形成一个可用于储物的收纳空间,所述延伸板91上还固定设置有辅助实现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收纳状态下拖行的拖行滚轮92。

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还包括同于车体驱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内藏设置于所述支撑支架13内、为车体提供电力的电池及用于整体控制的控制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后驱动轮41与所述后固定杆42连接位置、用于驱动所述后驱动轮41转动的无刷电机10,以及设置于所述车把机构上、用于控制所述无刷电机10运作的驱动开关,所述电池、所述无刷电机10以及所述驱动开关三者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包括四种形态:

骑行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横向车把24与所述竖向车把组件相垂直,所述座提组件处于坐垫状态,所述前导向轮31与所述后驱动轮4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共线;

收纳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弯折状态,且所述横向车把24与所述第三竖向车把23相平行,所述第二竖向车把22及所述第三竖向车把23弯折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周向外侧,所述座提组件处于提手状态,所述前导向轮31与所述后驱动轮41均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折叠后所形成的闭合结构中,所述前导向轮31与所述后驱动轮4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且不共线;

拖行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拖行滚轮92触地,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伸直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与所述横向车把24相平行,所述前导向轮31与所述后驱动轮41均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折叠后所形成的闭合结构中,所述前导向轮31与所述后驱动轮4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且不共线;

坐凳形态,此时所述车架机构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竖向车把组件处于弯折状态,且所述横向车把24与所述第三竖向车把23相平行,所述第二竖向车把22及所述第三竖向车把23弯折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周向外侧,所述座提组件处于坐垫状态,所述前导向轮31与所述后驱动轮41均收纳于所述车架机构折叠后所形成的闭合结构中,所述前导向轮31与所述后驱动轮41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且不共线。

当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处于拖行形态时,对所述座提组件的具体状态没有特别限定。

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还设置有照明组件、制动组件、脚踏板以及减震器、充电接口等常规通用组件,所述照明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车架机构的前后端面位置,所述制动组件与所述减震器均与所述车轮机构相匹配,所述脚踏板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11或所述第二连接支架12上,具体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来进一步确定。

上述各部件的组合关系及设置位置均属于行业内的通用技术且并不具有限定作用,在此不做赘述。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所述折叠式电动代步车上还可以设置其他具有相应拓展功能的部件,但是只要其具体的使用形态、折叠方式等与本发明相同,均应视为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可切换为多种形态,且各形态均具有与之相对应的使用功能。与现有的折叠式代步车相比,从结构上,本发明的结构更为紧凑、轻便;从功能上,本发明除了具备较普遍的骑行与收纳两种形态外,还拓展出了拖行形态与坐凳形态,且各形态间的切换十分顺畅,具有更为丰富的功能和更强的实用性。同时,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动代步车能够完全收纳、折叠成一个手提箱大小,进一步地缩减了车体折叠后的体积,为操作者的外出携带及使用提供了便利。此外,本发明整体采用电力作为驱动,且整套电力系统全部采用内藏式的结构,不仅使本发明的外观上更为简化,而且还有效地保护了整套电力系统,确保了使用效果,延长了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精巧,功能丰富,能够充分满足操作者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具体很高的使用及推广价值。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