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及其油量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120阅读:6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及其油量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量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及其油量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动车已经普及到了许多家庭。汽油作为机动车中主要的供给能源,在机动车行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公告号为93203481.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防盗锁扣的摩托车,见其专利附图所示,它包括设置在摩托车上的油箱。其中,机动车中油箱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机动车所能行驶的里程数,然而许多驾驶者在开车前都没有检查油量的习惯,即便油量过低也不能够及时察觉,导致很多机动车开到一半就熄火,严重耽误了驾驶者的时间,从而为其带来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量检测电路,具有在油箱内油量较低时提醒驾驶者的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量检测电路,包括液位检测单元、比较单元、报警单元;所述液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油箱内油量的液位高低以输出液位检测信号,所述比较单元耦接于液位检测单元以接收液位检测单元并输出比较信号,所述报警单元耦接于比较单元以接收比较信号;

所述比较单元包括一基准值信号,当液位检测信号小于基准值信号时,所述报警单元响应于比较信号以实现警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常驾驶者使用机动车上下班代步之用,从而机动车油箱内的汽油在每天的使用量将是大致相同的,在驾驶者启动机动车时,液位检测单元将检测油箱内油量的液位高低,当液位检测单元检测到油箱内油量的液位低于基准值时,报警单元将进行报警以提醒驾驶者往油箱中添加汽油,避免驾驶者在开车前没有检查油箱内的油量而导致机动车在行驶的途中没油熄火,以避免为驾驶者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优选的,所述液位检测单元为浮筒式电位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浮筒式电位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后期维护和维修都比较容易,且浮筒式电位器检测油箱内油量的液位高低精度高、灵敏度高。

优选的,所述报警单元通过蜂鸣器发声实现报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蜂鸣器发生报警的方式,驾驶者不需要用眼睛去观察就能很直观的接收到油箱内油量不足的信息,从而避免驾驶者在行驶途中造成不必要的注意力分散。

优选的,还包括人体检测单元、逻辑门单元和警示单元,所述人体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人体是否靠近油箱以输出人体检测信号,所述逻辑门单元的输入端分别耦接于人体检测单元和比较单元以分别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和比较信号,并输出逻辑门信号,所述警示单元耦接于逻辑门单元的输出端以接收逻辑门信号;

当所述人体检测单元检测到人体靠近油箱且液位检测信号小于基准值信号时,所述警示单元响应于逻辑门信号以实现警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驾驶者靠近机动车的油箱且油箱内的油量不足时,不仅通过报警单元实现报警,并且通过警示单元实现警示,双重提示之下,达到驾驶者能准确无误接收到油箱内油量不足的信息。

优选的,所述人体检测单元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使用和安装均比较方便,从而方便人们后期的维护和维修。

优选的,所述警示单元包括振荡部和警示部,所述振荡部耦接于逻辑门单元以接收逻辑门信号,并输出振荡信号,所述警示部耦接于振荡部以接收振荡信号并响应于振荡信号以实现间断发光警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警示单元闪烁发光警示的方式,以醒目的方式传送给驾驶者警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逻辑门单元为与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门能有效的实现只有两者同时满足时才执行的功能,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优选的,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耦接于人体检测单元以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当人体检测单元检测到人体靠近油箱时,所述控制单元响应于人体检测信号以延时切断报警单元的供电回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驾驶者去购买物品而机动车处于怠速时,而此时机动车中的汽油处于消耗的过程,通过控制单元的设置,使得驾驶者能通过报警单元声音报警的方式远远的接收到油量不足的信息;当在人体检测单元检测到驾驶者回来时且油量不足时,报警单元将在报警一段时间后关闭,保证驾驶者得到提示的同时,避免报警单元一直处于发声报警状态,对驾驶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也避免了报警单元造成电能不必要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开关元件与延时元件,所述开关元件耦接于人体检测单元以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所述延时元件耦接于开关元件以接受开关信号,并响应于开关信号以延时切断报警单元的供电回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开关元件和延时元件使用可靠性高,更换比较容易,成本较低,从而提高了电路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方案中的油量检测电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驾驶者靠近摩托车去驾驶,当摩托车油箱内的油量较少时,报警单元和警示单元将同时发出警报,以提示驾驶者及时进行加油,避免油箱内的油量不足而造成摩托车没油在半路熄火造成驾驶者不必要的麻烦;在报警单元通过声音报警一段时间后将停止关闭,避免对驾驶者的注意力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当驾驶者靠近且油箱内的油量不足时,通过报警单元和警示单元双重提示之下,方便驾驶者能准确提示获取警示信息;

2、在报警单元报警一段时间给驾驶者足够的警示信息后将关闭,从而避免造成驾驶者注意力的分散,并且也避免造成电能不必要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液位检测单元、比较单元、报警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液位检测单元、比较单元、报警单元、人体检测单元、控制单元、逻辑门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警示单元的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记:1、液位检测单元;2、比较单元;3、报警单元;4、人体检测单元;5、逻辑门单元;6、警示单元;61、振荡部;62、警示部;7、控制单元;71、开关元件;72、延时元件;HA、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一种油量检测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液位检测单元1、比较单元2、报警单元3;液位检测单元1用于检测油箱内油量的液位高低以输出液位检测信号,比较单元2耦接于液位检测单元1以接收液位检测单元1并输出比较信号,报警单元3耦接于比较单元2以接收比较信号;比较单元2包括一基准值信号,当液位检测信号小于基准值信号时,报警单元3响应于比较信号以实现警示。

比较单元2包括比较器N1,比较器N1优选型号为LM393A,比较器N1的反相端与液位检测单元1连接用于接收液位检测信号,比较器N1的同相端连接有预设的基准值信号,基准值信号通过电阻R2提供;其中,在比较器N1的同相端上还连接有稳压二极管DZ1,稳压二极管DZ1的阳极连接在电阻R2与比较器N1同相端之间的连接点上,使得电阻R2提供的基准值信号更加稳定,避免产生毛刺等失真现象;在比较器N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限流电阻R3。

液位检测单元1为浮筒式电位器RP1,浮筒式电位器RP1的一端连接于电源Vcc,另一端接地,浮筒式电位器RP1的调节端连接在比较器N1的反相端上。浮筒式电位器RP1的调节端通过放置在油箱内浮标进行控制,当油箱内的油量储满燃油时,浮标往上升,从而将浮筒式电位器RP1的阻值调至最大,从而通过浮筒式电位器RP1调节端上输出电压将最大,从而在液位检测信号大于基准值信号时,比较器N1的输出端将输出低电平的比较信号至报警单元3,报警单元3将不进行报警;反之,当油箱内的油量多低,使得液位检测信号低于设定的基准值信号时,比较器N1的输出端将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至报警单元3,使得报警单元3实现报警。

报警单元3包括光耦合器U1和蜂鸣器HA,光耦合器U1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比较器N1的输出端,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地;光耦合器U1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HA后连接电源Vcc,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报警单元3通过声音报警的方式,使得驾驶者在行驶中,通过耳朵就能接受到报警信息,从而避免造成注意力的分散。

实施例二:基于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人体检测单元4、逻辑门单元5和警示单元6,人体检测单元4用于检测人体是否靠近油箱以输出人体检测信号,逻辑门单元5的输入端分别耦接于人体检测单元4和比较单元2以分别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和比较信号,并输出逻辑门信号,警示单元6耦接于逻辑门单元5的输出端以接收逻辑门信号;当人体检测单元4检测到人体靠近油箱且液位检测信号小于基准值信号时,警示单元6响应于逻辑门信号以实现警示;逻辑门单元5本实施例优选为与门。

人体检测单元4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以设置有多个,一个放置在油箱盖上,其余可贴合在机动车的周围用于检测驾驶者是否靠近机动车,使得检测结果更加精确;此时,每个人体检测单元4将对应连接一个与门,且连接在与门的输入端上,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均连接在比较单元2上,与门的输出端均连接在警示单元6上,从而实现多个人体检测单元4的监控使用。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包括壳体、光学滤镜、场效应管Q2和热释电元件,壳体上设有通孔,光学滤镜卡接于通孔中,场效应管Q2和热释电元件位于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壳体内部, 并通过光学滤镜感应外部热辐射。光学滤镜的主要作用是只允许波长在10μm左右的红外线(人体发出的红外线波长)通过,而将灯光、太阳光及其他辐射滤掉,以抑制外界的干扰。红外感应源通常由两个串联或者并联的热释电元件组成,这两个热释电元件的电极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电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的热释电效应相互抵消,输出信号接近为零。一旦有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件接收,由于角度不同,两片热释电元件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能量也不同,不能完全抵消,经处理电路处理后输出控制信号。热释电效应同压电效应类似,是指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引起晶体表面电荷的现象。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由陶瓷氧化物或压电晶体元件组成,在元件两个表面做成电极,在传感器监测范围内温度有△T的变化时,热释电效应会在两个电极上产生电荷△Q,即在两电极之间产生一微弱的电压△V。由于它的输出阻抗极高,在传感器中有一个场效应管Q2进行阻抗变换。热释电效应所产生的电荷△Q会被空气中的离子所结合而消失,即当环境温度稳定不变时,△T=O,传感器无输出。人体或者体积较大的动物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当人体进入检测区,因人体温度与环境温度有差别,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耳透镜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热释电元件)上,红外感应源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进而产生△T并将△T向外围电路输出,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人员检测信号。

警示单元6包括振荡部61和警示部62,振荡部61耦接于逻辑门单元5以接收逻辑门信号,并输出振荡信号,警示部62耦接于振荡部61以接收振荡信号并响应于振荡信号以实现间断发光警示。警示单元6还包括光耦合器U2、NPN型三极管Q4;警示部62为发光二极管LED1,振荡部61的被控端耦接于光耦合器U2中光敏三极管后连接电源,振荡部61的输出端耦接于三极管Q4的基极,并控制三极管Q4的通断,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于发光二极管LED1后连接电源,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当油箱内的油量过低,比较器N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至与门,且人体检测单元4检测到人体靠近时将输出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至与门,从而使得与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逻辑门信号至光耦合器U2,光耦合器U2中的发光二极管发光,光敏三极管的基极接受到光线而导通,使得振荡部61工作,输出一个振荡信号,振荡信号为方波,使得三极管Q4交替通断,以使得发光二极管LED1间断性发光警示。

实施例三:基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结合图2和图3所示,还包括控制单元7,控制单元7耦接于人体检测单元4以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当人体检测单元4检测到人体靠近油箱时,控制单元7响应于人体检测信号以延时切断报警单元3的供电回路。控制单元7包括开关元件71与延时元件72,开关元件71耦接于人体检测单元4以接收人体检测信号,并输出开关信号,延时元件72耦接于开关元件71以接受开关信号,并响应于开关信号以延时切断报警单元3的供电回路。

开关元件71包括NPN型三极管Q3,延时元件72包括延时继电器KT,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在人体检测单元4与逻辑门单元5之间的连接点上,延时继电器KT线圈的一端连接于电源Vcc,另一端连接在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上,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延时继电器KT的常闭触点开关串联在比较单元2与报警单元3之间的供电回路上,从而在三极管Q3截止时,比较单元2与报警单元3之间的供电回路是导通的;但当三极管Q3导通时,延时继电器KT的线圈得电,将延时一定时间后断开比较单元2与报警单元3之间的供电回路。在延时继电器KT的线圈上反并联有续流二极管D2,二极管D2起到续流的作用,当延时继电器KT的线圈断电时,残留在线圈内的电流能够通过二极管D2释放掉,防止对电路造成冲击。

当油箱内的油量不足时,浮筒电位器RP1的浮标下降,且使得液位检测单元1输出的液位检测信号小于基准值信号,比较器N1的输出端将输出高电平的比较信号,从而导通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的基极接收到光线而导通,使得蜂鸣器HA开始工作,并且此时,与门的一个输入端将接收到高电平的比较信号;且此时驾驶者靠近油箱/机动车,使得人体检测单元4输出一个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至与门的另一个输入端,从与门的输出端将输出高电平的逻辑门信号,使得光耦合器U2中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光耦合器U2中光敏三极管的基极将接收到光线而导通,使得震振荡部61开始工作以输出一个方波至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将间断性导通,使得发光二极管LED1间断性发光警示;且此时三极管Q3的基极也接受到高电平的人体检测信号,从而三极管Q3相应导通,延时继电器KT的线圈得电,在一定事件后,延时继电器KT的常闭触点开关将断开,从而使得光耦合器U1的供电回路被切断,使得蜂鸣器HA不再工作。

实施例四:一种摩托车,包括设置在摩托车车身上的油箱以及上述方案中的油量检测电路。其中,油量检测电路中的浮筒式电位器设置在油箱内,人体检测单元4设置在油箱的外表面上与驾驶者的座位相对设置,从而当驾驶者驾驶摩托车时,人体检测单元4都能检测到驾驶者的存在;报警单元3设置在摩托车的喇叭放置处,警示单元6设置在摩托车的仪表盘上以方便驾驶者观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