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凿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掘进钻车底盘。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掘进钻车的底盘,驱动总成一般采用车桥及传动轴的形式连接。由于考虑到掘进钻车车重及车桥宽度等因素,掘进钻车总宽度不能设计的太小,而由于掘进钻车在巷道中使用,较宽的车体会影响钻车巷道的通行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利于减小钻车总宽度的掘进钻车底盘。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掘进钻车底盘,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和由动力液压源独立驱动的四个驱动总成,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后车架与前车架之间安装有转向油缸,转向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前车架上,转向油缸的另一端固定在后车架上;其中两个驱动总成对称安装在前车架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驱动总成对称安装在后车架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后车架的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动力液压源的安装位。
作为优选,驱动总成由驱动马达,减速器及驻车制动装置等组成。
作为优选,后车架的中部设有从后车架长度方向贯穿后车架的中心轴,后车架上安装有悬挂平衡装置,悬挂平衡装置沿后车架的宽度方向设置,悬挂平衡装置可旋转固定在中心轴上;后车架上的两个驱动总成分别安装在悬挂平衡装置的两端。
作为优选,悬挂平衡装置通过中心轴铰接于后车架上。
作为优选,前车架和后车架上分别安装有液压支腿,所述液压支腿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
上述结构的掘进钻车底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相比于现有技术,取消了车桥和传动轴,能有效减小钻车的总宽;2)将底盘分为相互铰接的前车架和后车架,并且设置转向油缸,可以实现钻车转向的要求;3)在后车架上设置悬挂平衡装置,并且将后车架上的两个驱动总成固定在悬挂平衡装置的左右两端,能保证车辆在不同路面行驶的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悬挂平衡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的一种掘进钻车的底盘,包括前车架3和后车架5,前车架3的后端与后车架5的前端通过铰接轴4铰接。如图4所示,前车架3的后端设有两组上下设置的连接结构,每组连接结构包括两块上下设置的连接板;后车架5的前端设有上下设置的两个插接板,上方插接板插入前车架3后端的上方的两个连接板的间隙中,并通过铰接轴4铰接,下方插接板插入前车架3后端的下方的两个连接板的间隙中,并通过铰接轴4铰接。后车架5可相对前车架3左右旋转。在后车架5与前车架3之间安装转向油缸8,转向油缸的一端固定在前车架3上,转向油缸8的另一端固定在后车架5上,通过转向油缸8的活塞杆的伸出或缩回,可实现底盘的转向,底盘的转向角度通过转向油缸的行程控制,本实施例中的底盘可实现+40°~-40°的转向。
掘进钻车底盘上安装四个驱动总成2,四个驱动总成2分别由钻车的动力液压源独立驱动。其中两个驱动总成2对称安装在前车架3的左右两侧,另外两个驱动总成2对称安装在后车架5的左右两侧。后车架5的上部设有用于安装动力液压源的安装位。后车架5的中部设有从后车架5长度方向贯穿后车架5的中心轴7,后车架5上安装有悬挂平衡装置6,悬挂平衡装置6沿后车架5的宽度方向设置,悬挂平衡装置6通过中心轴7铰接于后车架5上,悬挂平衡装置6可绕中心轴旋转。后车架5上的两个驱动总成2分别安装在悬挂平衡装置6的两端,当钻车行经凹凸不平的路面时,悬挂平衡装置6带动两端的驱动总成2绕中心轴7旋转,本实施例中的底盘可实现+10°~-10°的左右摆动,可保证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的平稳性。
并且,在前车架3的前端及后车架5的后端分别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液压支腿1,液压支腿1包括可伸缩的支撑杆,以便于在需要时抬升钻车。液压支腿1是液压油缸。
上述结构的底盘,由于四组驱动总成2相互独立,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通过车桥及传动轴连接的钻车底盘,其宽度可以设置的更小,避免因车桥宽度造成的车体过宽情况。且底盘的整体结构简单,制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