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童车及其靠背和靠背连接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童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座位及分别设置于座位前后侧的脚踏和靠背30,座位包括具有棘齿32的支撑架33,靠背包括靠背本体,靠背本体包括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臂35和横臂两端分别固连的纵臂34,纵臂34的下端固设有靠背连接件40,靠背连接件为一单板结构,靠背连接件与支撑架铰接相连,从而使得靠背可以上下起落翻转,支撑架33中的相邻棘齿间均具有凹部36,靠背连接件上与支撑架33铰接处的外围设有长度沿靠背3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长孔37。在支撑架33上对应的凹部36中和长孔37中穿设有与所述靠背30的长孔壁挡止配合以使靠背30被限位固定的限位轴38。靠背30的前方设有与限位轴38固连并用于带动限位轴38沿所述长孔37导向移动以使限位轴38由其中一凹部36脱出并在随靠背30翻转时移动至另一个凹部36中的拉杆31,所述限位轴38于拉杆31所在侧的另一侧与车架间设有向限位轴38施加拉力以使所述限位轴38被固定于相应凹部36中的拉簧39。
通过限位轴38与靠背30的长孔壁和支撑架33的凹部36相配合,使得靠背30在使用时具有三个工作状态,即靠背30与座位所成角度逐渐变大的用于儿童坐立的坐立位、用于儿童躺靠的躺靠位和用于儿童睡觉的睡觉位。当儿童坐立时,拉簧39拉紧限位轴38固定于相应左、右支撑架的凹部36中,限位轴38与靠背30的长孔37的长孔壁挡止配合,靠背30被固定于坐立位;当儿童需要由坐立位变至躺靠位时;人工拉动拉杆31,拉杆31带动限位轴38由相应的凹部36中脱出并沿长孔37导向移动,然后人工翻动靠背30下翻,当靠背30下翻至躺靠位时,松开拉杆31,限位轴38在拉簧39的作用下被固定于左、右支撑架中的另一凹部36,此时儿童便可舒适的躺靠;同理,当儿童需要睡觉时,把靠背30下翻至睡觉位。现有的这种童车存在的问题在于:靠背连接件为单板结构,其强度不高,使用寿命有限,可能会出现单板断裂而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靠背连接件一解决现有技术中靠背连接件采用单板结构而使得靠背连接件强度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靠背连接件的靠背和童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靠背连接件的技术方案为:
靠背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上开设有供相应限位轴沿左右方向穿过的长孔,连接件本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连接于左、右连接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板,左、右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构成U形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用于与相应靠背本体的纵臂固定连接的纵臂连接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相应座位铰接相连的座位连接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之间形成供所述靠背本体的纵臂下端适配装入的装入间隙。
所述纵臂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贯穿左、右连接板的连接孔。
座位连接结构为沿左右方向贯穿左、右连接板的铰接孔。
左、右连接板的长度长于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处于左、右连接板的下端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靠背的技术方案为:
靠背,包括具有纵臂的靠背本体及设置于纵臂下端的靠背连接件,靠背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上开设有供相应限位轴沿左右方向穿过的长孔,连接件本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连接于左、右连接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板,左、右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构成U形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纵臂固定连接的纵臂连接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用于与相应座位铰接相连的座位连接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之间形成供所述纵臂下端适配装入的装入间隙。
所述纵臂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贯穿左、右连接板的连接孔。
左、右连接板的长度长于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处于左、右连接板的下端底部。
本实用新型中童车的技术方案为:
童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座位及铰接于座位后端的靠背,靠背包括具有纵臂的靠背本体及设置于纵臂下端的靠背连接件,靠背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上开设有延伸方向与靠背延伸方向一致的长孔,所述的长孔中穿设有用于与所述长孔的孔壁挡止配合以使所述靠背被限位固定的限位轴,连接件本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连接板、右连接板及连接于左、右连接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板,左、右连接板与中间连接板构成U形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纵臂固定连接的纵臂连接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实现靠背与座位铰接相连的座位连接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之间形成供所述纵臂下端适配装入的装入间隙。
所述纵臂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贯穿左、右连接板的连接孔,连接孔中铆装有铆钉。
左、右连接板的长度长于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处于左、右连接板的下端底部。
童车还包括座位,座位包括由管形骨架构成的坐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靠背连接件包括左、右连接板及连接于左、右连接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板,使用时将靠背本体的纵臂的下端处于左、右连接板的上端之间,使纵臂连接结构与纵臂固定连接,使座位连接结构与座位铰接相连,左、右连接板和中间连接板的使用保证了靠背连接件的强度,增加了靠背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童车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靠背与支撑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靠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童车的实施例如图2~5所示:包括行走轮4及设置于行走轮4上的车架3,车架3包括座位2及设置于座位2前侧的脚踏1和铰接于座位2后端的靠背9,座位包括具有棘齿7的支撑架5和由管形骨架构成的座架50,座架用于支撑儿童的屁股位置,本实施例中座架的管形骨架由横向方管和纵向方管焊接而成。靠背9包括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且长度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上横臂21、下横臂20和上、下横臂的左右两端分别焊接固连的长度与对应横臂相垂直纵臂,位置靠左的纵臂称为左纵臂17,位置靠右的纵臂称为右纵臂18,左、右纵臂的上端通过一连接臂一体固连,上、下横臂间设有两根加强臂19,加强臂19的上端与上横臂21焊接固连,加强臂19的下端与下横臂20焊接固连,各臂均由方管制成。靠背还包括分别设置于左、右纵臂下端的靠背连接件,本实施例中,设置于左纵臂下端的靠背连接件为左靠背连接件8-2,设置于右纵臂下端的靠背连接件为右靠背连接件8-1。两个靠背连接件的结构相同,现仅对右靠背连接件8-1的结构进行详细叙述,右靠背连接件8-1包括连接件本体,连接件本体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左连接板41、右连接板42及连接于左、右连接板之间的中间连接板40,左、右连接板的长度长于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处于左、右连接板的下端底部,左、右连接板和中间连接板构成U形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设置有与右纵臂固定连接的纵臂连接结构,左、右连接板的上端之间形成供所述纵臂下端适配装入的装入间隙,左、右连接板的下端设置有与座位的支撑架铰接相连的座位连接结构,通过座位连接结构与支撑架的铰接实现靠背与座位的铰接相连,本实施例中,纵臂连接结构包括两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沿左右方向贯穿左、右连接板的连接孔45,连接孔中铆装有铆钉,座位连接结构为沿左右方向贯穿左、右连接板的铰接孔43,铰接孔中铆装有铆钉,铆钉上于左、右连接板之间套设有垫套。
左、右连接板上还开设有长度延伸方向与靠背延伸方向一致的长孔。左靠背连接件上的长孔称为左长孔14,右靠背连接件上的长孔称为右长孔13,支撑架5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的左支撑架5-2和右支撑架5-1,左、右连接板通过支撑轴10与左、右支撑架铰接相连,左、右支撑架中相邻的棘齿7间均设有支撑限位轴12用的凹部6。左、右靠背连接件的下端分别铰接于对应的左、右支撑架上,左、右长孔分别位于靠背连接件与对应支撑架铰接处的上方。左、右支撑架中的相应凹部6中和左、右长孔中穿设有与对应长孔的长孔壁挡止配合以使靠背9被限位固定的限位轴12,支撑轴的两端与限位轴的两端之间分别设置有拉簧39,上、下横臂上设有导向方向沿朝向和远离所述限位轴方向延伸的导向孔23,车架3还包括与限位轴12传动连接并在靠背翻转时带动限位轴12沿对应长孔导向移动以使限位轴12由对应支撑架中的一个凹部6中脱出并移动至另一个凹部6中的拉杆机构,拉杆机构包括纵向拉杆,纵向拉杆包括分别设置于限位轴12的左、右两端的左拉杆15和右拉杆16,左、右拉杆的下端与限位轴12焊接固连,左、右拉杆的上端由对应的上、下横臂中的导向孔23中穿过并通过一用于人施加拉力或推力的横向拉杆22一体固连,左、右拉杆上端之间的间距小于左、右拉杆下端之间的间距。左、右支撑架的下端之间设有支撑轴10,限位轴12与支撑轴10之间设有向限位轴12施加拉力拉动限位轴12固定于对应支撑架的相应凹部6中的拉簧11。限位轴12的中部下凸形成一个靠背凸架52,座架50的后端设置有朝后凸出的座位凸架51,这样当靠背翻转至睡觉位时(即水平姿态时),靠背凸架52与座位凸架51配合而对儿童的腰部支撑,避免出现支撑漏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靠背9的下端还可以铰接于座位的其它位置;导向孔23还可以被对应横臂上设置的导向槽等其它具有导向通道的结构代替,当然导向孔也可以不设,此时拉杆机构可以位于靠背的前侧;当然,左、右拉杆还可以沿左右方向并列设置;拉杆机构也可以由一个或三个或更多纵向拉杆组成;左、右长孔也可以开于靠背连接件与对应支撑架铰接处的下方;当支撑轴10和相应左、右长孔位于限位轴12的同一侧时,拉簧11也可以被顶簧代替,当然拉簧11也可以被其它弹性件如橡胶、弹性塑料等代替;当然拉簧11也可以设置于限位轴12与其它车架3结构之间或设置于拉杆机构与车架3之间,拉簧11也可以被其它弹性件代替如橡胶、皮筋等;当然左、右支撑架还可以为一个支撑架;棘齿7还可以不设,也可以采用普通的凸起代替;连接孔中还可以穿装连接螺栓,铰接孔中也可以穿装铰接销轴;连接孔的个数还可以是三个、四个或更多,当然纵臂连接结构也可以不是连接孔结构,比如说左、右连接板与纵臂焊接连接时,纵臂连接结构可以仅是一个连接面;座位连接结构也可以不是铰接孔结构,比如说为一个铰接轴结构;各靠背连接件中连接板的个数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比如说三个、四个或更多;左、右连接板的长度与中间连接板的长度也可以一致;靠背的各臂还可以由圆管、扁管或椭圆管制成;座架也可以由圆管、扁管或椭圆管制成。
图3中靠背9所示状态为儿童坐立的坐立位,图中虚线a表示在靠背9向下翻转后成用于儿童躺靠的躺靠位,图中虚线b表示在靠背9机械向下翻转后成用于儿童睡觉的睡觉位。挡童车需要多个翻位时,相应凹部的个数还可以是四个、五个或更多。
通过导向孔23的孔壁对左、右拉杆移动时的导向配合,限制了左、右拉杆向前翻转,保证了儿童在使用童车的安全性;同时由于左、右拉杆的上端之间间距较小,左、右拉杆在远离限位轴12运动时会受到对应导向孔23的孔壁的限位作用,从而保证了在拉簧11没有或失效时,限位轴12不会由相应的凹部6中脱出,进一步的保证了靠背9的安全性;加强臂19的设置也增加了靠臂支撑9的结构强度;U形结构的靠背连接件,保证了靠背的使用寿命,不会有靠背连接件突然断裂的问题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