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品周转用笼车,具体涉及一种能够错位穿插放置的周转笼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包括各种周转笼车,在底板上翻后需要将左右侧板旋转至后侧板上,再将左侧板或者右侧板旋转至与后侧板贴合后以实现错位叠放,这要求周转笼车具有较为复杂的内部运动结构,因此增加了周转笼车的制造成本。同时,后侧板的设计也增加了笼车的重量,并且使得笼车不易推行。此外,现有技术中笼车,其侧板高度是固定不变的,无法增加或者降低高度,导致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周转笼车,使得错位叠放的过程简单易行。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周转笼车,包括底架结构、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底架结构包括连接段、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前端连接,所述连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后端连接,使得所述底架结构的前侧具有前侧开口,后侧具有后侧开口;所述第一支撑段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支撑段上方安装有所述第二侧板;所述底板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底架结构上,并能够旋转至与所述第一侧板或者所述第二侧板贴合;所述前侧开口和所述后侧开口用于多个所述周转笼车之间的错位叠放。
所述的周转笼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底板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枢轴,所述第一支撑段或者所述第二支撑段上设置有与所述枢轴配合的轴套。
所述的周转笼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底板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对称设置有所述枢轴。
所述的周转笼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周转笼车还包括旋转固定件,所述旋转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底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侧板或者所述第二侧板上。
所述的周转笼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底板设置有凹部,所述底架结构嵌在所述凹部中并支撑所述底板,所述凹部用于限制底板相对底架结构移动,并提高所述底板的结构强度及平整度。
所述的周转笼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包括本体和加高体,所述加高体可活动地连接在所述本体上,并能够运动至所述本体上方,延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高度。
所述的周转笼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底板的材料为塑料,并且用于放置货物的表面采用防滑结构设计。
所述的周转笼车,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支撑段下方与所述第二支撑段下方均设置有车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笼车在与相同的周转笼车错位叠放时,只需要将底板旋转至与侧板贴合,而侧板可以保持不动,使得周转笼车易于叠放,同时简化了周转笼车的设计,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笼车的侧板包括本体和加高段,使得侧板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增加了周转笼车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周转笼车底板收起时的示意图;
图2为多个周转笼车错位叠放时的示意图;
图3为周转笼车侧板未加高的示意图。
图4为周转笼车侧板加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4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规定周转笼车运动时,周转笼车运动方向的前方为“前”,运动方向的后方为“后”。
如图1和图2所示,周转笼车包括底架结构1、底板2、第一侧板3a和第二侧板3b,底架结构1包括连接段1c、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撑段1a和第二支撑段1b;连接段1c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段1a的前端连接,连接段1c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段1b的后端连接,形成“Z”字形底架结构1,使得底架结构1的前侧具有前侧开口4a,后侧具有后侧开口4b;第一支撑段1a上方安装有第一侧板3a,第二支撑段1b上方安装有第二侧板3b;底板2可活动地安装在底架结构1上,并能够旋转至与第一侧板3a或者第二侧板3b贴合;前侧开口4a和后侧开口4b用于多个周转笼车之间的错位叠放。
第一侧板3a和第二侧板3b多采用金属网格状的形式以减轻重量,第一侧板3a和第二侧板3b通常平行设置且具有相同的面积,并且与地面垂直,以方便操作人员推行。车轮8对称地设置在第一支撑段1a和第二支撑段1b下方,可以有效减少第一支撑段1a和第二支撑段1b上的应力集中现象。第一侧板3a和第二侧板3b可以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相应的支撑段上。连接段1c优选为直杆,这样可以保证多个周转笼车在错位叠放时其底架结构1之间能够贴合紧密。底板2的材料可以是塑料,以减轻周转笼车的重量,且方便底板上翻。底板2用于放置货物的表面采用防滑结构设计,如表面设置一定密度的颗粒状凸起。
底板2与底架结构1的连接为枢轴连接。底板2的一侧边缘上设置有枢轴,第一支撑段1a或者第二支撑段1b上设置有与枢轴配合的轴套。优选地,底板2相对的两侧边缘上对称设置有枢轴,以进一步增加底板的适用性。周转笼车还包括旋转固定件,旋转固定件用于将底板2固定在第一侧板3a或者第二侧板3b上。底板2旋转至与第一侧板3a或者第二侧板3b贴合后,多个周转笼车可以通过前侧开口4a和后侧开口4b进行错位叠放。
继续参考图2,底板2设置有凹部5,底架结构1嵌在凹部5中并支撑底板2,凹部5用于限制底板2相对底架结构1移动,并提高底板2的结构强度及平整度。由于底板2在与底架结构1的接触处会受到较大的应力,所以采用凹部5的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应力集中的现象,加强底板2的结构强度。同时,在装配过程中,凹部5的深度可以随需要调节,以保持底板2处于水平位置为准。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侧板3a和第二侧板3b均包括本体6和加高体7,加高体7可活动地连接在本体6上,并能够运动至本体6上方,延长第一侧板3a和第二侧板3b的高度。加高体7可以通过铰链、滑轨、套筒等方式与本体6活动连接,不需要加高时,加高体7可以运动至低于本体6。同时本体6上也可以存在相应的固定部件,如插销、挂钩等等,用于将加高体7固定在本体6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笼车在与相同的周转笼车错位叠放时,只需要将底板旋转至与侧板贴合,而侧板可以保持不动,使得周转笼车易于叠放,同时简化了周转笼车的设计,降低了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周转笼车的侧板包括本体和加高段,使得侧板的高度可以调节,从而增加了周转笼车的适用性。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