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878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滑板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板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滑板车基本没有配置减震机构,既会导致滑板车因过度颠簸而影响使用可靠性,造成固接部件松动,还会导致人们在乘骑时会因路面颠簸而降低使用体验。为了提升休闲用滑板车的使用舒适度,现有产品均会在滑板车上安装减震机构。而现有市面上出现了带减震机构的滑板车,减震机构一般采用金属弹簧结构,既结构复杂,装配不便,还存在重量较大的问题,导致整车重量过大而拎抬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供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滑板车,通过在车轮与底板间设置带减震块的减震装置,既有效提升乘骑体验,又能防止部件间因过度颠簸而松动的情况,有效防止意外发生,还具有较轻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滑板车,包括底板、设于底板上的车轮,所述车轮通过一转轴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转轴与底板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一与底板固接的固定座以及夹设在减震块与转轴间的减震块,转轴通过减震块可竖向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上。在原有滑板车结构的底板与车轮间增设带减震块的减震机构,固定座为减震件提供有效支撑,减震件会缓冲并吸收来自转轴的震动,确保滑板车在经过颠簸路面时底板始终处于平稳状态,有效提升乘骑体验,还能防止滑板车上连接部件因颠簸震动而松动的情况,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后轮会将颠簸路面造成的震动通过转轴传递至减震块上,减震块通过自身形变起到缓冲、抵消震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部设有嵌置减震块的容置腔,侧壁设有供所述转轴竖向活动穿置的竖状长条孔,设于减震块下方的转轴通过其端部穿过长条孔并预留外露段。减震块匹配嵌置在容置腔内,使得减震块在受到转轴震动时仍旧能稳定固接在固定座内;长条孔对转轴起限位作用,使得转轴在接收车轮传递的震动后只能沿长条孔作竖向移动,还有效过滤转轴与长条孔间水平向作用力,能将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通过长条孔传递至底板上,进而推动滑板车前进。转轴通过减震块承载滑板车及使用者重量。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端部设置小径段,所述小径段通过套置其上的减震芯套与所述减震块底面抵触,所述减震芯套靠近所述转轴的中部大径段侧外缘设有限位凸环,所述减震块的侧壁抵触在所述限位凸环的侧壁上。设置在转轴端部的小径段与位于转轴中部的大径段间通过台阶环面过渡,减震芯套端部抵触在台阶环面上,减震芯套通过台阶环面实现轴向定位,减震芯套通过限位凸环对减震块起到轴向定位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外露段螺接有一夹持定位减震芯套的防滑螺母,所述减震芯套一端与设于小径段内端的台阶环面抵触,另一端与所述防滑螺母抵触。防滑螺母螺接在转轴端部的外露段上,对减震芯套起到轴向定位作用,防止减震芯套沿小径段轴向移动,确保减震块不会因偏离工位而影响减震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防滑螺母朝向减震芯套侧外缘设有一嵌置在长条孔内的抵触凸环,所述防滑螺母上套置有螺母帽,所述抵触凸环一侧匹配抵触减震块侧壁,另一侧抵触所述螺母帽帽缘。转轴通过抵触凸缘抵触在长条孔的内侧壁上,实现相对滑动,防滑螺母螺接在外露段上并沿轴向向内推动减震芯套,限制减震芯套活动。螺母帽起到保护防滑螺母不受外力作用而松动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座上部设有竖置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匹配的螺钉和外六角螺母固接在所述底板的侧壁上。连接耳与固定座一体成形,具有可靠的结构强度,固定座与底板间通过螺钉和外六角螺母固接,结构简单,方便拆装,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块为聚氨酯材质,具有弹性好、重量轻的特点,再提高减震体验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滑板车重量,方便人们抬起搬运上楼或跨越障碍物。

作为优选,所述减震机构为两组,所述转轴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减震机构轴向定位地连接在底板上。两组分置的减震装置确保底板能平稳架设在车轮上,两组减震机构分别设置在同一转轴的两端,利用对应的防滑轮廓起到限制转轴轴向活动的作用,确保转轴与底板间竖向投影位置固定,转轴只能做竖向升降运动。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供所述车轮竖向穿置活动的开槽,所述车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中部的大径段上,所述减震机构分设在所述开槽的两侧,所述车轮包括套置在轴承外圈的电机总成,轴承外圈与电机总成周向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原有滑板车结构的底板与车轮间增设带减震块的减震机构,固定座为减震件提供有效支撑,减震件会缓冲并吸收来自转轴的震动,确保滑板车在经过颠簸路面时底板始终处于平稳状态,有效提升乘骑体验,还能防止滑板车上连接部件因颠簸震动而松动的情况,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后轮会将颠簸路面造成的震动通过转轴传递至减震块上,减震块通过自身形变起到缓冲、抵消震动的作用,此外,减震块采用聚氨酯结构,有效降低减震机构重量,便于搬运。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车轮,3、转轴,4、固定座,5、减震块,6、长条孔,7、小径段,8、减震芯套,9、限位凸环,10、防滑螺母,11、抵触凸环,12、螺母帽,13、连接耳,14、螺钉,15、外六角螺母,16、开槽,17、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带减震机构的滑板车,由底板1、设于底板1上的车轮2组成,所述车轮2通过一转轴3连接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转轴3与底板1间设有减震机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一与底板1固接的固定座4以及夹设在减震块5与转轴3间的减震块5,转轴3通过减震块5可竖向活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座4上。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减震机构为两组,所述转轴3两端分别通过对应的减震机构轴向定位地连接在底板1上。转轴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装配对应的减震机构,在装配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将转轴3的第一端依次穿过设于底板1一侧的长条孔6、与车轮2联动的轴承17以及设于底板1另一侧的长条孔6;

2. 在转轴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上分别装配对应的减震机构,使得转轴3被轴向定位在底板1上。

在装配减震机构时,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将减震芯套8套置在转轴3的小径段7上,使得减震芯套8抵触在台阶环面上;

2. 将减震块5通过固定座4朝向车轮2侧设置的敞口嵌入所述容置腔;

3. 固定座4利用其上的长条孔6套置在减震芯套8上,固定座4利用其上的连接耳13固接底板1,减震芯套8插置连接在固定座4底面板与减震块5下表面间,定位座与减震芯套8上的限位凸环9配合夹持减震块5;

4. 将防滑螺母10螺接在转轴3的外露段上,使得防滑螺母10紧密抵触在减震芯套8上,还使得与减震块5抵触的抵触凸环11嵌置在长条孔6内;

5. 将螺母帽12罩置在防滑螺母10上。

通过重复上述步骤实现转轴3两侧的减震机构的装配。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固定座4上部设有嵌置减震块5的容置腔,侧壁设有供所述转轴3竖向活动穿置的竖状长条孔6,设于减震块5下方的转轴3通过其端部穿过长条孔6并预留外露段。长条孔6的宽度应该与抵触凸环11的外缘直径匹配,既有效限制转轴3相对固定座4作水平向运动,车轮2在电机总成带动下前进,并通过抵触凸环11推动长条孔6侧壁实现滑板车运动。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转轴3端部设置小径段7,所述小径段7通过套置其上的减震芯套8与所述减震块5底面抵触。转周两端均设有小径段7,中部形成大径段,大径段的长度应该满足减震芯套8定位减震块5时的位置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减震芯套8靠近所述转轴3的中部大径段侧外缘设有限位凸环9,所述减震块5的侧壁抵触在所述限位凸环9的侧壁上。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外露段螺接有一夹持定位减震芯套8的防滑螺母10,所述减震芯套8一端与设于小径段7内端的台阶环面抵触,另一端与所述防滑螺母10抵触。外露段长度既应满足防护螺母牢固螺接的需要,还要考虑转轴3对滑板车宽度的影响,有效减小滑板车体积。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防滑螺母10朝向减震芯套8侧外缘设有一嵌置在长条孔6内的抵触凸环11,所述防滑螺母10上套置有螺母帽12,所述抵触凸环11一侧匹配抵触减震块5侧壁,另一侧抵触所述螺母帽12帽缘。长条孔6的竖向长度应满足转轴3升降幅度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固定座4上部设有竖置连接耳13(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耳13通过匹配的螺钉14和外六角螺母15固接在所述底板1的侧壁上。连接耳13与固定座4间的连接结构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包括焊接、卡扣等,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减震块5为聚氨酯材质,也可以为其它具有弹性的高分子材料,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底板1上设有供所述车轮2竖向穿置活动的开槽16(如图3所示),所述车轮2通过轴承17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3中部的大径段上,所述减震机构分设在所述开槽16的两侧,所述车轮2包括套置在轴承17外圈的电机总成,轴承17外圈与电机总成周向联动。所述转轴3插置在轴承17的内圈中,使得车轮2在运转时,转轴3不会随着车轮2旋转。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