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自行车及其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4861阅读:1087来源:国知局
公路自行车及其车把手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装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公路自行车及其车把手。



背景技术:

自行车作为平民化的一种交通工具均有经济、环保的双重优势,另外适当骑行还能起到健身作用,有利于身心健康。自行车具有很多种类,包括通勤车、旅行自行车、山地自行车以及公路自行车等。

这里提到的公路自行车又称为跑车,具有速度快、美观的特点,其具有区别于普通自行车的下弯把手,骑行者在骑行时需要俯低身子抓住下弯把手,可以减低风阻。

但是现有的公路自行车的下弯把手一般都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转动变位,骑行者只能保持一个俯身姿势,虽然可以减轻风阻,但是在进行长时间的骑行过程中,人的颈、手、腕、臂、肩、背以及腰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酸痛,麻木等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驼背、颈椎等疾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转动变位的车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把手,包括主把手,主把手两端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设置有副把手,副把手为下弯把手,空腔内插接有轴承,所述副把手插入轴承中在空腔内部进行转动,所述空腔的侧壁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上螺纹连接径向设置的定位件,通过定位件旋入或旋出定位孔对副把手进行抵接或分离,进而实现对副把手的锁紧与松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把手的空腔内部设置轴承,可以使得副把手在轴承上灵活转动,减小了与主把手内壁的摩擦力,使得车把手更加的坚固耐用;通过旋入、旋出定位件,可以对副把手进行固定于释放,使得副把手方便快捷的进行转动变位,骑行者在长时间俯身骑行疲惫时,可以将下弯把手进行翻转变位,下弯把手的弯曲部太高了车把手,骑行者可以抬高身子抓取变位后的下弯把手,减缓身体疲劳。

较佳的,所述空腔内部设置有轴承,所述副把手插入轴承中进行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把手插入轴承中,使得副把手转动更加灵活,不会与主把手进行摩擦,使得车把手更加耐用,提高了车把手的使用寿命。

较佳的,所述轴承的外圈上粘接有防滑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可以增大轴承外圈与主把手内壁的摩擦力,使得轴承不会与主把手发生相对转动,使得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稳定。

较佳的,所述主把手两端的空腔内分别设置有两个轴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腔内部设置两个轴承,可以使得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稳定,不会发生折断现象,使得车把手更加的稳定耐用。

较佳的,所述定位件为螺栓,螺栓插入所述定位孔中与副把手的外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栓经济耐用,可以有效对副把手的外壁进行抵接固定,使得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稳定,同时使用螺栓,方便进行更换。

较佳的,所述定位孔沿空腔外壁周向设置有多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定位孔的设置可以对副把手固定的更加牢固,使其坚固、耐用。

较佳的,所述下弯把手上套设有防滑胶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胶套可以增大手部与下弯把手的摩擦力,使得骑行者抓取车把手更加牢固,不会发生脱手现象,提高了骑行的安全系数。

较佳的,所述空腔两端的端口处螺纹连接有挡盖,所述挡盖中部开设有与副把手的管径相适配的开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与空腔一端螺纹连接的挡盖,可以遮挡外部的灰尘进入空腔内部,不会对轴承润滑造成影响,提高了轴承以及车把手的使用寿命;挡盖与空腔螺纹连接,方便拆卸并对内部零件进行维修。

较佳的,所述开孔的内壁上粘接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开孔内壁上粘接密封圈,可以密封住开口于副把手之间的缝隙,减少灰尘进入空腔中,这样轴承润滑不会受到灰尘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节骑行姿势的公路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公路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车座,还包括车把手,所述车架包括前叉竖杆,所述车把手的中部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前叉竖杆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可以灵活变位的车把手,骑行者在长时间俯身骑行发生疲劳时,可以在不用下车的情况下转动下弯把手,使其弯曲部向上翻动,提高了车把手高度,骑行者便可以抬高身子抓取下弯把手,达到了骑行姿势可调的效果,减缓了人体疲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多根径向定位件对副把手进行卡接固定,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且容易进行更换,副把手在主把手内部可以进行转动,任意调节下弯把手的位置,避免了骑行者由于长时间俯身骑行造成的肩、背、腰等处的疲劳;

2、通过在主把手空腔的内部设置轴承,使得副把手插入轴承中在主把手内部进行转动,使得副把手在主把手内部转动更加灵活,副把手与主把手不会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使得车把手更加的坚固耐用,提高了车把手的使用寿命;

3、通过在主把手端口处设置挡盖,可以有效防止灰尘进入到空腔内部,灰尘不会对轴承润滑造成影响,使得副把手在主把手内部转动变为更加灵活;

4、通过将公路自行车与可以灵活变位的车把手相结合,骑行者可以将下弯把手灵活变位、提高其位置,由单一的俯身骑行姿势变换成多种姿势,有效缓减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公路自行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车把手爆炸视图;

图3是A-A方向剖面视图;

图4是图3中B的放大图。

图中,1、主把手;11、挡柱;2、副把手;21、弯曲部;22、插入部;3、空腔;31、第一轴承;32、第二轴承;4、定位孔;5、螺栓;6、防滑胶套;7、挡盖;71、密封圈;8、前叉竖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一种公路自行车,如图1所示,包括车架,前轮、后轮、车座,车架上固定连接有车把手,车把手的中部固定安装在车架上的前叉竖杆8中。

车把手包括主把手1与副把手2,主把手1为柱形筒,主把手1中部一体成型有实心的挡柱11(如图3所示),副把手2转动连接在主把手1中;副把手2的弯曲部21上粘接有防滑胶套6,防滑胶套6增大了手部与弯曲部21的摩擦力,使得抓取更加稳定。

结合图2和图3看,主把手1内部开设有空腔3,空腔3内部插入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第一轴承31位于实心挡柱11的右端,第一轴承31端面抵接在实心挡柱11的右端面上,第二轴承32以同样的方式插入空腔3中,第二轴承32位于空腔3的端口处,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的外圈上粘接有防滑垫,防滑垫抵接在空腔3的内壁上,使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与空腔3的内壁贴合紧密。

副把手2分为插入部22与弯曲部21,插入部22与弯曲部21一体成型设计,插入部22从空腔3端口处插入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中,在第一轴承31与第二轴承32中自由转动。

结合图4看,位于空腔3的外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孔4,定位孔4内部设置有内螺纹,定位孔4内部设置有径向的定位件,定位件为带有外螺纹的螺栓5,螺栓5螺纹连接在定位孔4中,通过螺栓5的旋入、旋出,使螺栓5端面与副把手2外壁抵接、分离,实现螺栓5对副把手2的固定与释放。

空腔3端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挡盖7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挡盖7螺纹连接在端口上;挡盖7的中部开设有与插入部22管径相适配的开孔,开孔的内壁上粘接有密封圈71,插入部22的外壁与开孔的内壁之间通过密封圈71密封。

由于主把手1与副把手2相对于前叉竖杆两侧对称设置,左侧的结构不再赘述。

工作过程:骑行者长时间俯身骑行,肩、背、腰、颈部等都会产生疲劳、酸痛,需要将副把手2的弯曲部21向上翻折从而抬高副把手2。

将螺栓5旋出定位孔4,使螺栓5端面远离副把手2外壁,达到释放把手的效果,用手抓住副把手2的弯曲部21进行转动,当副把手2的弯曲部21转动到合适位置后,将螺栓5反方向旋进定位孔4中,对副把手2的外壁进行抵接,使副把手2稳定固定。

当发现副把手2转动不灵活时,可以旋开端口处的挡盖7,向轴承加入润滑油。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空腔3的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空腔3的定位孔,在副把手2上开设有与定位孔相适配的通孔,固定螺栓从定位孔插入,穿过贯穿副把手2的通孔,经定位孔穿出,通过锁紧螺母固定,相比于实施1,固定螺栓贯穿主把手1与副把手2,可以更加稳定的固定住副把手2,增加了骑行的安全系数。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