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胎压板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3473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备胎压板和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备胎压板和具有该备胎压板的车辆。



背景技术:

备胎压板包括备胎压板头部本体和螺杆两部分,备胎压板可以令螺杆穿过备胎车轮的中心孔并旋入车辆的备胎支架的焊接螺母以固定备胎。相关技术中,备胎压板的头部本体和螺杆为注塑而成的一体件。由于不同车辆的备胎规格和布置方式不同,需要整体设计不同规格的备胎压板,以使备胎压板的螺杆长度适应不同的车辆需求。备胎压板的通用率低,且增加了备胎压板开发的冗余工作量,延长了车辆的制造工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通用性强的备胎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备胎压板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备胎压板,包括压板本体和螺杆,所述压板本体适于压紧备胎,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压板本体可拆卸地相连,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的备胎支架可拆卸地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备胎压板,螺杆与压板本体可拆卸地相连,安装和拆卸方便,且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螺杆即可适用于不同车型,无需重新设计压板本体,降低了开发风险与成本,且实现了零件的标准化,通用性强。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备胎压板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优选地,所述压板本体包括板体和设在所述板体上用于转动所述备胎压板的操作部。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手动操作部,所述手动操作部适于与手配合以转动所述压板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操作部为板状手柄。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工具操作部,所述工具操作部适于与工具配合以转动所述压板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工具操作部为六角螺栓头。

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包括手动操作部和工具操作部,所述手动操作部适于与手配合以转动所述压板本体,所述工具操作部适于与工具配合以转动所述压板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工具操作部为六角螺栓头,所述手动操作部为手柄,所述手柄包括位于所述六角螺栓头两侧的两个部分。

优选地,所述板体为台阶轴状,且所述压板本体上设有多条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设有有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备胎压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车辆,降低了开发风险与成本,且实现了零件的标准化,增强了整车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备胎压板100,压板本体1,板体11,操作部12,手动操作部121,工具操作部122,加强筋13,螺杆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

首先结合图1和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压板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压板100包括压板本体1和螺杆2,压板本体1适于压紧备胎,螺杆2的一端与压板本体1可拆卸地相连,螺杆2的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的备胎支架可拆卸地相连。

具体地,压板本体1可以为一圆盘,圆盘的面积可以小于备胎的轮毂的面积,拧紧螺杆2时压板本体1可以压紧备胎的轮毂。压板本体1的中心可以有一盲孔,盲孔内可以设有内螺纹,螺杆2可以通过盲孔与压板本体1螺纹连接固定。

当备胎压板100用于固定备胎时,首先将螺杆2与压板本体1螺纹连接固定后,将螺杆2穿过备胎车轮的中心孔并旋入车辆的备胎支架内,进一步旋紧螺杆2,使压板本体1贴合并压紧备胎的轮毂并压紧备胎,从而完成了备胎压板100对备胎的固定。

当备胎压板100用于固定不同车型的备胎时,可以根据备胎的规格选取不同长度的螺杆2。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压板100,螺杆2与压板本体1可拆卸地相连,安装和拆卸方便,且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螺杆2即可适用于不同车型,无需重新设计压板本体1,降低了开发风险与成本,且实现了零件的标准化,通用性强。

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压板100。备胎压板100包括压板本体1和螺杆2。

如图1和图2所示,压板本体1适于压紧备胎,螺杆2的一端与压板本体1可拆卸地相连,螺杆2的另一端适于与车辆的备胎支架可拆卸地相连。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压板本体1可以包括板体11和设在板体11上用于转动备胎压板100的操作部12。板体11用于在固定备胎时与备胎的轮毂贴合并压紧备胎,操作部12用于将螺杆2旋紧于车辆的备胎支架内。操作部12可以与板体11一体制成,提高了压板本体1的结构强度。操作部12设在板体11的中心并凸出于板体11,操作部12与板体11连接的部位可以有一具有内螺纹的盲孔,螺杆2通过盲孔与压板本体1螺纹连接固定,由此人员在操作操作部12旋转时,螺杆2能绕自身轴线旋转。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操作部12可以包括手动操作部121,手动操作部121适于与手配合以转动压板本体1。具体地,手动操作部121可以为板状手柄,通过用手转动手动操作部121的板状部分可以将备胎压板100安装于备胎支架上或从备胎支架上拆卸下来,通过用手转动手动操作部121的板状部分还可以完成螺杆2与压板本体1的安装和拆卸。

在另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操作部12可以包括工具操作部122,工具操作部122适于与工具配合以转动压板本体1,通过工具转动工具操作部122可以将备胎压板100安装于备胎支架上或从备胎支架上拆卸下来,通过工具转动工具操作部122还可以完成螺杆2与压板本体1的安装和拆卸。

具体地,工具操作部122可以为六角螺栓头,工具可以为扳手。

在其他优选的实施例中,操作部12可以同时包括手动操作部121和工具操作部122,手动操作部121适于与手配合以转动压板本体1,工具操作部122适于与工具配合以转动压板本体1。由此可以在没有固紧和拆卸螺杆2的工具时,可以手动紧固和拆卸螺杆2。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工具操作部122可以为六角螺栓头,手动操作部121可以为手柄,手柄包括位于六角螺栓头两侧的两个部分。螺杆2的中心轴线与板体11的中心轴线重合,六角螺栓头的中心轴线也与板体11的中心轴线重合,手柄的两个部分可以对称设置在六角螺栓头的两侧,由此可以在手动或用工具转动备胎压板100时,螺杆2能绕自身轴线转动。具体地,手柄可以为板状,便于用力。

优选地,如图1所示,板体可以为台阶轴状,具体地,板体11可以为一圆盘和一圆柱相连的一体件,圆柱从圆盘的朝向螺杆2的一侧向螺杆2凸出,且圆柱的中心轴线与圆盘的中心轴线重合。由此可以保证螺杆2的轴向受力,防止螺杆2在旋紧于备胎支架时弯曲。

优选地,如图1所示,压板本体1上可以设有多条加强筋13。具体地,加强筋13可以为四个,四个加强筋13可以设在操作部12与板体11之间,四个加强筋13可以绕板体11的中心轴线呈十字排列,由此可以加强压板本体1各个方向的强度。

综上,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备胎压板100,通过令螺杆2与压板本体1可拆卸地相连,安装和拆卸方便,且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螺杆2即可适用于不同车型,无需重新设计压板本体1,降低了开发风险与成本,且实现了零件的标准化,通用性强。

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有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备胎压板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设置备胎压板100,螺杆2与压板本体1可拆卸地相连,安装和拆卸方便,且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螺杆2即可固定车辆的不同类型的备胎,无需重新设计压板本体1,降低了开发风险与成本,且实现了零件的标准化,增强了整车的通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