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输车,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运输瓶装、箱装类饮料及食品等货物时,多采用厢车,运输过程中车厢内空间封闭,防止货物受晒和受损,但是,这类运输车存在如下问题:
运输过程中货物摇晃,对车厢侧壁的压迫力大,容易造成车厢损坏。
其次,车厢内部空间固定,装不满或装不下的情况时有发生,适用性低。
再次,车厢结构强度要求高,导致整车装备质量过大,即载质量利用系数低,运营效率不高。
再次,装卸效率低、成本高。货物须人力搬运,装卸时间长,费用大。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运输货物稳定、侧帘受压小、整车质量轻的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它包括车架和车厢,所述车厢的顶板内侧面倾斜呈V型设置,所述车厢的底板内侧倾斜呈V型设置。
基上所述,所述车架上端面呈V型设置,所述车厢的底板沿所述车架上端面铺设。
基上所述,所述车架中部设置倒V型中限位支架。
基上所述,所述车厢的四角处设置竖向的导向滑道,所述车厢的顶板通过导柱配合安装在所述导向滑道内。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两组油缸和油缸支架,分别布置在所述车厢内的前部和后部,每组中的所述油缸支架安装在所述车厢的底板上,所述油缸的下端与对应的油缸支架铰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车厢的顶板铰接。
基上所述,所述车厢的后部安装后支架,所述后支架可沿滑道前后移动,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和/或所述顶板上,所述后支架上相对所述滑道设置锁紧机构。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厢中部两侧的中支架,所述油缸支架固定在所述中支架上。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顶板下侧的桁架。
基上所述,所述顶板的左右两侧设置轨道,车厢两侧的帘布可沿对应侧的轨道前后滑动,所述车厢上对应所述帘布设置固定装置。
基上所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帘布前后两端的篷杆,所述顶板上对应所述篷杆设置固定套管,所述篷杆的上端可穿入所述固定套管中,所述篷杆的下端与锁手铰接,锁手处对应设置锁扣。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车厢底板呈V型,装载货物向中间靠拢,避免压迫侧帘,保证侧帘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顶部内侧呈V型,与货物整体形状契合,并对货物进行顶压,货物运输过程中更加稳定。
2、车厢顶板可以上下移动,调整内部空间大小,适应不同种类的货物。
3、后部的后支架能够前后移动,将货物压紧,避免货物晃动。
4、桁架保证了顶板的结构强度,帘布可前后移动,移开后方便叉车进行装卸,解决装卸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厢体顶板、底板和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的顶板下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的顶板撑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架;2.车厢;3.顶板;4.底板;5.车架上端面;6.帘布;7. 倒V型中限位支架;9.导柱;10.油缸;11.油缸支架;12.活塞杆;13.后支架;14.中支架;15.桁架;16.篷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活动顶压侧帘式运输车,它包括车架1和车厢2,所述车厢2的顶板3内侧面倾斜呈V型设置,所述车架上端面5呈V型设置,所述车厢的底板4沿所述车架上端面铺设,使得所述车厢的底板4内侧倾斜呈V型设置。货物向内侧聚拢,避免压迫侧帘,侧帘受压小,不易损坏,也不需要高强度结构,减轻了整车质量,提升了运载能力。
为避免车架改变带来的结构不稳定的问题,所述车架中部设置倒V型中限位支架7,支撑上部的V型结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车厢2的四角处设置竖向的导向滑道,所述车厢的顶板通过导柱9配合安装在所述导向滑道内。它还包括两组油缸10和油缸支架11,分别布置在所述车厢2内的前部和后部,每组中的所述油缸支架11安装在所述车厢2的底板4上,所述油缸10的下端与对应的油缸支架11铰接,所述油缸10的活塞杆12与所述车厢2的顶板3铰接。车厢2的顶板3可以上下移动,调整内部的装载空间,适应不同种类的产品,在装载完成后,调整顶板3高度,压紧货物,避免货物的晃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具体实现时,该运输车在载货车底盘上布置相关部件及控制单元;启动车辆,接通取力器开关,按下操纵手柄上“举升”按钮,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伸出,顶板3举升,按托盘装载货物;装载后,按下操纵手柄“下降”按钮,活塞杆收缩,顶板3下降并压紧货物;装载完成后插入篷杆16,张紧侧帘布并扣上锁扣,完成装载。反之,顶板3举升后,完成卸货。
所述车厢2的后部安装后支架13,所述后支架13可沿滑道前后移动,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底板4上和/或所述顶板3上,所述后支架13上相对所述滑道设置锁紧机构。用于压紧货物,避免货物晃动,跌落。
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车厢2中部两侧的中支架14,所述油缸支架11固定在所述中支架14上。采用中支架14、后支架13的形式对货物进行支撑,避免货物倾倒,避免货物对侧帘造成损坏。
为增强顶板3的结构,在顶板3下侧安装桁架15,用以提高顶板3中纵梁的抗弯能力。
为了方便装卸,在所述顶板3的左右两侧设置轨道,车厢两侧的帘布6可沿对应侧的轨道前后滑动,所述车厢2上对应所述帘布6设置固定装置,卸货时拉开帘布6,实现叉车的直接装卸,装卸效率大大提升。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帘布6前后两端的篷杆16,所述顶板3上对应所述篷杆设置固定套管,所述篷杆16的上端可穿入所述固定套管中,所述篷杆16的下端与锁手铰接,锁手处对应设置锁扣,用于张紧帘布。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