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童车的脚踏杆,是为了儿童在乘坐童车时,方便使用,脚踏杆下折时可便于脚踩踏,脚踏杆抬起时可便于儿童睡觉休息,但在两种结构功能变换时,或进行脚踏杆收缩折叠时,因设计结构复杂,转换不方便,而且儿童在睡觉时,脚踏杆容易受外力而意外下折,存在安全隐患等,给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沿脚踏杆与座板铰接处,通过齿轮啮合进行卡锁,脚踏杆卡锁牢固,保证安全,结构简单,脚踏杆调节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包括设于座板和脚踏杆间的脚踏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件和设于所述座板上的卡锁齿轮,所述脚踏杆的端部与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卡锁齿轮同轴铰接,所述连接件上设有卡锁内腔,所述卡锁内腔内设有第一卡锁齿,所述卡锁齿轮上设有第二卡锁齿,所述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相互啮合卡锁固定,所述连接件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脚踏杆沿铰接轴转动或卡锁的卡锁按钮,当所述卡锁按钮沿所述卡锁内腔滑动时控制所述卡锁齿轮与连接件卡锁或解锁。
如上所述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锁齿包括构成齿形的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的斜率小于所述第二斜面的斜率,所述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形状相仿,当所述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受外力沿第一斜面相互滑动时,脚踏杆相对座板进行角度调节。
如上所述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内腔内设有凸起,所述卡锁齿轮内设有滑动凸台,所述滑动凸台上沿铰接轴转动方向设有滑动斜面,所述滑动斜面与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相近,所述凸起与滑动凸台的高度之和大于所述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的高度之和,当所述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相对滑动时,所述凸起沿滑动斜面的底部滑动到上部的滑动凸台上,所述连接件逐渐与卡锁齿轮相脱离解锁,所述凸起沿滑动凸台自由滑动时,所述连接件沿与所述卡锁齿轮铰接处自由转动。
如上所述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卡锁齿的高度,所述滑动凸台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卡锁齿的高度。
如上所述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卡锁齿轮的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与卡锁齿轮间还设有用于顶压所述卡锁齿轮的复位弹簧。
如上所述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杆为U形,且U形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与座板连接。
如上所述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连接机构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并能套设入所述脚踏杆一端内的连接套杆。
如上所述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设有随其转动的转动凸起,所述座板上设有配合所述转动凸起限制所述脚踏杆转动的定位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通过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的啮合,对脚踏杆和座板相对位置进行卡锁固定,在抬高脚踏杆时,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受外力,能够沿斜率相对较小的第一斜面进行相对滑动,直接改变脚踏杆的下摆角度,无需通过卡锁按钮来操作,动作简便快捷,当脚踏杆水平时,继续抬高脚踏杆,凸起能够在滑动凸台上滑动,使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分离解锁,使脚踏杆相对座板能够自由转动,在折叠收缩与水平放置间自由进行状态转换,操作使用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卡锁齿轮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卡锁齿轮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童车脚踏杆连接装置,包括设于座板1和脚踏杆2间的脚踏连接机构3,所述脚踏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件30和设于所述座板1上的卡锁齿轮11,所述脚踏杆2的端部与连接件30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件30的另一端与所述卡锁齿轮11同轴铰接,所述连接件30上设有卡锁内腔32,所述卡锁内腔32内设有第一卡锁齿33,所述卡锁齿轮11上设有第二卡锁齿12,所述第一卡锁齿33与第二卡锁齿12相互啮合卡锁固定,所述连接件30上设有用于控制所述脚踏杆2沿铰接轴转动或卡锁的卡锁按钮31,当所述卡锁按钮31沿所述卡锁内腔32滑动时控制所述卡锁齿轮11与连接件30卡锁或解锁。脚踏连接机构设于座板和脚踏杆的连接处,连接件和卡锁齿轮同轴铰接,连接件的卡锁内腔内,设有与卡锁齿轮的第二卡锁齿相啮合的第一卡锁齿,优选的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形状相匹配,卡锁时脚踏杆结构牢固,保证使用安全,同时卡锁按钮控制连接件与卡锁齿轮的卡锁或解锁,卡锁状态时两者无法相对转动,脚踏杆处于固定状态,即使有外力作用也无法改变连接状态,按压卡锁按钮将处于解锁状态,此时连接件与卡锁齿轮分离,连接件与卡锁齿轮能够相对转动,使用者能够按照需求调节脚踏杆的不同使用位置,即可以抬高或放低,操作方便。
所述第二卡锁齿12包括构成齿形的第一斜面121和第二斜面122,所述第一斜面121的斜率小于所述第二斜面122的斜率,所述第一卡锁齿33与第二卡锁齿12形状相仿,当所述第一卡锁齿33与第二卡锁齿12受外力沿第一斜面相互滑动时,脚踏杆相对座板进行角度调节。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的齿形状相仿,构成齿的两个斜面,第一斜面效率较小,第二斜面的斜率较大,第二斜面优选为90度,第一斜面的斜率小于第二斜面,在特定情况下,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受外力时,两者能够沿第一斜面相对滑动,使卡锁齿轮和连接件解锁,从而使脚踏杆相对座板发生相对转动,可使脚踏杆从一定角度的下摆状态,逐步抬高直至水平,此过程中使用者无需按压卡锁按钮,即可实现,同时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沿第二斜面方向难以发生相对滑动,保证脚踏杆不会从水平位置或一定角度的下摆状态,不会下落到更低的水平位置,保证了婴儿的使用安全,而需要把脚踏杆的位置调低时,必须按压卡锁按钮使其解锁才能实现。
所述卡锁内腔32内设有凸起34,所述卡锁齿轮11内设有滑动凸台15,所述滑动凸台15上沿铰接轴转动方向设有滑动斜面16,所述滑动斜面16与第一斜面121的倾斜方向相近,所述凸起34与滑动凸台15的高度之和大于等于所述第一卡锁齿33与第二卡锁齿12的高度之和,当所述第一卡锁齿33与第二卡锁齿12相对滑动时,所述凸起34沿滑动斜面16的底部滑动到上部的滑动凸台15上,所述连接件30逐渐与卡锁齿轮11相脱离解锁,所述凸起34沿滑动凸台15自由滑动时,所述连接件30沿与所述卡锁齿轮11铰接处自由转动。当脚踏杆达到水平位置,即与座板平齐时,继续抬高脚踏杆,此时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继续沿第一斜面相对滑动,同时凸起能够沿滑动斜面的底部向其上部滑动,当凸起滑动至滑动凸台上时,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完全分离,此时脚踏杆与座板呈自由状态,可沿铰接轴自由上下转动,可继续抬高脚踏杆至收缩折叠状态,也可使其自由下落至脚踏杆水平,但脚踏杆下落至水平状态时,卡锁齿轮的凸起将从滑动凸台上,沿滑动斜面滑下,使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处于卡锁啮合状态,脚踏杆无法再进一步下落,保证使用安全,脚踏杆如需进一步下落,需按压卡锁按钮,使卡锁机构解锁,连接件与卡锁齿轮能够相对转动;设计凸起与滑动凸台的高度之和,须大于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的高度之和,才能保证凸起沿滑动凸台滑动时,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处于分离状态。
所述凸起34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卡锁齿33的高度,所述滑动凸台15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二卡锁齿12的高度。优选的凸起的高度与第一卡锁齿相等,滑动凸台15的高度与第二卡锁齿相等,零配件成型工艺较简单,可控制成本降低。
所述座板1上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卡锁齿轮11的容置腔13,所述容置腔13与卡锁齿轮11间还设有用于顶压所述卡锁齿轮11的复位弹簧4。容置腔内的复位弹簧,可在卡锁按钮不受外力作用时,通过顶压卡锁齿轮,使卡锁按钮复位,使卡锁机构处于卡锁状态。
所述脚踏杆2为U形,且U形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30与座板1连接。脚踏杆为U形,其两端分别通过脚踏连接机构与座板卡锁连接,保证实用安全。
所述脚踏连接机构3还包括与所述连接件30连接并能套设入所述脚踏杆2一端内的连接套杆38。脚踏杆通过一段的连接套杆,套设入脚踏杆与其连接固定。
所述连接件30上设有随其转动的转动凸起39,所述座板1上设有配合所述转动凸起39限制所述脚踏杆2转动的定位凸起17。连接件上设置转动凸起,座板上设置定位凸起,两者限定脚踏杆的转动范围。
本脚踏杆连接装置的动作过程:
当脚踏杆处于下摆最低的位置时,此时可手动抬起脚踏杆,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受外力,沿第一斜面相对滑动,转动一个齿距后,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再次啮合,脚踏杆被抬高一个角度,但因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卡锁,无法下压使其改变角度,可满足婴儿脚踏需要,如此直至脚踏杆被抬高至水平,即与座板平齐,此时可供婴儿平躺睡觉等需求,如需降低脚踏杆高度,需按压卡锁按钮,使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解锁,卡锁齿轮与连接件能进行相对转动,至合适角度后,松开卡锁按钮,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重新啮合卡锁,脚踏杆的位置固定;
当脚踏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即与座板平齐,继续抬高脚踏杆,此时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继续沿第一斜面相对滑动,同时凸起能够沿滑动斜面的底部向其上部滑动,当凸起滑动至滑动凸台上时,第一卡锁齿与第二卡锁齿完全分离,此时脚踏杆与座板呈自由状态,可沿铰接轴自由上下转动,可继续抬高脚踏杆至收缩折叠状态,也可使其自由下落至脚踏杆水平,但脚踏杆下落至水平状态时,卡锁齿轮的凸起将从滑动凸台上,沿滑动斜面滑下,使第一卡锁齿和第二卡锁齿处于卡锁啮合状态,脚踏杆无法再进一步下落,保证使用安全,脚踏杆如需进一步下落,需按压卡锁按钮,使卡锁机构解锁,连接件与卡锁齿轮能够相对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