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了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
背景技术:
:
现有的童车为了保证行驶安全,一般在两后轮上都装设有刹车机构。现有的刹车机构大多数是分别安装在两个后轮上,要刹车制动时需要分别将两个后轮上的刹车装置启动这样使用不方便,容易出现只对一边的后轮进行制动刹车,降低了童车的刹车性能,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刹车装置使用不方便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包括设于童车支架上连接在童车左右两后轮之间并可转动的活动连杆,所述左右两后轮上均设有刹车装置,所述活动连杆与左右两后轮上的刹车装置连接,所述活动连杆转动可控制刹车装置制动使左右两后轮同时停止转动。
如上所述的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所述刹车装置包括与所述活动连杆连接的转动件、设于车轮上并随车轮转动的制动轮盘、与所述制动轮盘配合用于限制制动轮盘转动的制动元件。通过活动连杆转动带动动件转动,转动件带动 所述的制动元件向制动轮盘移动,使得所述制动元件卡接在制动轮盘上并使后轮停止转动。
如上所述的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所所述活动连杆上设有控制所述活动连杆转动的制动脚踏。
如上所述的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槽口与所述制动轮盘相对的弧形槽,所述制动元件的一端设于弧形槽,其另一端从槽内伸出,所述弧形槽内设有斜面结构,所述制动元件上设有与弧形槽内的斜面结构配合的配合部,所述转动件转动,其斜面结构与所述制动元件的配合部配合,使得所述制动元件在转动件带动下向所述制动轮盘移动。
如上所述的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所述制动元件包括设于所述弧形槽内的活动杆、和套接在活动杆右端的卡接杆,所述配合部设于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与卡接杆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
如上所述的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所述制动轮盘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卡位,所述制动元件的卡接杆能伸入至所述卡位内使制动轮盘停止转动。
如上所述的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所述活动连杆通过第四连接部与童车支架和后轮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还设有用于拆卸后轮的一键拆分装置。
如上所述的童车上的一踏双刹结构,所述一键拆分装置包括连接所述后轮与第四连接部的连接轴,设于连接部上与所述连接轴卡接的按键;
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键的容置腔,所述按键设于容置腔内,且按键的一端从容置腔伸出至连接部外;
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后轮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四连接部的容置腔与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与所述按键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环形凹槽;
所述按键的下端卡设在连接轴的环形凹槽内,且按键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 间设有复位件;
所述按键下端卡接在所述连接杆的环形凹槽内使所述连接杆固定在第四连接部内;通过拉动按键,使按键的下端上移并脱离连接杆的环形凹槽,连接杆即可从第四连接部上取出完成后轮的拆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利用制动组件与制动轮盘接触实现刹车,不直接与后车轮接触,有利于保护后轮,不容易被磨损而导致产品不能正常使用。
2、本申请采用一踏双刹结构,通过活动连杆控制两侧后轮的刹车结构,使后轮能够同时制动,保证了安全性能。
3、本申请的采用可快捷拆分的后轮结构,按压按键即可实行一键拆分,方便了本产品的存放与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刹车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刹车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4为座椅的拆卸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为座椅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座椅的折叠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一;
图7为座椅的折叠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二;
图8为座椅的折叠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三;
图9为童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童车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1为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至图11所示,设有一踏双刹结构的童车,包括支架1、和设于支架上的座椅2,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102和与上支架铰接的下支架103,所述上支架102与下支架103之间设有滑动杆106所述下支架的后端设有后轮104,所述后轮通过第四连接部105与下支架103相接,所述后轮上设有刹车装置,所述刹车装置包括可转动的转动件401、设于车轮104上并随车轮转动的制动轮盘402、与所述制动轮盘402配合用于限制制动轮盘转动的制动元件403。通过控制转动件转动带动所述的制动元件向制动轮盘移动,所述制动元件卡接在制动轮盘上使得车轮停止转动。利用制动组件与设于车轮上的制动轮盘接触实现刹车,不直接与后车轮接触,有利于保护后轮,不容易被磨损而导致产品不能正常使用,在产品的刹车装置因长期使用后出现磨损后,只需直接更换制动轮盘即可。
具体地,所述刹车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转动件连接并可带动转动件转动的活动连杆404,所述活动连杆上设有控制所述活动连杆转动的制动脚踏405。所 述活动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的制动组件,通过制动脚踏控制活动连杆两端的制动组件来使两后轮同时刹车。
更具体地,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槽口与所述制动轮盘相对的弧形槽4011,所述制动元件的一端设于弧形槽4011内,其另一端从槽内伸出,所述弧形槽内设有斜面结构,所述制动元件上设有与弧形槽内的斜面结构配合的配合部4031,所述转动件转动,其斜面结构与所述制动元件的配合部配合,使得所述制动元件在转动件带动下向所述制动轮盘移动。简单的配合结构能够实现快速制动,制动性能安全且稳固。
又具体地,所述制动元件包括设于所述弧形槽内的活动杆4032、和套接在活动杆右端的卡接杆4033,所述配合部设于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与卡接杆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4034。
又再具体地,所述制动轮盘402上设有若干圆周分布的卡位4021,所述制动元件的卡接杆能伸入至所述卡位内使制动轮盘停止转动。多个卡控便于卡接部能够随时插入,以实现随时刹车的需要。
再具体地,所述第四连接部上还设有用于拆卸后轮的一键拆分装置,所述一键拆分装置包括连接所述后轮104与第四连接部105的连接轴501,设于连接部上与所述连接轴卡接的按键502;所述第四连接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按键的容置腔503,所述按键设于容置腔内,且按键的一端从容置腔伸出至连接部外;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后轮连接,其另一端穿过第四连接部的容置腔与第四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轴上与所述按键位置对应处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按键的下端卡设在连接轴的环形凹槽内,且按键与所述第四连接部之间设有复位件;所述按键下端卡接在所述连接杆的环形凹槽内使所述连接杆固定在第四连接部内;通过拉动按键,使按键的下端上移并脱离连接杆的环形凹槽,连接 杆即可从第四连接部上取出完成后轮的拆分。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底部设有拆卸装置,所述拆卸装置包括控制按钮301、从座椅两侧与支架连接处伸出的卡接件302,所述卡接件受所述控制按钮控制其在座椅上左右移动,所述支架上在与座椅连接处设有与卡接件相对的卡孔303,所述卡接件伸入到支架1的卡孔303内限制座椅2与支架的相对移动,通过控制按钮控制所述卡接件移动,卡接件脱离支架卡孔,座椅即可从支架上取出完成座椅的拆卸。简单的拆卸结构,通过控制按钮控制卡接件使卡接件脱离支架的连接,座椅即可从支架上拆卸下来,方便快捷,且能够节约放置空间,方便童车的存放和运输。
再进一步地,所述座椅两侧设有第一连接部201,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插块2011,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二连接部101,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连接部上插块配合的插槽1011,所述座椅通过第一连接部的插块插入至支架第二连接部的插槽内与所述支架稳固连接,所述卡接件从第一连接部处伸出,所述卡孔设于第二连接部上。简单的结构使座椅能够稳固连接在支架上,配上拆卸装置使座椅能够装拆自如。
又进一步地,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设于控制按钮301与卡接件302之间的连动件304和连接所述连动件与卡接件的连接钢绳305;所述座椅底部设有导向槽202,所述控制按钮301设于导向槽202内并可沿导向槽移动,所述控制按钮上开设有斜条形孔3011;所述连动件的一端设有插入到所述控制按钮的斜条形孔内的突起3041,所述连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钢绳的一端相接;所述连接钢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接件相接;所述控制按钮与导向槽之间设有弹性复位键;通过拉动所述控制按钮沿导向槽向后移动,所述连动件的突起与斜条形孔配合,带动连动件运动并通过连接钢绳拉动所述卡接件,使所述卡接件 从支架卡孔处脱离。
再进一步地,所述座椅包括座椅座架21、与所述座椅座架21连接的座椅靠背22,所述座椅上设有用于将座椅折叠收合的折叠收合装置,所述折叠收合装置包括与座椅座架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1、与所述座椅靠背连接的第三连接部203、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之间的活动卡锁件,所述第三连接部203能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201。利用折叠收合装置对座椅做进一步地收合处理,更加节省存放空间。
又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收合装置还包括设于座椅靠背上的解锁按钮205,所述解锁按钮205与活动卡锁件间设有第二钢绳206;所述第三连接部203上设有缺口2031,所述活动卡锁件包括设于座椅靠背22上的卡锁块207、和设于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三连接部203之间的配合件208,所述配合件上设有供所述卡锁件插入的卡口,所述卡锁块207的一端从第三连接部上缺口2031伸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201与第三连接部203之间与所述配合件的卡口卡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第三连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容置腔2012,所述配合件208设于第一容置腔内,所述第三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容置腔2032;所述第二钢绳的一端与所述解锁按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锁件连接;拉动控制按钮,控制按钮通过第二钢绳使卡锁件移动并脱离配合件的卡口,座椅靠背即可往座椅座架方向转动。通过解锁按钮达到一键控制解锁,方便操作,且收合方便,解锁后直接用手将座椅靠背往座椅座架方向转动即可完成对座椅的收合。
还进一步地,所述座椅2还包括扶手23,所述扶手通过扶手连接件204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所述扶手连接件上设有限位孔2041,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容置腔2012内设有限位件209,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容置腔内设 有弧形通孔2033,所述限位件从第一容置腔内穿过第二容置腔的弧形通孔并插入至所述扶手连接件的限位孔内使扶手固定。
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弧形通孔的孔壁上设有沿孔壁延伸的斜配合部,所述限位件与第一容置腔之间设有弹性复位件901,所述座椅靠背向座椅座架折叠收合时,第三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转动,所述限位件在斜配合部带动下往第一容置腔方向移动,使得限位件脱离扶手连接件的限位孔,扶手即可跟随座椅靠背一同往座椅座架方向转动。在座椅折叠收合时,扶手不需要单独拆出,能够跟随座椅靠背一同往座椅座架方向收合,收合后扶手随座椅一体存放,扶手就不易丢失。
本申请工作原理:
座椅的装拆:座椅通过两侧的第一连接部201的插块2011插入至支架的第二连接部101的插槽1011内,使座椅与所述支架稳固连接,再通过拆卸装置的卡接件伸入至机架的卡孔内,使座椅与固定在机架上;当需要拆卸座椅时,通过拉动所述控制按钮沿导向槽向后移动,所述连动件的突起与斜条形孔配合,带动连动件运动并通过连接钢绳拉动所述卡接件,使所述卡接件从支架卡孔处脱离,座椅的插块即可从插槽上取出,从而将座椅从支架上拆卸。
座椅的折叠:通过拉动座椅靠背后侧的控制按钮,带动第二钢绳移动,第二钢绳拉动卡锁件使卡锁件移动并脱离配合件的卡口,座椅靠背即可往座椅座架方向转动,通过调整卡锁件插入至不同的卡口位,可调整座椅靠背与座椅座架的角度,卡锁件脱离配合件卡口后,转动座椅靠背,第三连接部相对第一连接部转动,所述限位件在斜配合部带动下往第一容置腔方向移动,使得限位件脱离扶手连接件的限位孔,扶手即可跟随座椅靠背一同往座椅座架方向转动,完成对座椅的折叠收合。
刹车工作原理:未制动时,制动元件位于转动件上斜面结构的最低点,制动时,通过踩下脚踏板,使活动连杆转动,同时带动动转动件转动,制动元件在斜面和弹性复位件的配合下向制动轮盘方向移动,并最终通过卡接部插入至制动轮盘的卡位内,限制制动轮盘转动已达到刹车,另外,活动连杆的两侧均接有刹车装置,实现了一踏双刹的结构。
后轮装拆:拉动第四连接部上的按键,使按键沿容置腔往上移动,按键即可并脱离连接杆的环形凹槽,连接杆即可从连接部上取出完成后轮的拆分。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