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9449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向盘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



背景技术:

方向盘是汽车、轮船、飞机等的操纵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方向盘与转向杆连接从而控制方向。

目前,市场上的方向盘盘体中通常采用圆环骨架,且骨架的截面通常为圆形,骨架外壁包覆橡胶圈,但使用一段时间后,橡胶圈与骨架之间容易松动,造成抓握橡胶圈时易滑动,从而影响使用,另外方向盘盘体的结构强度及抓握时的舒适度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使用效果好的方向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向盘,包括主体和盘体,所述盘体包括骨架、包覆于骨架外侧的橡胶层、包覆于橡胶层外侧的皮革层,骨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依次连接并形成环槽,环槽的槽宽由槽口至槽底呈逐渐减小,第一支架的侧壁与第二支架的侧壁连接形成第一弧形壁,第三支架的侧壁与第二支架侧壁连接形成第二弧形壁,环槽内设有支撑体,支撑体与第二支架连接,支撑体与第一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支撑体与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第二卡槽,第一支架上设有与支撑体连接的且置于第一卡槽槽底的第一加强部,第二支架上设有与支撑体连接的且置于第二卡槽槽底的第二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第三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均呈钝角设置,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依次连接并形成环槽,从而环槽的槽宽由槽口至槽底呈逐渐减小,环槽的槽口方向朝向盘体的下方,则包覆橡胶层时,盘体上方的橡胶层厚度更大,抓握时更加舒适,且橡胶层可以更多的填充至环槽内,增加橡胶层与骨架的连接可靠性,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置于盘体的上方,第一弧形壁和第二弧形壁的弧形结构可以降低骨架与橡胶层之间的磨损,也分散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端的应力及第三支架与第二支架连接端的应力,从而提高骨架结构强度,支撑体置于环槽内对骨架起到支撑作用,支撑体与第一支架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支撑体与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第二卡槽,橡胶层可以嵌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从而增加橡胶层与骨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加强部可以增加第一支架与支撑体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对第一支架的支撑作用,第二加强部可以增加第二支架与支撑体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对第二支架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骨架的整体结构强度,皮革层包覆于橡胶层的外侧,起到保护作用,且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与盘体通过第一辐条、第二辐条和第三辐条连接,第一辐条、第二辐条和第三辐条沿主体顺时针方向排布,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呈水平设置,第三辐条置于第一辐条和第二辐条之间,第一辐条与盘体的连接端上设有与盘体相连接的且呈弧形结构的第三加强部,第二辐条与盘体的连接端上设有与盘体相连接的且呈弧形结构的第四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加强部可以增加第一辐条与盘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第四加强部可以增加第二辐条与盘体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第三加强部和第四加强部均为弧形结构,可以避免棱角损伤手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辐条与第三辐条之间的盘体上设有第一抓握区,第二辐条与第三辐条之间的盘体上设有第二抓握区,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之间的盘体上设有第三抓握区,第一抓握区、第二抓握区和第三抓握区上均设有防滑槽,第三抓握区上靠近第一辐条的一端上设有第五加强部,第三抓握区上靠近第二辐条的一端上设有第六加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辐条、第二辐条和第三辐条将盘体分割成第一抓握区、第二抓握区和第三抓握区,防滑槽可以增加抓握时的舒适度,且起到防滑效果,由于第三抓握区置于第一辐条与第二辐条之间的盘体上,且设有第三辐条的盘体的另一侧,所以第三抓握区的长度相对较长,为了提高第三抓握区的结构强度,第三抓握区上靠近第一辐条的一端上设有第五加强部,第三抓握区上靠近第二辐条的一端上设有第六加强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向盘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向盘实施例图1中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主体,2-盘体,3-骨架,4-橡胶层,5-皮革层,6-第一支架,7-第二支架,8-第三支架,9-第一弧形壁,10-第二弧形壁,11-支撑体,12-第一卡槽,13-第二卡槽,14-第一加强部,15-第二加强部,21-第一辐条,22-第二辐条,23-第三辐条,24-第三加强部,25-第四加强部,31-第一抓握区,32-第二抓握区,33-第三抓握区,34-防滑槽,35-第五加强部,36-第六加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方向盘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方向盘,包括主体1和盘体2,所述盘体2包括骨架3、包覆于骨架3外侧的橡胶层4、包覆于橡胶层4外侧的皮革层5,骨架3包括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8,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8依次连接并形成环槽,环槽的槽宽由槽口至槽底呈逐渐减小,第一支架6的侧壁与第二支架7的侧壁连接形成第一弧形壁9,第三支架8的侧壁与第二支架7侧壁连接形成第二弧形壁10,环槽内设有支撑体11,支撑体11与第二支架7连接,支撑体11与第一支架6之间形成第一卡槽12,支撑体11与第二支架7之间形成第二卡槽13,第一支架6上设有与支撑体11连接的且置于第一卡槽12槽底的第一加强部14,第二支架7上设有与支撑体11连接的且置于第二卡槽13槽底的第二加强部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架3包括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8,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之间、第三支架8和第二支架7之间均呈钝角设置,第一支架6、第二支架7和第三支架8依次连接并形成环槽,从而环槽的槽宽由槽口至槽底呈逐渐减小,环槽的槽口方向朝向盘体2的下方,则包覆橡胶层4时,盘体2上方的橡胶层4厚度更大,抓握时更加舒适,且橡胶层4可以更多的填充至环槽内,增加橡胶层4与骨架3的连接可靠性,第一弧形壁9和第二弧形壁10置于盘体2的上方,第一弧形壁9和第二弧形壁10的弧形结构可以降低骨架3与橡胶层4之间的磨损,也分散第一支架6和第二支架7连接端的应力及第三支架8与第二支架7连接端的应力,从而提高骨架3结构强度,支撑体11置于环槽内对骨架3起到支撑作用,支撑体11与第一支架6之间形成第一卡槽12,支撑体11与第二支架7之间形成第二卡槽13,橡胶层4可以嵌于第一卡槽12和第二卡槽13内,从而增加橡胶层4与骨架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第一加强部14可以增加第一支架6与支撑体11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对第一支架6的支撑作用,第二加强部15可以增加第二支架7与支撑体11的连接强度,同时加强对第二支架7的支撑作用,从而提高骨架3的整体结构强度,皮革层5包覆于橡胶层4的外侧,起到保护作用,且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1与盘体2通过第一辐条21、第二辐条22和第三辐条23连接,第一辐条21、第二辐条22和第三辐条23沿主体1顺时针方向排布,第一辐条21和第二辐条22呈水平设置,第三辐条23置于第一辐条21和第二辐条22之间,第一辐条21与盘体2的连接端上设有与盘体2相连接的且呈弧形结构的第三加强部24,第二辐条22与盘体2的连接端上设有与盘体2相连接的且呈弧形结构的第四加强部2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加强部24可以增加第一辐条21与盘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第四加强部25可以增加第二辐条22与盘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且第三加强部24和第四加强部25均为弧形结构,可以避免棱角损伤手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辐条21与第三辐条23之间的盘体2上设有第一抓握区31,第二辐条22与第三辐条23之间的盘体2上设有第二抓握区32,第一辐条21与第二辐条22之间的盘体2上设有第三抓握区33,第一抓握区31、第二抓握区32和第三抓握区33上均设有防滑槽34,第三抓握区33上靠近第一辐条21的一端上设有第五加强部35,第三抓握区33上靠近第二辐条22的一端上设有第六加强部3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辐条21、第二辐条22和第三辐条23将盘体2分割成第一抓握区31、第二抓握区32和第三抓握区33,防滑槽34可以增加抓握时的舒适度,且起到防滑效果,由于第三抓握区33置于第一辐条21与第二辐条22之间的盘体2上,且设有第三辐条23的盘体2的另一侧,所以第三抓握区33的长度相对较长,为了提高第三抓握区33的结构强度,第三抓握区33上靠近第一辐条21的一端上设有第五加强部35,第三抓握区33上靠近第二辐条22的一端上设有第六加强部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