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前轮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520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双前轮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双前轮电动助力车,具体为一种双前轮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助力车逐渐进入到家庭当中,其为小孩和老人的出行带来了很大方便。

在现有设计中,出于行车稳定和安全的考虑,其中很大一部分电动助力车都设置为双前轮结构,而后轮为一轮或两轮或更多轮结构,虽然行驶平稳,但存在体形大、转弯时车体易发生倾斜的问题,即电动助力车转弯时稳定性比较差,特别是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极容易侧滑翻倒,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双前轮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系统,其能通过两前轮相对车架的高度调整来实现车辆的侧倾转弯,能有效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前轮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系统,包括车身车架和两前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两侧对称布局设有两转动轴,每根转动轴的内端伸入车架内并连接一主锥齿轮,两主锥齿轮之间的前后侧各设有一传动锥齿轮与两主锥齿轮啮合连接;每根所述转动轴的外端朝前弯曲形成曲轴部,曲轴部的顶端设有连接衬套,连接衬套中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活动轴,活动轴的下端往内弯曲并朝下延伸形成转向节,转向节的外侧连接一所述前轮。

进一步的,或所述曲轴部的顶端与一中间轴的下端铰接,中间轴的上端铰接一增强轴,增强轴结构与所述转动轴相同并与其并列布局设置,增强轴的内端与车架上方旋转活动连接;所述中间轴外设有连接衬套,连接衬套内侧壁固连一连接轴,连接轴往内并朝下弯曲延伸形成转向节,转向节的外侧连接一所述前轮。

进一步的,上述每个前轮对应的活动轴前侧或后侧设有一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设有相应的连接销轴,两连接销轴通过一共同的平衡杆铰接而形成联动结构;所述其中的一个连接板上还设有第二销轴,第二销轴与一转向传动杆铰接,转向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一转向板,转向板与旋转操作杆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上述每个前轮对应的连接衬套前侧或后侧设有一连接板,每个连接板上设有相应的连接销轴,两连接销轴通过一共同的平衡杆铰接而形成联动结构;所述其中的一个连接板上还设有第二销轴,第二销轴与一转向传动杆铰接,转向传动杆的另一端铰接一转向板,转向板与旋转操作杆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电动助力车两前轮通过转动轴与车架进行旋转活动连接,并通过主锥齿轮与传动锥齿轮的啮合连接实现两转动轴的联动。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受离心力作用发生倾斜,车架就会在车身惯性和轮胎受力的作用下,自动调整两前轮相对车架的高度,使转向侧的前轮相对车架上抬而另一侧的前轮相对车架下沉,实现整体车身重心下降并往转弯侧内移,进行侧倾过弯,以此来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图;

图2、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本发明主锥齿轮与传动锥齿轮的啮合连接结构图;

图4、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正视图;

图5、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3所示,一种双前轮电动助力车的防侧翻车身系统,包括车身车架1和由左前轮21和右前轮22构成的两前轮。

所述车架1两侧对称布局设有两转动轴3,每根转动轴3的内端伸入车架1内并连接一主锥齿轮31,两主锥齿轮31之间的前后侧各设有一传动锥齿轮32与两主锥齿轮31啮合连接。

每根所述转动轴3的外端朝前弯曲形成曲轴部33,曲轴部33的顶端设有连接衬套34,连接衬套34中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活动轴4,活动轴4的下端往内弯曲并朝下延伸形成转向节41,转向节41的外侧连接一所述左前轮21或右前轮22。

以上结构设置的左右前轮21、22通过各自的转动轴3与车架1采用旋转活动连接,并通过主锥齿轮31与传动锥齿轮32的啮合传动实现两转动轴3的联动。当左右前轮21、22相对车架1调整高度时,左右前轮21、22的调整方向刚好相反,如图1和3中箭头所示,当左前轮21的转动轴3相对车架1逆时针转动时,右前轮22的转动轴3相对车架1顺时针转动,从而使左前轮21相对车架1上抬而右前轮22相对车架1下降。反之,当左前轮21的转动轴3相对车架1顺时针转动时,右前轮22的转动轴3相对车架1将逆时针转动,从而使左前轮21相对车架1下沉而右前轮22相对车架1上抬。

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因离心力发生倾斜,此时转弯侧的轮胎受力大于另一侧的轮胎受力,且车身本身存在很大的惯性,从而使左右前轮21、22所在的转动轴3发生相应转动,使转向侧的前轮相对车架1上抬而另一侧的前轮相对车架下沉,进而实现车身重心下沉的同时往转弯侧移动,以进行侧倾转弯,以此来减缓整个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在此,考虑到防侧翻车身系统转向问题,上述左右前轮21、22对应的活动轴4后侧设有一连接板42,在实际中也可将连接板42设在活动轴4前侧。每个连接板42上设有相应的连接销轴421,两连接销轴421通过一共同的平衡杆5铰接而形成联动结构。

所述其中的一个连接板42上还设有第二销轴422,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右前轮22侧,在实际中也可设置在左前轮21侧。第二销轴422与一转向传动杆6铰接,转向传动杆6的另一端铰接一转向板7,转向板7与旋转操作杆8连接在一起。

在转向时,驾驶者通过转动操作杆8来带动转向板7转动,并进而带动与转向板7铰接的转向传动杆6使活动轴4转动,而活动轴4的转动一方面带动其下部转向节41上的右前轮22发生转向,同时通过平衡杆5的联动作用,带动另一侧活动轴转向节41上的左前轮21进行同步转向。

如图4-5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整个系统包括车身车架1和左右前轮21、22。

所述车架1两侧对称布局设有两转动轴3,每根转动轴3的内端伸入车架1内并连接一主锥齿轮31,两主锥齿轮31之间的前后侧各设有一传动锥齿轮32与两主锥齿轮31啮合连接,该结构如图3所示。

每根所述转动轴3的外端朝前弯曲成类l形而形成曲轴部33,曲轴部33的顶端与一中间轴4的下端铰接,中间轴4的上端铰接一增强轴5,增强轴5结构与所述转动轴3结构相同同样为类l形,从而使转动轴3和增强轴相5对中间轴4成并列布局设置。增强轴5的内端与车架1上方旋转活动连接。

所述中间轴3外设有可相对其转动的连接衬套6,连接衬套6内侧壁固连一连接轴7,连接轴7往内并朝下弯曲延伸形成转向节71,转向节71的外侧连接一左前轮21或右前轮22。

在车辆转弯过程中,一旦车辆因离心力发生倾斜,此时转弯侧的轮胎受力大于另一侧的轮胎受力,且车身本身存在很大的惯性,从而使左右前轮21、22所在的转动轴3和增强轴5同步相对车架1发生相应转动,从而带动相应侧的中间轴4上抬或下沉,并最终实现转向侧的前轮相对车架1上抬而另一侧的前轮相对车架1下沉,使车身重心下沉的同时往转弯侧移动,以进行侧倾转弯,以此来减缓整个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同样,考虑到车辆的转弯问题,左右前轮21、22对应的连接衬套6后侧设有一连接板8,在实际中可将连接板8设置在连接衬套6前侧。每个连接板8上设有相应的连接销轴81,两连接销轴81通过一共同的平衡杆811铰接而形成联动结构。

其中的一个连接板8上还设有第二销轴82,本实施例中设置在右前轮22侧,在实际中也可设置在左前轮21侧。所述第二销轴82与一转向传动杆9铰接,转向传动杆9的另一端铰接一转向板91,转向板91与旋转操作杆10连接在一起。

在转向时,驾驶者通过转动操作杆10来带动转向板91转动,并进而通过与转向板91铰接的转向传动杆9使连接衬套6转动,而连接衬套6的转动一方面带动其下部转向节71上的右前轮22发生转向,同时通过平衡杆811的联动带动另一侧连接衬套转向节71上的左前轮21进行同步转向。

以上两种实施方式虽然结构存在差异但获得的转弯效果一样,都能通过左右前轮21、22相对车架1的高度调整来实现车辆的侧倾转弯,能有效减缓车身在转弯时受到的离心力影响,保证转弯平稳,避免侧翻现象发生,具有安全实用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